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解密中國航母接艦部隊:金牌白領終身嫁航母|航母|遼寧艦|接近部隊

首度解密中國航母接艦部隊:金牌白領終身嫁航母2013年03月18日 08:33中國海軍網 我有話說(63人參與)

資料圖:中國航母海試

  2011年7月27日,當我國對外宣布正在改建第一艘航空母艦時,外電引用有關大國專家的話說:「駕馭航母,中國至少要用10年時間……」

  然而,我國航母事業卻以驚人的速度向前推進——

  2011年8月10日,我航母平台拉開常態化出海試驗的大幕,首次出海進行海試。

  2012年9月25日,我國首艘航空母艦被命名為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

  2012年10月9日至29日,遼寧艦完成入列後首次科研試驗和訓練。

  2012年11月23日,殲-15艦載戰鬥機在遼寧艦上首次著艦起飛成功……

  境外媒體禁不住驚呼:「中國航母發展,超乎西方預想!」

  中國航母建設快速推進的進程中,凝聚著一個特殊群體的忠誠和奉獻、勇敢和智慧。他們就是遼寧艦的全體官兵——共和國第一代航母艦員。

  「選特別想干、特別能幹的人加入接艦部隊!」

  2009年8月,海軍啟動組建航母接艦部隊。

  選人,當時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一支航母部隊,承載著中華民族百年強軍夢想,選什麼樣的人,關係太大了!」

  著眼航母建設對人才的特殊要求,圍繞「選一流人才、建標杆部隊」,在海軍黨委的直接領導下,成立了專門機構,經反覆研究,確定了選人的杠杠——

  要「有理想、有追求」,選「特別想干、特別能幹」的人加入接艦部隊!

  要「有能力、有潛力」,為航母事業選好「中堅力量」和「種子人才」!

  要「高起點、高標準」,全海軍遴選,大範圍考核,優中選優,選出精兵強將……

  「駕馭航母,是中華民族前無古人的偉業,但決不是安逸的事業!特別是組建之初,百廢待興,沒有現成的營房,不明確將來的駐地在哪,軍官連『拖家帶口』的條件都不具備,所有已婚者將長期面臨著兩地分居的『已婚單身漢』生活……」

  「『一切從零開始』的艱苦創業,足以讓人『掉幾層皮』;干航母充滿未知的風險和挑戰,也考驗人的勇敢和追求……」

  現實的艱苦,從來就沒有擋住人民海軍前進的步伐。個人自願報名、組織嚴格考核……隨著選人工作的全面展開,在明擺的困難面前,一批批精英義無反顧地告別熟悉的工作環境,放下舒適的生活條件,別妻離子,走向我國第一艘航母。

  「我強烈要求調到航母部隊!」這是駐港部隊一名士官的請求。

  他的願望一旦實現,就意味著每個月駐港補助沒有了。

  月薪減少了,這對於一名農村籍的士官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損失。但他卻說:「錢再多,也不能與干航母這個偉大的事業相比!」

  「干航母是我追求的新時尚!」在某支隊,二級軍士長陳青松站到前來選人的接艦部隊領導面前,「我請求加入航母部隊,請給我機會!」

  結婚12年,陳青松分居12年。妻子一人拖著孩子,苦盼著和他團聚。2008年年底,隨軍手續辦下來時,妻子喜極而泣:「這下一家人再也不用分開了!」

  就在陳青松前往航母部隊報到前夕,想到一家人剛團聚,現在又兩地分居,妻子淚眼汪汪看著他:「你能不能不去?」

  朋友也勸陳青松:「你在一個崗位上幹了近20年,業務上爐火純青,留下來,一切都輕車熟路、得心應手,有必要離開這一切重新開始嗎?」

  「我是在接受祖國的挑選!」陳青松深情地說,「作為一名軍人,如果明知祖國的需要,我卻選擇躲避,我將會痛苦一輩子……」

  吻別妻兒,陳青松成為第一代航母艦員中的一員。

  「我自小就有英雄夢,我希望有機會指揮一艘軍艦,當個讓友軍肅然起敬、讓敵軍聞風喪膽的艦長……」

  夜闌人靜,坐落於羊城廣州的中山大學校園內,女博士研究生韋慧曉的思維縱橫捭闔,她挑燈給海軍有關部門寫信自薦:「航母是中國水兵最大的舞台,為了心中的夢想,我申請當一名普通的航母艦員,在戰風斗浪中歷練成長!」

