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治療蕁麻疹的藥方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皮膚粘膜的暫時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外滲而引起的一種暫時性紅斑和水腫反映。本病多由稟賦不受,又食魚蝦等葷腥動風之物或因飲食失節,胃腸實熱,或平素體虛衛表不固,復感風熱、風寒之邪,郁於皮毛肌腠之間而發病。再有情志不遂,肝鬱不舒,氣機壅滯不暢,郁而化火,灼傷陰血,致使陰血不足,復受風邪而誘發。
蕁麻疹的臨床經過可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多突然發病,很快出現大小不等的風團,呈淡紅色或蒼白色,有劇癢、燒灼或刺痛感。風團可泛發全身或較局限。此起彼落,消退而不留痕迹。原因較易追查,除去原因後風團迅速消退。慢性期則反覆發作,癥狀時輕時重,病因不易追查,常經年累月不愈。
臨床上在治療蕁麻疹時要根據患者的體質、癥候、舌象脈象等全面分析,因人辨證,分型施治。辨證有風寒、風熱、血熱、脾虛、血虛等症。
民間治療蕁麻疹的藥方
1、肚臍拔火罐治療蕁麻疹:小時我常起蕁麻疹,後聽人介紹用拔火罐拔肚臍可治。母親給我試用,將拔火罐扣在肚臍上,兩三次居然就治好了,而且未再犯過病。
2、外用法:[方一]麩皮一斤(即小麥皮,飼料店有售)。在避風靜室內,手抓大把麩皮,遍擦患處(磨擦)三二下,然後穿上衣服,十分鐘左右,疹塊不見了,神驗,疹塊消失後,即可洗澡,生活照常。
[方二]留下淘米的第一遍水(大約1000毫升左右),加三大匙鹽,置於鐵鍋中燒沸,燒沸後不要急於倒出,再繼續置火上沸騰一刻鐘,取出待其溫度適合皮膚時,用來沐浴擦洗全身。這使用之後但可達到神效,終生永不複發。
[方三]乾花椒殼100克,置於容器內,加入沸水500毫升,浸泡24小時。濾去花椒殼,取花椒水。治療時,以花椒水塗於患處,每日3—5次,連續5天為1療程,一般3天左右即可見到風疹塊明顯消退。
[方四]摘些鮮絲瓜葉用清水洗凈備用,發作在疹塊處反覆搓擦代替用手抓撓解癢,凡是被鮮絲瓜葉搓擦過的地方很快就不癢了,疹塊也隨著消退。,連續搓擦了10多次後病漸漸地好了。這個方法治療後可沒再出過疹塊。
[方五]小白菜500克許,洗凈泥沙,甩干水分,每次抓3一5棵在患處搓揉,清涼沁人心脾。每天早晚各1次,只3次即痊癒,
[方六]韭菜外搽療法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蕁麻疹,都可以取新鮮韭菜一把(約200克)搽用。方法是:左手捏緊韭菜,右手從韭菜根部切掉一段,用切過的韭菜頭搽患處,等搽完韭菜汁時,再切一刀,繼續搽患處,搽完一遍,休息5~10分鐘,如果還癢,可搽兩遍。一般一次搽2~3遍,每日可搽3次。
[方七]醋加白酒治風疹一旦得了蕁麻疹,會奇癢難忍,且越抓越癢,患者只要用兩份食醋加一份白酒混合成藥液,用此葯塗搽患處,幾分鐘後即可見效。
[方八]青蒿適量。用法:用青蒿直接搓患處,如無鮮品,可用干品泡濕後搓患處。
[方九]百部15克,白酒100毫升。用法:用白酒煎煮百部,然後用紗布蘸藥酒擦患處。
[方十]尿素30克。制用法:冷開水浸化,塗患處。療效:即刻見效,1次痊癒。
[方一十一]蒜苗30克,雞蛋皮20克。用法:共入鍋中,加水煎煮,熏洗患處,每日1~2次。
[方一十二]生芝麻180克。搗爛,裝於薄布袋中,頻擦患處。鮮桃樹葉適量,反覆摩擦患部,至愈為止。
