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腰帶看水滸武人

從腰帶看水滸武人

先貼個宋初太宗制定的官帶制度,雖然隨著時間推移有所改變,但是基本就是如此了。考慮水滸官制和現實北宋官制區別很大,小說並非正史,也別一一細對了。

太宗太平興國七年(982年)正月,翰林學士承旨李昉等奏曰:「奉詔詳定車服制度,請從三品以上服玉帶,四品以上服金帶,以下升朝官、雖未升朝已賜紫緋、內職諸軍將校,並服紅鞓金塗銀排方。雖升朝著綠者,公服上不得系銀帶,余官服黑銀方團胯及犀角帶。貢士及胥吏、工商、庶人服鐵角帶,恩賜者不用此制。荔支帶本是內出以賜將相,在於庶僚,豈合僭服?望非恩賜者,官至三品乃得服之。」景德三年,詔通犀、金、玉帶,除官品合服及恩賜外,餘人不得服用。大中祥符五年,詔曰:「方團金帶,優寵輔臣,今文武庶官及伎術之流,率以金銀仿效,甚紊彝制。自今除恩賜外,悉禁之。」端拱中,詔作瑞草地球路文方團胯帶,副以金魚,賜中書、樞密院文臣。

從上面可以看出官員腰帶籠統分(細分得二十幾種)級別是玉帶、金帶、塗金銀帶、銀帶、犀角帶。而宋太宗又特別喜金厭玉,說過「玉不離石,犀不離角,可貴者惟金也」,所以後來出現【玉帶不許施於公服和通犀非特旨皆禁】的規定。基本宋代腰帶史書概括就是。

帶。古惟用革,自曹魏而下,始有金、銀、銅之飾。宋制尤詳,有玉、有金、有銀、有犀,其下銅、鐵、角、石、墨玉之類,各有等差。玉帶不許施於公服。犀非品官、通犀非特旨皆禁。銅、鐵、角、石、墨玉之類,民庶及郡縣吏、伎術等人,皆得服之。

一、

那麼先看書里第一個登場的史進:

看了史進頭戴一字巾,身披朱紅甲,上穿青錦襖,下著抹綠靴,腰系【皮搭膊】,前後鐵掩心,一張弓,一壺箭,手裡拿一把三尖兩刃四竅八環刀。

雖然史大朗是個橫蟲,但是穿著還是很得體的,自己無官無職,所以只用一條普通的皮搭膊束腰。而看後來的祝家莊和曾頭市等地方武裝出場,也都沒一個僭越官制腰帶制度的。比方曾塗曾大公子出陣:

曾塗率領軍兵,披掛上馬,出陣搦戰。怎生打扮?  頭戴金盔,身披鐵鎧,腰系絨絛,坐騎快馬。

一條絨絛了事,還真是規規矩矩。

二、

民團個個守規矩,那山賊那?

看看第一個登場的山賊陳老虎:

史進看時,見陳達頭戴干紅凹面巾,身披裹金生鐵甲,上穿一領紅衲襖,腳穿一對吊墩靴,腰系【七尺攢線搭膊】,坐騎一匹高頭白馬,手中橫著丈八點鋼矛。

難怪少華山只能威震華陰縣了,遇上史進最後只能用哭計,畢竟連最橫的陳達也只敢系條線搭膊上陣。

但大家別以為其他山頭個個都是這號沒出息的貨,看看咱小霸王周通吧:

頭戴撮尖干紅凹面巾,鬢傍邊插一枝羅帛象生花。上穿一領圍虎體挽絨金綉綠羅袍,腰系一條稱狼身銷金包肚紅搭膊。著一雙對掩雲跟牛皮靴,騎一匹高頭捲毛大白馬。

銷金者,是以特殊工藝在器物上添加極薄黃金裝飾。所以小霸王儼然一條塗金帶圍腰,當自己是方面大員了。相比周通這號暴發戶打扮,對影山的兩位就稱頭多了;