  韋慧曉的選擇,讓導師和同學倍感詫異。

  在大家的心目中,韋慧曉光環滿身——「廣東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全國百名優秀志願者」、《中國研究生》雜誌封面人物、華為集團金牌員工……

  在大家的眼裡,韋慧曉有著非凡的經歷——赴西藏支過教、赴北京當過奧運會志願者、赴比利時參加過中歐青年交流活動……互聯網上有關她的信息連篇累牘。

  光鮮的頭銜,豐富的學識,加上姣好的面容,韋慧曉讓用人單位眼饞不已,讓學姐學妹們眼紅不已。

  「韋慧曉,你瘋了!」有人對她說,「22年的勤奮苦學,難道就是為了當一名水手嗎?」

  「你們不了解我!小時候,我只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現在,書讀多了,我長大了,我越來越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韋慧曉說,「我愛航母,我要終身嫁給航母事業!只要能上航母,打掃衛生我都願意!」

  此生只為航母狂!韋慧曉如願了,成為遼寧艦上第一位女博士軍官。

  「第一代航母艦員,來源遍及海軍五大兵種和海軍各級機關、各個院校,都是抱著遠大的航母夢來的!」採訪中,憑海臨風,遼寧艦政委梅文自豪地告訴記者,「他們中有飛行員艦長、博士碩士艦長、全訓合格艦長,有留英留俄的各領域各專業尖子人才,有優秀飛行員、全國空管先進個人,還有『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全軍優秀指揮軍官、學習成才標兵……個個是有抱負、有才幹的優秀人才!」

  「就是拼上性命,我們也要儘快把駕艦技術掌握好!」

  第一次進入遼寧艦的艙室,當了20多年水兵的輔機區隊長劉輝一下子「找不到北」了:「我像走進一座龐大的迷宮,不知道東西南北,搞不清楚哪是艦艏哪是艦艉!」說起當時的情形,劉輝心有餘悸,「幸虧是遇上路過的施工人員,否則當時我真找不到出口!」

  迷路的尷尬,讓劉輝和戰友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航母上不管是新兵還是老兵,每個人都是小學生!要想獲得航母的「駕照」,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習。

  那段時間,劉輝和戰友們一起,手拉著手鑽艙室,在航母上學「認路」。

  從認路起步,艦員們開始了孜孜不倦的求學之路。

  數十萬冊技術資料如何吃透?數以億計的備品備件如何管理?戰艦和飛機如何融合?岸艦如何銜接……鋪天蓋地的問號,猶如一副副千鈞之擔,壓在接艦官兵的肩上,讓他們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組建一支部隊,創辦一所學校,接好航母首艦,培育種子人才」,他們馬不停蹄,往返奔波在科研院所、研製廠家和實習部隊之間。

  這支特殊的求學大軍浩浩蕩蕩,蔚為壯觀:自接艦部隊組建以來,先後2萬餘人次輾轉17個省20多個城市,進出院校、廠所,參加接艦理論培訓和新裝備技術培訓,8萬餘人次上艦熟悉艙室訓練、跟產助建和試驗試航,400多人次赴驅護艦、航空兵部隊交叉學習專業技能……

  安全,是航母的生命。防火,是航母的大事。安全部門是遼寧艦一個全新的部門。「人人見火,人人過關」,這是艦上提出的要求。2011年3月,安全部門消防中隊長劉勇強帶領12名戰士,前往大連某消防支隊參加輪訓。

  出警的警報聲一次又一次拉響,消防官兵每次總是有意把他們丟在一邊:「水火無情,消防是高危職業,沒有一兩年的工作經驗,誰敢讓你們上呀……」

  「不要說一兩年,就是三四個月,咱也等不起啊!」劉勇強對戰友說:「機會是等不來的,必須搶!」

  2011年4月1日下午,一艘民船發生火災,一陣急促的警報聲驟然響起。

  劉勇強帶著大家衝出門。但還是遲了半步:消防車已絕塵而去,又把他們給甩了。

  「船火警情很難得!撲滅民船的大火,對我們提高海上消防能力更有借鑒意義!」攔下2輛計程車,劉勇強和戰友們直奔事發碼頭。

  火災現場,民船明火已經撲滅。但濃煙仍源源不斷地從船艙內往外冒。

  現場指揮員下令:進艙查探火源,徹底消滅火種!

