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成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精神疾病,父母怎麼辦?

「遊戲成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精神疾病,父母怎麼辦?

今天看見「遊戲成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精神疾病了。

其實,昨天,還在設想,如何設計一款給父母們的遊戲,讓他們更好地去了解孩子的世界和他們的內心,孩子在玩什麼,在體驗什麼。

有句話說:

「孩子,是這個世界的原住民,父母都是移民。」

聽起來不無道理。

父母如何去適應孩子的這個全新的星球,確實是個巨大的挑戰,卻也是必須的要去面對的功課。

自己也曾經是個執著的「網路遊戲堅決抵制和排斥者。」

直到後來,被做遊戲、玩遊戲卻不上癮的朋友說服,並且在一次關於「遊戲成癮的心理機制」的課程的準備過程中,了解了遊戲的原理,以及它出現在這個時代的必然性。

才慢慢接受:

遊戲是中性的,有問題的是,需要我們去思考的是:

「孩子,怎麼成癮了?」

讀研的時候,導師是研究成癮的,所以我們做了很多關於成癮機制的試驗。

試驗室的小白鼠,在注射了嗎啡成癮之後,它的大腦內的神經遞質會改變,邊緣系統的多巴胺、五羥色胺遞質和受體原有的正常傳遞被打破,這時候,小白鼠就會出現一系列的成癮和戒斷反應。

當一個人玩遊戲的時候,遊戲帶來的獎賞,和嗎啡產生的內啡肽等愉悅的獎勵是一樣的。而當這個獎賞,成為他生活唯一的獎勵來源的時候,就會容易上癮,而無法戒除。

遊戲設計者是如何設計遊戲,讓人沉迷的?

其實,遊戲的設計者,絕對是一群高智商的心理學家,在研究人們心理的上癮機制。

比如:

1.隨機性的獎勵反饋-遊戲里,為了讓你持久地玩下去,每過幾分鐘甚至幾十秒,都會給玩家一個獎勵,撿到寶貝、高呼的音效等。

玩家會體驗到什麼?成就感和能力感!——我好棒!我好厲害!

2.不斷升級的遊戲任務-遊戲中,玩家需要去完成的遊戲任務,是不斷升級的,這樣的設置,針對的是人們內在能力感被不斷喚醒的愉悅體驗。

玩家會體驗到什麼?能力感和成長感!——我有能力,我越來越好!

3.眾人參與的遊戲合作-很多大型的網路遊戲,比如魔獸,一個共同的團隊目標,一個共同的敵人和作戰任務,明確的分工和身份認同,玩家更多的體驗的是團隊合作帶來的聯結感和榮譽感。

玩家會體驗到什麼?歸屬感和價值感!——我是受歡迎的,我能為他人做貢獻!

4.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呈現-很多製作精緻的遊戲,比如巫師,所創造的世界,主人公所要經歷的人生故事、場景畫面、配樂等等,都會帶個玩家,現實世界所沒有的全新體驗。

玩家會體驗到什麼?新鮮感和創造力!——如此美好的世界,讓我多呆一會兒。

……

還有很多所謂的基於人性和人心需求的設計套路。

想說的是,遊戲所帶來的體驗,成就感、能力感、價值感、歸屬感、新鮮感……對於一個生命成長和綻放,是最基本的動力。

如果不是遊戲,而是現實生活中的活動,能帶給他這些積極體驗,那麼,遊戲,又怎能成為問題呢?

遊戲,是怎麼成為問題的?

唯一的問題是:

我們確實沒有用心,去像遊戲設計者那樣,費盡心思,去研究,現實生活中,什麼能帶給孩子,這些積極體驗,讓他們感受幸福和快樂。

所以,其實父母和孩子,關於「遊戲」的對方,其實是:

遊戲的虛擬世界,和父母為孩子創造的現實世界,之間的對抗,如果我們不能為孩子創造一個比遊戲更有意思的成長空間,就不要怪遊戲會把孩子引誘到虛擬世界無法自拔。

前一段時間看見一段話:

應該讓做教育的人(包括家長和教育者)去做遊戲,讓做遊戲的人,去做教育,這樣,孩子就會特別愛學習,很快就對遊戲產生厭倦。

說的是什麼呢?