呂方——頭上三叉冠,金圈玉鈿;身上百花袍,錦織團花。甲披千道火龍鱗,帶束一條【紅瑪瑙】。騎一匹胭脂抹就如龍馬,使一條朱紅畫桿方天戟。背後小校,儘是紅衣紅甲。

郭盛——頭上三叉冠,頂一團瑞雪;身上鑌鐵甲,披千點寒霜。素羅袍光射太陽,【銀花帶】色欺明月。坐下騎一匹征玉獸,手中輪一枝寒戟銀蛟。背後小校,都是白衣白甲。

瑪瑙帶屬於玉帶級別,相比郭盛的銀帶高了足足三等,估計賣水銀的郭盛還真不知道,否則絕對不會為了襯自己一身白圍一條銀帶。

三、

接著就是書里第一個有官帶描寫的官員了:

頭戴一頂青紗抓角兒頭巾,腦後兩個白玉圈連珠鬢環。身穿一領單綠羅團花戰袍,腰系一條雙搭尾龜背【銀帶】。

不錯,正是豹子頭林沖,這裡就別扯什麼現實禁軍一堆教頭,禁軍教頭只是武吏的歷史小知識了。在水滸里,八十萬禁軍教頭可是能上殿帥府太尉的點卯冊的。

按北宋就職和差遣四品以上可用金帶的規矩,那麼教頭林沖的職位在四品以下。而林沖在岳廟進香時候腰圍銀帶,證明他的銀帶並非出使、出差的特賜升等,而是扎紮實實的銀帶級。

而林沖既然是穿綠袍,那麼品級必然和花榮一樣六七品,考慮到是銀帶,至少也是正七品了。另外書里兩次正式介紹林沖,都不稱其教頭,而是武師——

眾人道:「這官人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林【武師】。

柴進指著林沖對洪教頭道:「這位便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林【武師】林沖的便是。

張三、李四算是首都大流氓,自然會鑒貌辨色,柴進更是懂禮節的,所以他們正式介紹林沖都不用教頭,而是武師這個春秋就有的職位,可見林沖正式官職是武師。就和徐寧的正式稱呼是教師,大家也可以喊教頭,武師、教師都有個師字,那就是地位大大的提高了。林沖雖然只是七品,但是身為禁軍都教頭,那是隸屬天子親兵系統。所以就是本管的高俅在害他時候,還得客套的謙稱下官。

太尉道:「你來節堂有何事務?見今手裡拿著利刃,如何不是來殺【下官】?」

所以水滸這個八十萬禁軍都教頭,屬於官低位重,就是殿帥府太尉誣賴他提刀行刺,還得謙稱下官。

高衙內說道:「林沖,干你甚事,你來多管?」原來高衙內不認得他是林沖的娘子,【若還認得時,也沒這場事】。

同樣書里超級大員太尉的兒子,在知道情況下,也不敢調戲七品武官的老婆,此點也能證明林沖官小位尊。而後來高衙內雖然犯相思病,但沒富安、陸謙兩個煽風點火,也不至於去鬧騰。

」富安道:「衙內是思想那『雙木』的。這猜如何?」衙內笑道:「你猜得是。【只沒個道理得他】。」富安道:「有何難哉!衙內怕林沖是個好漢,不敢欺他,這個無傷。他見在帳下聽使喚,【大請大受】,怎敢惡了太尉?輕則便刺配了他,重則害了他性命。小閑尋思有一計,使衙內能勾得他。」

上面這段話有兩句值得注意,一是高衙內的【只沒個道理得他】更證明林沖不是普通武官,而富安那句【大請大受】更證明了此點。請受都加大,只能說明林沖在高俅那拿高薪不說,還不時賞賜一堆東西那。難怪能一下拿出一千貫現金,(蘇東坡當黃州福團練,月薪也才4貫500文)

四、

柴進在書里出場稱呼是柴大官人,但是千萬別和西門大官人之類劃等號,柴進既然是周世宗嫡派子孫,家裡還放著御賜丹書鐵劵,那麼必有封爵。雖然書里一直沒提,但卻隱隱約約的暗敘兩筆了:

門迎黃道,山接青龍。萬株桃綻武陵溪,千樹花開金谷苑。聚賢堂上,四時有不謝奇花;百卉廳前,八節賽長春佳景。堂懸敕額金牌,家有誓書鐵券。【朱甍碧瓦,掩映著九級高堂】;畫棟雕梁,真乃是三微精舍。