[方一十三]敗醬草30克,水煎洗患處,每日2-3次。
[方一十四]徐長卿60克,白薇15克。水煎,洗患處。每日2-3次。
[方一十五]白楊樹皮30克,白礬6克,水煎,洗患處。每日2-3次。
[方一十六]當歸12克,丹參、苦參各15克,蛇床子24克,食鹽9克。制用法:水煎外洗,每日3次。 療效:1-2天痊癒。
[方一十七]香樟木、晚蠶砂、徐長卿、敗醬草、核桃葉各30—創克,紫蘇120克。將葯任選一種煎水,乘熱先熏後洗,每日1叫次。
藥用:[方一] 荊芥穗10克,防風9克,金銀花12克,牛蒂子10克,丹皮9克,浮萍6克,生地9克,薄荷6克,黃芩10克,蟬衣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本方清涼解毒,疏風止癢,適用於蕁麻疹。
[方二] 生地10克,當歸12克,赤白芍各10克,首烏10克,黃芪12克,防風、芥穗、刺蒺藜、川芎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本方養血益氣,疏風止癢,適用於血虛受風所致的蕁麻疹。
[方三]黃芪10克,白朮、防風、桂枝各9克,白芍10克,生薑6克,大棗9克,浮萍6克,白蘚皮10克,荊芥穗9克,陳皮12克,甘草9克。水煎服, 日1劑,早晚服。 本方調和營衛,益氣固表,對蕁麻疹有效。。
[方四] 金銀花12克,地膚子、芥穗各9克,大黃10克,厚朴、雲苓各9克,白芍10克。甘草9克。水煎服,日貝劑,分2次服。 本方清熱散風,適用於蕁麻疹。
[方五]
[方六] 熟地9克,當歸、白芍各20克,首烏、黃芪各30克,防風、川芎各12克,甘草30克,蟬蛻10克,荊芥、白蒺藜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晚或早晚分2次服。適用於頑固性蕁麻疹。
[方七] 玉米須15克,已發酵好的酒釀l00克。將玉米須放人鋁鍋中,加水適量,煮20分鐘後撈去玉米須,再加酒釀,煮沸食用。 本方適用於蕁麻疹。
[方八] 三七1—1.5克,去骨雞肉100克。三七切成薄片,用雞油或豬油炸黃,加入雞肉拌勻,放人碗中,再加水適量,用文火蒸燉1小時,加入少量食鹽調味,葯肉湯1次服完,每天或隔1--2天服1料,連服2--3劑。 本方適用於陽虛氣弱及氣血兩虛所致的蕁麻疹。
[方九] 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薑9克。3味共人砂鍋煎煮,醋干時,取出木瓜、生薑, 早、晚2次食完,每日1劑,痊癒為止。
[方十]取十幾棵香萊的根須洗凈切段,煮5分鐘,調上蜂蜜,連吃帶飲。對蕁麻疹的紅、腫、癢等癥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應連續煮飲3天,每天喝1次。
[方十一] 小兒蕁麻疹偏方:蟬衣5個、池塘里浮萍250克,水煎服,日服兩次(早晚各一次)。
[方十二]地膚子100克、水煎2次,混合液縮濃至400毫升。成人每日1劑,2次分服,小兒酌減。同時,將藥渣用紗布包好,趁熱塗擦患部。3天為1個療程。
[方十三]蒼耳子、浮萍、側柏果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
[方十四]生石膏、地膚子各30克,知母、白僵蠶、粳米各9克,甘草3克。水煎,每日1劑,2次分服。
[偏方一] 麻黃、甘草各 6克,桂枝、杭芍、杏仁各 9 克,生薑 3片,紅棗5枚。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療效:1-2劑即愈,未見複發。
