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世名畫——王時敏繪畫名作

明末 曾鯨 王時敏小像

王時敏(1592.9.19—1680.7.12)明末清初畫家。初名贊虞,字遜之,號煙客,自號偶諧道人,晚號西廬老人等,江蘇太倉人,王錫爵孫,翰林王衡獨子。崇楨初以蔭官太常寺卿,故被稱為「王奉常」,入清後家居不出,寄情詩文書畫,家藏曆代法書名畫甚多,反覆觀摩,並曾得到董其昌等人的指點。擅山水,專師黃公望,筆墨含蓄,蒼潤松秀,渾厚清逸,然構圖較少變化。其畫在清代影響極大,王翚、吳歷及其孫王原祁均得其親授。與王鑒、王翚、王原祁並稱四王,外加惲壽平、吳歷合稱「清六家」。開創了山水畫的「婁東派」,居清初畫家「四王」之首。

  王時敏出身世宦之家,祖父王錫爵為明朝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家本富於收藏,對宋、元名跡,無不精研。父親王衡萬曆二十九年(1601)舉會試第二,廷試第二,授編修,詩文俱稱名家。亦善書,學顏真卿、蘇東坡。王時敏生長在這樣一個家庭,其學習條件是相當優越的。又加上其祖父是老來得孫,就對他鐘愛有加,決心全力培養,以承家業。  王時敏少時即聰慧伶俐,《國朝畫征錄》中就有記載:「姿性穎異,淹雅博物,工詩文,善書法,尤長於八分,而於畫有特惠。」於是其祖父就囑託董其昌來指導王時敏。在董其昌的指導下,他少年就開始從摹古入手,深究傳統畫法,對黃公望山水,刻意追摹。由於家裡古書、名畫收藏豐富,且大都是名跡,像當時很少傳世的李成的畫他都能夠見到,這對他的影響是深遠的。曾在《西廬畫跋》中讚賞王(輝)是:「筆墨神韻,一一尋真,且仿某家則全是某家,不染一他筆,使非題款,雖善鑒者不能辨」,即「摹古逼真便是佳」。每遇名跡,不惜多金購之。如李營丘《山陰泛雪圖》,費至二十鎰。「每得一秘軸,閉閣沉思,瞪目不語,遇有賞會,則繞床大叫,拊掌跳躍,不自知其酣狂也。嘗擇古迹之法備氣至者二十四幅為縮本,裝成巨冊,載在行笥,出入與俱,以時模楷。」

根據當時規定,由於祖先功勞顯赫,子孫可不經科考而繼承之,王時敏在24歲時就出任尚寶丞,就是管理皇帝璽印的官),後又升太常寺少卿(掌宗廟祭祀禮樂),仍兼管尚寶司事。曾奉命至山東、湖廣、江西、福建一帶巡視封藩,有機會遊覽名山大川,觀賞各地名畫真跡。由於他淡於仕途,更喜筆墨,因此於崇禎五年(1632)稱病辭官,隱居西田別墅,潛心繪畫研究與創作。十二年後,明朝被起義軍推翻。後,清軍入關,王時敏歸順,保住性命,繼續歸隱山林,潛心習畫,且著力培養子孫輩之學業。其膝下九子,多在清廷為官,八子王掞(顓庵)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直經筵,典會試。孫王原祁康熙九年成進士後,深得康熙喜愛,入值南書房,充《佩文齋書畫譜》總裁,主持繪製《萬壽盛典圖》。康熙十九年(1680)王時敏卒於家中,時年89歲。

  王時敏在董其昌的指導下,自幼走上了摹古的道路,並且在日後的不斷積累研習中,漸漸形成了他思想理論上的原則,即「摹古是繪畫的最高原則」。他力追古法,刻意師古,作畫無一不得古人精髓。王時敏師古人畫,形體、樣式甚似,但與古人的意境就不一樣了,這主要是源於他們精神氣質迥異。王時敏師古人筆法時,更嚴謹、更認真、更規矩,相對來說作的畫也就刻板了一些,但是也有他的匠心之所在。王時敏將清初山水畫的臨古之風發揮到了極致。他的《山水》扇面雖是臨古之作,但又能集眾家所長,渾然一體,畫得很有味道。

王時敏的作品大多面目相近,較少新意,他曾自白道:「邇來畫道衰,古法漸湮,人多自出新意,謬種流傳,遂至邪詭不可救挽。」可見他竭力主張恢復古法,反對自出新意而不改初終。王時敏早年多臨摹古畫,均按宋元古畫原跡臨寫而成,筆墨精細淡雅,已見臨摹功力。他早、中期的畫,風格比較工細清秀,如37歲作的《雲壑煙灘圖軸》,現存上海博物館,干筆濕筆互用,兼施以醇厚的墨色,用黃公望而雜以高克恭皴筆,具有蒼渾而秀嫩的韻味。42歲時的《長白山圖卷》,則用筆細潤,墨色清淡,意境疏簡,更多董其昌筆韻。至晚年,以黃公望為宗,兼取董、巨和王蒙諸家,更多蒼勁渾厚之趣。如72歲的《落木寒泉圖》,75歲的《仙山樓閣軸》,84歲的《山水軸》,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內,峰巒數疊,樹叢濃郁,勾線空靈,苔點細密,皴筆乾濕濃淡相間,皴擦點染兼用,形成蒼老而又清潤的藝術特色。

  王時敏的傳世作品有《仿山樵山水圖》、《層巒疊嶂圖》、《秋山圖》、《雅宜山齋圖》等,並著有《西田集》、《疑年錄彙編》、《西廬詩草》等。王時敏兼工隸書,榜書亦負盛名。清朝王時敏的出現,為「婁東畫派」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成功開創了「婁東畫派」。王時敏的作品在立意、布局、運筆、色彩、線條等方面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中國畫海中是一朵瑰麗的奇葩,永不凋謝。同時以他為首的婁東畫派聲勢浩大、左右藝林,在整個清朝畫壇佔有統治地位,影響深遠,為後人宗仰。後人把他與王鑒、王翚、王原祁合稱為「四王」;再加吳歷、惲壽平,亦稱「清六家」。前人以地域劃分,把「四王」中的太倉人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及其傳人稱為「婁東派」。  王時敏的山水畫多是仿古之作-學倪雲林,學黃子久,學董源,亦學董其昌。他一生以臨元畫為主,並得董其昌親自指點,受董影響極深。其臨古水平之高,令人生嘆。暫且不論他在中國山水畫史上的地位如何,單其「一意摹古,反對創新」的思想就對後來中國畫的發展「影響深遠」。

杜甫詩意圖冊 選二 紙本設色 每開 39 x 25.5 公分

落木寒泉圖 紙本墨筆 83 x 41.2 公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山水圖軸(附局部) 紙本水墨 122 x 62 公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仙山樓閣圖(附局部) 紙本墨筆 133.2 x 63.3 公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長白山圖卷(附局部圖) 紙本墨筆 31.5cmx201cm 1633年作 故宮博物院藏

王時敏 仿古山水冊 附作者題跋

推薦閱讀:

帝制時期的中國並非「封建社會」(3)
【中國名山欣賞】白雲山
蒼井氏在日本處於什麼地位? 哪些才是日本的貴族姓氏?
豐田最新型磁鐵出現重大結構調整,或將擺脫對中國稀土資源的依賴
一個國家三個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遭遺棄3個月活活餓死

TAG:中國 | 繪畫 | 名畫 | 傳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