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府時代的將軍(續完)

日本幕府時代的將軍(續完)

薩蘇

41

伊達政宗:什麼叫躺著也中槍?看看我你們就知道了

在日本的古代,似乎盜墓賊不甚猖獗,所以很多大人物的陵寢得以保留至今。究其原因,其中之一便是這個國家有個「反革命」的傳統。那就是至少名義上不曾改朝換代,雖然抱著「彼可取而代之」念頭的傢伙不少,但真敢把天皇廢了自己代替的,只有一個叫平將門的傢伙,而且很快就掛掉了。

似乎,在日本改朝換代的難度就和辛亥革命後在中國稱帝一樣高,這大概就是社會觀念的力量。

因為這個原因,雖然日本古代戰爭頻繁,但哪怕是相互以死相拼的武將,也不能算是百分之百的對立。於是日本歷史上經常出現這樣的故事:諸侯甲和諸侯乙大戰十年,最終老乙招架不住,於是切腹自殺,臨死卻把部屬託付給老甲照顧。而交戰前彼此拜託照顧家屬則是武士間的一種文化。

這頗有點兒像北洋軍閥時代的戰爭,雖然那時代的電影通常主題都是「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實際上大家手上都有分寸,只要升到師長級別基本被俘後是不用擔心安全問題的。四川甚至出現城外打生打死,雙方的指揮官卻一塊兒在城裡搓麻將的邪門事情。

這樣說還是有些不夠貼切,應該說,更像中國魏晉時代的感覺,那時候我國的名士們講究在窮途末路之時把對手請來上座,斟上一杯毒酒,傾心相談之後一飲而盡,含笑九泉。

哥喝的不是酒,哥喝的是敵敵畏。

人要的就是這個范兒。

結果就是日本歷史上有點兒名氣的人物,死後都多少會有些朋友或敵人照顧後事,不大容易出現去挖誰家的墳沒人管,甚至鼓勵去挖前代人家祖墳這種事情。

照馬克思的說法,他們都屬於一個階級,他們怎麼打都屬於人民內部矛盾。

日本一直沒有爆發推翻封建王朝級別的農民起義,所以各朝代的天皇陵大多保存的不錯,應該很有考古價值。不過,儘管最近日本政府宣布開放一些古老的天皇陵允許參觀,但要挖裡面的骨頭棒子來考古,直到今天日本的歷史學家仍然無此勇氣。我國對此曾有報道,認為這是日本人怕挖出來一看天皇的祖宗是韓國人(這個,比較韓……)或者中國人(考慮到徐福的謎案,的確有些懸)。

也許有這個原因,但在日本只要想一想就明白挖天皇陵無論如何也是不現實的:日本沒有朝代更迭,天皇據說是「萬世一系」,所以從理論上說,埋在天皇陵里的,就是今天東京皇居裡面住的那位平成老頭子的列祖列宗。按照日本法律,這天皇雖然是擺設,畢竟是日本的名義國家元首,你要扒人家祖墳,那不是造反嗎?!

就無神論的共產黨,也沒聽說列寧或者卡斯特羅鼓勵大家把他爺爺的骨頭挖出來考古的對不對。

然而,將軍就不一樣。雖然德川家一直到今天也是頗有影響的大家,日本郵船公司就是他們家開的,但到底是被明治維新給維掉了的反派角色。落魄的鳳凰不如雞,德川家因此只能低調生存。如此一來,以日本人愛好八卦和刨根問底的習慣,將軍的骨頭被挖出來展覽,也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

當然,這還要有一個契機。那就是1958年到1960年對將軍陵寢的維修工程。由於戰爭的原因,德川家的祖墓芝增上寺荒棄多年。到了五十年代後期日本政府少有積蓄,於是提出為了保護文物的目的,出公家的錢維護一下,對此,德川家當然只能表示感激政府。

