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談文學創作
文學創作就是人學的創作,文學是人類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元素。
圖片來源於網路
64歲的作家賈平凹關於自己的寫作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說:「講文學如同講禪宗,有些東西可以說出來,有些東西說不出來,一說出來就錯了,就不是那個意思。就像人走路一樣,作為人,生下來慢慢就自己會走路了,但是如果你給他講怎麼走路,要先邁出左腿的時候伸出來右胳膊,然後把左腿收回又收回右胳膊,再邁出右腿把左胳膊再伸出去,這個人就不知道怎麼走路了。所以很多東西是不能講的。嚴格來講,文學寫作是最沒有輔導性的。」
關於文學的創作,賈平凹從以下幾個方面說了自己的對於文學的理解與寫作。
1、文學的存在的理由
文學被邊緣化,但不會消亡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新媒體的不斷來襲,文學的地位在不斷的變化,純粹的文學在不斷的衰減,被置於文學的邊緣化,新聞和其他要素的佔有,使得人們對文學的興趣開始不斷的減少,但它會始終存在,而且還會時刻反映社會的現實問題,有些問題一直存在,卻不能解決,這就是文學存在的意義,它反映的是人類的存在的意義。
他說:「文學被邊緣化,但並不是有些人擔心的文學就要消亡了,實際情況是愛好文學的人越來越多,各地都有不同層次的文學活動和規模大小不一的文學講堂。為什麼說它消亡不了,因為文學是人與生俱來的東西,是人的一種本能,就和人的各種慾望一樣,你吃飯上頓吃了下頓還想吃,昨天吃了今天還想吃,從來沒有厭煩。至於從事文學的人,寫作的人,他能不能寫出作品,能不能寫出好的作品,那又是另外一回事情。正由於文學是與人與生俱來的,每個人都有潛質和本能,這個人能不能成功,成功與否,區別只在於這種潛質和本能的大或者小,以及後天的環境和他本身的修養優劣決定的。」
2、關於他自己對於文學的愛好,如何從喜愛到職業作家
賈平凹在談到對於文學的熱愛,也是從年輕時候開始的,因為喜愛使得自己的時間大部分都花在了這上面,他生活的那個時代,對於知識的渴求是又很強的慾望的,和他在一起的那些文學愛好者,大多數都成了作家,因為那個時代在精神上的訴求是很少的,對於故事是很有吸引力,那是一個純文學的時代,那個時代出現了一批的作家,也出現了很多的優秀作品。
那個時候我們條件特別差,但是熱情特別高,也不夢想在各單位當什麼科長、處長,那個時候很年輕也不急著談戀愛,一心只是想著文學,一見面就是談文學,要麼就是寫東西。那個時候寫東西就像小母雞下蛋一樣,焦躁不安,叫聲連天,生下來還是一個小蛋,而且蛋皮上還帶著血。從那個時候一路走過來,走到今天,回想起來有喜悅有悲苦,寫出來作品就像蓮開放一樣喜悅,遇到了挫敗就特別悲苦,這種悲苦是說不出來的。
他說到:「人的一生確實太短,根本做不了多少事情,即便是像我這樣的人,大學一畢業就從事文學工作,我也是一路摸著石頭過河,才稍稍懂得一點小說怎麼寫、散文怎麼寫的時候我就老了,沒有了以往的那種精力和激情。我記得年輕的時候整夜不睡覺,一篇散文基本上是一個小時就可以寫完,那個時候文思泉湧,現在老了,現在最多寫上兩個小時,寫一下就看看廚房裡有沒有什麼吃的,就堅持不下來,精力和激情就大大消退了。」
3、文學是關於寫什麼和怎麼寫的一個過程
文學最基本的東西是什麼?就是寫什麼和怎麼寫的問題。「寫什麼」,主要是關乎他的膽識和趣味,「怎麼寫」關乎他的聰明和技巧,這兩者都重要,而且是反覆的,就像按水中的葫蘆一樣,按下這個,那個又上來,這陣子強調這個,過陣子又強調那個。在目前,當社會在追逐權力和金錢,在消費和娛樂,矛盾激化、問題成堆,如陳年蜘蛛網,動哪兒都往下掉灰塵,這個時候我們強調怎麼寫,但更應該強調寫什麼。
圖片來源於網路
A:在關於寫什麼的選擇上,要明確以下幾點
1、要建立自己的文學觀
寫作首先要建立自己的文學觀,一個好的方法是學習經典名著和大作家,通過研究大作家的思維、觀念,再去思考自己對社會和生命的看法,建立起自己文學觀。如果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學觀,人云亦云,寫作必然沒有靈魂,也必然沒有自己的色彩和聲音。