那簇人馬飛奔莊上來,中間捧著一位官人,騎一匹雪白捲毛馬。馬上那人生得龍眉鳳目,皓齒朱唇,三牙掩口髭鬚,三十四五年紀。頭戴一頂皂紗轉角簇花巾,身穿一領紫綉團龍雲肩袍,腰系一條【鈴瓏嵌寶玉絛環】,足穿一雙金線抹綠皂朝靴,

第一就是朱甍碧瓦、九級高堂,在古代門階是官爵的代表,註明的山西王家大院各戶就是最好的例子。而柴進家竟然是九級,那是只有帝、王級別才能用的。

第二就是那條【鈴瓏嵌寶玉絛環】了,宋初親王皆服玉帶,而鈴瓏嵌寶是宋代玉帶的最高等級了。水滸書里還有一位圍了這條玉帶:

南國陣中,只見九曲黃羅傘下,玉轡逍遙馬上,坐著那個草頭王子方臘。怎生打扮?但見:頭戴一頂衝天轉角明金襆頭,身穿一領日月雲肩九龍綉袍,腰系一條【金鑲寶嵌玲瓏玉帶】,足穿一對雙金顯縫雲根朝靴。

最後補充一點,柴進的袍服是 紫色團龍紋,雖然北宋沒明代這麼濫用團龍,但能用團龍的非帝王莫屬。柴進是周世宗嫡系,才有資格穿龍袍,從這點可以看出,大官人真的非常非常招搖。

附錄:按白話小說、話本系統,柴家嫡派一支到雲南當梁王了(說岳、楊家將),柴進這支在話本里也是王爺,滄州柴府有銀安殿。

五、

大名府東郭比武三人眾

周謹

頭戴皮盔,皂衫籠著一副熟銅甲,下穿一對戰靴,系一條【緋紅包肚】,騎一匹鵝黃馬。

一個副牌軍,連官都算不上,只好系條包肚上場了。但別小看副牌軍,牌軍屬於地方中級武官。看看梁中書閱兵的排位可比一般將校地位高,屬於左右:

左右兩邊齊臻臻地排著兩行官員:指揮使、團練使、正制使、統領使、牙將、校尉、副牌軍。前後周圍惡狠狠地列著百員將校。

牌軍(又稱排軍)在水滸書里是拿正請受的正職軍官,如王慶的副牌軍,這份請受都能一有錢鈔在手,三兄四弟,終日大酒大肉價同吃。而宋代話本《碾玉觀音》里的對咸安郡王部下郭排軍的介紹,也說明了排軍不上不下的地位:

那漢從來伏侍郡王,身上也有十數次官了;蓋緣是粗人,只教他做排軍。

索超 。

頭戴一頂熟銅獅子盔,腦後斗大來一顆紅纓;身披一副鐵葉攢成鎧甲,腰系一條【鍍金獸面束帶】,前後兩面青銅護心鏡

索超也不過正牌軍,卻系條鍍金帶,純屬腦袋榆木疙瘩的表現。畢竟這身打扮是李成借的,李成是北京大名府的兵馬都監,和聞達一起統帥幾萬大軍(當然名義統帥是梁中書),自然有資格系鍍金帶。

楊志

頭戴一頂鋪霜耀日鑌鐵盔,上撒著一把青纓;身穿一副鉤嵌梅花榆葉甲,系一條【紅絨打就勒甲絛】,前後獸面掩心

相比楊志的盔甲是甲仗庫隨行官吏準備,明顯這位老兄知道分寸,所以雖然穿了大將的盔甲,卻系條紅絨勒甲絛,表示自己只是個配軍。

而過了幾年,梁山打大名府,索超出陣那打扮就更不一樣了:

生居河北最英雄,累與朝廷立大功

耀日兜鍪晃晃,連環鐵甲重重。團花點翠錦袍紅,【金帶鈒成雙鳳】。鵲畫弓藏袋內,狼牙箭插壺中。雕鞍穩定五花龍,大斧手中摩弄。

這裡索超已經是雙鳳金帶了,按宋朝二十五種金帶(包括金帶五種,金塗銀帶十種,金束帶八種,金塗銀束帶四種)看,索超的屬於金束帶里的鳳子帶。束帶多為出使和武官所系帶。而鳳子帶重十五兩,在金束帶里是最低一級,但也已經超過都監李成的鍍金帶了。

