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搏擊教學法(三)毛明春

太極拳的搏擊訓練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具備全面的素質,前文已略述太極搏擊須具備太極之思維,今談如何鍛造太極之身體。何謂太極之身體?太極之身體(以下簡稱太極體)是通過太極拳的一系列專門訓練獲得的,符合太極攀搏擊要求的專項身體素質。根據太極拳的要求,將身體鍛煉成為上虛下實,前虛後實,外虛內實,周身放鬆,太極腰左右虛實變換靈動的一個自動化反應的身體。北宋周教頤在《太極圖說》中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清朝山西人王宗岳依據(太極圈說)作《太極拳論》,成為後來指導太極拳修鍊的經典理論。按照一般體育運動的要求,達到高水平的運動需要具備較好的五大基本身體素質: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而太極拳除了對五大基本素質的要求外,對人體精神和肌肉的放鬆這一重要的素質有極高的要求,也就是說太極拳要求具備六大基本素質。在這裡我們不對一般身體素質進行論述,而是根據太極拳論和太極拳的搏擊實踐,對如何形成太極體的特殊要求進行討論。一、中正太極是一個中正體,因為虛實兩方面的因素是平衡的,這種平衡是一種動態的平衡,運動著並保持平衡,就是實質上的中正。但是未經訓練的身體在搏擊中是很難保持中正的,不中正的身體在搏擊中會漏洞百出,極易傾跌。中正修鍊要求和方法:(一)形正:形正是太極體的基礎,包括以下幾方面:1、頭正:頭為一身之主,不可左右歪斜,前俯後仰。頭頂中心,微微領起,目正視前方。2、脊正:脊為身之中梁,不可左右歪斜,前俯後仰。頭頂上領,腰向下塌,即可做到脊正。3、頭頂平:頭頂平與頭正是相關的,只有頭頂平才能做到頭正,練習頭頂平的方法可以意想頭微微上項。4、兩肩平:肩平才能勁順,可以在做動作時對著鏡子自我查看兩肩,要保持兩肩的水平和下沉。5、兩胯平:胯平才能脊柱正,練習者經常犯的毛病就是兩胯不平而致使左右歪斜,前俯後仰,兩胯不平還影響到氣的下沉。6、兩腳平:腳平才能穩,腳平才能產生整勁,方法是:凡落實之腳趾微微抓地,使腳趾和腳跟平均受力。