[偏方二] 皂刺、甘草各9克,雙花3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療效:1-2劑即愈。
[偏方三] 浮萍、防風、蟬蛻20克,白鮮皮、胡麻仁各15克,甘草10克。加水泡15分鐘,煮沸20分鐘。每日1劑,2次分服。用於頑固性蕁麻疹。
[偏方四] 方劑名稱:解蕁湯
組成:葛根30克,桑白皮15克,蟬蛻20克,白芷10克,白蘚皮10克,梔子10克,地骨皮10克,苦參10克,竹葉10克,大黃2-30克。
功能:祛風止癢,清熱解毒。
主治:風疹塊或粟粒狀丘疹,瘙癢難忍,搔抓成片,即現代醫學所稱之蕁麻疹。
用法:先將藥物用冷水浸泡1小時,浸透後煎煮。首煎沸後文火煎40分鐘,二煎沸後文火煎20分鐘,煎好後兩煎混勻,總量以250-300毫升為宜,每日1劑,分2次溫服。
方解:肺居胸中,上連氣道,開竅於鼻,外合皮毛、主表,以桑白皮、地骨皮、白蘚皮清宣肺衛;蟬蛻、白芷祛風止癢。《內經》云: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用苦參、梔子、竹葉清心熱而利小便,使邪從前陰排出;重用葛根調合肌腠,退熱散風;大黃瀉火通便解毒,使邪從後陰而去。因此本方有祛風止癢、清熱解毒、和調營衛的作用。
加減運用:如風熱盛疹色赤,遇熱加劇,脈浮數,舌質紅,舌苔薄白者,加生地、丹皮、薄荷以祛風清熱;如風濕盛疹色瘀紅,遇冷或受潮濕加重,脈浮緩,舌質淡,苔白膩者,加蒼朮、黃柏以祛風利濕;如風毒盛者(感染),身熱頭痛,瘙癢,局部潰破流水,脈弦數,舌質紅,加雙花、蒲公英、地丁以祛風清熱解毒。本方大黃用量,必須斟酌使用,隨症加減。如便秘、身熱、口渴、脈數,大黃可用10-30克,以盪熱解毒;如大便稀,微熱不渴,可酌減至2-5克,藉以清理濕熱。本方加減對過敏性紫癜同樣有效。
典型病例:龔某,女,21歲,
經驗體會:本病多由汗出當風,露卧受涼,風邪襲虛,或陰虛血燥,胃腸濕熱蘊結,復感濕邪而發。本病特點是以皮膚作癢為主要癥狀,在病因上與風、濕、熱有關,在病變髒腑上與太陰脾、肺及陽明胃、大腸有關。在治療時以祛風解毒為主,並注意衣物清潔,飲食素淡,大便通暢,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偏方五] 柴胡12g、白芍9g、當歸12g、五味子9g、烏梅6g、炒天蟲12g、蟬衣6g、鉤藤9g.
煎法:清水浸泡1小時;加熱至沸騰半小時;得量200ml為好;上下午各一煎;飯後一小時溫服。
若上班族煎藥不便,可在以下幾種中成藥中挑選一種服用。如:六神丸、雷公藤片、復方丹參注射液、正紅花油、烏雞白鳳丸、雲南白藥、大活絡丹。
[偏方六] 生芪15g、党參12g、白朮12g、川芎9g、防風6g、當歸12g、紅花9g、白蒺藜12g、炙甘草3g.(四)肝陰不足型蕁麻疹方
癥狀:情志不暢、肝鬱氣滯,或肝陽上亢易發火。皮疹較少、淡,但癢甚,抓無定處。
[偏方七] 麻黃6g、桂枝6g、白芍12g、杏仁6g、當歸12g、生芪12g、生薑3g、大棗9g、茯苓12g、炙甘草3g.(三)氣血兩虛型蕁麻疹方
癥狀:久病之後身體虛弱易發病。皮疹淡,反覆發,遇熱緩解。
[偏方八] 荊芥穗10克,防風9克,金銀花12克,牛蒂子10克,丹皮9克,浮萍6克,生地9克,薄荷6克,黃芩10克,蟬衣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