當我們孩子的現實生活和學習,如果能和遊戲一樣吸引人,那麼,讓孩子上癮的,大概不是遊戲,而是更多的美好的事情,比如去創造美,去探索世界,去愛人助人,還有父母們最期待的,對知識充滿好奇。

最近也在看家人玩遊戲,問他:

「讓你玩遊戲的動力,是不是一種力量感和探索的好奇心?」

他說是的。

現實世界,所不能給予我們的,虛擬世界,正好能夠讓我們體驗到,所以,為什麼不去呢?關於生命存在基本的價值感、能力感、歸屬感,以及生命成長,不斷去探索邊界的好奇心的追尋,是我們一代一代不斷進化的原動力和本能而已。?

我覺得設計遊戲的人,大概是有兩類的:

一類是有情懷,去探索人類想像力和創造力邊界的人,而網路時代的科技的發展,正好給他們提供了這樣的條件,遊戲和電影一樣,是他們創造更超前體驗的一種實現形式。

還有一類人,是巨大的商業利益驅動的人,他們設計遊戲,純碎是為了經濟利益。

發心不一樣的時候,對遊戲的設計也是不一樣的,前者,只是單純為了讓人們去體驗一種人類自身和世界的邊界;後者,肯定是想讓更多的人,上癮,掏錢。

回到現實世界,哪些孩子容易遊戲上癮?

因為做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工作,接觸到很多遊戲成癮的孩子,大概有以下幾類:

1.親子關係不好——在遊戲里尋找歸屬感。

其實這個是最基本的把孩子從現實推向遊戲的力量。

親子關係不好,會衍生出來很多關於孩子成長的問題,比如學習、社交、情緒、自我價值感、歸屬感等等的問題,而遊戲世界,正好能夠彌補這些問題帶來的內心的焦躁和不安。

有個孩子,十幾歲,一個月能花十幾萬玩遊戲。後來去看了一下他玩的遊戲,他在遊戲里獲得的被眾人崇拜、讚美所帶給他那種自我價值感、歸屬感,是現實中,父母從來沒有給過他的。

2.學習成績不好——在遊戲里尋找能力感。

還是想說,大多數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家庭氛圍都不怎麼好。並不是他們能力的問題,而是親子關係或家庭氛圍,無法讓他們保持很好的學習動力和學習狀態。

有個朋友,說高中的時候,學習成績不好,特別喪,快抑鬱自殺了,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但是後來遊戲救了他,他在遊戲里打敗了很多人,還發起各種挑戰,很少有人能打過他,於是,遊戲,對他來說,成了一個讓他感覺到能力感的積極體驗。

3.人際支持少——在遊戲里尋找價值感和歸屬感。

我們不厭其煩的說,這個還是源於親子關係。現實生活中朋友很少的孩子,可能是沒有從父母那裡學會積極健康的人際技能,所以,只能去虛擬世界裡找朋友。

有一個孩子,在現實中被老師瞧不起,被同學排擠,在遊戲中,卻有很多人對他好,我們明明看出來那些人對他充滿了欺騙,不過是為了他的錢,但只要我們說那些人的不好,他就急「不許你們這麼說,從來沒有人像那幾位大哥那樣仗義地對我!」

4.自我實現路徑少-在遊戲里尋找價值感。

在當前教育大環境下,大多數父母會把考試、升學作為孩子自我實現的唯一路徑,這就可怕了。只要我們用心,是能幫助孩子找到更多讓他的生命更加幸福的成長方式,但這一點,對家長來說太難了。