雖然打大名府時候,索超已經是大名府僅次於李成、聞達的軍官(可以隨便使喚首將王定),但也不可能官銜高過聞李,那麼這條金帶只有一個來源了——戰功。在宋代文人獲賜金帶很容易,宋徽宗甚至一下賜給蔡京的從人兩百條間金鍍銀太平花腰帶(間金為最低級金帶)。武人就慘多了,武官金帶級別比文臣低很多不算,要圍金帶紫,基本只有靠軍功了。

而索超正是靠軍功獲得了這條金帶,在打關勝時候,書上有說索超——生居河北最英雄,累與朝廷立大功。可見這短短几年索超那為國家面上只要爭氣,當先廝殺的性格依舊。而有一個水滸里難得不欺壓武官的上司梁中書,才得到了這條金帶。

六、

花榮、秦明

花榮

身上戰袍金翠綉,腰間【玉帶嵌山犀】。滲青巾幘雙環小,文武花靴抹綠低。

先要說明,花榮這個玉帶只是形容詞,就像某人手提金錘一樣,不可能是金子打的。所以這裡花榮系的是山犀帶。宋代七品到九品官員都有資格系犀帶。

而宋代官服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以上服緋,六品七品以綠,八品九品以青。書里花榮是翠袍、青巾、綠靴,到底是青、是綠那??

想想關勝是指揮使,一樣帶個青巾,就明白頭巾並非官服。而史書說宋朝官靴是【履隨其服色】。那麼花榮就是綠衣了。也就是清風寨知寨是六七品官。

另外以前有人認為花榮只是清風寨武官,清風寨也就一個鎮子,所以花榮只是鎮人武部部長。其實那是錯誤的,書上已經明說:

這清風寨卻在青州三岔路口,地名清風鎮。因為這三岔路上通三處惡山,因此特設這清風寨在這清風鎮上。那裡也有三五千人家,卻離這清風山只有一站多路。

也就是雖然清風寨設置在清風鎮上,可並非鎮一級軍事編製,清風寨的作用是對抗清風山、二龍山、桃花山三處山賊。說白了花榮並非鎮人武部部長,而是軍事要衝的要塞司令。而花榮既然是實職軍官,就不可能是武散官或者勛舊了。那花榮的官位至少也是從七品的右武郎、武翼郎了。

秦明

慕容知府看見秦明全副披掛了出城來,果是英雄無比。但見:  

盔上紅纓飄烈焰,錦袍血染猩猩。【獅蠻寶帶束金鞓】。雲根靴抹綠,龜背鎧堆銀。

秦明書中官職是青州指揮司總管本州兵馬統制,這是兩個職務,青州兵馬都統制和青州指揮司總管,前者和呼延灼一樣,統帥一州兵馬。後者是指揮司總管,在書中另外出現的一個指揮司是太原府指揮使司,當時魯達打死鎮關西潛逃,因為他是老種欽點的軍官,地方官府都不能官,山西行文抓他的就是太原指揮司,太原在晉中,而晉北的代州雁門縣卻也依奉他的命令。可見太原指揮司是管理河東路一路軍事的。

青州又是古九州之一,宋朝是京東東路路治,管轄一府——濟南府(另一府——應天府後屬京東西路),七州——青州、密州、沂州、登州、萊州、濰州、淄州以及淮陽軍。秦明的青州指揮司就是管轄這一路的軍事大權。故此秦明其實相當於大軍區司令的級別,難怪宋江勸他落草,他會說:

「秦明生是大宋人,死為大宋鬼。朝廷教我做到兵馬總管,兼受統制使官職,又不曾虧了秦明,我如何肯做強人,背反朝廷?你們眾位要殺時便殺了我,休想我隨順你們。」

從上面看秦明是紅袍金帶,而宋代最初四品五品以上服緋,四品以上金帶。後來改制去青色,四品以上紫,六品以上緋,九品以上綠。看水滸應該是哪個承襲唐制的紫紅青綠制度,那麼秦明就是四品官了。但其實有問題,因為秦明的紅袍是猩猩紅,而在打大名府時候又說其袍色為絳,要知道絳色也可以叫絳紫。所以秦明究竟是四品武官,還是四品以上,就得看他的腰帶了。

