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的尋根之路(三)

我的尋根之路(三)網羅信息 尋找突破 九江之行,讓我堅定地邁開了尋根的腳步,一回家就馬上在網路上尋找有關岳飛歷史文化資料和他後裔如今分布的信息,特別是嘉興地區的歷史資料,同時不斷和岳研會的各宗親聯繫諮詢和溝通,伺機找出突破口。一岳姓得氏起祖 伯夷,姜姓,炎帝神農氏之裔共工的侄孫。曾擔任帝顓頊的大祭司,後為第一代太岳。太岳即華山,因炎帝之裔崇拜天神,以為山高接天,可通天神,而華山在其眼中為第一高峰,故稱之為太岳。後因祭祀天神的緣故,產生了太岳這一官職,伯夷為第一任太岳。太岳部落每遷一地,不忘崇拜山嶽的傳統,是故產生了四岳(指以太岳部落為中心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最高峰,後演變成為官職,由部落首領擔任),分管四座神山的祭祀。他們都是伯夷的子孫。四岳助堯治理部落聯盟,很有政績,並拒堯帝美意,不肯接受禪讓,而讓位給舜。四岳在禪讓制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助大禹治水,功績卓著。後四岳子孫以祖二岳氏來源與遷移 岳姓源遠流長,初見於《姓苑》。惜宋代以前,史書鮮見岳姓。據《郡望百家姓》等所載,這個源遠流長的家族,秦、漢以前,主要是以山陽地區為繁衍中心。山陽是漢朝所置的一個郡,位於今山東金鄉西北。換言之,目前遍佈於全國每一個角落的岳姓人家,老家都在今山東,所以長久以來,他們始終相襲著山陽的堂名。金鄉地處魯南,與河南、江蘇、安徽相比鄰,魏晉南北朝時期,岳姓除繼續繁衍于山陽一帶,並最終昌盛為岳姓山陽郡望外,亦播遷於上述諸省,並在今河南安陽一帶形成了岳姓鄴郡郡望。到兩宋之交,民族英雄岳飛橫空出世,光芒四射,使得姓時間漫長,沉寂時間亦漫長的岳姓為之一振,自此以後,岳姓名人當仁不讓,紛紛在史籍之上描繪壯麗人生。三「靖康」南渡 公元1126年,金兵攻北宋首都汴京(今開封市),宋徽宗傳位給長子趙桓,是為欽宗,編年號靖康。次年,京都陷落,金人俘徽宗、欽宗二帝北去。象徵國家的皇帝沒有了,北宋滅亡。徽宗第九子趙構即帝位於南京(今商丘),史稱南宋。但宋高宗拒絕李綱、宗澤的抗金主張,接受黃潛善、汪伯彥的逃跑意見,先退至揚州,繼又渡江南奔,建行都於臨安(今杭州)。在這一過程中,岳飛先是轉戰黃河南北,1128年,在鞏縣保護陵寢,戰汜水關、竹蘆渡前後,離散多年的母姚太夫人、夫人李氏暨子女岳雲,岳雷、安娘等南來至鞏縣。接著,1129年飛祖在進行了著名的以八百人破叛軍王善數十萬的南薰門之戰後,從杜充南渡,家屬亦隨軍往南,曾寓居江蘇宜興、安徽。 1133年,岳飛置司江州(今九江市),家屬隨遷,並居九江。1136年,母姚太夫人病故於鄂州,扶柩葬九江廬山的株嶺山,為守墓故,「遂以俸給收入營田置產,聚家族之北來者」。歷時十年完成了南遷過程,以後的子孫繁衍,第20世孫四川提督岳升龍銓釋的《鄂國岳氏世譜》稱其為「南渡世系」。也是從那時起,迄今為止,故里湯陰程崗村再也沒有岳姓人居住,而定居於今湯陰縣城及其周近的岳姓,則系後來的裔孫返遷。四後裔六個生長原點 ①九江原點 1133年,飛祖置司江州,家屬隨遷。1136年岳母姚太夫人病故葬今九江廬山,遂以俸給置田產,歷五年冤獄成,江州田宅全被沒收。1162年平反後,經長孫岳甫呈請朝廷發還原被沒收的田宅。次年1163年8月4日准許全部歸還,計田7頃88畝1角1步,地11頃96畝3角,水磨5所,房廊草瓦屋498間。 