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閱讀:孩子是一個機會
07-11
孩子是一個機會陳思呈【導讀:在可以相愛的情況下,沒有任何人會選擇不相愛……】從孩子出生之後,跟教育相關的話題,一直是我的一大寫作主題,其實是出於偷懶的本能——我盡量把寫作和生活結合起來,也算一箭雙鵰的狡猾——但到了孩子十歲的今天,我承認,在這個話題上我已經有了窮途末路的感覺了。一方面也許因為,催產素,像男女之間的荷爾蒙一樣,總有用完的那一天,用完的那一天,寫作激情就變得勉強了。另一方面的原因更為重要:我越來越確定,自己不算一個好媽媽,起碼不是一個成功的模範的媽媽。我在寫作這個話題時,時常陷入心虛。要論述自己為什麼不算一個好媽媽,似乎對自己有點殘忍。相信我,很多不稱職的媽媽,她們都不是故意的,而是因為力不從心。就像很多活得七扭八歪的人,他們竭力掩藏自己的失意——誰不想擁有光鮮自如的人生呢?我在很長時間裡都在考慮一個問題,我應該如何放過自己。親愛的孩子,如果我沒有足夠的智慧和能量加持你的童年,甚至曾經在你的童年裡留下了劃傷,你也許不知道,那些劃傷其實是加倍地作用在我身上,加倍地作用在我的命運里的。好了,現在我想說的是,一個不太稱職的媽媽到底能不能放過自己。有朋友曾說,她很害怕看到育兒書上某個說法,雲「父母相愛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保證,在有愛的家庭里成長,孩子才有安全感」等等,如此之類。我很理解她何出此言。她與先生的感情在孩子兩歲之後一直在惡化,到了孩子六歲的時候,兩人分開。婚姻不幸對她本人固然是折磨,更大的折磨是她看到孩子的性格憂傷和敏感,她無數次說,自己是個不稱職的媽媽,孩子的憂傷就是最大的證明。關於「在有愛的家庭里成長,孩子才有安全感」這類說法,當然是政治正確的。但說實話,我反感它們,它們是一些不給失敗者留活路的理論。在可以相愛的情況下,沒有任何人會選擇不相愛。所有婚姻失敗的人都經歷過難以對人言的黑暗中的跋涉。而至為傷痛的是:一個婚姻失敗的人,在育兒上,也失去了成功的可能性。這是失敗的平方。不,這不只是失敗,像是罪愆。但孩子已經出生。我很難想像在那個時候,那些手足無措、孤立無援的父母,如何挺過種種自責的難關。現在我們經常看到一種說法是「愛孩子,如他所是」,但那些可憐的、犯了錯的父母卻很難對自己說:「愛自己,如自己所是。」他們也很難開口對那天真的孩子說:「愛你的父母,如我所是。」這世界上成功的事總是相似的,而失敗卻各種各樣。成功是一個句號,而失敗卻像逗號,分號,感嘆號,省略號。作為一個失敗者,總是很能理解另外的失敗者。可是我無法也沒有勇氣直接寫出我的失敗,我只能說,在這廣袤的,對失敗的感受里,我體會到了育兒的另一層意義。我曾在紙上無意中給孩子寫了一些詩句:你是我的破綻和補丁,是釘壞的紐扣,是跳舞的鐐銬,是拔劍四顧的那個茫然,是採菊見的那個南山,你是棉絮滿天飛,你是灰塵迷眼睛,你是四處亂開的窗戶,你是我的地心引力……我能理解自己把他比做茫然,比做破綻和鐐銬,這都是換著說法在複述我前文提到的失職和失敗,而四處亂開的窗戶,卻讓我重讀的時候感到感動。我隱隱意識到,在無意中寫下的這些詩句,可能是某種潛意識的提示。孩子是一個機會,他的錯誤和我的錯誤,都是我的機會,也許是我的天賦。它們本來像我在命運里遇到的種種事件一樣,被動地、不知不覺地塑造著我的今天,但我意識到,這也許是特別重要的一個事件。它的可能性像四處亂開的窗戶,它開拓了我……為什麼一個教育親子專欄所講述的,一定是我給予孩子呢?沒有人這麼要求我!我更應該寫的是:生育和育兒的過程里,我有沒有可能、是不是已經把自己新生了一次。我的對象不再只是那個十歲的小孩以及他的同類,更應該是我自己。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上億流水,600個線下社群,176萬會員,樊登讀書會是如何做到的?
※一雙鞋看破人生(非常精闢)
※咱也來開專欄
※蓮語流年之閱讀白落梅
※620.讀書39~《台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