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之情感把握》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體味古代詩詞的思想情感2、探尋把握詩詞情感的方法

教學重點:掌握並利用所學方法準確把握詩詞情感

教學難點:準確並全面把握詩歌的複雜情感、情感變化、情感思路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講練結合

教具:多媒體、學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這是唐代的張籍創作的《節婦吟》,同學們先來齊讀一遍,體會詩人所要傳達的思想情感。

學生齊讀:

節婦吟

唐·張籍

——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君知妾有夫, 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 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 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 恨不相逢未嫁時.

生: 這首詩歌描寫了一位已婚女子,經過思想鬥爭後終於拒絕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婦道;

教師提示:

1、作者——唐·張籍(唐代著名詩人,韓愈門生,歷任國子監助教、國子博士、水部員外郎等職)

2、副標題《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3、李師道:是當時藩鎮割據中的平盧淄青節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頭銜,其勢炙手可熱。當時藩鎮割據者用各種手段拉攏、勾結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擴張自己的勢力。

   (學生適當討論後)

生:這是一首具有雙層內涵的唐詩精品。在文字層面上,它描寫了一位忠於丈夫的妻子,經過思想鬥爭後終於拒絕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婦道;在喻義的層面上,它表達了作者忠於朝廷、不被藩鎮高官拉攏、收買的決心。這首詩實際上是作者為拒絕李師道的拉攏而寫的,只不過用了比興手法,說得比較委婉、客氣。

師:張籍的巧妙之處就在於他很好的利用了詩歌表達情感的多元性。

古人云「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這句話準確地表明了詩歌是傳達詩人情感和志趣的一種主情的文學樣式,詩歌所傳達的情感往往是多元化、多層次的。

回到應試層面上來看,近年來詩詞「情感」類試題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高考中,2008年全國18套試卷中有9套考查對詩詞情感的把握和評價,2009年則有了多達10套以上試卷涉及。縱觀這些試題,我們會發現試題的命題動向有了新的變化。

二、命題動向

我們可以將高考情感類詩歌考查要點歸納為三類:

(一)對單一情感思路、細節的分析

(二)對變化情感的分析

(三)對複雜情感的分析

師:這類題型較難,在具體的答題過程中,很難做到準確全面,這就需要同學們具備紮實的基礎、巧妙的方法和使用的答題技巧。

三、技巧方法探究:

(一)基本方法

1、讀題目。

師:詩題對詩歌的內容有或明或暗的提示作用,從題目中我們可以把握出詩歌的內容走向、題材類別、表現手法以及情感基調。

尤其注意諸如「怨、恨、送、別、憶、贈、吟、懷、寄」等字眼。

(帶領學生一起抓詩題中的關鍵字)

《書憤》:「憤」即感慨與憂憤之意;

《憶江上吳處士》:「憶」即憶念之意;

《天下懷李白》:「懷」即懷念之意;

《閨怨》:「怨」即幽怨之意;

《獨坐敬亭山》《春夜喜雨》《徵人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田園樂》

2、看作者。

師:詩人的人生經歷,性格特點以及他所遭遇的時代,都會在他的詩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所以,愛國憂民的杜甫可以寫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雄渾悲慨;

內向溫婉的李清照就有了「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的綿密悱惻;曹操橫槊賦詩,《觀滄海》慷慨悲涼;曹丕志得意滿,《燕歌行》志深筆長;曹植少年才俊,《白馬篇》英逸豪邁。

提醒學生注意:「知人論世」的前提:1,教材中學過的詩人。2,熟悉的詩人。3,注釋中提供了介紹或背景的詩人。

3,尋找情感載體

師:詩人把感情匯聚在某一物象上,這一物象因包含了詩人的感情而形成意象。

(1)意象:自然意象、人事意象

月——思鄉念親 (帶領學生背誦「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流水——人生苦短、命運無常

松竹梅——高潔堅貞 杜鵑——悲慘凄惻

雁——相思離愁(帶領學生背誦「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登高、憑欄——相思之情、報國之志、壯志難酬的悲傷(帶領學生背誦「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吹笛、吹笙——離別之苦、相思之情、內心孤寂

折柳——惜別懷遠

(2)特別關註:

1、動詞、形容詞(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正是客心孤回處」)

2、修飾語(如「枯藤老樹昏鴉)

3、特殊詞(疊詞、擬聲詞、顏色詞)

如顏色詞——暖色調「積極向上、意氣風發」,冷色調「冷漠低沉、孤寂凄涼」

(二)能力提升,三首情感類詩詞鑒賞評析

課堂活動:和學生一起完成這三首詩歌的賞析

1、對單一情感思路、細節分析:

歸自南陽(李昌祺)

去日猶秋暑,歸時已冷霜。 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鄉。

老態隨年出,離愁共路長。 埃塵如見戀,到處撲衣裳。

問: 從思鄉的角度看,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請概括。(4分)

課堂實錄:

師:先從題目入手,應首先抓出哪個字?

