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都在「向前學習」,我為什麼偏偏叫你「向後學習」?

別人都在「向前學習」,我為什麼偏偏叫你「向後學習」?

來自專欄 Learn with John

2010年的春天,我在中國江蘇省的一所英語培訓中心教英語。

在那邊已經呆了三四個月的時候,我的中文辭彙量還只有四個單詞:

「你好,再見,嘻嘻,宮保雞丁」。

不過,我對那件事情一點都不覺得丟臉

因為我還沒有開始學習,我也沒有決定自己到底想不想學漢語。

前一年的工作合同到期時我要不要繼續待在中國也沒有決定。

但我知道的是:

如果這次開始學習的話,我不可以讓自己失敗。

在我上學時,外語是我的弱點。

(說實話,數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商科,歷史也是我的弱點! 不過還好我在體育課的發揮還不錯!)

我知道如果這次我還是學不會一門外語,那我以後不會再嘗試學。

那年的四月,當我終於決定認真學習漢語時,我周邊的一些同事和朋友給了我很多意見:

「每天學一個生詞。」

「每天聽中文收音機廣播,你的耳朵過了一會兒就會習慣漢語的旋律。」

....

我覺得自己一直是一個運氣比較好的人,

尤其是那個時候。

首先我忽略了那些很傻的意見。

其次我開始用Pimsleur中文學習。

Pimsleur是一個又老又簡單的語言學習錄音教材。

有人說它有點無聊,但在我看來這是一個超級好的開始學習一門外語的方法,特別是學習那些跟我們母語很不一樣的外語。

我尤其喜歡Pimsleur教發音的方法。

每當他們介紹一個發音相對難發出來的單詞時,他們不是像很多老師一樣反覆念那個單詞並讓學生跟隨複述。

他們先根據單詞的音節把單詞分成幾個部分,然後從單詞的最後一個音節開始教你怎麼發。

比如在他們教:「入鄉隨俗」那個成語時,他們先讓學生聽幾次完整的成語並解釋它的意思,然後他們會先教「俗」那個發音,練習幾次發「俗」那個聲音他們會加』隨『,讓學生練習『隨俗』,然後『鄉隨俗』,最後『入鄉隨俗』。

我當時不知道那個教發音的手段叫做「backchaining」

不過從此以後,在我教英語和學外語時,也經常用了「backchaining」來幫自己和別人學會掌握單詞的發音。

那就是我第一次遇到「從後面往前面學習」的概念,但不是最後一次。

最成功的外語學生也用類似的邏輯來學習語法。

他們做的跟大多數外語學生所做的是相反的。

大部分學生以為為了讓自己能開始讀外語故事,漫畫,小說等內容,他們應該提前學習掌握很多語法規則。

先付出很多努力學好語法,然後學真正的內容,這就算是是「往前學習」。

這樣看起來顯得最合理的方法,但實際上一點都不是。

成功的外語學生會在學了最基本的語法和辭彙後,會儘可能早地去讀真正的內容。

通過讀到很多有意思的內容,可能也包括雙語的,他們大腦會逐漸習慣那門語言的語法

過了不久後,當他們進步到一個不錯的水平時,如果還是有一些不太明白的語法點的話,這時就可以去查一下語法書。

而且由於那時已經培養出了對那門語言的一定基礎,就會很快把那個語法點弄明白。

先學習有意思的外語內容,然後再學習語法,這也算是「向後學習」,並且就和「backchaining」一樣好用。

當我在思考外語學習那個領域時,我發現類似的現象出現了不少次。

很多時候有一個比較普遍,效率比較低的做法【向前學習】,同時還有那些顯得不尋常,但事實上挺有效果的做法【向後學習】

下面舉幾個例子。

在口語那方面,「向前學習」的過程是:

1. 申請口語課

2. 買口語書

3. 花費幾年學習

4. 過了好長時間後,終於嘗試跟外國人講話

5.發現自己還是口語很差

6.返回第一步重複這個過程

而如果是「向後學習」的過程則是:

1. 學習最基本最常用你還不知道怎麼說的辭彙

2. 儘可能早並儘可能多地跟母語人交流

3.在你與母語人的對話中,找出並記錄最基本常用,但你還不知道怎麼說的辭彙

4.返回第一步重複這個過程

採用這兩個不同過程的學生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能跟母語人交流。

遵循第二個方法的人從目的開始往後學習,或者說用與母語人的對話來學習辭彙,發音,語法等。

而遵循第一個方法的則把目的放在未來,盡量往前學習,但永遠達不到,或者說達到的那個效率太低了。

再比如:

面臨學習中文的挑戰時,外國人都知道需要學習很多漢字。

「向前學習」的方法是:

1.紛紛學習很多字

2.把95%的那些字都忘記

3.嘗試跟人說話或讀一點中文

4.發現自己大多數都不會

5.放棄學習,從此以後對每個人都說中文太難

「向後學習」則是:

1.學習最基礎的辭彙

2.儘可能早地嘗試跟華人進行簡單對話並讀和聽簡單的故事

3.通過跟華人交流並閱讀與練習聽力,繼續提高辭彙量

4.持續增加所學內容的難度並跟中國朋友保持關係

「向後學習」這樣的道理也被用於在其他的學術領域,不只在外語學習。

美國人Joshua Waitzkin在他2008年出版的書<The Art of Learning>描述他成為太極推手世界冠軍的故事。

青少年時的他是國際象棋大師,成年以後才開始修習武術。

他跟武術課上的其他學生做的不一樣的地方是:他一直跟最厲害的學生對抗。

即使是初學者,即使每天遭受毆打併經常受傷,他還是繼續跟基本比他好的人練習。

效果是:

他進步得很快。

先成為了他們俱樂部中最厲害的,然後是國家裡最厲害的,後來做了世界冠軍。

大多數人的方式是先學習所有那個技術的基本動作,

然後慢慢開始跟他們級別一樣的人對抗。

由於跟能力太強的人對抗又難又丟臉,

因此他們一直只挑戰屬於同樣級別或更差的人。

於是他們進步很慢。

向前學習:先把動作學會,跟能力與自己一樣的人練習,一直待在一定的級別。

向後學習:跟能力比自己強的人練習,通過那樣的過程把動作學會,跟隨著自己的進步繼續尋找水平比自己高的對手,通過跟他們練習持續強化自己的技巧。

最後一個例子是跟考試有關。

在普通的大學課程里,學生先上課幾個月,然後參加考試。

無論你在哪裡上大學,你的大部分課程很可能都是那樣安排的。

科學研究證明了在課程的過程中,時不時進行關於剛剛所學內容的考試,會帶來更好的效果。

上這樣安排課程的學生所記得的知識會更多,並且期末考試的發揮更好。

那個現象被稱為:「The Retrieval Practice Effect」(檢索訓練效應)

關於它最神奇的是在開始學習新的知識之前就做考試的效果。

據研究,在學生開始學習新的學習前,如果讓他們先做考試,即使他們對那個話題一無所知,並在考試中發揮得很糟糕,但最後他們的期末考試成績還是會比沒有在一開始就做了考試的學生高。

向前學習:先學習再考考試。

向後學習:先考考試再學習。

希望你們可以在自己的學習中運用今天介紹的道理,喜歡的話也多多點贊分享??

在我們盡量學習某一門學科或某一個能力時,我們一直要探索分析已經學會那件事的最有效率的人,尋找一下他們做的跟大多數學生有沒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


推薦閱讀:

國外考雅思是不是比國內好?怎麼去國外考雅思?
雅思課程的選擇,網課靠譜嗎?
雅思有辭彙大綱嗎?
申請美國研究生,雅思成績剛過線?
想問下考過雅思的同學,學雅思前的預備工作需要對各方面掌握到什麼程度。?

TAG:IELTS雅思 | 雅思寫作 | 外語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