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泰:警惕中國第三次移民潮的財富黑洞
近代以來,中國曾發生三次移民浪潮。
第一次移民浪潮是從鴉片戰爭到第二次世界戰前夕的一百年間,中國遷出人數多達1000萬左右。遷出地主要是廣東、福建,而遷入地則為東南亞。由於這批移民以勞工輸出為主,因此對於中國而言,既有利於減少人口過剩,也有利於增加僑民匯款,以及若干年後的吸引外資,事實上既推動了東南亞經濟的發展,也有利於中國廣東、福建等地的財富增加。
第二次海外移民浪潮在改革開放後,中國輸出的移民人數大約在400萬左右,主要移民形式是家庭團聚、留學、投資移民與技術移民。雖然上述移民中有相當比例的知識分子和技術人員,也有的攜帶了國內資本移居海外,但是總體上可以看作改革開放以後的學習成本,在階段性損失少量人才、資本及相關財富的同時,總體上促進了中國同海外的經貿交流,為中國的經濟開放,觀念的開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最近幾年,中國海外移民的第三次浪潮正在迅速膨脹。與第一次的勞工移民潮和第二次的技術移民浪潮截然不同,當前的第三次移民浪潮以投資移民和教育移民為主。大量富人、富二代通過海外投資、海外購房、海外生育、海外就讀(中學、大學)等方式持續攜帶資本流出國境,其中也包含大量攜帶財產的腐敗官員和國企領導的家屬。
根據美國官方公布的數據,2009年獲批的投資移民EB5類簽證總數,從2008年的1443人猛增至4218人,其中7成左右主要來自中國。而根據加拿大官方統計:2009年投資移民2000人左右,其中中國大陸名額佔了超過半數。
另外,中國遷往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的富人移民也增長迅速。在看到中國移民對當地的提高投資、人才引進和技術促進、提升消費和就業等積極影響之後,連原本申請移民難度較高的歐洲,也出現了對中國移民政策鬆動的跡象。比如:因房產價格急劇下跌的西班牙甚至已經在考慮修改移民政策,為買房獲得居住權提供便利。很多中國人已經開始關註上述機會。
與墨西哥等國不同的是,中國移民並不能減少本國的人口壓力。墨西哥近千萬人現在居住在美國——接近墨西哥人口的10%,不僅總量巨大,且以勞工為主。而中國第三次移民浪潮的情況則完全不同:真正過剩的勞動人口由於受到發達國家移民法的限制事實上無法輸出,相反嚴重稀缺的高科技人才、攜帶財富的富有階層卻是向上述向發達國家移民的主體。
事實上,即使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人口資源陷阱」階段,中國都錯過了通過移民和勞工輸出化解國內矛盾的最佳時機。如今中國已經不存在財富增長意義上的總體人口過剩,尤其是東部地區民工荒、全國工資加快上漲的階段,我們的高端人才、富裕家庭以及腐敗官員家屬不斷攜帶資本外流。據統計,中國赴美的科學和工程博士畢業生滯留率遠遠高於其他國家;中國移民的資本攜帶率及海外購買豪宅、豪車的比率也遠遠高於其他國家移民。
雖然中國人口巨大,相對於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而言,幾千萬移民的比例並不算高,但這絕不是一個小數目,對中國的財富削弱效應不可低估。如果不從源頭解決問題,長此以往,移民浪潮猶如一個財富黑洞,對中國財富增長將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
留住財富精英中國必須做什麼?
