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人工智慧」可以寫為漢字「??」(?忄仝)!

想到「人工智慧」可以寫為漢字「??」(?忄仝)!

來自專欄華製新漢語及中文固有語

今天@宇文大夏 先生來信問「人工智慧」可否寫為古漢語,且要求單字的。

確實「人工智慧」這個稱呼很長,台灣叫「人工智慧」,我之前收集語料的時候也考慮過有沒有更簡單的寫法。人工智慧,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AI。查一下維基百科,發現它還有「機器智能」這個翻譯:

不過不知道出處是哪裡,也不知道準確與否。姑且認為是存在的吧,那麼「機器智能」的改寫就容易多了,「機器」即「機」,「智能」即「智」。「機智」是否能轉指AI呢?

前段時間,央視一檔節目《機智過人》很熱,正是介紹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的。其節目名中的「機智」二字顯然就是指「機器的智慧」,結合節目內容而言,正是人工智慧。看來央視就是這樣用的,「機智」即AI了,如此也算可以。

不過宇文先生還是要求單字。

說到「人工」,我想到了一個字「砼」。「砼」是什麼?查漢典:

「砼」音「仝」(同),是「混凝土」的意思。

那麼為什麼會有一個單字的「砼」來表示「混凝土」呢?維基百科有接下來的介紹:

「砼」一字的創造者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創造時間是1953年。當時教學科技落後,沒有錄音機、影印機之類的電器,學生上課聽講全靠記筆記。「混凝土」是建築工程中最常用的詞,但筆劃太多,寫起來費力又費時。於是蔡方蔭大膽採用筆畫減省的「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大大加快了筆記速度。後來「人工石」三字合成了「砼」字,並在大學生中得到廣泛使用。

1955年7月,中國科學院編譯出版委員會名詞室審定頒布的《結構工程名詞》一書中,明確推薦「砼」與「混凝土」一詞並用。從此,「砼」被廣泛採用於各類建築工程的書刊中。

1985年6月7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批准「砼」與「混凝土」兩字詞同義、並用的法定地位。

另外,「砼」字的讀音[tóng](音「ㄊㄨㄥˊ」),正好與法語的「béton」、德語的「Beton」以及俄語的「бетон」(皆為「混凝土」之意)的發音基本相同。這樣,在建設領域中更有利於國際學術交流。是個土木建築工程專用字。

原來「砼」是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創造的,是「人工石」的合字,混凝土就是「人工的石頭」嘛。用例如下:

「人工的石頭」是「砼」,那麼「人工的智慧」是什麼呢?

我想到了「??」【?忄仝】字,即把「砼」左邊的「石」換為「心」(忄)字,作為「人工心」的合字來使用。「人工心」即可以表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心」在古漢語中的意思是很大的,理智、精神方面的都是心。

清末時候,嚴復先生把logic音譯為「邏輯」,而當時就有過一種呼聲,認為「邏輯」二字不能兼義,便主張寫為「???」【?忄羅?忄咠】(見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編《翻譯研究論文集(1894-1948)》)此處用「忄」來改造用字的辦法,正和剛剛改「砼」為「??」【?忄仝】的思路一致。

「??」【?忄仝】本有別的意思,即古文「??」字:

「??」音東,似乎本是個地名:

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用「??」【?忄仝】來轉指「人工智慧」,這就好比是化學元素的新造字一樣,譬如說「鉨」字,也本有「同璽」的用法,但現在則用來翻譯Nihonium。我們也可以維持「??」【?忄仝】的東音不變,增加一個「人工智慧」的義項進去,作為新字來使用,就好比「圕」是「圖書館」的縮寫一樣,不考慮「??」【?忄仝】別的意思(反正也是生僻字),現在只當它是「人工心」。

如此一來,就幾幾乎可以交卷了。當然,寫成古漢語是不可能了,「人工智慧」與「古」就不沾邊,但單用漢字簡寫一下,我覺得可以嘗試。我的結論就是:「人工智慧」可以雙稱「機智」,而單稱就寫為「「??」(?忄仝)」,參考的就是「砼」字,取「人工心」義。


補充:有了「砼」和「??」【?忄仝】的用法,即把「仝」看作「人工」的合字,那麼是否可以「仝」為造字基礎,「派生」出一批以「人工的」、「人造的」為語義的新字來和新概念一一對應呢?舉例如下:

人造語言,【?言仝】;人造肉類【?月仝】(肉月);人造樹木,??【?木仝】;人造草,??【?艹仝】;人造人,【?亻仝】;人工合成的飲品,【?氵仝】;人造動物,【?蟲仝】;人造陸地,【?土仝】;克隆羊,【?羊仝】;克隆牛,【?牛仝】;人工合成食品,【?飠仝】或【?米仝】或【?麥仝】等等……

總之,只要發揚了「仝」(人工),剩下的就很好解決。


推薦閱讀:

人工智慧如何幫助葯企、患者和醫生?
人工智慧一小時vs人類的一萬年
人工智慧,是當計算機能欺騙人類的時候
盤點旅遊業中的人工智慧應用 (一)
這是一個研究「看臉」的地方 | 走進實驗室

TAG:人工智慧 | 漢字 | 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