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平教授丨炎症性腸病與巨細胞病毒(CMV)感染
巨細胞病毒(CMV)感染是一種常見的機會感染,感染後通常不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然而炎症性腸病患者本身存在免疫功能紊亂,且在治療過程中使用了激素、免疫抑製劑等藥物,因此IBD患者是CMV感染的高危人群。
如何處理CMV陽性的IBD患者,臨床需要權衡利弊做出決策。來自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的吳小平教授,在2018南京炎症性腸病論壇上做了「炎症性腸病與CMV」的發言。
下面請看Dr.M來自會議現場的聽課筆記
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概述
巨細胞病毒是一種雙鏈DNA病毒,屬β-皰疹病毒組。全球總體感染率為40-100%。幾乎所有成年人都曾出現過CMV感染。
CMV感染患者和無癥狀的隱性感染者為傳染源。經日常生活親密接觸(唾液、精液、尿液、乳液和子宮頸分泌物等)或血液傳播。
一旦感染則終生攜帶病毒,但CMV為機會致病病毒,感染後可有輕微非特異癥狀(發熱,乏力),之後一般呈潛伏感染狀態(非致病性)。在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時可出現CMV腦炎、CMV視網膜炎、CMV肺炎、CMV腸炎等。
巨細胞病毒性腸炎
在非IBD患者中,巨細胞病毒結腸炎的內鏡表現各不相同:
一項研究回顧了43例CMV結腸炎(非IBD)患者的內鏡表現。結果顯示,2例黏膜組織正常、12例單純結腸炎、5例單純潰瘍、22例潰瘍和結腸炎癥狀。
研究納入的所有患者均未經過抗病毒治療,在等待組織病理檢查的結果過程中自愈。
CMV腸炎(非IBD患者)的內鏡表現:
IBD患者感染巨細胞病毒的流行病學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UC):急性重癥結腸炎(21-34%);激素抵抗者(33-36%)
克羅恩病患者(CD):CMV感染率低於UC
IBD患者CMV感染易感因素
經常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製劑治療
營養不良
免疫系統損害
CMV對炎症組織的傾向性
激素的應用增加CMV感染的風險
一項研究分析了72例活動期IBD患者CMV感染情況:
23例激素抵抗型IBD患者中,出現了8例(6 UC+2 CD, 38.4%)CMV感染。
31例激素敏感型IBD患者中,僅出現1例CMV陽性。
18例未使用激素治療的IBD患者中,沒有出現CMV陽性。
這項研究發現,激素抵抗的IBD患者CMV感染率較高。因此建議激素抵抗的患者在進行免疫治療或手術治療前,排除CMV感染。
CMV感染與免疫抑製劑
在器官移植患者中:激素及環孢素的應用與CMV感染性疾病有關係;尚無數據表明硫唑嘌呤的應用與CMV疾病的發生相關。
ECCO指南指出,CMV活化在免疫抑製劑治療中常為自限性。加用免疫調節劑前,篩查CMV潛伏性感染意義不大。但對激素難治性或急性重癥結腸炎時,需考慮CMV感染,必要時予以治療。
IBD合併CMV感染的臨床意義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CMV感染可以影響IBD臨床進程。
CMV感染與IBD急性發作、住院時間長、住院更頻繁、病情複發、藥物難治性IBD和併發症的風險性相關。
CMV感染的診斷
1. CMV感染的預警包括:
高熱
之前穩定的病情迅速惡化
強化治療三天以內仍無效果
2. CMV感染的診斷方法:血清學
a. CMV特異性lgM抗體
敏感性100%、特異性99%。提示近期病毒感染,對結腸疾病並非特異性
感染後可持續2年以上
免疫缺陷或使用免疫抑製劑者,可能檢測不出其變化
b. CMV特異性IgG抗體
正常人群>70%為陽性
陽性結果並無很大意義,陰性結果可幫助排除診斷
lgG滴度升高4倍以上可作為診斷依據。提示CMV活動性感染
c. CMV感染的診斷:組織病理學
3. 常規HE染色:
敏感性10-87%,特異性92-100%
典型的核內包涵體可確診
CMV包涵體更容易在黏膜血管壁周圍、肉芽組織及潰瘍的基底部發現,表淺的組織活檢檢出的結果可能不準確。
4. 免疫組化法
目前診斷的「金標準」
比常規染色的敏感性更高(78-93%),有顯著特異性
在臨床實踐中並非常規應用
5. CMV感染的診斷:內鏡
CMV結腸炎無特異性內鏡表現
CMV感染在IBD患者中無特異性內鏡表現
CMV-DNA(+)及(-)的內鏡表現無明顯區別
通過內鏡觀察難以區分是單純的活動性UC還是合併有CMV活動性感染。
一項研究分析了73 UC 患者(CMV陽性15例,陰性58例)內鏡下黏膜及潰瘍改變,發現以下病變在CMV(+)患者中更易出現:
廣泛的黏膜缺損(敏感性40%,特異性88%)
極易出血性(敏感性53%,特異性95%)
鑿除樣潰瘍(敏感性80%,特異性74%)
縱行潰瘍(敏感性73%,特異性78%)
鵝卵石樣改變(敏感性47%,特異性83%)
不規則潰瘍在CMV(+)者中敏感性為100%。
另一項研究納入了20例結腸黏膜CMV-PCR陽性的UC患者。將患者分為潰瘍組( Blackstone內鏡評分>7分,有邊界清楚的大潰瘍)及非潰瘍組(評分≤6分,無邊界清楚的大潰瘍),並觀察影響療效的因素。
結果發現,組織CMV-PCR陽性的活動性UC患者,內鏡下如無大潰瘍,則提示非活動性的CMV感染,無需抗病毒治療。
IBD合併CMV感染的治療
1. ECCO指南建議
抗CMV治療及免疫調節劑的減量應用適合於UC合併CMV結腸炎的治療,但對免疫調節劑使用之前是否預防治療仍不確定。
2014 ECCO關於IBD患者免疫抑製劑治療後機會性感染的共識提到,CMV
免疫調節劑治療前篩查CMV並不是必要的。
對於激素抵抗性結腸炎,在進一步免疫抑製劑應用前應排除CMV,如有CMV感染應先抗病毒治療直至癥狀好轉
如出現系統性CMV感染,應停用免疫調節劑。
2. 2017 ECCO共識提到:
UC患者可能發生CMV再激活,尤其是重症、免疫功能受損者。雖然CMV激活不會導致疾病複發,但CMV感染與難治性或重度發作疾病有關,因此在接受免疫治療的患者更應進行相應檢查。
臨床檢測結腸炎患者CMV相關感染的最佳方法仍未確立,相較於血液中CMV的PCR檢測,大多數專家同意使用組織學或免疫組化的方法檢測CMV更為必需。
但偶爾少見的細胞核內包涵體並不一定有臨床意義,多個核內包涵體才有助於診斷。
3. 抗腫瘤壞死因子單抗治炎症性腸病的專家共識意見(2017年)提到:
抗TNF藥物治療前應排除CMV感染。
IBD患者CMV感染臨床診療要點
CMV檢測方法的不一致性對結果真實性存在影響
CMV IgG陽性只說明既往感染,見於70%的正常人,但滴度超過正常的4倍說明活動性感染。lgM陽性說明近期感染。
血液 CMV DNA陽性只說明病毒活化(CMV感染),並不能據此診斷CMV腸炎。診斷CMV腸炎的「金標準」是組織學陽性(發現包涵體或組織學CMV DNA陽性),但偶爾少見的細胞核內包涵體並不一定有臨床意義。
激素增加CMV感染風險,AZA和生物製劑並不增加CMV感染風險。
CMV感染並不導致UC複發,但與病變加重和激素抵抗有關。對激素抵抗者在進一步加強免疫治療前或手術前應排除CMV感染,如發現CMV感染,應先抗病毒治療,是否停用或減量激素與免疫抑製劑應個體化考慮。
CMV感染是生物製劑的禁忌症之一;
IBD合併CMV感染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應進行個體化選擇。臨床過程考慮與CMV感染無關時無需抗病毒治療;
激素抵抗者要抗病毒治療;出現「特徵性」CMV的腸道潰瘍要抗病毒治療;出現激素抵抗而腸道潰瘍具有CMV感染特徵時,即使缺乏CMV感染證據也可經驗性地抗病毒治療。
當UC治療效果欠佳時,既要想到CMV感染可能,更要反思疾病本身的治療是否到位。避免過度解讀CMV感染的影響(特別是僅僅有血清學證據時)
推薦閱讀:
※下半身的炎症,按摩商丘穴可以消除
※寶寶咳嗽要霧化?你應該知道的一些霧化小常識—大家都說還不錯
※十大天然抗炎食物,比消炎藥有效,多吃能避開各種炎症
※上火和發炎是一回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