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要抓實抓好興趣、方法、習慣三件事情
語文老師要抓實抓好興趣、方法、習慣三件事情
語文老師需要刪繁就簡,直奔核心目標。語文老師擺脫高投入低收入尷尬現狀的主要抓手,其實就是做好三件事情:動用一切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教給學生閱讀各類文章的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很久以前,看到國家督學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寫得一篇文章,題目就叫《學好語文,不能全指望老師,關鍵還要會閱讀》,讀後讓我特別震撼。文章里的許多觀點在我的頭腦里盤旋。估計大多數語文老師初次接觸到該文章,都忍不住要大發雷霆。如果我們能夠冷靜地思考,再次重新閱讀一遍原文,還是會由衷地感嘆,感覺此言的某些論點確實不虛,現實情況也是如此。長期的閱讀積累和感悟,提高了孩子的語文涵養。語文學科的基礎就是閱讀。
或許有人會反駁,或產生質疑,李希貴校長所列舉的事實僅僅是個例,但我們語文老師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求學時代的經歷。哪一門學科耽誤很久,依然能夠跟上?哪門學科很少需要找老師補習?毫無疑問,就是語文。一個多月不去上課,重新坐在教室裡面聽講,依然沒有絲毫的影響,不用擔心知識銜接的問題。反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課,一周不去聽講,再次聽課就會感覺墜入雲霧裡,如聽天書一般。從日常的教學觀察中,也不難發現語文成績領先的孩子,大多是閱讀量大、閱讀興趣廣泛的孩子們。
我在初中時代,語文課基本不怎麼聽,老師講得精彩了,就聽講一會兒。老師講得乏味了,就盯著書本自由發獃,自由遐想。每次考試,語文課根本不需要複習,就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尤其是作文水平,從初中開始就表現出了一點點的小優勢,辭彙豐富,善於將議論和敘述結合,抒情方面表達也不錯。這主要歸功於課外貪婪地閱讀,包括大量的雜誌,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學校的閱覽室,那裡擺放著大量精美的各種雜誌,供我閱讀,滿足我日益旺盛的閱讀興趣。父親手頭留存的一本文革時代的毛澤東詩詞,我是反覆背誦,剛到初二,就已經能將全書的詩詞背誦完畢下來。當語文教師講解《沁園春.雪》時,讓我們寫一點賞析的語段,我能夠結合囫圇吞棗的原始閱讀,還將當初書中的解釋意義生搬硬套借用過來,雖然有些牽強附會,但還是博得老師的大力陳贊。
師範期間,幾位語文老師博學多才,涉獵寬泛,讀書甚廣,寫作功底深厚,他給我們開設的文學選讀課,介紹了精彩的古現代、外國精美詩歌散文詩歌,給我的寫作提供了更為豐富的素材。還有學校設立的文學社,也成為我們讀書寫作的大家園。回過頭仔細想想,語文素養的提升,光靠有限的語文課堂是遠遠不夠的。語文課老師再勤奮,如果不能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不能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只能是個空洞的宣傳口號而已。
基於此,語文老師的職責已經十分明確,就是想盡辦法讓學生喜愛閱讀。沒有一個孩子不愛閱讀,只是他沒有找到適合自己閱讀的書籍而已。教師的引導和規劃尤為必要。教師不讀書,怎麼去指責孩子們不讀書呢?教師不持續深入地閱讀,每日重複著參考書上的陳詞濫調,照本宣科,怎麼有資格批評孩子讀書不堅持呢?教師的讀書既要廣,還要深。廣是做好選擇,找到適合不同個性孩子閱讀的書籍,做好推薦工作;專是做好引導,給孩子的閱讀提供清晰的思路,讓他們有捷徑可走。在教授文本的時候,結合類型、內容迥異的課文,給予方法的傳授,教給他們掌握這一類文體的技巧,遞給一把打開文字宮殿的鑰匙,這些工作遠比繁瑣的肢解分析更加有價值。
故而,成功的語文老師通過短暫的課堂,抓實抓好興趣、方法、習慣三件事情,打開學生通往閱讀的大門,讓孩子們喜愛上閱讀。他們願意主動閱讀,從中找到樂趣,獲取讀寫方法,積累間接經驗和方法。從閱讀中,體驗到人生豐富的情感;從閱讀中,洞察古今,獲得生存的智慧;從閱讀中,建立起對世界重新認識;在閱讀里,培養起新思維,樹立新視野。閱讀一旦豐富而厚重了,學生的寫作和思維也就活躍了,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些必將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起到極其重要的推進作用。
推薦閱讀:
※人教版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複習教案
※【考前圈重點】語文:詩歌語言賞析得滿分,就靠這個了
※部編八年級語文上冊第3單元知識要點歸納(文言文)
※簡直開掛!媽媽從小抓,孩子語文成績從小成為贏家!第一隨便拿!
※如何學好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