  劉勇強立即衝上去:「我是海軍,對艙室結構熟悉!派我下艙室探火吧!」

  「海軍……」指揮員為難了。

  「時間不允許,請不要再猶豫了!這裡沒有人比我更合適!」

  劉勇強衝進船艙,冒著危險找到火源,並將其撲滅。

  消防官兵被感動了:「海軍戰友令人佩服!以後出警,我們一定帶上你們!」

  真正的火場歷練,讓劉勇強和戰友們變得十分老辣。某居民區突發火災。劉勇強帶人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未等消防人員趕到,就將火撲滅了。

  「海軍戰友們真厲害!」消防隊員感慨地說,「不到2個月的時間,你們就掌握了消防隊員需要2年時間才能掌握的技能,真是奇蹟!」

  有一段時間,某廠所技術人員,見了作戰部門操縱兵吳曉就躲。

  大家在背後議論:「別看這姑娘長得斯文,卻是一個難纏的『厚臉皮』——問起問題,從來就沒有完的時候……」

  一名廠所技術人員「不幸」被吳曉「逮住」了。

  吳曉似乎腦子裡裝滿問號,她連珠炮似的發問,沒完沒了。

  好傢夥,惹不起,還躲不起呀!對方一笑,說:「我要下艦開會,你下次再問吧!」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敷衍人的推辭。吳曉卻認真了:「下次是什麼時候?」

  「下次就是下一次,有時間你就到指揮室來找我!」

  顯然,這是一次毫無誠意的約定。可吳曉哪肯罷休。

  有空沒空,吳曉就往作戰指揮室里跑,打聽人家來了沒有。

  那位技術人員得知後深受感動。「把航母交給這樣的年輕人,我們一百個放心!」他向吳曉承諾:今後,我會的會知無不言;我不會的,也幫你找到懂的人……

  正是憑著這種執著,遼寧艦100%的艦員通過了相關廠所和院校的各種接裝培訓考核,獲得上艦資格認證。

  心在哪,收穫就在哪。2012年4月20日,作為全艦最複雜、最龐大的部門,機電部門的官兵全面接管前機艙,率先實現獨立操縱裝備。那天,離接艦部隊組建才剛剛兩年半。

  緊隨其後,其他部門陸續實現了自主操縱。

  2012年8月中旬的一天,渤海某海域,雲飛浪卷,遼寧艦進入入列之前的最後一次海試。

  海浪滔滔,一連10多天,在官兵們嫻熟的操縱下,遼寧艦龐大的身軀服服帖帖,時而斬浪前行,時而壓浪轉向……

  艦艉,犁出一道寬闊而美麗的航跡……

  核心提示: 「第一代航母艦員,來源遍及海軍五大兵種和海軍各級機關、各個院校,都是抱著遠大的航母夢來的!」採訪中,憑海臨風,遼寧艦政委梅文自豪地告訴記者,「他們中有飛行員艦長、博士碩士艦長、全訓合格艦長,有留英留俄的各領域各專業尖子人才,有優秀飛行員、全國空管先進個人,還有『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全軍優秀指揮軍官、學習成才標兵……個個是有抱負、有才幹的優秀人才!」

  「越是習慣思維認為『不可能』的地方,越是創新萌芽生長的地方!」

  這是遼寧艦召開的第一次全員動員大會。

  主席台上,一位領導的話通過話筒,撞擊著現場每個人的心:「駕馭航母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面對一連串的問題,國外同行不可能將現成答案慷慨相送,怎麼辦?」

  全場肅然。

  「等,是不會有『餡餅』的!等,沒有任何出路和希望!」這位領導突然提高了聲音,「越是沒有任何經驗可言,越需要我們主動作為、勇於創新,獨立自主將一個個問號拉直……」

  接著,他動情地說:「我希望若干年以後,在座的每個人都能自豪地說,某某某是我做成的,什麼主意是我出的,哪一個難關是我攻下來的……」

  按照「需求牽引、整體規劃,急用先行、突出重點」,分部署、訓練、管理、安全等7個方向221個課題,潛心廣泛開展探索研究,遼寧艦官兵個個都成了實打實的創新者。

  皓月當空,機電長樓富強輾轉反側,睡意全無。

  令樓富強寢不安席的是航母的鍋爐。遼寧艦鍋爐必須先把能直接啟動的鍋爐啟動,當這些鍋爐的氣壓升到某一數據時,才能啟動其他的鍋爐。

  一個月前,樓富強向有關專家提出質疑,得到的答覆是:「原設計就是這樣,不能動!」

  樓富強不甘心,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在他心中升騰,他再次提出:「能不能想想辦法?」