問題是,有人來搭順風車了。

這就是東京大學的一班考古學家們——既然是政府出錢,他們便申請利用這個機會,對德川各位將軍及相關的墓葬進行一些研究工作,而這個申請被批准了。

德川家對此也沒有表示異議,他們大概以為這就是一個搶救性發掘,說不定他們也很有興趣看看祖宗當年埋了什麼隨葬的寶貝呢。

要照以前的考古方式,他們這樣想倒也正常。問題是日本在戰後已經進入了科學時代,東京大學又是日本最好的綜合性大學,所以考古學家們竟然攜了一幫醫學教授開始了工作。

有那麼句話叫科學家會武術,流氓都擋不住,考古學家帶了手術刀,事情的發展方向頓時不可預料。

芝增上寺葬有六位將軍,包括第二代將軍秀忠,第六代將軍家宣,第七代將軍家繼,第九代家重,第十二代將軍家慶,第十四代將軍家茂,還有皇家公主和宮,諸多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夫人等。結果,這些無法無天的科學家們竟然把這一大票大人物的腦袋和骨頭都從棺材裡拆了出來,當成文物研究起來!

而且,這次發掘引發了其他科學家們挖墳掘墓的惡習,有人在1974年乘著修理墓地的機會,順手把日本戰國著名武將伊達政宗的墳也給挖了。

伊達政宗是江戶時代仙台藩的始祖,人稱北奧之龍,是德川家康的戰友和對手,由於出世的時候家康羽翼已成,曾感嘆生不逢時,曰:「若早生二十年,當成就信長公之偉業」。這樣一位有抱負的武將卻被一幫無冤無仇戴眼鏡的給掘了墓,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科學家們拿著這位將軍的腦袋做出了判斷:伊達政宗額際寬闊,腦容量大於常人,應該是個思維清晰敏銳的人。他們還斷定這位「獨眼龍」血型為B, 身高為一米五九,要在今天的男人中要算個頭較矮的,但其骨骼粗大,特別是殘存的肌腱痕迹顯示骨肉附著程度很高,說明此人活著的時候肌肉發達,筋骨強壯,顯示經受過嚴格的鍛煉。由此可見古人所說「打熬筋骨」並不是一種隨便的說法。雖然史料記載伊達政宗早年因為天花瞎了一隻右眼,但從遺骨看不出其右眼有何異樣,倒是左眼的肌肉附著狀況顯示其左眼很大,看來是經常瞪著左眼看人留下的痕迹。而其一條腿的骨骼有骨折後恢復的跡象,和歷史上伊達政宗曾在米澤城落馬受傷的記載相符合。醫生們並推測伊達政宗死於賁門癌的腹部擴散。

伊達家似乎沒什麼有勢力的後人,所以也沒人抗議。伊達政宗——骨頭——的照片,被在雜誌上公開,引起了很大轟動。

其實,當時還有更重要的發現,比如在伊達政宗的墓中發現了老花眼鏡和十字架,說明歷史記載這位思想開明的諸侯與羅馬教廷關係密切是有根據的。但是,對這位武將骨頭的考證太傳奇了,以至於人們忽略了其他……

看來,收穫還是蠻大的。

當然,更大的,還是對將軍們骨頭的研究。

德川家不同於伊達家,研究他們家祖宗的骨頭,德川家沒抗議嗎?

沒聽說抗議,原因嗎,估計是羞慚過度,不敢見人了——天,我們怎麼有這麼一幫怪異的祖宗啊。

42

鈴木尚教授的大作《骨頭說話:德川將軍和諸侯們》

在芝增上寺埋葬的幾位德川家將軍,時代跨越了整個德川幕府從興盛到衰亡的時間,從考古的角度說可說是一個寶庫。不過,令科學家們感到遺憾的是,有幾位極具特色的將軍並沒有被埋在這裡。比如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就葬在江戶城裡的東照宮下面,如今這裡屬於「皇居」的一部分,如果挖掘意味著天皇需要搬家,這種冥冥之中的先見之明讓垂涎老將軍骨頭的研究人員無從下手。

江與夫人的老公,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就沒那麼幸運,科學家們打開了這位「恐妻家」的陵墓,但結果頗為令人失望:因為設計得不好,秀忠的地宮已經坍塌,而且巨大的石材正好砸在這位將軍的棺材上,結果把德川秀忠的遺骨壓成了所謂的「立體相片」——類似載重卡車壓過的樣子。雖然東京大學的醫學教授們擅長妙手回春,但面對這樣嚴重的壓縮性骨折也毫無辦法。不過,秀忠的骨骼上有多處創傷依然清晰可辨,顯然是戰鬥中負傷後留下的痕迹。由此可見,秀忠雖然用兵不算出色,但作戰還是很勇敢的。同時,受過這樣多次深達骨骼的重傷仍能活下來,說明秀忠年輕時體格很好。他很可能屬於那種身先士卒的勇將。

