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 產褥期腸梗阻一例
作者:趙婷
單位:北京市延慶縣醫院
基本情況
主訴:
患者潘某某,女,30歲,主因「孕40+6周」於2016年5月10日入院。
現病史:
平素月經規律6/30天,量中,LMP:2015.7.27,同平素,EDC:2016.5.4。停經30+天,查尿妊娠試驗陽性,停經40+天有噁心、嘔吐早孕反應,規律產檢,停經12+周B超相當於12+周核對孕周準確,唐篩低危,停經16+周自覺胎動,活躍至今,行OGTT為正常。孕期查血壓正常,無頭暈、頭痛等不適。因孕40+6周收入院,孕期體重增加 16 kg。
既往史:
既往體健,否認高血壓、心臟病史、否認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傳染病史,否認手術、外傷、輸血史,否認食物、藥物過敏史,預防接種史不詳。
個人史:
生於河北,久居本地,否認疫區疫水居住史,否認吸煙、飲酒史。
月經生育史:
平素月經規律6/30天,量中,LMP:2015.7.27,同平素G0P0。
家族史:
父親因心梗去世,母親體健。
入院查體:
體溫36度,脈搏6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壓123/60mmHg,心肺查體未及異常,腹軟,無壓痛,子宮鬆弛好,雙下肢無水腫。 專科檢查:宮高36cm,腹圍99cm,骨盆測量未及異常。陰道檢查:宮頸質軟,居後,未開,近消,S-2.5cm,評4分,EFW:3500g。
初步診斷:
孕40+6周,孕1產0,頭位,待產
產時情況
2016年5月11日患者因「孕41周」行縮宮素點滴引產; 21:26分(停縮宮素)自然破膜;5月12日0:00臨產,因「第二產程停滯、持續性枕橫位」於2016年5月12日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術中羊水清,以LOT位娩出一男嬰,出生體重3700g,新生兒生後無窒息,胎盤、胎膜娩出全,術中出血550ml,術後予頭孢美唑納預防感染治療。術後16小時患者出現發熱,體溫38.3度,心率125bpm,血壓100/64mmHg,腹膨隆,宮底無壓痛,腸鳴音可,3次/分,尿管暢,尿色深。患者術後24小時內共出血240ml, 入量2660ml,尿量2500ml。
處理:考慮患者入量不足,繼續補液治療,因產程中剖宮產、發熱,予奧硝唑聯合抗感染治療,予口服藥物促進胃腸蠕動,鼓勵其適當活動。術後24小時體溫升高(39度),心率112bpm,血壓100/70mmHg,腸鳴音弱,行血常規白細胞14.50×10*9/L,中性粒細胞92%,CRP>180mg/L。行血培養,予物理降溫,繼續抗生素抗感染治療。
術後第2日(術後42小時)患者未排氣,查體:體溫36.8度,心率102bpm,血壓120/64mmHg,腹膨隆,宮底無壓痛,腸鳴音弱,急查電解質,繼續監測體溫、補液治療,鼓勵其勤下地活動。
電解質回報:K+4.00mmoL/L. 術後第2日(術後47小時)患者訴寒戰、噁心,無嘔吐,未排氣,查體:體溫39.3-39.7度,心率114bpm,血壓123/64mmHg,心肺查體未及異常,腹膨隆,叩診鼓音,宮底輕壓痛,腸鳴音弱。
處理:升級抗生素抗感染治療;行胸片、立位腹平片,請感染科、普外科會診 。胸片:兩肺心隔未見異常。 立位腹平片:雙側隔下未見明確遊離氣體影,腹部見部分腸管積氣,腸管明顯擴張,並見多個大小不等的液平面—腸梗阻可能; 普外科急會診意見:1.禁食水,胃腸減壓 2.應用抗生素、補液 ;傳染科會診意見;1.多飲水 2.應用廣譜抗生素 。遵會診意見:1.一級護理 2.應用左氧氟沙星+奧硝唑抗感染治療 3.禁食禁水、留置胃腸減壓。