秦明的獅蠻帶又稱為師蠻帶,宋代武臣師蠻為金束帶,為最重級別二十五兩。 也就是秦明官品可是三品以上了。考慮到總管前身節度使是從二品,那麼路指揮司總管就算三品。這也正合史書相符:

使相、【節度使】、宮觀使、觀文殿大學士曾任宰相者即賜金笏頭【二十五兩】帶,副以魚袋,余只賜御仙花帶,無魚袋。

附錄:按夢溪筆談記載——唐制,方鎮皆帶節度、觀察、處置三使。今節度之職多歸總管司,觀察歸安撫司,處置歸經略司。其節度、觀察兩案並支掌、推官、判官,今皆治州事而已。經略、安撫司不置佐官,以帥權不可更不專也。都總管、副總管、鈐轄、都監同簽書,而皆受經略使節制。 官位順序是經略、安撫、總管。

七、

徐寧

金槍班教師徐寧在書里去宮殿當值,有其官服的詳細描寫:

下面一個丫嬛上來,就側手春台上先折了一領紫綉圓領,又折一領官綠襯裡襖子,並下面五色花綉踢串,一個護項彩色錦帕,一條紅綠結子,並手帕一包。另用一個小黃帕兒,包著一條雙獺尾荔枝金帶,也放在包袱內,把來安在烘籠上。

乖乖不得了,紫袍金帶,難不成徐寧也是三品大員??當然不是,按宋史記載——御前軍班換前班,並賜塗金銀帶。諸司使寶瓶二十兩,副使至崇班寶瓶十五兩。供奉官至殿直荔枝十兩。奉職、借職雙鹿八兩。

宦官和皇宮內城的禁軍都近水樓台先得月,得賜寶瓶乃至荔枝紋飾的塗金帶。文官大爺怎麼能忍,宋仁宗寶元二年,開封府推官蘇紳上書:

「四曰異服章。朝班中執技之人與丞郎清望同佩金魚,內侍班行與學士同服金帶,豈朝廷待賢才、加禮遇之意?宜加裁定,使采章有別,則人品定而朝儀正矣。」

而這個問題一直北宋完蛋也沒解決,看來徐寧也屬於此類特例。但徐寧在書中並非普通禁軍,而是金槍班教師,他的腰帶是雙獺尾荔枝金帶。雙獺尾(束帶,紅鞓雙獺尾)是武官的束帶,而北宋官帶里荔枝紋(又稱御仙花)束帶只有純金帶。而荔枝金束帶有二十五兩、二十兩、十五兩三種,那麼徐寧和文官罵街的塗金銀帶禁軍並非一路。

二十五兩合二十兩都是中書(梁中書)、樞密使、節度使、觀察使這樣的大員,而十五兩更接近徐寧身份:

客省、引進、合門副使、諸司副使、內侍省內侍押班充諸路、沿邊路分鈐轄賜金御仙花十五兩束帶。

從這裡看,上面職務只要出去當過鈐轄,就可以獲賜十五兩荔枝金束帶了。北宋文臣朝官、武臣諸司使以下充任兵馬鈐轄者,稱「兵馬鈐轄」,示為資淺。而後期禁軍出戍地方,有屯駐、就糧、駐泊三種名目,又弄出駐泊兵馬鈐轄」,屯駐禁軍、就糧禁軍的,稱「在城兵馬鈐轄」。也就是萬一漕糧不繼,你徐寧帶禁軍到那處州府就食,也能撈個鈐轄職務,得條金束帶。

而水滸有旁白【燕青能減灶屯兵,徐寧會平川布陣】,說明徐寧也是統兵將領。那麼在皇城應該禁軍將領里諸多諸司副使的一員。而副使在官品上只有從七品,並不高。但是畢竟是天子近侍,所以個個穿紫袍、系金帶了。

另外如果出充兵馬鈐轄的話,在北宋軍制格法,位在總管之下,在兵馬都監之上。也就是董平要是碰到徐寧,還得作揖請安那。現在充分理解為什麼徐寧撤退,董平還死追的心情了。

不過以上推斷在書里一個細節里就顯得不對了:

到得班門口,鄰舍說道:「娘子在家失盜,等候得【觀察】不見回來。」徐寧吃了一驚,慌忙奔到家裡。

徐寧當然不可能是何濤這號緝捕使臣的觀察(八九品),那麼剩下的只有觀察使了,觀察使在宋朝是空頭寄祿官,但級別很大,宋武階官銜團練使、防禦使、觀察使、承宣使依次推進,至節度使為武臣之極了。看來徐寧這條金帶還真要到二十兩的份量了。

另說到紫袍,《水滸》書中太尉宿元景去華山燒香:

船里走出紫衫銀帶虞候二十餘人,喝道:「你等甚麼船隻?敢當港攔截住大臣!」……宋江、吳用扮做客帳司;解珍、解寶、楊雄、石秀扮做虞候;小嘍啰都是紫衫銀帶

手下不光幾十個虞侯都穿紫袍銀帶(這個也算出使差遣加等),甚至後來宋江的假戲班子里小嘍啰都紫袍銀帶。難怪一幫文臣要咋呼了。估計就是林沖、花榮這些綠袍黨也都不爽。

附錄:關於荔枝帶的詳細解釋,可以看下面鏈接:

從北宋郭知章墓金御仙花帶板探究革帶演變

八、

魯提轄

提轄在書里算是個很常見又說不清的武官,全名是管軍提轄使

梁中書叫取兩錠白銀,兩副表裡來,賞賜二人。就叫軍政司將兩個都升做管軍提轄使,便叫貼了文案,從今日便參了他兩個。

但是書里還真是地位不高,看看高廉帶隊一大票武將里提轄排在哪:

這高知府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文武兩全。一聲號令下去,那帳前都統、監軍、統領、統制、【提轄】軍職一應官員,各各部領軍馬,就教場里點視已罷。

敬陪末座!!那麼再仔細看書里第一位提轄登場吧:

頭裹芝麻羅萬字頂頭巾,腦後兩個太原府紐絲金環,上穿一領【鸚哥綠紵絲戰袍】,腰系一條文武雙股鴉青絛,足穿一雙鷹爪皮四縫干黃靴。生得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貉鬍鬚。身長八尺,腰闊十圍。

書中所有提轄登場都沒說腰帶是什麼級別的,但是這裡明確說明魯達的戰袍是綠袍。六品七品以綠,所以魯提轄至少六七品了,但究竟是六是七還得繼續看:

洒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

乖乖不得了,【關西五路廉訪使】,好大的官啊。這個也是水滸迷常喜歡爭論的貨,有的說宋朝無廉訪使,有的說關西五路不可能。其實都有,都可能。

宋朝廉訪使這官存在時間很短,因為前後都叫另一名字——走馬承受

走馬承受諸路各一員。隸經略安撫總管司,無事歲一入奏,有邊警則不時馳驛上聞。然居是職者惡有所隸,乃潛去「總管司」字,冀以擅權。熙寧五年,帝命正其名,鑄銅記給之。仍收還所用奉使印。崇寧中,始詔不隸帥司而輒預邊事,則論以違制。大觀中,詔許風聞言事。政和五年詔:「諸路走馬承受體均使華,邇來皆貪賄賂,類不舉職,是豈設官之意?其各自勵,以稱任使。或蹈前失,罰不汝赦。」明年七月,改為【廉訪使者】。宣和五年詔:「近者諸路廉訪官,循習違越,附下罔上,凡邊機皆先申後奏,且侵監司、凌州縣而預軍旅、刑獄之事,復強買民物,不償其直,招權怙勢,至與監司表裹為惡。自今猶爾,必加貶竄。」靖康初,罷之。依祖宗舊制,復為走馬承受。

走馬承受以內侍官或三班使臣以上武官充任。差遣品級在正七品上,序位在轉運使、副使、判官、提點刑獄、提舉學事、常平官之下,通判之上。雖然只有七品,但是典型的位卑權重。也就是魯達這個經略府提轄應該是正七品武官。

而所謂關西五路,那得從老種所在的陝西說起,宋初設置陝西路,後來分分合合,一會分四路、分六路、合兩路、分五路、分六路,從來沒消停過。北宋後來把陝西路以軍事分鄜延、邠寧、環慶、秦鳳、熙河五路設陝西五路經略使。歷史上范致虛、張俊都擔任過著職位,老種卻沒有。但是作者明顯把這頭銜安在老種頭上,魯達也理所當然的成了陝西五路廉訪使。

