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向機體圖鑑

個人向機體圖鑑

來自專欄白塔黑架

即便拋開那些長篇大論的設定不談,好機體也如同服裝雜誌上的衣物之於女性,抑或汽車雜誌上的概念車之於普通男性一樣光是看起來就賞心悅目,又依靠了人類製造神話的天性呈現出無窮變換的姿態。

因此,我想在這裡借用下設計師們的現成品來向更多讀者展現Mecha本身純粹的視覺感染力。無需過多的主動言語,它們自身的被動存在就已經具現出了力與美的概念。在開始往下拉滑鼠前,不妨多看看作為題圖的Turn X。或許Syd Mead的設計不足以獲取廣泛的大眾好評,但它獨一無二的未來感是他人無法模仿到精髓的。


《終極地帶2》的Jehuty,原型可能是埃及神話中的圖特。外形上除開融合了藍鳥的概念外,如同血管般遍布全身的能量管路也令這台Orbital Frame宛若活物。

《五星物語》的破裂人偶(Bang Doll),原作星團三大電氣騎士(Mortar Headd)之一。修長的頭冠和尾羽狀的平衡器給人以鳳凰般的華麗印象。

《裝甲核心4》的Aaliyah。尖銳的外形脫胎自F1賽車,而頭部狹長的複眼狀探測器參照了肉食動物的生體特徵。

《超級機器人大戰α3》的冥府黑天使(Dis Astranagant)。明明是主角機卻採用了黑金為主的兇狠配色,再配上惡魔般的外觀塑造出強烈的反英雄感。

同出自《超級機器人大戰α3》的巴爾瑪帝國與地球技術混成機巴爾克·巴魯,預想在隱秘行動等特殊作戰中單機運用。

《高達BF》的暗物質能天使(Dark Matter Exia)。黑紅配色和全身各處的尖銳突起都頗有反派機的自我修養。

《高達SEED》中的流星裝備METEOR(Mobile suit Embedded Tactical Enforcer)。兼具MA級的強大火力和外掛組件的穿脫便利。

《超級機器人大戰OG》系列的斬魂者。銳利的線條,手持的大劍和紅色披風是亮點。

《機動戰艦》劇場版的高機動型黑百合(Black Selena)。除開能夠二段爆甲的機能外,本身在簡化武器前提下兼具重裝甲和運動性的壯碩外裝以及用於精密操作的尾部都讓人眼前一亮。

《高達G之復國運動》的特務式樣馬克刀(Mack Knife)。動起來之後堪比芭蕾舞者的靈活性光看靜態立繪是無法想像到的。

《高達W 敗者的榮光》中的托魯基斯天堂。帥,沒了。

《超限獵兵凱能》中的布拉瓦II,相當驚喜的宇宙用MA。

《超時空要塞0》中的OCTSS,蠻少見的多足戰車型水陸兩用可變形機。

《環太平洋》的赤紅暴風。背部輔助推進器,不對稱的三臂和逆關節下肢的特徵都非常強烈。

《高達age》外傳中的Legilis R高達,我自己給它從紅色為主改成了上圖的顏色。請注意其兼具機械感和生物感的線條設計。

《高達Build Diver》中的煌·基拉格。看來大家其實都不怎麼喜歡用爛的水壺頭臉和白藍紅三色。

《泰坦隕落2》的Northstar Prime。為與其手中特長狙擊的磁軌炮相配合,裝備有噴射背包、集束導彈和陷阱發生器來保持距離。

《戰錘40K》的帝皇級泰坦。摩天大樓級體格的步行教堂,身上裝滿了要塞級的長槍短炮,這就是所謂神之機械的名號由來。

《Battletech》中內天體的30噸級輕型機Revenant。選這台是因為突破了整個系列一貫的「長腳坦克」刻板印象,以「巡邏哨衛」為基本將便於步行的四足下肢、特化清理步兵和騷擾其他機體的武裝和便於監看地面目標的俯視頭部結合得很好。

《強殖裝甲》中的超獸化兵Neo Zxtole,相對詳盡的內設和熱線炮,高周波劍等統合整個獸化兵小隊能力的全面武裝值得一看。

《紅眼機甲兵》中的MK-54重驅逐型SAA。因為確實是外骨骼/動力服類穿著式單兵Suit所以勉強能叫「機甲」了。本作對多武裝運用著墨不少,且具有關鍵的標配推進器意識。