[偏方九] 生地10克,當歸12克,赤白芍各10克,首烏10克,黃芪12克,防風、芥穗、刺蒺藜、川芎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本方養血益氣,疏風止癢,適用於血虛受風所致的蕁麻疹。
[偏方十] 香樟木、晚蠶砂、徐長卿、敗醬草、核桃葉各30—50克,紫蘇120克。將葯任選一種煎水,乘熱先熏後洗,每日1次。 本方適用於蕁麻疹。
[偏方十一] 黃芪10克,白朮、防風、桂枝各9克,白芍10克,生薑6克,大棗9克,浮萍6克,白蘚皮10克,荊芥穗9克,陳皮12克,甘草9克。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 本方調和營衛,益氣固表,
[偏方十二] 金銀花12克,地膚子、芥穗各9克,大黃10克,厚朴、雲苓各9克,白芍10克。甘草9克。水煎服,日貝劑,分2次服。 本方清熱散風,
[偏方十三] 熟地9克,當歸、白芍各20克,首烏、黃芪各30克,防風、川芎各12克,甘草30克,蟬蛻10克,荊芥、白蒺藜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晚或早晚分2次服。
[偏方十五] 三七1—1.5克,去骨雞肉100克。
三七切成薄片,用雞油或豬油炸黃,加入雞肉拌勻,放人碗中,再加水適量,用文火蒸燉1小時,加入少量食鹽調味,葯肉湯1次服完,每天或隔1-2天服1料,連服2-3劑。 本方適用於陽虛氣弱及氣血兩虛所致的蕁麻疹。
[偏方十六] 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薑9克。3味共人砂鍋煎煮,醋干時,取出木瓜、生薑,早、晚2次食完,每日1劑,痊癒為止。本方適用於蕁麻疹,屬風寒外襲者。
[偏方十七] 治慢性蕁麻疹效方
組方:藥用黃芪、首烏、白朮各15克,當歸、白蘚皮、丹參(後下)各12克,赤芍、防風、蟬蛻各10克,鳥梢蛇(研沖)9克,川芎、甘草、全蠍(研沖)各6克。蜈蚣(研沖)2條。兒童用藥酌減。風寒性加麻黃、桂枝、透骨草,去丹參、赤芍;風熱性加青蒿、牛蒡子、薄荷,去當歸;濕熱性加黃芩、苦參、地膚子,去黃芪;熱毒性加金銀花、大青葉、黃連,去川芎;血瘀重加桃仁、紅花、澤蘭,偏血熱加紫草、槐花、丹皮,去白朮;氣血兩虛加党參、白芍、熟地、大棗,去全蠍、蜈蚣:瘙癢劇烈加白蒺藜,浮萍、荊芥、蒼耳子;疹塊難消加皂角刺、秦艽、路路通:病程冗長加三棱、莪術;反覆發作加地龍、僵蠶、水蛭;久治不愈加白花蛇、穿山甲、地鱉蟲。每天1劑,水煎4次,分早中晚及睡前溫服。藥渣加水濃煎,濾液擦洗患部再浸泡15分鐘,早晚各1次。3周1個療程,直至疹消癢除。避風寒、忌生冷、香燥、煎炸、海鮮、蛋品、牛奶、飲料、酒類、辛辣之品。孕婦、月經過多者及有出血性疾病禁服。
功能:祛風散寒,清熱除濕、。涼血解毒、活血通絡、化瘀消腫、益氣固表、養血和營、去癢止癢。
療效:輕者1個療程即風團消、瘙癢止;重者2~3個療程疹塊及瘙癢消失,皮膚劃痕試驗陰性,血常規複查嗜酸性粒細胞降為正常。
[偏方十八] 蕁麻疹——蟬萍湯
藥物組成 蟬衣15g 浮萍15g 連翹12g 赤小豆12g 桑白皮12g 白鮮皮12g 蛇床子12g 地膚子12g 麻黃6g 製劑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5天為1療程。 適應病證 蕁麻疹,風熱型。
本方為自擬方。針對蕁麻疹風邪外襲、阻於肌表的病機,採取祛風解表透疹之法,以浮萍、蟬衣為主,祛風解表、透疹止癢;蛇床子、地膚子、白鮮皮祛肌肉之間風濕之邪,祛風勝濕止癢;赤小豆、桑白皮消肌表之水腫;麻黃散肌表腠理之邪。諸葯合用透表達邪,邪祛則癢止疹消。
[偏方十九] 麻疹治療的單方驗方
