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營養】第二十一期·食物的旅程

【三分鐘營養】第二十一期·食物的旅程

 我們一日三餐的食物都要經過一段9米的旅程,這是一個從口腔開始、到直腸才最終完成的連續生理過程,這個過程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意義非凡,就讓我們一起隨著食物來一段旅行吧!

  口腔是食物旅程的起點,在這裡,通過我們的咀嚼,除了食物本身的美味以外,唾液中含有的澱粉酶就已經開始對澱粉進行初步的消化了,這會讓食物更加的香甜可口。此時,口腔不僅完成了食物的初步加工,還能反射性地引起胃、胰、肝、膽等內髒的活動。

  接下來食物將通過咽喉要道來到順滑的食管,就像小朋友座滑滑梯一樣,食物也會滑向胃,咽喉和食管只是傳遞,並不進行消化,但食物在經過咽喉和食道時可以刺激有關神經,促進各種消化液的分泌。

  俗話說:胃裡有糧,心中不慌。當食物來到胃的時候,也是人們飲食滿足感的再次體驗。勤勞的胃通過不停的收縮蠕動,將食物與各種消化液充分混合,形成像粥一樣的食糜,然後分批進入小腸。食糜的成分不同,胃的排空速度也就不一樣。蔬菜、水果、穀物等含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以及水、糖類會在4~6個小時左右排出,而蛋白質、脂肪的胃排空速度一般是12~36個小時。

  飲食的目的在於從食物中攝取人體生命活動必須的營養物質,而這一重要作用就在食物旅程的下一站——小腸完成,大面積的小腸粘膜是營養物質的主要吸收場所。肝臟分泌的膽汁賦予便便棕黃的顏色。大部分營養被吸收了的食物會形成殘渣進入到大腸。

  大腸是食物的最後一段旅程,在這裡,黏糊狀的食物殘渣經大腸吸收水分和電解質轉變為固態,並且經腸道內細菌發酵,最後形成便便。便便形成後通常先積存在乙狀結腸中,當便便因自身的重量而移動到直腸時,直腸內的感應器就會受到刺激產生便意,當馬桶的沖水聲響起時,代表食物結束了它的旅程,也完成了使命。落葉知秋、窺斑知豹,其實從便便的情況就可以了解到許多與消化、營養、以及健康的信息,下次接著聊。

  每天三分鐘,輕鬆聊營養。本資料由億君優營養是團隊搜集整理,版權歸億君優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引用!

推薦閱讀:

螺旋藻的營養價值與食用功效
孕媽媽的飲食和營養食譜
大叔要勇猛持久 必補精胺酸7大營養食物
怎樣給嬰兒補充所缺營養素

TAG:飲食 | 營養 | 營養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