  對方無可奈何地說:「不可能!就是有,可能性也很小!」

  「許多創新成果,恰恰是在突破這『可能性很小』中產生的!」樓富強抱定,「越是習慣思維認為『不可能』的地方,越是創新萌芽生長的地方!」

  不輕易相信「不可能」,樓富強揪住這個問題,沒日沒夜地忙開了。

  樓富強成功了。他成功降低了鍋爐啟動蒸汽壓力,裝備安全性能提高的同時,啟動時間大大縮短。

  專家們不無感慨地說:「蒸汽的氣壓這麼低,鍋爐依然能啟動,作為研製者,我們都沒想到!」

  創新,讓艦員們總能發現別人難以發現的問題。

  那一天,坐在密密麻麻的管道中,劉輝驚呆了:這麼多機組的冷凝水,竟只有一條管道、一個閥門,如果冷凝水閥門或者管道發生內漏,將會使海水進入爐水!

  「輔機冷凝水系統設計不科學!」想到這,劉輝不寒而慄:「會不會是自己把管路圖畫錯了?」爬進機艙,劉輝拿著手電筒摸上摸下,幾天的連續奮戰後,結果還是一樣:「系統設計存有隱患!」

  事不宜遲,劉輝鋪開管路圖,連夜拿出了一份改進方案,並將改進的圖紙畫好。

  第二天,面對廠方專家,劉輝拿出了自己的方案。

  「不可能出現這樣的問題!已經試驗過很多次了!」廠方專家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

  就在專家認為「根本不可能」之際,某號機冷凝水管發生了海水滲漏,幸虧發現及時,才避免了一場事故的發生。

  這場虛驚,讓廠方嚇了一跳。事實面前,專家們心服口服,根據劉輝的設計,對冷凝水閥門進行了改進,消除了設計缺陷。

  創新,總能讓有心人做成別人沒做成之事。

  那天,落日的餘暉消退殆盡,劈波斬浪的遼寧艦進入第一次夜航。

  駕駛室內,航行值更的職手們皺起了眉頭。此刻,在他們面前的擋風玻璃,儼然是一面面不折不扣的平面鏡子,亂七八糟地反射著室內眾多電子顯示屏的熒光,令人眼花繚亂,看不清窗外的海面。

  駕駛室內反射的熒光,成為制約夜航安全的一大「瓶頸」。廠方專家想了很多辦法,都無濟於事。

  「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操舵的士官向虎踞與這一難題較上了勁。

  茶不思、飯不香,找資料、比材質……他開始了艱難的探索。

  有心人總有新發現。帶著滿腹的問題,向虎踞打的去駐地圖書館找資料。透過車窗,他清楚地看到外面車流如織,但卻看不到那些車內的人。

  這是很常見的現象——因為,那些車的玻璃上貼有一種偏光、濾光的薄膜,導致裡面的人能看清外面,而外面的人看不到裡面。

  這讓向虎踞眼前「靈光一閃」,他欣喜若狂,沖著司機說:「不去圖書館,去汽車美容店!」

  在汽車美容店,向虎踞買了各式各樣的玻璃貼膜,囊括了店內的所有品種。

  回到航母上的向虎踞,迫不及待地等著夜幕的降臨。

  天終於黑了,向虎踞像個孩子似的笑了。在他面前,有一種貼膜罩在各種值班的電子屏幕上,駕駛室玻璃上的反射熒光立即就不見了,而值更人員卻可以清晰地看到電子屏幕上的顯示。

  艦長聽說後,立即採納了這一辦法。如今,遼寧艦的駕駛室和飛行塔台里的所有電子屏,都用上了向虎踞的「發明」。

  航母是最大的水面艦艇,數千號人戰鬥生活在上面,看似尋常的吃、住、行、醫都成了不小的問題,保持良好的戰備生活秩序是一個大課題。為管好這個「海上城堡」,創新在遼寧艦上無處不在。這裡,每一個部位、每一個系統、每一個戰位,都可以告訴你一個甚至幾個創新的故事——

