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猜燈謎原來有著這麼高的逼格 | 隱語觀

猜燈謎的湯圓節已經過去了好長時間了,江隱龍才想起來自己有這麼一篇燈謎文可以發。我們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明年湯圓節的時候你趕快拿去裝「嗶——」,長文慎入,慢讀。

智士楊修

縱然不熟悉《三國演義》,也很少有人會不知道人教版語文課文上的《楊修之死》。作為歷史上最著名的「不作死就不會死」的文人,楊修被殺背後往往能牽引出幾個「風雅至死」的故事。

第一件是曹操在花園大門上書寫了一個「活」字,楊修馬上舉手說曹老師的意思是門太「闊」了;第二件是曹操在食盒外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楊修又說哎喲曹老師讓我們「一人一口酥」,大家快來吃;第三件是常說自己「孤好夢中殺人」的曹操假裝做夢殺死了貼身的侍衛,楊修又感嘆「曹老師才沒做夢,你們(這幾頭豬)才在夢中呢……」;第四件就是最終將楊修送上了奈何橋的「雞肋」事件,一代文學家楊修最終用生命譜寫了一個大寫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大約也正是歷代帝王對文人們的由衷感嘆吧……

或許是因為對難度的控制,人教版《楊修之死》卻忽略了楊修耍的最有技術含量的小聰明,那就是破解「曹娥碑」。曹娥是上古孝女,東漢才子蔡邕曾為之題八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曹操、楊修二人前往曹娥廟祭拜時見此八字,楊修當即領悟,而曹操一邊走一邊思考,整整離開了三十里地才恍然明白,對楊修驚嘆道:「爾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

很顯然當時這一對好基友的感情甚篤,那麼「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八個字是中國最早的字謎,而其謎底可以通過楊修的解釋道出:「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齏臼,受辛也,於字為"辤(辭)』;所謂"絕妙好辤』也。」

楊修與曹操的典故讓以「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暗扣「絕妙好辤」四字的曹娥碑更加出名,最終使「中國最早的文義謎」花落「曹」家。那麼,文義謎是什麼?為什麼說這個"絕妙好辤』比「闊」、「一合酥」、「雞肋」之類的「謎語」更有技術含量呢?

謎中貴族

如果要在謎語中分三六九等,那文義謎便是謎語中的「貴族」。

謎語大約分為三類:文義謎(燈謎)、事物謎(民間謎語)、特殊謎。平常意義上的謎語指的一般都是事物謎,也就是草根味十足的民間謎語。事物謎一般通過對事物特徵進行描述的方式進行隱射,主要著眼於事物的形體、性能、動作等特徵,除了少量字謎外一般謎底都是具體事物。從文風上來看,事物謎一般都是四句的「打油詩」,通俗易懂,廢話連篇(笑)。比如:「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擺起八卦陣,專捉飛來將。」

謎底是「蛛蛛」——不要問為啥是諸葛亮,也別去講究蜘蛛網是不是八個方面,事物謎較不得真,不需要在意細節,只要大體上把謎底描繪出來、能夠形成有效的互動就可以。再比如:「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洋,南洋有個人,只有一寸長。」

謎底是「府」,見字知義。事物謎中字謎只佔比較小的份量,但是這個謎語卻有著極強的生命力,以至於「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洋」這十個字硬生生被後人玩壞了:「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洋,南洋兩棵樹,長在石頭上。(磨)」「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洋,三個八路軍,同睡一張床。(應)」「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洋,上十對下十,太陽對月亮。(廟)」

以「廣」為部首的字都可以用這十個字為開始,所以相仿的打油詩足夠中國人玩幾個世紀。從上面幾個耳熟能詳的事物謎也可以看出民間謎語一般都是對謎底的直接描述,縱使是文雅一些的字謎,也無非是將偏旁部首等元素拆分出來組成順口溜——這裡面,只有「三個八路軍,同睡一張床」應用了象形的手法,以「?」扣倒過來的三個「八」,在事物謎中已經算是比較「高端」的了。

而文義謎的「bigger」則高得多——它的謎底一般是較為抽象、較有文化內涵的人名、地名、中藥名等,以漢字本身的音、形、義及筆劃組合結構為出發點,運用假借、別解、用典、拆字、組字等手法來達到隱射的目的。

