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們要掙多少錢才幸福?

我們要掙多少錢才幸福?

文:賴清輝

2009年8月23日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賺錢與花錢中度過的,人從獨立生活起,就面臨著生活與理財的挑戰。隨著社會保障體系的健全,每個人正在從單位人向社會人過渡,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一生作財務上的預算與策劃,每個人也在反覆問自己:因為金錢的關係,我幸福嗎?

第一,創造幸福一定要靠自己。

假如:你不買漂亮衣物、不下館子、不出門旅遊、不看電影、不聽音樂、不玩電腦、不買房、不結婚、不生孩子、也不生病、不贍養老人、不打算出國深造、不打算投資、不理會同事朋友情誼等等的一切生活所必須的東西都作為奢侈品來屏棄掉,只有一日三餐、一間小屋,幾件為保暖和遮羞的換季衣物,你會覺得幸福嗎?今天人要幸福,就與前面的「不」恰恰相反,好像那些東西什麼都是必需品。但前提就是「錢」的問題。所以,要創造幸福就要靠自己,從現在開始一定要科學、合理的去理財。如:根據自己的情況,建立自己的理財理念與思路,設立長遠規劃的方案,不斷從自己的過去、別人的身上吸取教訓與經驗,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財風格,才可以創立一筆獨特的人生財富。

第二,多少錢才足夠?婚姻幸福與錢有關。

把錢放在銀行可以讓你安心,但如果錢在你的另一半手裡可能他/她就會迫不及待地花掉了。事實上目前我們對錢的態度已經有嚴重偏差,我們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而另一半是錯的。對於如何在婚後處理好錢的問題,《多少錢才足夠?》的作者迪安妮·麥克柯迪把現代人分為四種:省錢狂、花錢狂、賺錢狂與送禮狂。而我個人認為其實只有兩種人,因為省錢狂和賺錢狂往往是同類,當然花錢狂和送禮狂也往往是同道中人。

懂得省錢的人即使工資不高,但每個月仍能存起一點錢。節儉的人花錢有分寸,從來不會進行衝動性消費。他們不喜歡冒險,存起來的錢越多,他們越覺有安全感。不過,在今天的社會裡節儉的人會因為對錢看的太重,而往往會敢於嘗試通過投資去令自己的財富增長得更快而成為賺錢狂。當然也有相反的,因為節儉的人往往會因為對錢太保守而不敢嘗試通過投資去令自己的財富增長得更快。

而花錢狂這類人喜歡買各種名貴的禮物,甚至是自己都捨不得買的東西送給朋友。他們會把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花在他們喜歡做的事上面。他們心底里認為錢太多是一種罪,所以他們會毫無保留地把它花掉。這類人很少顧及自己和家人的需要。由於花錢狂很大方,也懂得生活情趣,因此他們對省錢狂們很有吸引力。所以我認為省錢狂們和花錢狂們需要互相遷就,婚後要學會關心自己的另一半,那才會真正的幸福!

第三,面對「喜刷刷」多數人在「悲戚戚」。

日前,2009年中國城市居民財富「亞健康」報告發布,該報告顯示,國內許多居民的個人及家庭財務存在「亞健康」現象,三成家庭負債高達40%。其中33%屬於「月光族」;逾46%的人消費比例高於收入的60%;七成居民屬於收入單一群體;還有接近30%的受訪者家庭負債比率高於40%。

十多年前,各大銀行還在向人們灌輸「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負債消費理念。而今有許多人為「喜刷刷」之所累。在房貸、車貸、裝修貸款、旅遊貸款、信用卡等銀行信貸產品的衝擊下,許多人已淪為房奴、車奴、卡奴。目前國內居民基本都還不懂得如何負債消費,不顧實際收入情況而盲目貸款消費,這必將會嚴重影響自己未來的生活質量,形成家庭財務的「亞健康」。這樣的生活你會覺得幸福嗎?你會覺得自己是在「悲戚戚」嗎?

第四,錢不是掙越多越好,幸福與金錢無關。

很多朋友都認為「有錢不一定幸福,但沒錢一定不幸福」。但其實「看透」了,當然也不一定是要什麼「看透」了才就會知道:幸福與金錢可以說是根本沒有關係的。錢和幸福並不一定是成正比,當人在溫飽線上掙扎時,錢固然很重要,而有了一份正常的工作以後,則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去獲得金錢,不要一味的不切實際的求多,那樣只會搞壞自己的腦子,給自己和別人帶來煩惱和不安。其實,物慾才是自己追求金錢的一切原動力,如果你要象《漁夫的故事》里的老太婆一樣貪得無厭,即使你是世界首富,也不會快樂,更不會幸福!所以,有人會說:貨幣只是國家管理者的一種管理工具而已,主要為了更好的讓商品流通,以滿足各地方的人民轉換到自己可能要的商品。親情(家人)友情(朋友同學)愛情(她/他)健康身體等等都不是商品。幸福地生活一定可以賺來很多錢,但錢卻不一定是賺得來幸福的生活!

說了一大堆的話語,不知道朋友厭煩了沒?其實,我對幸福與金錢的感覺是:幸福就是想花錢的時候有錢花,沒錢花的時侯我同樣會覺得幸福無比,因為我有愛,有家人,這就是最大的幸福!

推薦閱讀:

女強人的婚姻為什麼大多不幸福
60歲以後,幸福
尋找幸福,不如經營幸福
幸福遞減律
幸福就是手牽手

TAG:幸福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