據九江府志,「府城南有岳祠,舊為岳宅,傍有岳公井及洗兵池。」從此,自嶺南生還的李夫人暨其子孫都定居或暫居於此。三世孫雷子岳緯、岳綱自九江遷臨安(杭州),三世孫霖子岳珂10歲時(1192)隨父霖居廣州,由於父病故,扶喪北歸將父葬於宜興唐門後,於1195年回到九江老家,在那裡讀書;1213年母故,再回九江守孝,1233年罷歸在九江著述並撰寫了《鄂國岳氏世譜》;飛祖弟岳翱的三世孫岳璇自九江遷宜興;元朝初年,六世孫岳雲支系岳士迪自九江與宜興唐門岳氏通譜;明洪武三年(1370年),十世孫岳汝通從沙河遷邵陽。以上等等都說明自平反後200餘年裡,九江岳氏一直延續發展與外遷,但明正德年間(1520年),寧王朱宸豪之亂,「居民星散,岳氏子孫亦悉逃離,甚至連李夫人墓也為陳姓所淹沒」。 九江岳氏自此離開家園,再也見不到聚居的群落,也沒有留下什麼史料,唯一留下的是岳師門、岳王祠、岳家市、岳飛井、岳飛池等與飛祖有關的地名與勝跡。 ②杭州原點 杭州,南宋的首都,時稱臨安,飛祖任樞密副使、遇難都發生在這個地方,也是瑩墳祠廟所在處。1141年4月,飛祖以供職樞府,遂搬家眷到杭州居住,並置宅。高宗因「所居屋宇不足,令臨安府應副添造」。飛祖被害後,宅沒入官,後改為太學,平反後,1162年就太學之左,立廟奉祀。但作為生長或遷徙原點,則是1162年平反以後的事。首先是岳雲長子岳甫在追封飛祖三代時,授宣教郎、宗正卿遷吏部郎中,寓居杭州。甫有七子,自然隨父教養,其弟申裔孫失考。因此,可以鎖定,凡現有聚居各地的雲裔,除派演蘇(州)杭(州)者外,其他如安徽定遠,湖南益陽,山西介休,山東臨沂、荷澤、北京通州其始遷點都在杭州。 其次是岳雷次子緯、三子綱自九江歸臨安(杭州),現南墊、金沙、龍庄、溧陽都是岳綱支系從杭州分遷。七世孫岳良臣,改王姓發派山東安丘者,也是避蒙元入主中原之劫自杭州遷出。 第三,岳霖三子珂支第六世孫岳涇、七世孫岳琳,在南宋末年,也曾以官寓居杭州,後其裔孫有遷洪洞、山東金鄉……者,形成了洪洞、金鄉、蕭縣很主要的次級分遷點。 ③宜興唐門原點 《唐門岳氏宗譜》:「王第三子霖還嶺表,由九江來宜興,父老念剿賊郭吉等恩,遂相率迎之,買田宅以居焉。今縣治之東北四十里唐門村是也。霖卒,葬唐門,長子琮,後改名旌,字廷恩,襲祖蔭,居唐門」。 岳琮除曾「歲取租500擔修葺西湖祖瑩外,所嘗至地,必買田宅居之,若建康、姑蘇、太倉、紹興等各有庄。晚年尤好交遊,嘗為依仁齋,招致賓客;致藝齋,藝習禮樂;志道齋;據德齋;樂賢堂,東西書院等。唐門家世之盛,公實為之創始」。唐門除岳琮一支外,還有飛祖弟翱的孫子岳旋,率宗族自九江來居,子孫亦繁。據《唐門岳氏宗譜》記載:「岳琮一支住前院,岳旋一支住後院」,在飛祖冤獄平反後的一個世紀里,家族得以休養生息,順利發展。然而不幸的是:繼南宋末年賈似道亂國之餘,蒙元代替南宋的改朝換代中,唐門岳氏遭遇不幸,其突出表現是在世的第8、9、10、11世的大遷徙:。 ④江蘇丹陽原點 「岳霖三子珂,初尹丹陽,有善政,念(貢)文憲撫孤之德,建報本祠於紫陽渡,而邑民復樹棠於其地,以寄思尹之意焉。後珂任毘陵,琛襲父爵,道經祠下,低徊不能去,命子良與侄英見居此以主祀,名其里曰培棠」—嘉慶丁卯(1807)重修宗譜序。這段話說明了丹陽原點的原由,也說明丹陽發派祖為岳琛與英見。 丹陽作為一個原點,從其民國17年(1928)10修宗譜譜序可知,該支自明崇禎辛未(1631)肇修宗譜以來,康熙辛巳(1701)、乾隆9年(1744)、乾隆29年(1764)、乾隆49年(1784)、嘉慶丁卯(1807)、道光丁亥(1827)、咸豐辛亥(1851)、光緒6年(1880)至民國17年計300多年,凡10修,稱得上勤於修譜,也反映了其經濟、人文狀況良好。