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盆景造型有關技法探討

嶺南盆景雖然創立時間不長,但其技法日趨成熟。尤其近年來,嶺南盆景以其獨特的技藝風格和鮮明的地方特色享譽國內外,形成了帶有強烈中國元素的獨樹一幟的風格流派,確立了它在中國乃至世界盆景界的地位。

我從事嶺南盆景研究多年,雖無大的建樹,卻也積累了一些心得體會和經驗教訓。本文試就嶺南盆景造型有關技法處理,談談個人的一些粗淺看法,願與各位專家共同探討。

一、如何處理好上下枝托之間的層次關係

盆景層次處理在盆景造型技術中顯得尤為重要。一件好的作品,必定枝托脈絡清晰,層次感強,節奏分明,這樣的作品極易引起觀者共鳴,產生過目不忘的效果。盆景枝托布局走勢千變萬化,外行人看似複雜,其實道理很簡單。其原理是,不管什麼流派,採用蓄枝截干或攀扎手法造型,都要上下每個枝托清清楚楚,各自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即平視盆景,上下枝托不重疊,不交叉,不互相糾纏,層次分明,高低錯落,排布有致,眉清目秀。具體操作方法是:每次「蓄枝截干」修剪後,留下1~2個橫向生長的芽頭,待長至接近木質化後,用繩子或鋁線帶枝順枝,讓新長的枝條走向符合作者造型設計的要求。此道工序要貫穿養坯造型的全過程,而且即使盆景成型後,每隔數年也要進行一次全面調整,將變形的枝條層片糾正過來。帶枝順枝是一道十分繁瑣而又十分必要的工序,切勿粗心大意。我曾對周邊盆景玩家進行過比對,凡是勤於帶枝順枝的,其作品檔次就高;凡是只剪不帶的,其作品枝托就越剪越高(植物向上生長的特性使然),上下枝托互相遮掩,亂糟糟一團,即使參展也很難拿獎。由此可見,理清層次在盆景造型中的重要性(圖1)。

圖1 -1 上下枝托不重疊,層次分明,節奏感強


圖1 -2 上下枝托不重疊,層次分明,節奏感強


二、如何處理好主脈和次脈之間的關係

嶺南盆景人常常提到枝法,枝法上乘者,其作品必定上乘,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要弄懂枝法,首先要分清什麼是主脈,什麼是次脈。每部枝托都有主脈和次脈,主脈是自出枝點到尾梢的枝幹,次脈是附在枝幹上生長的枝爪。一般情況下,主脈第一節較粗較短(尤其是第一托枝首)且不留次脈。第二節以上才留次脈,每節走勢均要改變方向,多用彎枝技術,可上下左右盤旋拿彎,多走險勢,形成有力的硬角。欲左先右,欲下先上,有張有弛,剛柔相濟,出奇制勝。每節比例適中,一節比一節小,過渡自然。枝節有長有短(如飄枝的枝節可相對留長),切忌千篇一律。次脈的枝節不宜過長,特別是形成牙籤枝收尾階段更是如此。我就蓄得很短(只有1~2厘米),若太長,則顯得枝托散亂,柔弱無力。此外,還要把握主脈在下、次脈在上的原則,這樣才符合植物的生長規律(圖2)。

圖2-1 主脈在下面走,次脈在上面走,一節比一節小,過渡自然


圖2-2 分清主脈次脈


三、如何處理好枝托疏與密之間的關係

定枝留托,就像建房的框架結構,直接影響房屋的宜居和外觀,因而盆景人在留枝布托方面有諸多考究。原則上是四面留枝,以便成型後顯得樹態豐滿。值得強調的是,正面枝和後托枝不要輕易捨去,正面枝(頂心枝)只要適當帶橫即可。左右要參差留枝,切忌平行枝,且多留45度角出枝點。枝托整體上上密下疏,局部疏密相間,即「疏可跑馬,密不透風」之謂也。嶺南盆景傾向於疏枝大托,以顯示強悍的霸氣,但也要因樹造型。一般來說,矮壯大樹型枝托可密些,第一托出枝點可低些,高聳文人樹枝托較為簡約,第一托出枝點略高。至於枝托疏與密孰優孰劣,應是各有千秋,不可妄加定論,關鍵看作者的風格愛好及駕馭能力(圖3)。

圖3 嶺南盆景結體疏枝大托,下部枝托疏,上部枝托密,疏可跑馬,密不透風,虛實分明


四、如何處理好兩邊冠幅爭與讓之間的關係

嶺南盆景為增強動感,左右冠幅一般不等邊,即左爭右讓,右爭左讓,呈不等邊三角形。我們知道,大飄枝已成為嶺南盆景的一個特殊符號,一盆動感強烈的作品,少不了一枝飄逸瀟洒的大飄枝。因此可以這麼說,經營好大飄枝,作品就成功了一半。從作品構圖上講,大飄枝就要盡量搶勢,對面的枝托就要適當收斂,從而形成強烈的反差,獲得較好的藝術效果。另外,上下枝托一般上短下長,空間大的部位可襯以小枝,起緩衝及點綴作用(圖4)。

