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了,半個科普圈都在傳謠

立夏了,半個科普圈都在傳謠

來自專欄伯奇食夢1,476 人贊了文章

今天上午在床上刷微信時候我看到《科普中國》的一篇推送,

是講今天立夏節氣的科普文。

這樣的科普文一般來說都是四平八穩的慣例科普,

沒什麼技術含量,

也沒多少人看的例行公事而已。

這種文章通常內容無非是先講一下太陽黃經度數

(而且基本不科普,不懂的人看完還是不懂)

引一段古文,再講一下氣候變化。

絕對的四平八穩。

然而我點開細看時候卻發現了一點不和諧的內容。

接著我就發現,國家天文、新華網、一位xx台的老師……竟然都在傳播類似的錯誤信息!

其實這事和我以前和他們講的是一個錯誤是一樣的:

本來是出自上世紀一些台灣文化水平不高的算命先生之手,因為其北斗指向幾乎完全是是錯誤的。

現在來說,一般講節氣與北斗指向、音律等對應,應當追溯至《淮南子·天文訓》,其中說法如下:

看起來可能有點複雜。再來看看這個:

更複雜了對不對……

其實就是假想天上有如上一個坐標盤子,

傍晚某一固定時刻觀察北斗七星斗柄指向盤子的刻度即可。

這是漢初時候某年冬至晚上八點北斗星指向,就是上面刻度盤上的「子」的位置。

以後每天同一時刻,北斗星的勺柄會逐漸順時針移動,分別指向「癸」、「丑」……等等。

而前面說的台灣算命小冊子的指向是完全混亂而錯誤的:

而今天出現的內容,就是「斗指東南維為立夏」。

可以看到,原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的。

但是到了推文那裡,就變成了「斗指東南,維為立夏」,這樣的斷句模式了。

維為立夏是什麼鬼?

不知道。

因為完全沒道理這樣斷句,這是完全錯誤的

正確的斷句方式是:「斗指東南維,為立夏」。

因為「東南維」是一個名詞,根本不能拆開的!

中國古代有二繩、四維的概念,是這樣講的:

子午、卯酉為二繩,

東北為報德之維也,

西南為背陽之維,

東南為常羊之維,

西北為蹄通之維。

——淮南子·天文訓

在這裡「維「其實和繩意思差不多,是指系著大地的繩索。

如《楚辭·天問》中說:

斡維焉系,天極焉加?

八柱何當,東南何虧?

即是詢問:

那根系住天地的繩子到底是系在何處?天極延伸到哪裡呢?八方的擎天柱撐在哪裡?大地為何在東南虧陷?

而人教版語文教材之中的《共工怒觸不周山》中的: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

怒而觸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維絕。

——淮南子·天文訓

也是指共工氏頭撞不周山,擎天巨柱和系地大繩都斷掉了。

這當然是神話了。

其實概括來講,二繩是指南北方向和東西方向。

四維是指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二繩「和「四維」加起來就是東、南、西、北、東北、西南、東南、西北的合稱「八方」的。

下為古代常見的一種坐標模式示意圖:

這種東西,廣泛存在於秦漢式盤、「博局紋」銅鏡以及日晷等出土文物上

這種「二繩四維」也可以用來表示前面所說的斗指方向。

如斗柄指向在正南、正北或者東西方向,則可以稱為「中(音zhòng)繩」,也就是說和二繩方向一致。

而斗柄指向在東北、東南、西南、西北時候,則被稱為斗柄指報德之維、常羊之維、背陽之維或者蹄通之維

也可以簡稱斗指東北維、東南維、西南維以及西北維

此外還有這樣的記錄:

日冬至,日出東南維,入西南維;

至春、秋分,日出東中,入西中。

夏至,出東北維,入西北維,至則正南。

——淮南子·天文訓

顯而易見,東南維是一個固有辭彙,根本不能拆分。

其實很多專門講秦漢出土文物的論文之中也有此類表述:

科普文中,引用一本莫名其妙的算命書之內容已屬不該。

抄都抄不對,斷句搞錯了,就更加無話可說了。

可怕的是,我順手去搜了一下百度,發現「斗指東南,維為立夏「這八個字,頻繁出現於各種」科普「稿子中,而且斷句竟然無一正確

在科普之中沒人能真正的完全不犯錯,但是搞到全網幾無正確答案,完全以訛傳訛就是另一碼事了。

現在很多科普號為了日常稿子數量,草率地使用Ctrl C & Ctrl V,對內容絲毫不加分辨。

科普科普,反而是在做傳謠的事情,以至於整個網路之中不嚴謹的內容甚囂塵上,不得不說是科普圈子的一個遺憾。

推薦閱讀:

智能停車應用的發展模式你怎麼看?
如何看待薛定諤的貓實驗中疊加態的貓?
幣圈褥羊毛——最新空投糖果分享(2018.04.29)
2014年最受期待的10大科技「神器」
歐洲國家研製自主cpu情況如何?

TAG:科技 | 天文學 | 天文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