簡單來說,如果事物謎只是拐著彎描述,那文義謎則是拐好幾個彎描述;但這個描述的過程中還有著硬性指標,比如謎面不能有一個多餘的字,即謎面中的每一個字都要用上;謎面與謎底不能出現相同的字。以及軟性指標,比如文雅化、知識范、難度高——簡而言之,就是文義謎更有「bigger」。

有「bigger」到什麼程度呢?還是以「蜘蛛」為例:一個以「蜘蛛」為謎底的文義謎的謎面可能是這樣:

「曉紅(打昆蟲一)【徐妃格】」

謎底即是「蜘蛛」。所謂「徐妃格」,謎底的偏旁要相同,同時要去掉這個相同的偏旁才剛好與謎面相扣。「蜘蛛」兩字去掉一個共同的偏旁「蟲」便是「知朱」,正合「曉紅」之意。這兩個字雖然簡單,但比起什麼「諸葛亮」啊、「飛來將」啊,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了。

文人隱語

文義謎這個詞比較拗口與學究,其實它還有一個大眾一些的稱呼,便是燈謎。

燈謎通常出現上元宵與中秋,古時一些文人為了顯示才(bi)學(ge),將謎條貼在紗燈上吸引過往行人,漸漸就成了傳統。因為是文人間的雅興,燈謎自然天生文藝范,草根的事物謎入不了文人墨客的眼,所以燈謎基本上都是文義謎,隨著猜燈謎的習俗漸漸發揚光大,大家也就漸漸習慣用燈謎指代這種文雅而難度較高的文義謎。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人不可能「生而裝逼」,燈謎自然也不是一開始就那麼文雅還自帶「謎格」,比如「徐妃格」,在徐昭佩「為半面妝以侍」梁元帝蕭繹又經李商隱加工成「休誇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之前肯定是未曾出現的。那麼,燈謎的始祖是什麼呢?

燈謎其實是由隱語(歡迎關注江隱龍的公眾號「隱語」yintalking)演化而來的。隱語,又叫「廋辭」,指人們因為不便用語言直接說明的事情或感想而使用的隱晦用語。春秋時期,諸子爭雄百家爭鳴,隱語便隨著這些知識分子的唇槍舌戰而流行起來,最出名的便是《韓非子·喻老》中記載的「一鳴驚人」:「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右司馬與王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長羽翼;不飛不鳴,觀民則。來日飛必衝天;雖無鳴,鳴必驚人。』」

意思就是本虎不發威,但你也別把我當Hello Kitty。「一鳴驚人」的典故散見於《呂氏春秋》、《國語》、《左傳》等書,但隱語的歷史顯然比春秋時間要古老得多。據《書·湯誓篇》所載,夏朝末代君主桀常常以太陽自居,於是不堪奴役的百姓流傳起這樣一句民謠:「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

這個隱語有點類似於後世流行的讖語,血腥之意甚濃。當然也有溫情一些的,比如《易》中「歸妹」卦上六爻的爻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

女子用筐盛東西卻沒有重量,男子用刀割羊卻不見血,何也?顯然不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因為這對男女在剪奴隸主義羊毛……當然,隱語出現在易經中簡直是再合適不過了,人家本來就是干這個的嘛……

時光流逝到漢朝,已經出現了「射覆」的遊戲,就是將事物置於覆器下,然後給提示讓別人去猜,猜中了謎主就跟你嘿嘿嘿(並沒有)。比較出名的射覆是東方朔與郭舍人比賽時做的「蚊子」謎:「利喙細身,晝匿出昏,嗜肉惡煙,指掌所捫。」

不過,東方朔所作的四名「打油詩」與其說是文義謎,倒不如說是事物謎——顯然這種描述還遠遠達不到文義謎的高水準,第一個文義謎的桂冠最終被蔡邕所書的曹娥碑摘去。至南北朝時期,謎語已經形成獨有的理論體系,劉勰在其《文心雕龍·諧隱》中總結:「謎也者,回互其辭,使昏迷也。或體目文字,或圖象品物,纖巧以弄思,淺察以炫辭,義欲婉而正,辭欲隱而顯。」