生:歸。

明確了詩歌情感和思鄉有關。

師:首聯中哪兩個動詞最重要?

生:去——離開,歸——歸來

師:再通過兩個時間詞的暗示,這就表明了離開故鄉的時間很長了。

請同學歸納頷聯中傳達的信息。

生:身在異地他鄉,眼前所見不是故鄉風物。

師:很好,頸聯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年齡增大。二呢?

生:鄉情日濃。

師:尾聯寫自己風塵僕僕趕路,表現出了什麼情感?

生:歸情急切。

明確答案

答案:四層。首聯為第一層,寫離開故鄉的時間很長。頷聯為第二層,寫眼前所見不是故鄉風物。頸聯為第三層,寫隨著年齡增大,鄉情日濃。尾聯為第四層,寫旅途艱辛,反襯歸情急切。

2、對變化情感的分析: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問:詞的開頭寫作者登黃鶴樓遙望中原,結尾說「再續漢陽游,騎黃鶴」,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變化?

課堂實錄:

師:標題中應把握的是哪個詞?

生:登樓——通常表達報國之志、壯志難酬。

師:誰來說說岳飛?

生:精忠報國之人,抗金名將,民族英雄。

師:詩人登黃鶴樓遙望北方失地,引起了作者怎樣的感慨呢?

詩文中由「想當年」、「到而今」領起的這兩組句子構成了一種什麼關係?

生:對比。「想當年」的繁盛與「到而今」的滿目瘡痍形成了對比。

師:所以詩人首先是發出了昔盛今衰的悲慨。針對「想當年」、「到而今」的情境,還會有什麼思想情感呢?

生1:對統治階級奢侈誤國的痛心。

生2:對外敵入侵踐踏大好河山的憤恨。

生3:對百姓的同情。

師:接下來詩人的情感發生了變化,是由什麼引起的呢?

生1:想像。想像「提銳旅」、「 清河洛」,於是變得鬥志昂揚。

生2:特別是想像勝利後再登黃鶴樓,心情變得舒暢了。

明確答案

答案:由開頭對昔盛今衰的悲慨,對外敵入侵踐踏大好河山的憤恨,對統治階級奢侈誤國的痛心,轉而到對抗擊敵人、收復失地的決心,最後在想像「提銳旅」、「清河洛」之後表現出再登黃鶴樓的舒暢心情。

3、對複雜情感的分析:

(南宋·吳錫疇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畝園私涑水翁③。無賦招魂成獨嘯,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吳錫疇:南宋末年詩人,死後第三年南宋滅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頤,晚年定居於廬山,世稱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馬光,世稱涑水先生。

問:「幽情」在詩中指什麼情感?請結合全詩加以分析。(4分)

課堂實錄:

師:依然請同學來分析詩題和作者給我們的暗示。

生1:標題名為《春日》,再加上首句「韶光大半去匆匆」,所以會抒發傷春之情。

生2:注釋中說「吳錫疇:南宋末年詩人,死後第三年南宋滅亡」,處於這樣的背景下,應該會有憂國之情吧?

師:是的,後兩聯中,有個典故需要注意,懷王死後,正在流放中的屈原,得此消息,寫了《招魂》,表示了對死於異國的懷王的弔唁和對楚國命運的哀傷。作者生活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回想靖康之難,徽宗、欽宗被金人擄至北方,終死於五國城,其遭際頗似楚懷王。北宋滅亡,南宋依然不振,至作者生活的年代已危在旦夕。他心中自是不能平靜。

明確答案

答案:「幽情」在本詩中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傷春之情。面對「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滿地堆積,一種「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2分)二是憂國之情。身處南宋,國運衰微,盛景不再,大勢已去,一種憂國傷時之痛鬱結心頭。(2分)

強調答題規範性:

1、層次清晰,注意分點作答,凸顯層次。

2、吃透詩歌所蘊含的感情,找到導致感情變化的因素。注意基本格式:「由開頭……轉而到……」。

3、由表及裡,逐漸深入,注意思維的全面嚴密。

四、即學即用

課堂練習——

(一)裴給事①宅白牡丹 (無名氏)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街西紫牡丹。

別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注] ①裴給事:裴潾,以門蔭入仕,一生「以道義自處,事上盡心,尤嫉朋黨,故不為權幸所知。」唐敬宗寶曆初年,曾任給事中。

就本詩第三、四句,結合全詩談談其中寄寓了作者哪些複雜的情感。

【解析指導】

玉盤,冷露,月白,風清,再加上寂靜無人的空園,與上聯描寫的情景形成極其鮮明的對比。對白牡丹的形象刻劃雖只是略加點染,但顯然傾注了作者滿心的愛悅和同情。「玉盤」,形容盛開的白牡丹,生動貼切。月夜的襯托和冷露的點綴,更增加了白牡丹形象的豐滿。

參考答案:

1、白牡丹超塵脫俗,幽雅高尚,給人高潔之感,表達了詩人對白牡丹的讚美。

2、表現了對裴給事的高潔形象的讚賞和對其處境的同情。豪貴爭賞紫牡丹,而「無人」看裴給事的白牡丹。即言裴給事之高潔,朝中竟無人賞識。

(二)村 夜(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變化?

【解析指導】第一步,找出詩中所描寫的主要景物,「霜草蒼蒼」、「蟲切切」;「月明蕎麥」、「花如雪」。第二步,仔細審視這些景物所體現的特點,想景語皆情語,以景傳情。你看前者冷清、愁苦;後者明亮,美好。第三步,抓住能體現人物心態的詞語,如「行人絕」「獨出門」等,尤其從「獨出門」可以發現詩人情感上有一個轉變過程。表現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蒼蒼」和「花如雪」,兩種景象截然不同。

【參考答案】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由原先的孤獨寂寞,轉而到獨出門後去排遣煩悶,看到了明麗景色而感到特別喜悅的感情變化。

(三)待儲光羲①不至 (王維)

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要欲②聞清佩,方將出戶迎。

晚鐘鳴上苑,疏雨過春城。了自③不相顧,臨堂空復情④。

[注] ①儲光羲:唐代詩人,王維的朋友。 ②要欲:好像。  

③了自:已經明白。  ④空復情:自多情

全詩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感情?作者是通過哪些具體細節來表達這種感情的?(4分)

【解析指導】

  詩人很渴望和友人見面。重重門戶從清早就打開,坐著等待友人的到來,想聽聽載著到來的馬車發出的聲音,這一個細節,寫活了抽象的友情。首聯寫動作,頷聯寫心情,其實都是寫渴望,和渴望中些微的焦急,在這一切的核心,是愛。頸聯一轉,從寫心情轉移到寫景。這是一個很自然的跳躍。有等待經驗的都知道,我們在等人的時候,為了避免焦慮,會自然地把注意力轉移到別處,即便是最枯燥的風景,我們也看得津津有味。頸聯表達恰好表達出了等待者久候人不至的心情。時間已經不早,晚鐘已經響起,詩人已經等待了一天,詩人一天都在等待,但是友人未至,而且又下起小雨,而「過」字,也許也可以這樣解釋:春雨都來了,你還不來。可以想像自然的光線已逐漸暗下去,雨在若有若無地降落,在這種陰鬱,潮濕,幽暗而又寂靜的環境和氛圍中,愁緒在以噴泉的速度生長。尾聯十字,一聲長嘆。

 【參考答案】①盼好友到來的期待之情,及久候好友不至的悵惘之情。(1分。意思對即可。可緊扣詩題中"待"字或體味全篇詩情回答)

②清早就已經打開層層的屋門;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傾聽有沒有友人車子到來的聲音;以為聽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響聲,正要出門去迎接,哪知卻原來是自己弄錯了。(3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三點可分別扣"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和頷聯作答。思路不清楚,語句不通順,酌情扣分)


推薦閱讀:

袁可嘉:40年代中國詩歌批評的一次現代主義總結
如何賞析李清照的早期作品《鳳凰台上憶吹簫》?
如何賞析王維的《隴西行》?
新詩與中華新韻,平水韻等與傳統詩歌
「詩歌不會讓任何事發生……」

TAG:情感 | 詩歌 | 教學 | 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