而越仔細看書,越發現施耐庵是天才,草蛇灰線無處不在。

林教頭便問道:「師兄何處人氏?法諱喚做甚麼?」智深道:「洒家是關西魯達的便是。只為殺的人多,情願為僧。【年幼時也曾到東京,認得今尊林提轄】。」林沖大喜,就當結義智深為兄。

上面說過廉訪使一般北宋都是由內侍(宦官)和三班使臣(武官)充任,所謂三班使臣就是如下:

三班使臣,宋制,低級武官內殿承製(敦武郎)、內蓼崇班(修武郎)統稱大使臣,東頭供奉官(從義郎)、西頭供奉官(秉義郎)、左侍禁(忠訓郎)、右侍禁(忠翊郎)、左班殿直(成忠郎)、右班殿直(【保義郎】)、三班奉職(承節郎)、三班借職(承信郎)、殿侍(下班祗應)等統稱小使臣。宋初,大小使臣注擬、升移等事,皆歸三班院主管,故大小使臣又統稱三班使臣。三班指左、右班,供奉班。

水滸里宋江打完王慶被蔡京、童貫整蠱,就是當了上面的小使臣保義郎

是日,天子特命省院等官計議封爵。太師蔡京、樞密童貫商議奏道:「目今天下尚未靜平,不可升遷。且加宋江為【保義郎】,帶御器械,正受皇城使。副先鋒盧俊義加為宣武郎,帶御器械,行營團練使。……宋江、盧俊義隨班拜罷,【於兩班侍下,不能上殿】。仰觀殿上玉簪珠履,紫綬金章,往來稱觴獻壽。【自天明直至午牌,方始得沾謝恩御酒】。百官朝散,天子駕起。宋江、盧俊義出內,卸了公服襆頭,上馬回營,面有愁顏赧色。

而從魯智深的自敘可以知道,魯達年輕時候曾在東京供職,應該就是三班使臣里的小武官,後來才跟隨老種去當廉訪使了。

附錄:宋朝對配飾也有詳細嚴格規定,甚至非命婦不得帶金飾。魯達登場腦袋後兩個太原府紐絲金環,證明其有資格公然帶金配飾,地位不小,正合廉訪使位卑權重的身份。

而看看一拳打死人的石將軍,卻很安分守己:

裹一頂豬嘴頭巾,腦後兩個【太原府金不換紐絲銅環】。上穿一領皂綢衫,腰系一條白搭膊,下面腿絣護膝,八搭麻鞋。桌子邊倚著根短棒,橫頭上放著個衣包。

同樣太原府紐絲環,石勇就只能帶銅的,而且有趣的是民間對此很不滿,特意把銅環命名——【金不換】。不外乎你官老爺的金環不及我黃銅的娛樂精神。

當然廉訪使位卑權重,不代表提轄使位卑權重,按書里出現的提轄看,只能說提轄位卑是肯定的了。而魯達卻不同,就是當街打死人 ,在文尊武卑的北宋(水滸書中也一樣),知府大老爺卻連派衙役抓人都不敢,得去找小種請示。一請示發現更不得了:

「魯達這人,原是我父親老經略處軍官。為因俺這裡【無人幫護】,撥他來做提轄。既然犯了人命罪過,你可拿他依法度取問。如若供招明白,擬罪已定,也須教我父親知道,方可斷決。怕日後父親處邊上要這個人時,卻不好看。」

原來魯達是老種欽點倒小種那幫護的上差老爺,所以經略府一堆都監、都統制、都統、監軍、統領、統制還得看他臉色,正宗的位卑權重。小種那句【如若供招明白,擬罪已定,也須教我父親知道,方可斷決】更是可怕。也就是魯達哪怕自己承認,罪名定死,也得讓老種來判決。最後連天下各地行文通緝魯達的榜文,都是武官系統的指揮司下發的:

代州雁門縣,依奉【太原府指揮使司】該准渭州文字,捕捉打死鄭屠犯人魯達,即系經略府提轄。


推薦閱讀:

TAG:腰帶 | 人文 | 水滸傳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