在經濟學中,人被假定為理性經濟人。但人其實是一種複雜的社會動物,出生、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往往在語言、飲食、文化、信仰、思維方式等方面表現出某種共同特徵,即使在一個國家,不同省份之間人和人的差異都比較大,更不用說不同國家之間人和人之間的差異。
因此,在同樣的創業、就業和生活環境下,任何人都不願意背井離鄉,移居國外,這不僅因為人的天然惰性,根本原因就在於本土的群體和文化認同感要顯著高於國外任何地區。
全球化時代,精英們攜帶巨大財富以移民方式「用腳投票」,除了家庭團聚等因素之外,根本原因在於移民流出國與流入國在制度、環境等軟環境方面的巨大差距。
那些人口流出地區往往是自身制度抑制了經濟創造活動,法治化程度比較低,腐敗盛行,生活成本較高,環境污染嚴重的國家;而流入國則恰恰相反,是一些政治色彩淡薄,法治化程度高,政府對經濟管制較少,人文環境簡單,自然環境優美的國家。
中國近些年移民潮的主體,主要有四部分。
一是留學結束後先在國外就業,隨後移民的。這一群體的移民雖然不會導致大量的財富外流,但由於都是知識精英,因此損失的是看不見的智力軟財富,從長遠看,這是最大的損失;
二是企業家及大中型企業裡邊的高級管理者和技術精英。這一群體的顯著特點是以投資移民和技術移民為主,而且大部分人在移民之後,仍會在中國繼續發展,之所以現在移民主要考慮孩子的教育,未來自身的養老,當然還有對未來中國的憂慮。
三是演藝界明星,這一群體人數雖少,但擁有的財富卻是巨大的,他們最顯著的特點是移民後,絕大多數人的事業還在中國,移民的原因和企業家群體差不多;
四是腐敗官員及其家屬,無論從財富角度,還是從其他方面評價,這一群體移民造成的負面影響都是非常大的。不同群體移民的原因雖然有差別,但對中國形勢的不安全感則是共同的。
為減少移民對中國經濟長期競爭力的削弱,我國應該加快改善國內創業環境、就業環境、生活環境,包括:加快民主與法治建設進程、改善政府服務能力,創造公平的創業環境和就業環境;改善城市居住環境、提高教育醫療等服務水平等等,只有這樣才能留住高素質、高資本、追求高生活質量的人才,甚至未來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資本和技術攜帶者移民中國。
以上變革涉及經濟、社會、政治等領域,有些是技術層面問題,有些在短期看來可能是認知層面問題或者利益問題,但從中長期來看,這些變革其實都可以看成技術問題,或者說通過技術層面的戰略調整得以實現。為了留住那些對國內軟環境失去信心而移走的財富精英、技術精英,我國應該加快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步伐。
本文節選自作者最新出版新書《民富論》,該文已由東方出版社出版。
看懂中國改革必讀的五本書
《當務之急:2014-2017年中國面臨的最大風險》
鳳凰衛視著名評論員邱震海先生的這本書緊扣中國改革熱點,對房地產調控、醫療改革、行政改革、自貿區建設、人才危機、世界能源格局、國際貿易規則等問題進行了透徹的分析,觀點獨到,語言犀利。作者或援引、或駁斥了吳敬璉、郎咸平、林毅夫、遲福林等多位名家學者的觀點論斷,分析了中國將在未來三年遇到的難題和風險,討論了中國面臨的改革和轉型困境。
《中國經濟未盡的改革》
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教授主編的這本書對中國改革14大方面做了詳細的論述和分析,內容涉及中國政治體系轉變進程、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負擔能力、行業差距等,從理論高度分析與民眾息息相關的政策和現實狀況,深入淺出,論據充足。可以說是目前國內解讀中國改革各項措施最為全面、深入的一本書。
《郎咸平說:改革如何再出發》
「三大危機」倒逼改革,是郎咸平對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理解。三中全會的《決定》長達60條,郎咸平如何用自己發明的8張圖簡明生動地為讀者進行闡釋?對於改革攻堅戰從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到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大考,以及改革突破口金融開放和上海自貿區的嘗試,郎咸平這次又有什麼話要說?面對重重阻力,中國究竟能否真正實現「二次創業」,改革如何再出發!
《中國改革:做對的和沒做的》
作者華生,是影響我國經濟改革進程的三項重要變革,即價格雙軌制、資產經營責任制、股權分置改革的提出者和推動者,曾獲孫冶方經濟學獎、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等學界最高榮譽。本書是華生「中國改革系列」的開篇之作,主要包括華生對中國改革三十年的回顧與反思、對現狀的理性判斷以及改革下一步,如何以社會改革帶動全面改革的路徑設計。華生的文章,處處彰顯他的睿智、雄辯、務實與理性,正如媒體對其評價:「不是坐而論道的經濟學家」。
《中國金融戰略2020》
《中國金融戰略2020》從這本書的謀局布篇及涉及討論的問題可以看出,全書不僅為戰略研究所需的理論創新作出了鋪墊,同時討論的內容直指中國當前金融領域中的熱點與棘手問題。可以說,這本書幾乎涉及了未來中國金融發展中的各個重大問題,同時按照國內金融「充分市場化」和涉外金融「有限全球化」這一明確的戰略取向,漸次展開分析。觀點鮮明、邏輯性很強。相信這對政府決策會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現今中國富豪的移民潮?會對中國經濟有怎樣的影響?
※辛酸悲壯的移民潮,如泣如訴的《走西口》
※中國第三次移民潮或來臨 1.3萬家庭移居美國
※透視中國人移民潮
※移民潮怪相:法國富人忙避稅 我國有人忙逃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