激進左派:希特勒為何要推行種族清洗
希特勒
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為德國總理。這個政治事件表面看起來完全合乎法律程序,實際上反映了德國的反革命潮流已經達到巔峰。希特勒和他的德國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不僅極端偏執地反對共產主義,還公開拒絕承認和接受法國大革命的《人權宣言》。
被低估的納粹黨 納粹上台後,宣傳部長戈培爾大言不慚地宣布:「1789年已經在歷史中被消除了!」法國大革命所追求的平等、自由、博愛被納粹的種族主義完全取代。
納粹的上台拉開了為期12年的種族主義序幕,他們先是把歐洲推進了戰爭的火坑,繼而是讓全世界都陷入了歷史上破壞性最大、也最恐怖的戰爭之中。1933年以前,阿道夫·希特勒那偏執的理想根本不為世人所知,甚至和他同時登上政治舞台的墨索里尼也對他的觀點不以為然。在國內,希特勒並不被他的對手所看重,那些利用納粹的活動來實現自己目的的右翼組織也沒把他放在眼裡。
回顧德國在「第三帝國」建立前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在1933年之前,德國存在著許多影響很大的社會組織,他們彼此合作或相互排斥,但都對希特勒的納粹組織所帶來的危險視而不見。像其他的法西斯運動一樣,激進的准軍事組織右翼納粹黨在1919年戰後就已初露端倪。那時,戰敗就意味著領土的割讓,經濟的混亂,千千萬萬的普通德國人民陷入痛苦悲傷之中。作為前退伍兵的阿道夫·希特勒,也像許多人一樣親身體驗了1919年戰後德國的困難境地。民主黨和左翼政治家們違背國家民族利益,接受了《凡爾賽和約》,這給德國人帶來的是恥辱與憤恨。希特勒操縱利用了年輕人的這種情緒,並向他們灌輸極端種族主義和好戰思想。
因禍得福 1923年慕尼黑啤酒館政變事件失敗後,希特勒採取合法的從政程序,讓他的納粹黨徒參加選舉。可以想像這是一件多麼滑稽可笑的事情,納粹黨竟想用戈培爾所謂的「民主武器」來摧毀《凡爾賽和約》。
直到1929年經濟大蕭條來臨之前,希特勒的軍國主義小丑形象和無限膨脹的獨裁野心,似乎也只不過是給他的對手提供嘲笑他的理由罷了。可是不過一年,德國經濟的全面崩潰造成大約700萬人失業,這為希特勒提供了可乘之機。1930年,納粹成為擁有18%選票的第二大黨;到1932年中期,他們已經發展成為擁有37%選票的最大黨。
1932年,超過一半的德國選民將選票投給了納粹黨和共產黨,德國議會幾乎癱瘓。沒有兩大政黨的認同,任何法律法規都難以通過,能被認同的也是少得可憐。納粹黨和共產黨都希望能從日漸緊張的局勢和災難中撈取選票,而中間派在選舉上的失敗和社會民主黨勢力的減弱,使得魏瑪民主共和國幾近崩潰。
迅速躥升 納粹提出的「人人都有工作」的口號使他們獲得了更多的支持,希特勒成了一個有著超凡魅力的公眾代言人,他的講話熱烈煽情、犀利尖銳,使聽眾熱血沸騰、群情激昂。報紙、廣播對他的講話進行了連篇累牘的報道。希特勒利用媒體為自己鳴鑼開道,大造聲勢。納粹衝鋒隊員開始衝上街頭,公開和共產黨人進行對峙。
在衝鋒隊的協助下,希特勒又拉到了數百萬選票,他的目的似乎已經達到。可是他要坐上總理的寶座,還缺少議會的支持。1933年1月底,德國總統馮·興登堡身旁的一群貴族,在合法任命希特勒為總理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同時,資產階級也從納粹那裡得到了允諾:「社會主義」並不意味著剝奪私有財產。
像許多按部就班的德國右派政治家一樣,弗朗茨·凡·巴本和馮·興登堡總統的兒子奧斯卡爾,都低估了前下士希特勒。巴本和他的支持者原以為可以利用希特勒和他的同夥,把納粹作為消滅激進左派的武器,然後再將其拋棄。
1933年1月30日,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為總理。巴本任副總理兼任普魯士邦總理,組織內閣。這一舉措表明,在十字路口徘徊的德國終於邁向了法西斯獨裁的道路。年邁的興登堡越來越陷入到納粹的影響之中。同年3月24日,他發布的《授權法》實際上廢除了魏瑪共和國的憲法,為希特勒上台完全統治鋪平了道路。
剷除異己 選舉程序貌似合法,但納粹對是否能爭取到大多數的德國選民的前景還不是很樂觀。是運氣?還是陰謀?2月28日這天給希特勒帶來了新的轉機,德國國會火光衝天,現場唯一的嫌疑人,荷蘭共產黨人范德·盧貝被指控為縱火犯。興登堡頒布全國緊急令,允許警察逮捕共產黨人,並在慕尼黑郊外的達豪建立集中營專門關押這些政治犯。
