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的五對負重輪——東日本T54坦克服役史

島國的五對負重輪——東日本T54坦克服役史

跟其它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一樣,東日本的裝甲兵也是靠t34/85坦克起家的。1950年駐日蘇軍將200輛t34/85坦克移交給人民赤軍,赤軍用這批t34/85組建了第一個坦克師團——第202坦克師團。實事求是的說,蘇聯移交的t34/85坦克並不好,大部分都參加過歐洲的戰事,甚至有相當一部分是被擊毀後重新修復的,移交時赤軍軍官發現有的t34/85坦克上還有納粹德國的穿甲彈單芯鑲嵌在裝甲板裡頭,但參與過二戰的赤軍軍人對這款坦克讚不絕口,認為t34/85性能可靠、結構簡單、易於生產,全重也剛剛好,是一款「把機動、防護、火力做到了完美平衡的藝術品」,一位在關東軍服役過的軍官甚至說如果他們當年有t34/85的話,就根本不會輸掉戰爭。這些t34/85坦克在隨後的日本解放戰爭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戰爭初期打得西日本國防軍節節敗退,直到美軍介入並帶來了m4謝爾曼、m26潘興,赤軍的t34/85部隊才遭到毀滅性打擊。

日本解放戰爭結束後赤軍坦克部隊開始了重建工作,當時的赤軍經過幾年的殘酷戰鬥僅剩30餘輛二手t34/85坦克,東日本一次性從蘇聯購得300輛t34/85坦克,全是戰後蘇聯新造的,到貨後赤軍用這些坦克用組建了一個新的坦克師團——第201坦克師團。50年代中期,東日本對這些t34/85進行了改進:改進了發動機起動裝置,乘員從5人減為4人,增加了彈藥基數,裝有較好的涉水設備,增大了行程,改進了電台和光學設備。

在長期使用t34/85坦克的過程中,東日本的坦克工廠已經具備了生產t34/85的能力,赤軍總參謀部也考慮過進行仿製,但研究後認為t34/85已是落後裝備,即使是仿製也應該仿製更先進的蘇聯坦克。1956年東日本從蘇聯引進了pt76坦克,國產化後被命名為57式坦克,但57式坦克是輕型兩棲坦克,主要供兩棲作戰部隊使用,並且其所謂的國產化僅僅是由蘇聯提供零部件,東日本進行組裝,離自行生產還有段距離。

1958年5月東日本代表團訪問蘇聯,在蘇聯陸軍將領的陪同下參觀了t54坦克,在年底的時候,東日本與蘇聯簽訂了購買t54坦克的合同,赤軍認為t54坦克有一下幾個優點:

(1)機械結構簡單可靠,操作容易,對乘員操作水平的要求也要低。

(2)體積較小,也意味著在戰場上提供給敵軍的目標也更小。

(3)重量較輕、履頻寬大、低溫條件下啟動性能好,而且還可以潛渡,機動性優秀。

(4)成本相當低廉,適合大規模生產。

(5)改進潛力較大。

合同中規定蘇聯應先提供20輛t54整車給東日本,隨後再提供30輛t54的零部件供東日本進行組裝,最後提供t54的全套資料讓東日本的坦克工廠自行生產。1960年1月,第一輛用蘇聯零件組裝的東日本版t54在埼玉坦克廠開下了流水線,被命名為60式坦克,這也標誌著東日本坦克工業的重新崛起。

東日本赤軍對於t54坦克非常有好感,t54本身也是戰後產量最大的主戰坦克

但隨後的仿製工作陷入了瓶頸,因為日共在中蘇論戰中傾向於中共,所以蘇聯憤而撤離專家、停止交付各種資料及成品。蘇聯專家撤走時t54坦克的不少資料還沒有給東日本方面,埼玉坦克廠只能靠自己去摸索、仿製t54。

1962年1月,第一台完全由東日本自己生產的60式坦克下線並交付給赤軍使用,赤軍軍代表在檢查車況時露出了不悅的神態,因為這台純國產的60式坦克比原版的t54還要差:裝甲不僅厚度不如原版,就連質量也比原版差;紅外大燈、夜視儀不見了;發動機功率根本達不到設計標準;火炮的穿深也達不到原版水平。但畢竟是第一台純國產的主戰坦克,軍方最終還是接受了。埼玉坦克廠一口氣生產50輛60式交付給陸軍使用,結果僅僅幾個月後,這20輛60式全部遭到赤軍退貨,原因是可靠性太差。性能不如原版t54,赤軍還可以忍耐,但可靠性太差就不能忍了,這批60式坦克經常出現發動機熄火、炮塔不能旋轉、操縱桿不聽使喚的故障,甚至還出現了好幾起炮管炸膛的事。埼玉坦克廠不得不組織人員加班加點,對這些60式進行返修工作,1963年1月勉強通過赤軍軍代表的檢測才又開始服役