術後第3日(66小時)患者訴腹不脹,無噁心、嘔吐,無寒戰,查體:體溫38.2度,心率102bpm,血壓100/70mmHg,心肺查體未及異常,腹膨隆,宮底輕壓痛,腸鳴音弱,可及。患者胃腸減壓15小時引流765ml,持續胃腸減壓,血培養結果回報:大腸埃希菌。繼續聯合抗生素抗感染治療,等待葯敏結果回報。 急查生化:白蛋白:22.6g/L,予靜脈補充白蛋白。術後4日(留置胃腸引流43小時後)患者無噁心、嘔吐等不適,已排氣、排便,查體:腹軟,腸鳴音可。胃腸引流7小時無引流液,請示普外科會診醫生後拔出引流管。 術後5日(聯合抗生素抗感染治療4日)患者體溫恢復正常,複查血象正常,術後10日出院。
病例總結
剖宮產術後誘發腸梗阻的致病因素相對比較複雜,可能因在術後小腸、結腸和胃原本正常的基本活動減弱,使胃腸 動力發生改變,術中的麻醉藥也會對腸蠕動造成影響;有腹部手術史的患者腸粘連的發生率較高,腸粘連引起的腸梗阻在臨床比較常見;若胎兒偏大,在娩出後大幅度減少了腹腔的壓力,引起腸畔的位置發生改變也可能造成腸梗阻。易因為手術、分娩史而被術後切口痛、子宮收縮痛及胃腸功能恢復掩蓋病情。若不能及時發現及治療,有可能造成腸壞死。
臨床應對腸梗阻進行預防,醫生應向產婦耐心解釋手術經過,使之密切配合,心情舒暢,保持正常的腸胃功能,在術前4-6小時禁飲食;術中盡量避免觸摸壓迫腸管,手術切口應控制好大小,減少腸管腹膜和內臟漿膜損傷;無菌操作,避免感染,術中操作應細心和輕柔,避免盆腔內組織損傷和腸管受到刺激;在關腹前應把大網膜放置在子宮體後方,防止與切口粘連;在剖宮取兒時,快速吸盡羊水,避免刺激腹腔器官。術後鼓勵患者早期活動,促進腸蠕動恢復,對腹帶規範使用,保持血液循環和腸蠕動正常,防止粘連和梗阻形成。術後禁用產氣食物,動員產婦早期活動及飲食,促進腸蠕動,是減少腸粘連的有效方法。
治療時採用正確的保守治療,或根據情況選擇手術的時機,也可用藥物使術後結腸的早期蠕動增加。保守治療應靜脈補液,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控制炎症和胃腸減壓。保守治療無效,並且嚴重,應儘早剖腹探查,解除機械性腸梗阻的原因。
病例分析
該患者為產程中剖宮產,術後發生腸梗阻、菌血症,個人認為應為麻痹性腸梗阻,特點為持續性脹痛,無絞痛發作,腸鳴音減弱或消失。X線檢查可見胃腸道脹氣。針對麻痹性腸梗阻的致病原因進行相應的處理,非手術療法是麻痹性腸梗阻的主要治療手段。胃腸減壓是主要治療方法,經鼻插入十二指腸管,並給予連續抽吸減壓,並維持到肛門能自動排氣、腸蠕動音正常為止。胃腸減壓的同時應進行抗感染治療。麻痹性腸梗阻病人一般進行非手術治療大多都可獲得痊癒。但在經胃腸減壓等非手術療法失敗,或不能排除機械性或絞窄性腸梗阻的情況下,偶爾可以考慮行腸減壓造瘺術。
討論
針對病例,第一婦產諮詢了華西相關老師的意見,並向病例投稿老師進行了反饋,如下:
李老師:這個病人是宮口開全後做的手術,易發生宮腔上行性感染,甚至敗血症,加上血培養大腸埃希氏菌陽性,不能排除感染麻痹性腸梗阻,一般抗感染及對症支持治療為主。使用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我覺得有待商榷,畢竟血培養提示左氧氟沙星耐葯,而且一般來說哺乳期不會首先優先選擇喹諾酮類藥物。另外,該患者停抗生素時應該有再次血培養陰性的證據,而不僅僅是血象、體溫正常。
投稿作者:應該是這樣的,但由於血培養的結果比較慢,抗生素種類有限所以作出了該選擇,謝謝老師的意見。
推薦閱讀:
※分享廚房裝修經驗 裝修少走彎路 生活多歡樂
※阿斯湯伽拜日A系列體式分享
※分享好表的四大原則
※收藏的18款從上往下毛衣 和JM們分享啦!
※晚清建皇族內閣 因載灃無法說服滿洲貴族分享權力
TAG: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