  針對航母系統龐大複雜、管理難度大,官兵們把現代企業管理的「6S」理念(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引入日常管理之中,用可視化、標準化、程序化、愚巧化的方法,巧妙地把各項工作的流程和要求分解細化,化解了管理難題。

  航母安全防範壓力大,如果單靠安全部門幾十個人,每人就是長出「三頭六臂」也難以招架。借鑒現代城市管理方法,他們將艦艇分為25個區,按專業劃分責任區,邊緣疊加,不留漏洞,把遼寧艦這個「海上巨無霸」管理得井井有條。

  就連就餐如何安排?衣物如何清潔?洗臉毛巾怎樣拿、怎樣擰、怎樣放等生活細節,都融入了官兵們的創新智慧。

  統計顯示:接艦以來,該艦官兵先後提出各類改進建議近4000項。僅航空部門信息班戰士李學良,一人就提出合理化建議70餘項,其中33項被工業部門採納,14項被列為後續裝備改進參考意見……

  「我很清楚,選擇這一專業,無疑是用生命去探險、用軀體去鋪路!」

  共和國第一代航母艦員,是「紅地毯上的負重者」,在頂著「第一代」耀眼光環的同時,面臨著更高的風險、更多的艱苦。

  2010年2月的一天傍晚,正在參加接艦培訓的樓富強,家中突發火災,母親被燒傷,轉往省城醫院急救;父親一著急,心臟病又犯了,暈倒後進了搶救室。

  樓富強趕到杭州,他流淚了:年邁母親傷得很重,換藥時,都可以看到骨頭……而躺在另一家醫院的父親,同樣需要24小時陪護。

  一邊是期待照顧的雙親,一邊是航母接裝培訓的關鍵時刻,樓富強為難了。

  權衡再三,他把在舟山的妻子叫過來照顧父母,自己抽身趕回部隊。

  11歲的女兒隻身一人留在舟山上學,常常半夜哭著給他打電話:「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我一個人在家好怕……」每當這時,他只能安慰女兒:「孩子,你要勇敢……」

  樓富強面臨的困難,艦上很多人都遇到過。像他這樣,父母、老婆孩子一家三地的官兵在該艦佔到70%,而全艦已婚的官兵幾乎是百分之百和家屬分居兩地。

  官兵們說:「海軍各級對我們挺關心的!」記者了解到,圍繞妥善解決接艦部隊實際問題,有關部門出台了一攬子特殊政策和措施,對家屬隨軍、住房保障、子女上學入托、看病就醫等,都給予了政策傾斜,辦了一系列實事好事。

  儘管這樣,但多數艦員個人或家庭,還是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困難,這樣那樣的難處。他們告訴記者:「組織上挑選我們來干航母,是最大信任和最高褒獎,再困難我們也要堅守戰位!我們不能辜負了『第一代航母人』這個榮譽!」

  任何時候都記著自己是第一代航母人,越是在最困難、最危險的時候,越能展露出最剛強的脊樑。

  航母飛行甲板,是「世界上最危險的4.5英畝」。而在甲板上放飛艦載機的起飛助理,被稱為「刀刃上的舞者」,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

  艦載戰鬥機疾風閃電般的離艦瞬間,隱藏著許多令人心悸的「一旦」——

  一旦艦載機偏移起飛跑道,巨大的尾噴,可把挨得最近的起飛助理吹到海里;一旦高達上千度的尾噴流掃到人體,鮮活的生命,瞬間即被灼傷而致死;一旦被吸入進氣道,活生生的人立即就會粉身碎骨……

  諸多的「一旦」,曾一度讓有的領導心裡直打鼓:選拔起飛助理必須是本人自願,不是自願的一律不予考慮。這些潛在危險,會不會給選拔起飛助理帶來影響?