在這裡說一下這批60式坦克的命運,部隊用了幾個月後動力系統頻發故障的事情又出現了,忍無可忍的赤軍裝甲兵把這些60式扔進倉庫里了,說是作為「戰備儲備」。最後在70年代在拿出來翻新一番後全被贈送給了非洲國家,非洲人更加玩不轉這批坦克,後來在蘇聯顧問的建議下全被改成了「坦克碉堡」——把車體埋在地下,只露出炮塔,放在國境線上做要地防禦任務。

雖然這批60式坦克重新服役了,但是赤軍取消了後面的訂單,赤軍裝甲兵司令部聲稱:「60式坦克一天達不到原版t54的水平就一天不下訂單。」埼玉坦克廠不得不一邊試生產,一邊改進,斷斷續續生產了十幾輛,結果還是沒達到原版水平,最後只得拆卸回爐。

一直到1965年年初,赤軍裝甲兵依然只裝備當年進口t54和靠蘇聯零件組裝的60式坦克與西邊的敵人向抗衡,t34/85坦克依舊是大頭。一直到1965年7月,性能達到原版t54水平的60式坦克才被生產出來,經過赤軍裝甲兵測試後批准服役,並下了第一批共300輛的訂單。

北越人民軍至今仍然裝備著60式坦克

1964年,美國全面介入越南戰爭,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一員,東日本自然要援助北越軍民抗擊美國帝國主義的侵略。據不完全統計,截止1970年,東日本方面無償援助給北越的60式坦克有150輛左右,北越人民軍對60式坦克的評價很高,認為其質量完全不輸原版t54,一直到今天北越人民軍還裝備著60式坦克,並且對其進行了升級改進。後來東日本志願軍在越南也損失了不少60式坦克,志願軍撤離時又把剩餘的60式坦克(估計50輛左右)全部送給北越人民軍。60式坦克的生產一直持續到了1985年,最後幾年生產的全部出口給了中東、非洲國家,例如伊拉克在兩伊戰爭期間一共購買了200輛60式坦克,但大部分都在海灣戰爭中遭到聯軍的屠殺,成為東日本出口武器裝備的一大污點,剩餘的一小部分在伊拉克戰爭中被美軍俘獲,被送往各地軍事博物館進行展覽。

海灣戰爭中被聯軍擊毀的60式坦克,此戰後東日本的武器裝備的口碑一落千丈

1970年,隨著日蘇關係修復,兩國之間的軍事交流重新開啟,東日本人獲得了t55坦克,於是1970年以後生產的60式坦克全部按照t55的標準:安裝三防系統;增加油箱容積;發動機馬力提升至580;安裝空氣壓縮機等。赤軍裝甲部隊十分喜愛60式坦克,即便是後來仿製t62坦克的75式坦克投產,仍然有不少坦克兵希望駕駛60式坦克,因為75式坦克在人機工程方面相比於60式坦克還倒退了,即便是75式的那門115滑膛炮,也頗受裝甲兵的詬病,認為其精度差、射程近、穿甲能力提升有限(這也跟蘇聯不肯出售先進的穿甲彈有關)。

90年代後,赤軍意識到60式坦克性能已然落後,面對咄咄逼人的西日本國防軍,一方面應繼續生產新式坦克,一方面對60式坦克進行升級,赤軍認為60式有以下幾個缺點:

(1)車內空間狹小,車組持續作戰能力受影響較大。

(2)彈藥和燃油配置不當,容易引起二次效應。

(3)火控落後,命中率低。

(4)主炮性能落後,穿甲能力不能滿足目前需求。

(5)發動機壽命和可靠性不如西方坦克。

對此,赤軍在俄羅斯企業的幫助下開始對其的火力、防護、機動進行了全面升級:

一是加裝bv-55型彈道計算機、kdd-2型激光測距儀。

二是為原車的100毫米主炮配備「棱堡」炮射導彈。

三是炮塔加裝附加裝甲和裙板。

四是給發動機加裝機械增壓器。

五是安裝煙霧發射器。

升級過後的60式坦克

赤軍認為經過改進後的60式坦克完全具備與西日本74式坦克相抗衡的能力,甚至面對90式坦克仍有一戰之力。

目前60式坦克依舊是人民赤軍裝備量最大的坦克,外界估計算上封存可啟用的,總數在1000輛以上,由於仿製t72的85式坦克生產斷斷續續,所以60式坦克還得在赤軍里服役相當長一段時間,琦玉坦克廠甚至對外做t54/55坦克的升級業務,目前伊朗、古巴、北越都把自己的t54/55家族坦克送到東日本來進行升級。

一蓑煙雨任平生:日本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腦洞大開版)?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世界大戰的遺產:第八章 壞消息
分歧:新春秋:紛擾的中東局勢
【劍與魔法】行於人與怪邊緣的血牆——列支敦斯登劍團

TAG:軍事 | 軍事裝備 | 架空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