《全金屬狂潮Another》的RK-02「王權」。如果有相同世代的多台機體擺在面前,我會選那台設計上最與眾不同的。

《Ultraman》的全裝型鋼鐵賽文,將特攝皮套樣外觀大膽地換為高科技金屬戰鬥服。

《輻射4》的巧手先生型機器人管家Codsworth。把它改造成威猛戰士當然很酷,不過其在核爆後不離不棄地守護了主角的家200年才是最感人的地方。

《Macross F》的VF-27。兼具矢量噴口機能的三葉型足部和邪氣的紅色呈現出強烈異星感。

《高達00》的可變形機Brave。機體雖纖細卻不軟弱,變形後也有讓人聯想到宇宙戰機的流線感。

同出自《高達OO》的GN-X IV。並非高達卻足以壓倒高達的豪華量產機因獨特的冰冷金屬感讓人感覺獨樹一幟。

《叛逆的魯路修》中的蘭斯洛特·阿魯比昂。大翅膀騎士的套路比較俗,但演出效果不錯。

《Muv Luv》的EF-2000 Typhoon。在以全身碳纖維刀刃為代表的接近戰和57毫米支援炮為代表的射擊戰上相比其他戰術機同類有很好的平衡感。

《銀河機攻隊》的Purple 2。不為別的,近年來專司AWACS的輔助機體實在是太罕見了,代替常規手臂的圓形滑軌也很有創意。

《高達SEED Destiny》的地球聯合新型量產機Jet Windam。雖然一如既往扮演便當批發器,但賬面性能和泛用度都已經達到第一代GAT水準。

《光暈》中的普羅米修斯槍騎士(Knight Lance)。一槍一劍的標配武裝中規中矩,不過整合了自律機械衛兵「守護者」和短距離傳送的背部裝甲艙是亮點。

《蒼穹的法芙娜Exodus》中的Mark Nicht。背離常人的四肢比例暗示了其機械性的一面。

《海盜高達鋼鐵之七人》全裝版柯爾尼格斯,手腳換位的變形方式和羽毛浮游炮是其特點。

《合金裝備崛起》中的新生刃狼(Blade Wolf)。我當時完全沒想到這個流暢的人工肌肉感是柳瀨敬之的作品。

《最終幻想15:王者之劍》中的格拉烏卡將軍(General Glauca)。在動力裝甲的速度和力量感演出上是新時代映像化作品裡數一數二的。

《天空的艾斯嘉科尼》中的傑拉賽特。刺劍加半身披風的造型頗有貴族氣質。

《魔法戰記奈葉force NEXT》的高町奈葉Fortress&Strike Cannon形態。到最新的劇場版Reflection上映前,都可算是管理局白色惡魔理論上物理破壞力最強的裝備。

《境界線上的地平線》的四聖武神之一青龍。與其靠我彆扭地進行轉述,還不如直接引用小說原文來展露其威能。

夜空中,由光構成的好幾支葉脈在飛馳。

是雷光。

掛有一輪明月的夜空,已經被月光灑滿,而在這當中,青白色的閃電向著四處落下。光線的照射並不是源於一點,而是在廣闊的空間中,上下左右四下奔走。天空的一片區域,不斷被強烈的光芒所照亮。

數公里範圍的落雷空域。在這中間的,是長得像龍,但直立著的武神——青龍。

這邊接連不斷的攻擊,卻打不到對面的龍。

是流體。能夠轉化成雷擊的流體包覆著青龍的全身,將身體變成一股激流。

這邊放出的攻擊,被卷進激流,稍微應對不當就有被捲走的危險。

這是四聖武神所擁有的山川道澤之一——「川」的力量。

操縱激流,從水源之中潑灑雨水的雷雲之力。

龍的御用招式啊。

光芒奔竄的流體和雷光之中,鬼庭的視野朝著空中,捕捉到了青龍,

……來了!

是「川」。落雷空域之中,流體光再現出烏雲與下方涌動的激流的光景。就像三征西班牙的道征白虎在空中做出一條作為落腳點的大道、武藏的地折朱雀展開作為加速空間的無限湖沼,青龍也在自己的周圍顯現了落雷的水流。

這種能力,很明確。在那空間里的,早就不是雨,

……是雷擊的滂沱大雨!

空中,能看到數個光點。和從前青龍在伊達領南部的山澗里所展現的東西十分相似,但在數量上完全不能同日而語。方圓數公里的空間,幾乎完全被光點所淹沒,

『要來了嗎。』

在覺得空中滲出了光的那瞬間。

垂直落下的雷擊,如傾盆大雨般轟擊在整個區域內。

空間中彷彿到處凈是破壞。

熾熱的大氣把一切都點燃,因燃燒而變成真空的空白區域把一切都攔腰斬斷。在它們的縫隙間,四竄的雷光——哪怕無法成雨——也如暴怒般在大氣中縱橫竄梭、伸展,切過一切所及之物。

無數重燃燒熱浪的聲音,每次的聲響都帶來排山倒海的強風和壓力不斷相互撞擊。

《真魔神ZERO》中的魔神Zero,當之無愧的因果律兵器。

《交響詩篇》中的LFO·B303 Devilfish。以人形外觀形成航空器般的速度感。

《交響詩篇AO》中的IFO·Sanctus。去掉了刻板印象的下肢,放大肩部和推進器強調空戰型機體的印象,同時又通過持槍上肢保留了人型機動兵器特徵。

《裝甲核心:答案》中的Les Annees Folles,印象是相當具體的氣墊坦克。

《Warframe》的Volt,活體金屬般的外觀結合操作雷電的能力令人聯想到電鰻。

《少女前線》中鐵血方面的精英人形代步機體Dragoon。給乘員座位和駕駛的上半身通過類似摩托車的結構體現出高速感,順帶將頭部的車燈直接改為眼球狀感測器。小型雷達天線和自帶瞄準裝置的二聯裝機炮算是中規中矩的搭配,而其下半身也有些驚喜。體現出長於奔跑印象的逆關節腿部,大腿前方追加的弧形裝甲板以及襠部疑似散熱裝置的百葉窗樣機構都是我在同類國產題材中原本不曾期望到的細節。


為免干擾讀者Timeline,往後如果還有中意的新機體就不另外發文了,直接在此編輯更新。


推薦閱讀:

TAG:ACG | ガンダムGundam高達 | 動漫評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