  然而,事實很快消除了他們的擔心。

  第一批選拔3名起飛助理的工作啟動後,幾乎每一個艦員都躍躍欲試:「從國家的需要來說,這是中華民族前無古人的事業,總要有人邁出這一步。作為航母第一代艦員,我們比其他人更有條件。」

  層層挑選,反覆比較,最後,艦領導圈定了6名人選,並組織「一對一」的談話確定最後人選。

  陳小勇單獨坐到了領導面前。

  「這可是個危險的專業。」舉目對視,領導不無憂慮地說:「國外航母甲板上,無一例外地出現過意外……」

  聞聽此言,陳小勇站起身來:「我知道!自1986年以來,僅某大國就有28名起飛助理犧牲在戰位上……而且,我們的艦載機還在試驗階段,面臨的風險,遠遠超過外國的同行。我很清楚,選擇這一專業,無疑是用生命去探險、用軀體去鋪路!但,這一職業風險決非超級大國的軍人才敢冒!」

  「在我心中,祖國的需要,永遠是我抉擇天平上至高無上的砝碼。」陳小勇越說越激動,「既然忠誠是對祖國的最高承諾,那麼,請組織讓我將忠誠寫滿我軍旅的每時每刻……」

  「多好的幹部啊!」領導的雙眼濕潤了,在陳小勇的姓名後,畫了一道重重的「√」。

  陳小勇是家中的頂樑柱,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他一直對父母和妻女隱瞞自己從事的工作。

  然而,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2012年11月23日,隨著殲-15艦載戰鬥機在遼寧艦實現完美起降,陳小勇「露餡」了。

  艦載戰鬥機著艦起飛,無論是對飛行員,還是對全體艦員,都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考。艦、機、人,任何一方面出現一個小差錯,後果都不堪設想。

  那天一大早,陳小勇和戰友們肩並肩排成橫隊,對飛行甲板異物進行拉網式排查。他們一寸一寸地向前挪動,生怕留下一丁點的雜物。在高速狀態下,任何一粒小石子,都有可能對艦載機產生毀滅性的影響。

  在官兵的操縱下,行進中的遼寧艦出奇地穩,水杯內的水紋絲不動。9時08分,伴著刺耳的轟鳴聲,首架殲-15戰機迎面飛來。隨著「嘭」的一聲,陳小勇的眼前,米黃色的戰機呼嘯而落,精確鉤住阻攔索,穩穩地停了下來。

  「這是我軍戰鬥力建設進程中又一新的歷史坐標啊!從這一刻起,我們的航母就是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母了!」陳小勇興奮得眼淚都快下來了。

  3個小時後,殲-15戰機準備起飛了。「看我的!」身為起飛助理的陳小勇在戰位擺好了架勢。

  加力!加力!再加力!淡藍色的尾焰呼呼作響,航母甲板微微顫抖。陳小勇和另一名起飛助理同時揮動右臂,指向右前方,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戰機以雷霆萬鈞之勢,沖向艦艏滑躍甲板,呼嘯升空……

  「咔嚓!」「咔嚓!」……他們瀟洒的「凌空一指」,永遠定格在人們的鏡頭裡,成為引發「航母Style」的原型。

  隨著「航母Style」引爆網路,走紅全國,反覆端詳網上「航母Style」的原型照片,妻子既高興又不安地給陳小勇打來電話:「你老實跟我說,我怎麼越看越覺得『航母Style』的第二個人就是你啊!」

  陳小勇靜靜地說:「旁邊還有我最好的戰友呢……」

  電話那頭,妻子一臉淚水。

  總有一種精神淬火鑄就,總有一種責任令人警醒,總有一種使命義無反顧,總有一種信念催人奮進!

  2013年元旦,艦島主桅杆上懸掛的國旗,呼啦啦地隨風招展。面對全艦官兵,回顧曾經的酸甜與苦辣、光榮與夢想,艦長張崢亮開了嗓子:

  「回首過去,我們理應自豪;展望未來,前方的路還很漫長!我們必須牢記黨和人民的囑託,大力弘揚忠誠使命、報國強軍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遵循規律、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拼搏精神,團結奮鬥、同舟共濟的協作精神,再接再厲、奮發進取,為航母的建設和發展積累更多的寶貴經驗,讓航母夢強軍夢強國夢,在我們這一代人手裡放飛!」

  大海潮起浪涌,永不安靜……

  航母起航,邁出了萬里長征第一步,正向著新的航程破浪前進……


推薦閱讀:

遼寧艦服役滿5年 這可能是最全的航跡影像記錄
遼寧艦穿過台灣海峽 台軍稱派艦機全程監偵
台媒稱台軍發現遼寧艦編隊行蹤,與料想的不一樣
遼寧艦內部曝光 3000多個艙室如同迷宮
大逆轉! 台妄言殲滅遼寧艦 島內一片反對聲

TAG:中國 | 中國航母 | 遼寧 | 白領 | 金牌 | 解密 | 航母 | 部隊 | 遼寧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