孩子在這一條唯一的路徑上,受挫,就會絕望,要麼自殺。(這樣的例子太多了。)要麼,在虛擬世界裡,苟延殘喘。

上癮,是對現實世界的反抗和逃離

遊戲其實是中性的。

有些孩子玩遊戲也不會上癮,是因為他們只是通過遊戲去擴展自己的體驗。

真正推動孩子上癮的,其實是現實生活中,他所找不到的新鮮感或無法應對的糟糕的感受和體驗。

接觸過兩個沉溺在遊戲中,不出門不上學的女孩子,真的是特別聰明的孩子。為什麼要玩遊戲呢?因為現實生活中的受挫——社交上的、情感上的,讓他們很無助的時候,父母又不能給予他們積極的理解和支持。

而遊戲,能暫時緩解他們的受挫感,卻帶給他們的,是不玩遊戲的時候,莫大的失落和更加劇烈的受挫感。

這就像我們在實驗室做試驗的時候,小白鼠的戒斷反應:嗎啡戒斷後,小白鼠的成癮反應,會更加的強烈。它們已經無法去面對沒有嗎啡刺激,所帶來的痛苦。

孩子也是一樣。

面對這個時代的挑戰,父母要做什麼?

在這個時代,做父母其實挺難的,面臨著這個科技和互聯網飛速發展,帶來的巨大挑戰,就像我們一開始說的,作為這個時代的移民,我們如何去了解和適應孩子們成長的大環境?

我們說孩子的生命紮根在父母這片土壤上,這個時代的颶風,也許在把孩子連根拔起的時候,我們這片土壤,也會被吹散了。

我自己最近也有一些恐慌,面對科技的迅猛發展,怕自己會執著於一些過時的堅持,而落後於生命本該有的成長速度和前行的腳步。

也許,這個時代,已經不是「作為父母,我把自己修鍊好了,所以,孩子,你能被我保護好!」的時代了,而應該是「孩子,請帶我一起去探索你的世界,讓我和你一起成長,讓我在你身邊,給你提供最大能力的支援。」的時代。

我們所說的家庭教育,已經不能只是單純的父母怎麼養育孩子,引領孩子,也應該把孩子如何教育父母,如何引領父母去適應新時代,納入我們的成長中。

已經不是我們給孩子創造一個比遊戲的虛擬世界更有趣的現實世界,而是,我們如何和孩子一起,攜手創造體驗現實世界的豐富多彩。

也許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我們要重新定義我們「為人父母」的角色和定位的時候了。未來的教育,也許會成為父母和孩子的相互教育,相互引領,年齡的大小,來到地球的時間長短,已經無法去局限我們的關係,在保持著最基本的生命力亘古不變的那些美善、良知的同時,我們的親子關係,也需要不斷去擴展邊界,去適應新的挑戰了。

無法阻擋的,我們去接納,去穿越,才能不被控制

「遊戲成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精神疾病,很多人在討論,它是「精神疾病」嗎?

其實按照「精神疾病」的定義和標準,這個世界上的精神疾病太多了。

可以引用心理學家的一句話:

什麼是精神病?「就是每天重複同樣的事情,卻渴望得到不同的結果。」

來給我們如何為人父母,一些啟發。

科技的發展和衝擊,我們已經無法阻擋,只有去接納,去穿越,去改變我們自己,去適應,才能駕馭,才能不被它所控制。

就像面對遊戲,我們唯有去了解遊戲,去了解孩子在遊戲裡面體驗什麼,他們在遊戲里所尋找的,是如何在現實中,缺失了,我們該如何去補,才能幫助孩子走出來,和我們攜手,去面對這個新世界。

這個時代,最大的挑戰,不是孩子會不會聽你的道理,因為我們的道理,那麼容易過時。最大的挑戰,是孩子願不願意,和我們攜手,甚至,願意做為我們的導遊或老師,帶領我們進入他的新時代。

願我們有幸,被孩子信任和引領。


推薦閱讀:

還有2B父母會把孩子送到精神病院么?
搖頭丸危害大,但被禁用毒品居然也可緩解精神病症?
日語速通教室
心理治療:如何重建認知防線
怎樣證明你不是一個精神病?

TAG:精神分裂症 | 心理疾病 | 精神病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