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月佳節·五月節的非屈原因素
來自專欄史圖館
2018-6-20 謝玩玩
本文為史圖館專欄約稿,僅代表作者觀點,與史圖館立場無關。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大抵由來是說楚大夫屈原投了江,人們怕魚來吃他的屍體,做了粽子投下去,所以端午要吃粽子。魏晉時也吃粽子。用五色絲扎了,有些上面還有苦楝葉子,說是水裡的蛟龍看了會害怕,不敢再偷吃給屈原的粽子了。還有一種「角黍」,和今天吃的粽子很像,用茭白葉子裹了黏米、粟米、棗子,煮熟了吃。
但若果真是紀念屈原,為什麼還要做賽龍舟,鬥百草這麼些熱鬧事呢?
五月是惡月。
《禮記·月令》里說,「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五月時候,陰陽兩爭,死生難定,兇險得很。大抵因為這樣的說法,早在先秦時候,五月出生的孩子就很是被忌諱。孟嘗君田文就是五月子,他的父親認為會損傷門戶,因此不打算養他,還好他母親偷偷將他養大,後來馳名古今,成為戰國四公子之一。損傷門戶,那都是他的身後事了!可見俗語也不大准。不過,之所以將五月當做惡月,還可能是天氣悶熱,人們的心情容易煩躁的緣故。所以《呂氏春秋》告誡說,這個月君子要齋戒,吃清淡一點,不要困於聲色,宜養心氣。
《呂氏春秋·仲夏紀》
君子齋戒,處必揜,身欲靜無躁,止聲色,無或進,薄滋味,無致和,退嗜欲,定心氣,百官靜,事無刑,以定晏陰之所成。
原本是古來就有的傳統,魏晉南北朝人也是真張狂,偏要說成自家的由頭——新野有個叫庾寔的人,五月曬席子,突然看到一個小孩子死在了席子上。再看,小孩子不見了,一回頭,自己的兒子也不見了。又有一說是他的妻子毛氏曬席子,看到的是自家三歲的女兒在席上,但床上還坐了一個!毛氏十分吃驚,再一看,席子上的女孩子不見了,但是女兒過了幾天也去世了。總之與庾寔家脫不了關係。這件事玄而又玄,但人們也信,所以五月不能曬席子,不能移床位,還不能上屋頂。如果五月上屋,魂魄便去。不知道是哪裡來的規矩。
五月的壞事也很多。晉武帝太康五年五月,供祀司馬懿的宗廟,地陷梁斷。西晉亡亂的根由,其實起自晉武帝,後世附會,以為這是晉室毀絕的預兆。
因為是這麼樣的惡月,所以要采雜葯,要喝菖蒲酒,還要煮艾葉洗澡。把艾草紮成人形掛在門上,焚一焚艾草,「歲多病則艾先生。」,祛一祛病。 鬥百草開先也不是玩,是想找多些草藥,祛病解毒。還有一種辟兵繒,是青赤白黑黃五色的彩絲做的,上面綉有日月星辰鳥獸各種圖案,也叫長命縷,續命縷,五色絲,朱索...名字很多。據說系在手臂上,可以不生病,不染瘟疫。
湖南株洲至今還有用艾草煮雞蛋的習俗。煮雞蛋一半用來吃,留一半晚上用艾草水洗了澡以後,再用雞蛋滾一滾身上,也是祛風毒的。
五月是惡月,但也有好事。
漢代的孝女曹娥,因為自己的父親在端午節時迎神不慎溺死,曹娥沿江號哭,晝夜不絕,七天後投江而死,後人立碑紀念她的純孝。王羲之寫過小楷《孝女曹娥碑》,筆力很正,古雅質樸,與《蘭亭集序》的洒然很是不同。
還要剪鴝鵒舌,教它學人話。鴝鵒就是八哥。八哥學舌——人云亦云,只是沒有鸚鵡學得那樣好。五月五日那天給它剪一剪舌頭,聲音會變得清越,就算是鸚鵡也比不上。晉人的這一點心得,是從晉司空桓豁的參軍那裡學來的。這位參軍很擅長彈琵琶,彈的時候八哥就在旁邊聽,不知今夕何夕,很是善解人意。蒲松齡《聊齋志異》里也寫了一隻善解人意的八哥,名字就叫《鴝鵒》。
剪鴝鵒舌說人話,只在一個人鬧熱;但凡過節,中國人是要大家一起快活的,端午有賽龍舟的玩耍。賽龍舟最早玩起來,是在東吳時候。周處《風土記》里寫,「仲夏端午,踏百草,競渡」,只是坐船玩鬧比賽而已,並不一定非要龍舟。賽龍舟是隋唐才有的事,大船龍頭,嘩,更熱鬧。從競渡到賽龍舟,有人說是為了紀念屈原,又有人說是紀念伍子胥,還有人說是越王勾踐練水軍,各有各的道理,但老百姓管不了那麼多,過得當下的快活就行。
魏晉南北朝時候的人,通透之處,就恰在這樣的一求當下快意。曹丕寫詩,「人生如寄,多憂何為? 今我不樂,歲月如馳 」,人生短暫如此,終歸都是要死的;既然要死,不如及時行樂。因此生活被他們一瞥一看,壞事里也有好處來。
譬如五月曆來被當做惡月,五月初五也不是好日子,魏晉人一邊驚驚乍乍說它凶,連小孩子都莫名其妙死了,一邊又要「含嬌起斜眄,斂笑動微嚬」,快快活活地說它是良辰佳節。
如此福禍相依的率性朗然,古往今來,也是絕少之有了。
更多作品見幻想淺綠的B站空間、我館的公眾號:ID:AlexGreeno
QQ群:史圖館164072878;雲韶府545992797
推薦閱讀:
※睡前故事在線聽有什麼故事?
※重生之家有寶貝第八章的內容?
※備考 | 教綜必備文學常識!
※【教師文學-專欄】第四爐香:李太白仰天大笑出門去 /作者:李平中
※如何評價紀伯倫的散文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