2、要學會選擇題材。賈平凹老師的觀點是,不要聽到或看到一個故事,勾起了興趣就去寫。要先去琢磨這個故事有沒有意義,表達的是個人的意識還是集體的意識。如果你寫一個人的故事,這個人的命運發展和時代的命運在某一個點交集了,那麼你寫的雖然是個人的故事,但也寫出了社會的、時代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偉大的故事。為此,寫作者要十分關注社會,去了解和研究社會,找到有同感的題材。
3、要特別注意細節的觀察。文學是記憶的,生活是關係的,文學要寫的是記憶中的生活,要寫出生活中的關係,深入了解生活就是深入了解關係。要把關係寫的完整、形象、生動,就需要細節。沒有細節一切就等於零。細節來源於寫作者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在你和我不一樣、我和他不一樣的複雜性中,既要有造物主的眼光,又要有芸芸眾生的眼光,你才能觀察到每一個你的獨特性。
B:關於怎麼寫,就是一種思考和方法論 的事情
文學需要天賦,也需要方法論。他提到自己的創作經歷,說過這樣一段話:
「每個人開始寫作的時候都是先看了某一部作品,產生了自己寫作的慾望,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這樣,起碼我是這樣。開始搞寫作完全是愛好和興趣,只是說寫作時間長了,寫到一定程度以後你才會產生責任感、使命感,你才會發現文學的坐標其實一直都在那裡。一個省有一個省的坐標,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坐標,國際有國際的坐標,你才明白它並不容易。這就像男女談戀愛、結婚、過日子是一樣的,開頭完全是一種愛好,完全是喜歡愛,後面就要承擔很多責任。」
「我們學習中外名著或者是我們敬仰的大作家,為什麼?文學是起起伏伏的歷史,一種觀念一種寫法興起,從興起走向沒落,這時候必然就有人出來,有了新的觀念,新的寫法,這些人就是大師,就是大作家,就是開宗立派的。」
我們要研究的是這些人在想了些什麼,這些人在做了些什麼,怎麼就有了這些想法,怎麼就能有了這些做法。中外很多大作家,你可以具體的研究,讀作品、評論、專著,你總能摸清很多作家的路數和寫作規律,你們可以借鑒和學習很多東西,當然這個世界上也有很多作家你是沒有辦法學習的,你根本學不了,不說外國的,不說現在的,就說古人,有的你就沒有辦法掌握他的寫作規律。或許這是一種天意,上天在每個時期都會派一些人下來指導人類的,如同蓋房子一樣,必須要有幾個柱子幾個梁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寫作方法上,賈平凹老師提到了語言、節奏和耐煩三個詞,這是很關鍵的幾個方法。
在語言上,一個人的呼吸如何,他的語言就如何。你說怎麼呼吸的,你就會說什麼樣的話。有些人的脾氣壞,往往容易走捷徑,他的呼吸就會跟著他走,在說話時,就容易急眼,不愛聽別人怎麼說。
小說就是正常的跟人說話的腔調,你給讀者說一件事,首先把事情說清楚、說準確,然後想辦法說的有趣,這就是好的語言,用很簡單、很明白、很準確、很有趣的話表達出特定時空里的那個人、那件事、那個物的情緒。語言還跟一個人的道德、情懷、品行有關。
寫作要有節奏。節奏就是氣息、氣息就是呼吸,身體健康時,呼吸均勻,身體有病時,呼吸就亂。節奏在寫作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寫長篇小說。寫作也是一個體力活,需要規律的生活和強有力的體魄做後盾,作家村上春樹每天早上四點寫作,一天寫4000多字,天天保持如此。作家鄭淵潔也是早上四點起床後,寫作,八點前完成自己每天的寫作計劃。這都是對寫作的一種節奏,要控制好這種節奏,就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最後一點,就是要對寫作有耐心,耐煩,耐得住寂寞。不要因為一次寫不好就不寫了,要保持對寫寫的耐心,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作品開頭寫的很好,到後面就亂了,就是因為節奏不好,寫作者開始就不耐煩了。
賈平凹說:「世上很多的事情都是看你能不能耐住煩,耐住煩了你就成功了」。
寫作與我們的生活一樣,都要耐得住煩,不煩就是有耐心。
推薦閱讀: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建功在瓊談關於小說的創作
※張愛玲精心創作《連環套》遭傅雷嚴厲批評
※長征時期毛澤東的詩詞創作
※田園詩詞創作淺談
※為你而戰(劇本大綱+初步架構_SF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