1.浮萍9克,芫荽9克。水煎分服。
2.紫草飲:紫草、赤芍、麻黃、當歸、甘草各等份,共為粗末,每服10克,水1杯煎服。
3.五粒回春丹,按年齡大小分服。
以上3方用於麻疹初起,疹透不暢者。
4.硼砂3克,兒茶9克。用滾水泡飲,少量多次分服。適用於麻疹後聲音嘶啞。
5.貫眾製成粉劑,6個月至3歲小兒,每服0.25克,1日2次,連服3日為1期,每隔1個月使用1期。用於預防麻疹。
6.尿泡蛋:採用初患麻疹(疹前期)病兒的童便,浸泡雞蛋7天以後,洗凈煮熟,每次服1隻,每日1次,連服2-3日。用於預防麻疹。
7.紫草2-3克,水煎,分3-4次服用,用於預防麻疹。
[偏方二十]
黑芝麻30克,黃酒15-30克。芝麻打碎,放杯中,加入黃酒,加蓋,放鍋中隔水蒸15分鐘。每晚睡前1次服食芝麻酒。每日1劑, 連食1周。
[偏方二十一] 蟬衣5個、池塘里浮萍250克,水煎服,日服兩次(早晚各一次)。用藥3-5副治好病。
[偏方二十二] 蕁麻疹方(原名三凈湯)
組成:凈麻黃10克、凈黃連9克、凈蟬衣15克、白鮮皮20克、地膚子20克、紫背浮萍20克。 主治:頑固性蕁麻疹。
指征:主要在於對皮疹的辨證,因本病遷延日久,往往寒熱錯雜,表現在皮疹上有時高突皮面部分色白,而周圍一圈紅暈,或上午發出一批色白,入暮再發反而色紅,不能單用「屬寒」「屬熱」來辨證者。 禁忌:輕症蕁麻疹不必用本方。
[偏方二十三] 生黃芪15克,白朮12克,玉竹12克,連翹12克,防風6克,生地9克,地膚子9克,豨薟草9克,金銀花9克,紅棗5枚。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偏方二十四] 當歸15克,生地2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丹皮15克,僵蠶15克,牛蒡子15克,白蒺藜15克,茯苓15克,元參15克,生首烏15克,焦梔子15克,紅花10克,防風10克,荊芥10克,甘草5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偏方二十五] 胡麻15克,苦參15克,山豆根15克,威靈仙15克,甘草15克。上藥共為細末,每次10克,日服2次。
[偏方二十六]荊芥穗10克,防風9克,金銀花12克,牛蒂子10克,丹皮9克,浮萍6克,生地9克,薄荷6克,黃芩10克,蟬衣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本方辛涼解毒,疏風止癢,適用於蕁麻疹。
[偏方二十七]棗樹皮60克,紅糖30克,水煎1日1劑,1次服,連服3日,可獲痊癒
[偏方二十八]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薑9克。3味共人砂鍋煎煮,醋干時,取出木瓜、生薑,早、晚2次食完,每日1劑,痊癒為止。適用於屬風寒外襲者。
[偏方二十九]用一種叫桐臭蒿子的草本植物,采一把在鍋中煮沸約5-10分鐘後喝汁,即愈。
[偏方三十]荔枝14個,紅糖30克。用法:將荔枝加水適量,煎沸15分鐘,加入糖,喝湯吃荔枝,連用7日。
[偏方三十一]水蛇1-2條,蟾蜍2-4隻,粳米適量。剝去蟾蜍外皮,去掉頭、爪、內臟,洗凈後切小塊,剝去水蛇皮,去掉內臟,放人開水中煮熟,拆肉去骨,再人蟾蜍肉一起放人鍋內,加粳米(或糯米)水煮粥,調味食。本方適用於濕疹。
風寒型:皮疹呈淡紅色,瘙癢,每逢天氣寒冷容易發作,發作時病人感周身怕冷,可有低熱,舌苔薄白。治療時,可酌情選用以下具有疏風散寒的驗方。