劉勰認荀子的《蠶賦》「已兆其體」,而到了曹丕、曹植的時代,已經「約而密之」——的確,這種顧左右而言他的作風的確很適合文人,隋唐以降,李白、駱賓王、皮日休等詩家都曾以詩為謎,比如李白的《詠螢火》:「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

雖然謎面雅緻詩仙的手筆依然還不能算是文義謎;在李白仗劍辭國的年代,雖然已經有了正月十五觀燈的民俗,但離燈謎到來的時代還有一段說要走。

征服世界

燈謎真正出現是在宋朝,十五張燈賞燈並輔以謎語的習俗正是在這個時期得到確立。「嘉靖八才子」之一的李開先曾如此描述:「宋元以來,通都大市,每於元夕,盛張鼓樂,羅列華筵,燈火輝不夜之城,壺觴瀉如澠之酒。例用主謎之一人,出片紙書謎其上,數人傳播里巷。無長少喧聚相猜,中則予紙請入座,上座賀以酒;雖窮鄉偏邑亦然。」

周密在《武林記事·燈品》中亦有記載:

「又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

此外,宋朝民間也出現了「謎社」,蘇軾、王安石這對政壇上的冤家在燈謎界卻是實打實的好基友,宋元年間刊集成四冊的《文戲集》,其作者便包括蘇軾、黃庭堅、秦觀和王安石四人。崖山之戰後,蒙古統一中國,燈謎未能如宋時一般興旺,但上乘之作亦不罕見,比如以「寂寞打空城」聞名的薩都剌之作《雨傘》:「開如輪,合如束,剪紙調膏護秋竹; 日中荷葉影亭亭,雨里芭蕉聲簌簌。晴天卻陰雨卻晴,二天之說誠分明,但操大柄常在手,覆盡東西南北行。」

明以後,燈謎形式漸多,也出現了不囿於元宵、中秋的文義謎,比如黃周星首創的酒令體;同時還開始大量引用四書五經原著中的詞句做謎面,比如徐渭的字謎:「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這句話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這個故事也曾收錄至人教版的語文課本,而在徐渭筆下,其謎底是「佯」,解釋如下:「何」字中的「可」字廢了,就剩下一個「亻」,以「羊」易了「可」,拼起來就是一個「佯」字,這樣的水準已經算得上大寫的燈謎了。

然而真正讓燈謎走向「貴族」的,是明末謎格的出現。所謂謎格,就是要猜謎的人,按照規定的格式,把謎底字的位置、讀音、偏旁進行一番加工處理後,來扣合謎面。格名最早出現在《韻鶴軒筆談》,書中云:「燈謎有十八格,曹娥格為最古,次莫如增損格,增損即離合也」。

而這其中「十八格」之謂,指的是馬蒼山所整編的「廣陵十八格」,其中便包括前方所述的「徐妃格」。

「廣陵十八格」分為:捲簾格、徐妃格、會意格、諧聲格、典雅格、傳神格、碑陰格、壽星格、粉底格、蝦須格、燕尾格、比干格、雙鉤格、釣魚格、含沙格、錦屏格、碎錦格和迴文格。每一個謎格都有不同的使用方式,比如「捲簾格」,要求謎底三字以上,全部倒讀與謎面相扣,舉例如下:

「話說湖南千古事(打紅樓人名一)【捲簾格】」

謎底是「史湘雲」,倒過來念是「雲湘史」,正扣「話說湖南千古事」。

又比如「燕尾格」,要求謎底兩字以上,最末一字左右分開作兩字讀與謎面相扣,舉例如下:

「東風不與周郎便(打成語一)【燕尾格】」

謎底是「金屋藏嬌」,最後一個「嬌」字為左右結構,拆成「喬女」,也即「金屋藏喬女」,正扣「東風不與周郎便」的下一句「銅雀春深鎖二喬」之意。

《廣陵十八格》後,歷代迷格又不斷有所創新,目前已有一百多個格。謎格之後,燈謎與民間謎語正式劃清界線——在謎語界,沒有「格」和沒有「逼格」,那是一個概念……

江隱龍


推薦閱讀:

【燈謎知識·天】燈謎的要素
【燈謎知識·玄】燈謎的禁忌
吳門燈謎文脈長
元宵燈謎惹人迷

TAG:燈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