圖4-1 兩邊冠幅左爭右讓,樹冠呈不等邊三角形


圖4-2 兩邊冠幅左爭右讓,樹冠呈不等邊三角形


五、如何處理好枝脈走勢轉折迴旋與向外生長之間的關係

嶺南盆景採用截干蓄枝手法,主要目的是經過截乾的枝幹(爪)曲折頓挫,節節由粗到細,過渡自然,並且產生有力的硬角,枝爪顯得蒼勁有力,這是光靠蟠扎造型無法達到的效果。實際操作是:每次修剪後疏芽,必須選定與原枝不同方向的1~2個芽頭。到實施帶枝步驟時,為增加險勢,一些枝條往往迴旋再向外伸出,以達到閃轉騰挪之效果。然而,有些人總喜歡把所有的枝條往裡拐,轉了幾個彎還不出來,就像走進了死胡同。這樣做出的作品不但小氣局促,而且成型時間大大延長,事倍而功半。因此,我們造型時,不管枝脈如何迴旋,總是要讓其向外伸展,這樣做出的作品才夠舒展大氣,也不違背樹木的生長規律。此外,我認為「閃電枝」是非常動感的枝,原創者的作品就非常有個性,但有些人就濫用了,每部枝都「閃電」一下,在下不敢苟同(圖5)。

圖5-1 枝脈走勢曲折迴旋,枝托向外生長


圖5-2 枝脈走勢曲折迴旋,枝托向外生長


六、如何處理好截枝比例過大與過小之間的關係

截枝比例過大則臃腫,過小則纖弱,我們在做盆景時必須把握好這個度。實踐證明,凡是過於強求蓄養的所謂「肥仔枝」,追求所謂完美,結果常因新留枝比原枝還大而被迫剪除,重新留枝,青絲熬成白髮,也未見做一盆成型樹出來。我認為,新枝長到老枝粗度約七成時就可下剪(鋸),因為要預留生長空間。開始覺得不夠比例,但到成型後剛好合適,這樣就大大節省了成型時間。當然,那種急於求成、枝條過於纖細就下剪的做法不可取,不但極易把樹勢剪弱,而且做出的枝爪也沒有力度(圖6)。

圖6 截枝比例由大至小,比例適中


七、如何處理好改樹「大膽」與「小心」之間的關係

在盆景界,往往會出現一些喜走極端的玩家。要麼經常手癢,動輒改樹,甚至年年改,改來改去年年讀一年級,有的一不留神還把養了多年的好枝托鋸掉,非常可惜;要麼過於小心,自己的盆景一枝也捨不得去除,明明是弊枝也不敢動,其作品的檔次就很難提升。我認為兩者皆不可取。盆景是不斷生長變化的生命體,原來留的枝托可能變為堵塞空間的陰枝或弊枝,必須清除。但改樹必須慎重,考慮成熟方能動手,尤其是對一些大枝托要慎之又慎!我做樹也經常改作,但最好還是堅持一旦定好托位,就不要隨便改動的原則。即使個別出枝點不好也不要緊,將來靠枝爪迴旋來彌補空間缺陷,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八、如何處理好結頂拉直與壓橫之間的關係

就盆景造型而言,結頂就像下棋收宮之子,不可忽視。我接觸過一些盆友,枝法老到,技術不錯,就是偏偏不會結頂。究其原因:一是按照傳統老辦法將頂枝拉直,呈S形往上竄,且越竄越高,最後形成長頸鹿般的尖頂,硬是把矮壯大樹做成了高聳樹。二是結頂枝爪稀疏,不夠厚重。三是最後收頂後仰,沒有往前壓,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沒有親和感。我的做法是4個字:盡量壓彎。即越靠近頂端的枝越要壓彎,且越彎越好(即使超過90度也不怕),先向左右或後面壓彎,再向前迴旋回來。壓彎後主脈變為托位,頂端次脈可四面散開,結成半球圓頂,蓋壓得住整個樹冠,且結頂枝梢相對茂密,使整棵樹顯得鬱鬱蔥蔥,生機勃然(圖7)。

圖7-1 結頂呈傘形四面散開,頂部較茂密


圖7-2 我的結頂做法是4個字:盡量壓彎



推薦閱讀:

戰略分析思維與方法探討
探討少商穴
【構圖的力量】——探討攝影構圖中的加減乘除法則
周易萬年曆 第十三章 伏羲卦序探討 第五節 卦爻的象徵意義
上座部比丘尼僧團重建探討

TAG:造型 | 盆景 | 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