荊芥6克,防風6克,蟬衣3克,銀花1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浮萍6克,麻黃3克,地膚子10克,防風4克,皂角刺4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荊芥穗30克。
用法:研成細粉,用紗布包好,撒在皮膚上,用手來回揉搓,直至皮膚髮熱為度。
大薊治療蕁麻疹取鮮大薊100克(干品減半),水煎分2—3次服,每天1劑。三天為1個療效,一般1-2個療程,即可好轉或痊癒,治療過程中未見不良反應發生,經隨訪臨床治癒的1百多例,沒有1例複發,說明大薊治療蕁麻疹療效鞏固,由於大薊性味甘涼,不宜使用風寒犯表的蕁麻疹,對風熱犯表的蕁尊麻疹療效滿意。
當歸1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僵蠶10個,蟬蛻6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治風熱型蕁麻疹風熱型:皮疹呈深紅色,常在天氣溫暖時發生,瘙癢難忍,全身發熱,口乾心煩,大便干,尿黃,舌苔黃。治療時,可酌情選用以下具有祛風清熱的驗方。
麻黃3克,連翹10克,赤小豆10克,白蘚皮10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僵蠶12克,蟬蛻6克,苦參6克,薑黃3克,米酒50毫升,蜂蜜15克。
用法:將前四味葯共研成細粉,然後用米酒和蜂蜜調服。
放血療法放血療法是祖國醫學中針刺的一種,在臨床上,根據傳統醫學「氣行則血行,血行風自滅」的理論,採用放血療法治療蕁麻疹,療效明顯。
放血療法一般採用在雙耳輪、雙中指尖、雙足趾尖,經消毒後用三棱針刺之放血,3天1次,5次為1療程。
採用放血療法治療時,出血量主要應根據蕁麻疹病情而定,對新病較重,風寒、血熱、風熱等實證的患者,出血量要多一些;反之脾虛、血虛的患者則少一些。針刺放血出針後,使其自然出血、止血;也可以自肘靜脈或靜脈用注射器抽血。針刺和抽血的出血量不可過多,所取幾個穴位的總出血量不要超過200毫升,以免發生危險。
針刺放血治療後一般患者立即感到風團減退,灼熱刺癢感消失,無其他不適;有的患者伴有全身無力,頭暈等現象,可適當給予高營養食品,休息睡眠好,三四天後即可恢復。放血治療的時間對新病實熱證的病人可以連續放血兩次,脾虛、血虛等慢性虛證患者間隔一到二周放血一次。經針刺放血治療一至三次後,均有明顯效果,也有的病人需刺血治療6至8次皮膚才能恢復正常。放血療法治療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方法簡單易行,便於操作,一般勿需用其它抗過敏藥物。
香萊根治蕁麻疹取十幾棵香萊的根須洗凈切段,煮5分鐘,調上蜂蜜,連吃帶飲。對蕁麻疹的紅、腫、癢等癥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我們曾多次給孩子們服用。應連續煮飲3天,每天喝1次。
皂刺、甘草各9克,雙花30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療效:1-2劑即愈。
推薦閱讀:
※民間避忌:信不信隨你
※中醫養生諮詢 調息補氣功_氣功導引_論壇_民間中醫網 ngotcm.com 中醫交流 中醫...
※民間流傳秘法,如何破凶煞招財運!
※四大民間傳說
※民間看面相准驗口訣劉恆註解:鳳眉鷹鼻主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