鋪天蓋地的宣傳,全體納粹黨員齊齊上陣,使納粹黨獲得了43%的選票,還有8%的人支持右派。希特勒得到了大多數工人的選票,但這並不能滿足他的野心,他渴望的是最高權力。幾個星期之內,左派各黨和工會被全面查封,更多的保守黨組織在恐怖和報復中被解散。從1933年仲夏起,所有的黨派組織,從勞工黨到體育俱樂部,如果不獲得納粹的恩准就不能得以存在。作為被希特勒極端仇視的猶太人,遭到了歧視和排斥,以及來自衝鋒隊的暴行,戈培爾煽動的反猶宣傳正在把猶太人一步一步地趕進深淵。
在所有對手都偃旗息鼓之後,希特勒開始對內部進行清洗。衝鋒隊的組織者恩斯特·羅姆是德國納粹運動的早期高層人士,1934年6月30日,希特勒逮捕了羅姆和他的同伴,指責他們貪污、腐敗、墮落,並陰謀發動政變。在未經任何審訊的情況下,羅姆等六十餘人被槍斃。對納粹黨稍有微辭之人,如前總理馮·施萊徹爾,甚至希特勒的自傳《我的奮鬥》的校對,均被處死。此後,納粹便越發走上了獨裁專制的道路。
1934年,興登堡去世,最後一個使他成為獨裁者的障礙消除了。希特勒把軍隊大權一攬在手,自稱「元首」,即德國領袖。
清洗猶太人 在那些腥風血雨的日子裡,德國人大多選擇了保持沉默,一方面是源自恐懼,另一方面是人們還沒有從大蕭條的陰影下完全擺脫出來,對希特勒心存幻想。上屆政府試圖削減財政開支平衡預算,其結果卻使經濟狀況更加惡化。希特勒獨攬大權後,著手制定龐大的道路擴建和軍隊擴張計劃,1935年後,失業率因軍備擴充和徵兵而迅速下降。上百萬失業者重新得到工作,正是這種重振經濟的美好希望加劇了希特勒的恣意妄為。
1938年9月,在英國、法國的縱容妥協下,希特勒撕毀《凡爾賽和約》,佔領奧地利,隨後在沒有遭遇任何反抗的情況下,又從捷克斯洛伐克手裡奪走了蘇台德地區。
一連串的成功並沒有讓希特勒激進狂熱的野心稍加平和,也沒有使他放慢對猶太人迫害的步伐。1938年11月9日,德國爆發了納粹時期最殘忍的大屠殺——「碎玻璃之夜」。這一天直至次日凌晨,猶太人的教堂、商店被衝鋒隊洗劫一空;成千上萬的德國猶太人被關進了集中營。除了侮辱和殘害,納粹還以各種罪名指控猶太人,對猶太社團的罰款高達10億馬克。
1939年3月中旬,德國人終於明白了一個事實,希特勒已經不再信守對德國民眾作出的承諾,他佔領了捷克的領土,並進一步要求波蘭退讓妥協。1939年9月1日拂曉,德軍地面部隊從三個方面向波蘭發動全線進攻,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的序幕。
1940年仲夏,納粹軍隊佔領了波蘭和除英國之外的西歐國家。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希特勒得意忘形,把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因兩面作戰而失敗的教訓拋諸腦後,決定長驅直入,實現消滅蘇聯的野心。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戰爭前一階段,蘇軍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勝利,但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整個戰爭形勢仍然十分嚴峻。而曠日持久的斯大林格勒冬季保衛戰,卻使德軍元氣大傷,戰爭局勢從此開始發生重大轉折。
夢魘終結 在希特勒受挫後,這個偏執的虐待狂把憤怒轉移到手無寸鐵的普通民眾身上。所謂「猶太問題最後解決方案」,實質上就是集體大屠殺。在歐洲佔領區內,納粹黨人把更多的猶太人成批地趕進集中營,特別是在波蘭,600多萬猶太人不是死於勞役,就是被毒死和槍殺。
1945年,隨著德國的徹底戰敗,納粹思想也隨之瓦解。希特勒自殺後,轟然倒下的德國,和歐洲其他國家一樣,在幾年的戰爭之中,早已變得滿目瘡痍。
文章摘自 《改變世界的30場革命》 作者:[英]馬克·阿蒙德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推薦閱讀:
※德國將軍們總結的希特勒失敗原因
※希特勒的一生-看過你就不後悔3
※此人是納粹元帥,但痛恨希特勒暴行,想炸死他,結果反被執行絞刑
※二戰中德國將帥的衣領上紅底的金色花紋刺繡著什麼圖案?
※德國老兵:如果沒希特勒出現 德國依然會發動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