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向姜文賣「子彈」的老人

向姜文賣「子彈」的老人 <<意林原創版>> /李蕊娟

英雄相惜,

傳奇作家為影帝選「子彈」

在電影圈裡,曾三次榮獲「影帝」稱號的姜文才氣十足,霸氣外露。轉型為導演後,十多年來只拍了《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三部電影。令投資方尷尬的是,這幾部片子雖得到了國內外電影人的廣泛讚譽,且獲了獎,卻是叫好不叫座。

2008年年初,投資方再次給姜文砸錢時,就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拍一部讓人看得懂的片子吧。」姜文胸有成竹地笑了:「沒問題,這次就拍個讓大家都能看懂,並且好看的電影。」

原來,姜文剛看完馬識途的《夜譚十記》,他對這本書愛不釋手。2008年7月,姜文與《讓子彈飛》的製片人馬珂來到成都,他們拎著水果、捧著鮮花,敲開了四川作家馬識途的家門。姜文深鞠一躬,畢恭畢敬地說:「馬老,我想將您老的小說《夜譚十記》改編成電影。」

在文學界,馬識途算得上一位響噹噹的人物,是與巴金、沙汀、艾蕪齊名的蜀中文壇巨匠。儘管已是90多歲的高齡,馬識途卻依然精神矍鑠,談笑風生,對姜文的到訪顯得很高興。

因看過姜文主演的《紅高粱》和《北京人在紐約》,馬識途挺欣賞這個年輕人的才氣。聽說姜文要把他的作品搬上銀幕,老作家很爽快地答應了,根本不關心對方出多少錢。

《夜譚十記》包含《破城記》《報銷記》《盜官記》《娶妾記》《禁煙記》《沉河記》《親仇記》等十個篇幅不等的精彩故事,真實再現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社會百態。

姜文徵求馬識途的意見:「您希望我把《夜譚十記》中哪個故事搬上銀幕?」馬老說,其實「哪一記」都可以拍成電影,「但考慮到你的戲路,我個人認為還是其中的《盜官記》最合適」。理由是,馬老覺得在姜文的電影里,夠爺們是重要的風格,而男主角是土匪的《盜官記》就處處彰顯著陽剛之氣。

命運多舛,

一部奇書寫了40年

《盜官記》講述的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川西,膽大包天而又疾惡如仇的土匪頭子王大麻子,機緣湊巧了解到國民政府賣官的潛規則,突發奇想決定買個縣太爺的官過過癮,為了能順利改頭換面,他找來了在衙門混跡多年的陳師爺。在後者的幫助下,王大麻子改名為張牧之,大搖大擺地提著幾大箱銀元上省城買官,隨之發生了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故事……

看過《夜譚十記》的人都知道,除了第三記《盜官記》,其餘的九個故事也都各具特色,精彩至極。但鮮為人知的是,《夜譚十記》的創作過程極為坎坷,馬老整整用了40年時間。

馬識途原名馬千禾,1915年出生於四川忠縣石寶鄉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從記事起,他就看到鄉親們不是在「逃兵」,就是在「逃匪」。16歲那年,馬識途走出家鄉尋求救國之道,投身於解放事業,冒著生命危險在「國統區」從事地下工作。

1937年,他以中央大學學生的身份為掩護,去武漢從事地下工作,第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第一天,他把名字由「千禾」改成「識途」,寓意為找到人生正確的道路。

作為地下工作者,此後馬識途為了掩護身份不斷更換職業,他當過學生和教員,也當過小公務員和商販,還做過流浪漢,和三教九流都有交往,聽到了好多千奇百怪、精彩絕倫的奇聞軼事。

馬識途被這些生動的故事感染,產生了強烈的寫作衝動,終於在1942年開始創作《夜譚十記》。他先寫出了《破城記》,1946年,他奉調從雲南回四川做地下工作,出於保密考慮,離開前所有紙張都必須銷毀,稿子也被他忍痛全部燒掉。

到了成都後,馬識途念念不忘自己的焚稿,於是,他又從頭寫起,不料遭到國民黨特務查抄,所有的書籍、文稿資料統統被搜走,其中被帶走的《夜譚十記》,已寫好大半了。

新中國建立後,他第三次動筆寫《夜譚十記》。當時人民文學出版社已經和他約好,就等著寫完出版,卻碰上了「文革」,動亂中稿子又被毀了。

事不過三,估計大多數人到這一步也就放棄了,可馬識途偏偏不信邪。「文革」一結束,他又開始重新創作《夜譚十記》,終於在1982年大功告成。

得知馬老創作《夜譚十記》的坎坷經歷後,姜文拿著《盜官記》的電影版權合同,感覺心裡沉甸甸的。「如果你拍不好這部片子,不僅對不起觀眾,更對不起這位老革命、老作家。」他對自己說。

