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失去了一個與家人相處的能力:我無法向最親密的人表現我的脆弱
來自專欄蘇陌
七八歲的時候,算命先生說我六親無靠,這真特么准。
從十歲開始我就沒在他們面前哭過,那樣會覺得很丟臉。
他們從沒支持過我,從來都是給我添堵。
難過的時候一個人消化更好吧,和他們說只能更難過。
……
「家」這個字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離我們那麼遠了呢?
這個本該是溫柔庇護的場所,竟然成了我們孤獨的來源,那些本該最親近的人,卻疏遠得彼此間像是客套。
這真是一件讓人遺憾的事。
到底,是因為什麼讓我們與家人變成了現在這個生疏的樣子?
感受不到歸屬感
我們失去了在與家人相處時一個重要的能力。
脆弱是人性真實的一部分,而向親密的人表露自己的脆弱以獲得安慰、鼓勵,從而化解自己的脆弱感更是一種本能。
可是,在親緣上我們與家人有著最親密的鏈接,但在情感上我們卻疏遠地為他們建立了一堵防備牆。
這堵牆破壞了我們對家人應有的歸屬感,並以此阻隔我們向最親密的人傳遞悲傷、軟弱、無助等脆弱的情感。
即使在名義上擁有相同血脈的人有著親密的名分,但可惜的是,讓人感覺到歸屬感的不是雙方間存在血緣關係,而是彼此間感到安全、有一定的相似性、認可及被認可、有參與感、有親密的情感鏈接。
歸屬感的產生需要這些條件至少大部分被滿足,因此它是脆弱的,一旦我們感受到不被在乎、不被肯定、不被需要時歸屬感就會缺失 。
歸屬感缺失——不被在乎
你還記不記得小時候與家人相處的感覺?
小時候我們有著脆弱的身體、懵懂的心智,並且不了解生存的規則,對著這個陌生的世界,無論是情感還是本能都讓我們依賴身邊最親近的大人,並渴望收到他們的好的情感信號,這會讓小小的生命覺得安全與舒適。
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注,在情感依賴的階段,我們甚至會主動展示脆弱以達到目的。
可惜的是長大以後,很多人會對家人關懷微笑、會詼諧幽默、會沉穩可靠,不會的是表達脆弱與哭泣。
一個朋友說,她十歲以後就沒在家人面前哭過,因為以前哭泣的時候得到的不是安慰,而是不耐的「勸解」,有時候甚至是更重的責罵。
「好了,別哭了,一點小事哭什麼」
「不準哭,考成這個樣子還有臉哭」
「哭哭哭,你就知道哭」
小時候我們的脆弱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安撫,換言之是我們沒有感受到被在乎的感覺,這種感受在情緒低落時更會被放大。
久而久之,對家人我們也就習慣性地失望了——他們並不會在乎我的感受,也不會成為我的避風港。
歸屬感缺失——不被肯定
不被肯定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尤其面對的是親近信任的人。
當你無論是取得了好的成績、做了一件可以獲得表揚的事情,又或者是交到了一個新朋友……這些對你而言是值得興奮的事情,換來的是父母的不以為意,更甚至是打擊,比如」別人家的孩子系列「,每當這種時候,是不是都會想著以後再也不告訴他們這些事了?
就是這樣,從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他們的打擊讓我們逐漸失去了分享的慾望。
並且,不被父母肯定的孩子大多是不自信的,這種不自信也會讓我們不敢表達自己,認為自己沒有表達脆弱的資格。
歸屬感缺失——不被需要
「大人的事,小孩子管那麼多做什麼」
這句話應該很多人都聽過,並且不止是在童年,即時是長大成人後,老一輩也經常用這句話阻止我們對他們生活的參與。
於是,從小我們就知道了,家庭里的很多事都與我們無關,這個家裡似乎並不需要我們的介入。
久而久之,在對待家人的事情上我們產生了一種無力感——我們是不被需要的。
人際關係的本質是價值交換,當一個人在一段關係中感知到自己不具備對方需要的價值時,她會感覺到危險。
就像對沒有價值的物品我們會選擇丟棄,不被需要的人同樣會擔心自己會被捨棄,即時這種感覺不明顯但也足夠讓人豎起防禦盾牌,把自己保護起來。
那有什麼辦法讓親情中缺失的歸屬感回來,讓我們能和家人肆無忌憚地相處呢?
看看父母少年時的生活
80、90這一代人的父母大多都經歷過動蕩貧窮的時期,那個年代能吃飽飯就是好的生活,當物質還處匱乏,精神就更難顧及。
他們也許從來都不知道對待家人需要有情感上的共鳴,因為他們也沒有得到過。
如果我們能了解那個時代,也許就能理解那代人。
解鈴還須繫鈴人
有一個很嚴肅的問題,當我們在這邊糾結的時候,導致這種情況的人是否知道呢?
他們是否知道我們的掙扎?他們是否知道我們為什麼掙扎?
也許在我們掙扎的時候,他們也被傷害到了,覺得我們越長大越距離他們遙遠,而他們早跟不上我們的腳步。
在一段關係中,不良情緒傷害的絕不止一方,參與其中的人都會受到影響。可怕的是,如果不能及時發現或終止,這種情況有可能形成惡性循環:越被傷害越想反擊,越反擊越互相傷害。
所以,為什麼不能直白地說清楚呢?
如果能讓父母了解到他們的一些行為對我們造成的心理創傷,把主動權交給他們,由他們慢慢地把歸屬感帶回來,也許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如果覺得向他們溝通這個話題很彆扭,試試讓別人當你的傳話筒,把你的想法「不經意」地透露給他們吧。
去感受他們的愛
也許很多人的嘴巴不擅長表達愛,但不能說他們沒有愛。
去留心一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吧:
想想你的每一次回去與離開;
吃幾口飯桌上按照你的喜好做的菜;
打一個電話回家,聽聽他們不捨得掛斷的嘮叨;
……
如果過去不能改變,那就把現在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
主動去被感動吧。
我知道,這些方法做起來挺難,我也還沒做到呢,或者說是還不願意做到。
但不管怎麼說,我們與他們之間有著最親密的血緣關係,更重要的是他們沒盡到「照顧我們情緒」的責任,我們總是吃虧的那一個,就算是為了讓自己能不吃虧,也嘗試著去做吧。
慢慢來,解開心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如果你想說話,可以和我說,公眾號【一些話而已】。
推薦閱讀:
※強迫症的系統治癒(實時更新九)
※6歲孩目睹爸爸錘殺媽媽 心理創傷難撫平
※童年的創傷,如何影響我們的成年?
※接納、放下、改變
※專欄 | 人格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