從歷次譜州序中,記載了其人口繁衍較快,1701年二修時有「傳20餘世,人丁千餘」的記載:1880年9修時記載 :人丁數千。其次1701年譜記載了琛生良,良生世德,世德生深,深生彥忠、紹忠、興祖,彥忠、紹忠、居培棠如故,興祖則徙河南儀封成為儀封、蘭考、民權、開封、睢縣、杞縣一片的發派祖。該譜也突出地反映了其他的二個問題,一是:一般的譜冊均將琛列為岳霖的次子,但丹陽譜將琛列為長子,而無琮且與唐門下列記載相悖:二是:突出了貢文憲隱匿岳霖其事,並附有劉光祖撰的《貢文憲公傳》。 上述兩個問題,在此不做考述,僅就第3世作為生長與遷徙原點角度加以陳述,但要指出的是該點第一次修譜為1631年,距岳飛遇難時已歷490年,所以該譜對這490年的追述,自然難免粗疏,且與唐門譜下列記載相悖:「琛(1161-1241)承信部,海寧縣尉,葬龍溪縣。公避賈似道難(指賈似道於1259年以右承相入朝專權亂國事),徙元城遂世居焉。留長子良侍老,次機、洪兄弟自九江徙宜興,至第8世惟善、昴堂兄弟挈家自唐門徙三渦,10世瞻徙丹陽,為丹陽培棠支祖。」 ⑤浙江嘉興金佗坊原點 《嘉興岳氏宗譜》卷二,岳元聲撰《先考心夔—九德1540(嘉靖19年)—1602(萬曆30年)府君行狀》「府君之先世世居相州湯陰孝悌里,始祖諱成者,世以力田起家,三傳至我忠武王,王逢國之厄,渡江而南,就武林(杭州)家焉。王生第三子諱霖(1130—1192)續忠侯,霖生第三子諱珂、鄴侯(1183—1243)」勸農嘉興郡,遂寓居府城西北隅金陀坊,亦因以為家。珂生長子英見(1206—1232)官承事郞、監南康酒稅,英見生逍(1221—1257)鄂州江夏丞,逍第二子涇(1238—?)官太平州酒庫,涇生琳(1254—1293)金部主事,公客死武林。夫人程氏挈次子茂之歸嘉禾母族,居鄴侯故第金佗坊之側遂世家焉。時以「胡元之厄,與岳為難」,遂以字姓,全宗樂姓自此始。「琳生茂之,更姓岳,更名咸,咸生貴一,號超隱,復避難,三徙居長水裡,生尚德,尚德生仁富,仁富生懋,懋生端,端生奎,奎生鳴迅,鳴迅生商(號東湖),是為望族。商長子九德,次子九皋。」於是有第18世駿聲、元聲、和聲一門三進士之榮並奏請復岳姓。樂咸次子賢一,字景文,仍居金佗,11世同泰遷山東,元至正6年(1346)遷宿州三義集。明初,12世岳再興次子岳岱遷河南,三子岳峰遷山東,長子岳岺遷魏塘。明萬曆年間,17世岳朝憲及子岳經、岳綸遷葉縣北渡村。而7世岳琳長子啟之則自武林(今杭州)避亂遷山東金鄉後12世彥聖再避元末亂,由金鄉走蕭縣,於是後裔遍及蘇、皖,繼而幅射到大江南北甚至全國。《嘉興岳氏宗譜》首修於南宋寶慶3年(1227),淳祐7年(1247)續修,景定2年(1261)與江州、宜興合譜,稱陽羨譜系,此後於明洪武、萬曆,清康熙、嘉慶、道光,計7次續修,是一部首修最早,續修較及時的譜。 ⑥黃梅原點: 1142年春節,飛祖暨長子岳雲,愛將張憲遇難的凶報,傳至當時的江州(今九江)岳府後,家人遂攜四子七歲的岳震、五子四歲的岳霆過長江,潛匿於黃梅大河之濱,後遷居楊梅嶺山區聶家灣,改鄂姓。20年後平反,子孫部分復了岳姓,有萬三者,由黃梅遷廣濟,直到明代萬曆初年,即四百餘年後,才經過「關白全楚、西吳董兩院」後復祖姓。且由於元、明兵災,舊譜遺毀,直到萬曆8年(1580)才有黃梅首修岳氏宗譜,此時距岳珂寫《鄂國岳氏譜序》的端平元年(1234)已346年,因此,對該原點在此前發生的遷徙已無從查稽,但可以界定的是:無論是近遷周邊武穴、麻城,還是遠遷湘、黔、川或華北、華東的岳震、岳霆裔孫,其原點都出自黃梅。