(二)氣正孟子曰:「養浩然之氣」。太極拳提倡氣以直養而無害。浩然之氣即是正氣,直養是自然之養,不是強求的。太極拳的直養是在自然松靜的狀態下,注重一項及其重要的身法要領,手、腳、真、臍相照。其中臍下為丹田,丹田與鼻相照使丹田氣正,丹田氣又照住手與腳而使周身氣正。(三)意正意正有兩個含義:一是太極拳主張「用意不用力」,如果在練習中過度用力是為用意有偏;二是太極拳不主張主動攻擊別人,在搏擊中也是以守勢為主,主張與對手的形、氣、意、力相合,順其勢而為,以至無為而致是為意正。(四)神正神正是指眼神要正,必須正視前方或對方,不可斜視,神情要肅穆而自然,內心平和。神正可以修養人的氣質,修養中和心態和神態。神正是太極拳搏擊不頂不丟,捨己從人的內在心理基礎。中正的訓練方法1、無極樁:兩腳平行開立,約與肩寬,兩腳趾微微抓地,使腳趾和腳跟均受力。舌尖上卷,輕抵上齶,如念二字之舌型(捲舌易使口腔生津液,津液可以使口腔衛生,還可以治療許多內臟疾病)。呼吸自然,兩臂松垂,兩膝微屈,似直非直,似屈非屈,腰胯放鬆,兩腳平均用力,達到全身放鬆、平衡和均整。無極樁的時間要求,青年人站20分鐘左右;中年人站30分鐘左右,老年人站40分鐘左右。一般練習站樁10天左右,可以感到周身氣血通暢,身體輕勁。2、抱球樁:抱球樁的姿勢是太極拳兩臂的基本姿勢,通過這個樁法訓練,形成兩臂抱球圓撐的動力定型,並使兩臂在圓撐時外柔內剛。兩腳開立,約一肩寬,兩膝微屈,身體重心平分於兩腳;上體正直,兩手臂屈臂抱於胸前,松肩垂肘。兩手間的距離約10公分,手與身體的距離約30公分,手指自然分開,目正視前方。站抱球樁的要求:全身處處形成和保持圓撐狀態,並在這個狀態下盡量放鬆,注意鼻尖對肚臍,保持中正平衡,目正視前方。開始練習站三至五分鐘,以後逐漸延長。3、在拳架練習中注意最重要的幾點:頭正、身直、目正視、鼻尖對肚臍、丹田照手腳。二、上虛下實在中正的基礎上要逐步做到上虛下實,以全身而言,腰以上為虛,腰以下為實;以軀幹而言,腰部丹田為實,胸部為虛,以上肢而言手要虛,大臂要實;以下肢而言,腳要實,腿要虛。總的講是根部為實,向上的遠端為虛。太極拳講:周身為一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一般太極拳用力的規律是:由實到虛。化勁的規律是:由虛到實。把握了這種虛實變化的規津就可以在搏擊中靈活地運用,如化勁有三步工夫:由手化到肩,化到腰,化到腳,一步比一步難,一步比一步妙。相應的發勁也有三步工夫,由肩到手,由腰到手,由腳到手。所以上下虛實的調配是太極拳搏擊的身法基礎之一。三、前虛後實前虛後實是指胸和背而言,太極拳中有「含胸拔背」的要領,含胸是要前胸虛靈,拔背是要後背張弓有力。太極拳要勁「通於背」,就是通過背部的開張,使腰部的力與手臂的力貫通一氣,如果背部泄勁,則勁路必阻於肩帶部。注意,前虛後實狀態,不是要作成凹胸凸背,也不能使背部過於緊張,而是要「舒胸展背」,胸部要虛而靈,背部要展而松,背部的張弓狀態,是一種似張非張的狀態,即背部要有松活的餘地。在搏擊中「虛胸」是為了柔化對方的勁力和招法,「實背」是為了形成一觸即發的整勁。四、外虛內實內指的是丹田,外指的是周身筋肉系統。太極拳搏擊時注重丹田勁,在平時練習拳架時要「意守丹田」,「氣沉丹田」,「內實丹田氣」。太極拳以丹田為運勁的中心,所以丹田要充實。太極拳在搏擊時要求外部肌肉不過分緊張,要輕、松、空、靈,以利於沾粘連隨,後發先至。在平時練習拳架時要盡量松展,不用一絲拙力。五、放鬆放鬆是大腦對身體狀態的調控,這一過程是在大腦精細調節基礎上基礎的、縱深的、全方位的調控。訓練有素的人兩大腦半球的協同活動加強,大腦皮層、皮層下各中樞、小腦以及外周神經間的相互聯繫趨於有序化和協同化,大腦的各功能區出現一種協同的激髮狀態,潛意識的活動上升為主導的地位,放鬆成為自動化過程。太極拳的放鬆到了高級階段,表現為反應極為敏感、細緻,有感即應,一觸即發。放鬆訓練法:1、自然放鬆法.自然放鬆法可以適用於行、站、坐、卧等各種姿勢或情況。總的要求是,全身感到舒適自然,心情安靜、愉快,呼吸自然深長。2、部位放鬆法·部位放鬆法適用於站、坐、卧等姿勢,擺好練習姿勢以後,從頭部到腳部逐部位的放鬆的方法。其次序是:頭部松,頸部松,胸部松(包括上臂部),腹部松(包括前臂部和手部),大腿松,小腿松,腳部松,這樣再從頭部開始循環,根據時間掌握循環的次數。3、三線放鬆法:三線放鬆法適用於站、坐姿勢,擺好練習姿勢以後,使精神安靜下來,分三條線依次進行放鬆練習。第一線(兩側):頭部兩側—>頸部兩側—>兩肩—>兩上臂—>兩肘關節—>兩手掌—>兩手指。第二線(前面):頭頂—>面部—>頸部—>胸部—>腹部—>兩大腿—>兩膝—>兩小腿—>兩躁關節—>兩腳趾。第三線(後面)頭部—>後頸—>背部—>腰部—>兩大腿後部—>兩腿窩—>兩小腿後部—>腳跟—>腳底。練習三線放鬆法,首先要保持身體的中正與平衡,還要保持思想安靜。第一條線先開始放鬆,等放鬆完第一條線(大約三分鐘)後,再放鬆第二條線(大約三分鐘),最後放鬆第三條線。每放鬆完第三條線後,可以把意念守於臍部約1-2分鐘,作為一個循環。在放鬆的過程中,如果感覺沒有放鬆,也不必急躁,可以任其自然,按照次序再練習一個循環。六、太極腰太極體的虛實變化主要是由太極腰的虛實變化所決定的,所以太極拳有「主宰在腰」之說,又有「不知腰則不知太極拳」之說。太極腰運動的一般規律是身體右側有力時,右側腰為實,身體左側有力時,左側腰為實;身體右側化勁時,右側腰變虛,身體左側化勁時,左側腰變虛。太極腰的運動完全符合太極圖的運動模式,一般情況下總是有序的,一虛一實左右流轉,只有在發出瞬間整勁時才會出現丹田與腰合而為一的全實全空。


推薦閱讀:

洪式太極拳式名考釋、動作、著法要領說明
陳式56式太極拳名稱
太極拳習練中得「偏差」.doc
董英傑太極拳經驗談2
一一學習的【太極拳】

TAG:太極拳 | 教學 | 太極 | 搏擊 | 教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