此後,姜文又多次來到馬老家,向他請教四川舊社會的風土人情,以及當時的土匪是什麼樣子。得知男主角張牧之將由姜文出演,老人很開心。

一路守護,

傳奇老人助陣《讓子彈飛》

姜文很重視本子,他和編劇們足足用了兩年時間,才把《盜官記》改編成《讓子彈飛》的電影劇本,而整部影片的拍攝只用了半年多時間。本子滿意了,姜文著手開始挑選演員。

十多年前,姜文和葛優拍《秦頌》時合作過一次,私交甚厚。早在《子彈》構思之初,姜文心目中的「老湯」人選已定為葛優。劇本送到葛優手裡之後,姜文用手機簡訊給他發了一個問號,未寫一字。很快,他收到了葛優的回復,也很短,只有一個字:妥。

說服周潤發的過程複雜一些,要讓發哥來演一場三大影帝對決的群戲,心理鋪墊工作很重要。喜歡書法的姜文專門給發哥寫了一封信,開頭就是古來勸降書的經典《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最終周潤發被姜文打動,決定接受姜文的邀請。

《子彈》前前後後打磨了近3年,最後的投資一共在1.1億元左右。「按規模和效果,比起那些動不動耗資好幾億的商業大片,這個投入不算多。」製片人馬珂說。

這部賀歲新片殺青後,姜文要求電影的第一個字幕打上「影片改編自馬識途的《夜譚十記》」。「能這樣做的人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我,一個是科波拉的《教父》。」姜文說。

儘管《讓子彈飛》這部影片只借鑒了《盜官記》中土匪當官殺惡霸的大背景,中間的細枝末節、故事脈絡已被姜文重新加工,但他還是很尊重馬老。不僅僅因為老先生是原作者,在劇本改編過程中,他還當起了義務顧問,為姜文提供了不少幫助。

影片上映之前,很多人擔心「重蹈覆轍」,令人驚喜的是,這回姜文不僅挺直了腰板還「耍」了個滿堂彩,槍口游移、悍匪駕馬疾馳……這些只有男人才能展示出來的氣魄,將這股雄性荷爾蒙發揮到了極致,令觀眾大呼過癮。

2010年12月16日,《讓子彈飛》首映日票房突破3000萬元,觀影人數超過《阿凡達》上映的第一天;3天過億,5天過兩億;截止到2011年1月下旬,票房已經一路高歌衝破了6.5億元大關。與此同時,好萊塢一家電影公司也向姜文拋出了橄欖枝———對方欲購買該片的翻拍權。

姜文沒有食言,除了普通話版,他還特意製作了四川方言版《讓子彈飛》。在成都首映時,年近百歲的馬識途親臨發布會現場,給姜文一個大驚喜。馬老用四川話幽默地自報家門:「老漢今年96歲了,已是一個時刻準備聽候召喚的人了。我很少到外面去活動,但今天我一定要來,謝謝姜文給四川帶來了一部熱鬧、大氣的川話版電影。」更讓姜文感到意外的是,馬老前一天晚上看完片子很興奮,還連夜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子彈飛來呈異彩,街頭巷尾說姜文。芙蓉鎮里顯頭角,紐約蝸居鑄鐵魂。聯袂明星添大氣,獻美麗娘浥清芬。層樓更上導新片,銀屏何人不識君。」

主持人剛念完,姜文和馬識途這對因《讓子彈飛》結緣的忘年交,已經緊緊擁抱在一起。

近日,姜文接受媒體採訪時,特地對年近百歲的馬識途老人表示感謝:「沒有馬老陽剛十足的《夜譚十記》,就沒有《讓子彈飛》的成功。馬老是這部電影的幕後功臣!」 相對於前半生的跌宕曲折,馬識途現在的生活很平靜。現今他依然筆耕不輟。從1935年開始發表第一篇作品算起,馬老共寫出了長篇小說《清江壯歌》《夜譚十記》《滄桑十年》,紀實文學《在地下》,短篇小說集《找紅軍》《馬識途諷刺小說集》等500多萬字的優秀作品。

如今,96歲的馬識途生活簡單而有規律。每天堅持鍛煉、讀報、看書、練書法,偶爾還上上網,看看電視,對時事和文化建設十分關心。老人幽默地說,如果再年輕幾歲,他真想再為姜文這部新片寫個續集,「讓子彈多飛一會兒」。

推薦閱讀:

【佳片U約】電影:《讓子彈飛》
男人,紳士的子彈你有嗎?
《讓子彈飛》:「狗日的巴頓」式的電影
玻璃子彈威力有多大?
從《讓子彈飛》預告片解讀姜文的性與暴力基因

TAG:姜文 | 子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