五嶽氏家譜文獻 ●江蘇宜興唐門岳氏宗譜二十四卷,首一卷,始修於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清)岳肇鵬續修,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全倫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河南湯陰宋岳忠武穆王世譜一卷,明朝時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註:卷端作《岳氏世譜》。 ●湖鄉資溈岳氏族譜,(清)岳青炳修,岳最傑纂,清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卷。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 浙江嘉禾岳氏宗譜四卷,首一卷,附慶餘錄一卷,(清)岳鴻逵等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敦倫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嘉禾岳氏宗譜六卷,首一卷,附金陀祠事錄八卷,(清)岳鴻逵等續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敦倫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河南嶽氏家譜二卷,首一卷,(清)岳喜德修,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湖北廣濟岳氏宗譜十四卷,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廣濟縣文物管理局、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圖書館。 ●江蘇丹陽曲阿培棠岳氏宗譜二十八卷,首四卷,首修於明朝末期,(民國)岳信渭主修,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第一~四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丹陽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蘭溪岳氏宗譜三卷,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水閣鄉塘邊賈里村。 ●岳氏族譜,始撰於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1981年十九世孫岳祥生、二十二世孫岳啟俊等續修,鉛印本,分統譜和族譜。現被收藏在河南省鄭州市檔案館。
推薦閱讀:

樹發千枝同根共本 太極弟子尋根祭祖 陳正雷攜太極家人齊聚陳家溝拜祖
華夏尋根:黃帝的都城「涿鹿城」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
尋根溯源之懷柔雁棲湖的名字 是怎麼來的
港媒:海外華人掀「尋根熱」 服務機構應運而生

TAG:尋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