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葫蘆中醫-針灸】火針治療痛風

作者:李岩

葫蘆娃:孟繁睿

葫蘆娃說:

火針治療痛風是利用火針溫通經絡,散寒除濕,以及以熱引熱,行氣散毒的功效,火針刺肝俞、行問、太沖、內庭、陷谷、阿是穴,隨症加減。


原文:

1 治療方法

主穴:肝俞、行問、太沖、內庭、陷谷、阿是穴;

隨證取穴:

濕熱蘊結加脾俞、太白;

瘀熱阻滯加血海、膈俞;

痰濁阻滯加豐隆、足三里;

肝腎陰虛加太溪、照海。

2 病例舉隅

張某,男,38歲,幹部。2001年12月11日就診。1999年起右足第一趾關節紅腫疼痛,被某醫院確診為「痛風」。曾服用秋水仙鹼、別嘌呤等藥物治療後,癥狀好轉,但主訴胃腸道副作用很大。後每隔3—4個月急性發作一次,患者痛苦不堪。2001年l2月8日突起右足第一趾關節疼痛劇烈,行走不利,自行採用麝香關節膏貼敷,2天後關節疼痛加劇,紅腫蔓延至足背。以致右足不能觸地,步履艱難,遂來就診。查體發現患者面部輕微浮腫,右足第一趾關節紅腫疼痛,拒按,伴發熱口渴,心煩不安,溲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診斷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遂在患者右足部以中粗火針於肝俞、行間、太沖、內庭、陷谷、太白及疼痛劇烈處(多為痛風石沉積處)點刺出血。針刺後即刻患者感覺疼痛明顯減輕。以後隔日針刺1次,治療3次後,疼痛全消。囑其繼續鞏固治療。5次(1療程)後痊癒,隨訪1年未複發。

3 體會

中醫常將痛風列入「痹證」範疇,但其又具有獨特的表現,如文獻中述:「走痛於四肢關節如虎咬之狀」;「夜則痛甚,疼痛如掣」;「痛有常處,多為赤腫灼熱?? 足附腫甚?? 稍有觸動其痛非常」,這些描述均相似於現代痛風的臨床表現,中醫「痛風」一詞是金元醫家李東垣、朱丹溪最早提出的。李東垣在《蘭室秘藏》中認為痛風的主要病因在於氣血虛弱。朱丹溪亦曾指出「痛風者,四肢百節走痛,謂之白虎歷節風證是也」。在病因病機方面,指出「痛風者濁毒滯留血中不得泄利,漸積日久愈滯愈甚,或偶逢外邪相合終必瘀結為害,或閎阻經絡,突發骨節劇痛,或兼加凝痰,變生痛風結節,久之痰濁瘀腐則潰突發骨節劇痛,或兼加凝痰,變生痛風結節,久之痰濁瘀腐則潰流脂濁,痰瘀膠固,以至骨節僵腫畸形」。《萬病回春》中云:「一切痛風肢節痛者,病屬火,腫屬濕」,「所以膏粱之人,多食煎炒灸爆,酒食熱物蒸臟腑,所以患痛風、惡瘡癰疽者最多」。《張氏醫通·痛風》指出「痛風一證,<靈樞>謂之賊風,<素問>謂之痹,<金匱>名日曆節,後世更名日曆節,多由風寒濕氣,乘虛襲於經絡,氣血相凝滯所致」。《外台秘要》中指出:「白虎病者,大多是風寒暑濕之毒」。以上論述都明確指出痛風之為病主要是「瘀濁鬱熱凝滯」不得泄利,閉阻關節所致。因此在治療時應以「泄濁祛邪、瀉熱化瘀」為主,並且要審證權變、標本同治。

火針療法治療痛風具有以下三種作用:

(1)借火助陽,溫通經絡。

火針療法通過加熱的針體,通過腧穴將火熱直接導人人體,直接激發經氣,鼓舞血氣運行,溫壯臟腑陽氣。火針借火熱之力,亦起到艾灸之功,共同達到溫通經絡的作用,使氣血暢通,「通則不痛」。

(2)開門去邪,散寒除濕。

並門祛邪,即通過灼烙人體腧穴腠理而開啟經脈脈絡之外門,給賊邪出路。《東醫寶鑒》和《針灸集成》也對「開門祛邪」之說有所比喻,其云:「譬如盜人人家,必開門逐之使出,萬一門不開而無所出,必傷生乃已」。痹證日久,必然在體內產生一些諸如瘀血、水濕等致病性病理產物,一旦形成,就會停滯於局部經脈、關節,火針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3)以熱引熱,行氣散毒。

火針藉助火力強開外門,將熱邪引出體外,明·龔居中《紅爐點雪》云:「熱病得火而解者,猶如暑極反涼,乃火郁發之之義也」,故火針不僅對於風寒濕引起的痹證和寒證有效,同時對熱症也卓有成效。張景岳《類經》中曾對此解釋日:「因其勢而解之、散之、升之、揚之,如開其窗,如揭其被,皆謂之發」。熱症由於局部血氣壅滯,火郁而毒生,往往出現紅腫熱痛等多種表現。使用火針,正可以溫通經絡,行氣活血,借火力強開其門,引動火熱毒邪直接外瀉,從而使熱清毒解,同時可以使血管擴張,血流加速,腠理宣通。《聖濟總錄》云:「腫內熱氣,被火奪之,隨火而出」,指出因為火針速人疾出,使熱外泄,起到以熱引熱之效。


推薦閱讀:

痛風患者的日常養生
第九課:痛風/高尿酸患者日常應該注意哪些養生細節?
痛風患者需要做的檢查小貼士
痛風後,我選擇這樣吃水果!
緩解痛風癥狀之適當鍛煉

TAG:中醫 | 針灸 | 治療 | 痛風 | 葫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