同樣破壞嚴重的還有第七代將軍德川家繼的骨骼。德川家繼是個聰明伶俐的童子將軍,可惜只活了七歲就不幸早夭。由於他的早逝,有人懷疑是被人暗害。家繼死的時候還沒有現代的法醫學,這次「開棺驗屍」本來是一個見證歷史的極好機會。但是家繼的墓地選址不佳,以至於打開的時候發現裡面已經積滿了水。家繼的屍骨經過幾百年水浸腐蝕,早已蕩然無存,僅有少量指甲,頭髮等留下,已經無從進行考據了。

但是,並不是每個將軍的墓都保存得這樣糟糕。家繼的爸爸,第六代將軍德川家宣的遺體保存得就比較好,發現時呈現半木乃伊狀態,由此可以判斷其肌肉狀況很糟糕,估計是長期卧床的結果。在他的棺木中發現了大量石灰(由於其中摻雜有破碎的牡蠣殼,可以斷定使用貝殼煅燒而獲得的),顯然這種防腐劑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德川家宣繼位時已經四十八歲,是幕府將軍中最高齡的「太子」——當然,比那個經常被畫成毛驢的英國查爾斯王子他要算很年輕了。根據調查遺骨所得,德川家宣和查爾斯王子恰好有相似的地方:這位將軍也是個大長臉。從骨骼判斷,德川家宣身高一米六零,在當時的日本人裡面算是高個子。但是實際他可能看起來沒有那樣高,因為人們發現這位將軍是個典型的駝背。

第九代將軍德川家重的情況就不用細說了,前面提到他顱骨頂縫癒合不全,乳牙沒有脫落等,都是調查的結果。無法判斷其智障,語言障礙的真偽,但是人們發現,這位將軍的頭頂基本沒有頭髮的遺迹,說明他早年謝頂。從葛優聰明的腦袋不長毛一說來看,也許家重真是個「隱在幕後的賢君」呢。

第十二代將軍德川家慶的墓保存較好,但這位將軍遺骨出土的時候令人驚疑。頭與身體的比例按照美學演算法,長腿美女應該是一比八,你我大概有個一比七左右,而身高一米五四的德川家慶,頭和身體的比例竟然達到一比六,是個地地道道的大頭。當然,德川家慶的「大頭」也有些客觀原因,因為這位將軍長了個異常前突的大下巴。可就算如此,這樣的大腦袋也超過常人了。考慮到家慶居然生了十四個兒子,十三個女兒,這位將軍獨特的外形大概可以和「天賦異稟」之類的評價掛鉤了。不過他的這些子女只有一個活過二十歲,似乎又說明其可能存在某種基因性疾病。

挖掘中得到唯一比較正常的骨骼應該是屬於第十四代將軍德川家茂的。這位將軍身高一米五七,在當時算是體格勻稱的了,黑髮濃密,還有一個高高的鼻樑。可惜家茂也有家茂的問題,他的牙齒損壞得十分厲害,殘存的三十一顆牙齒中有三十顆是蛀牙。考慮到家茂去世的時候年僅二十一歲,這種狀況是頗為驚人的。根據記載,家茂嗜好甜食,尤其喜歡吃栗羊羹,或許這是他「門闈不修」的原因。

駝背,弱智,禿頂,小兒,大頭,齙牙……天,那個時代日本的統治者怎麼都是這個形象?

前兩天在博客上提到男人的長相,有位朋友留言道:「昨天跟幾個結了婚懷抱嬰孩的老同學吃飯,就討論一個問題:一般的小小女孩見到陌生人不是笑就是哭,惟獨看見我都一臉費解狀……」

雖然這明顯是謙遜湊趣之詞,但用在幕府時代的各位將軍身上,卻似頗為貼切:估計把他們的骨頭刨出來的科學家們,當時也是一臉費解狀。

興許是因為德川家幾個比較體面的將軍家康,家光,吉岡等的墳都還沒有挖?

這幾位要是在墓里打噴嚏可別沖老薩來,真不是故意的。

而法醫鑒定幾位將軍的血型也各不相同。德川家茂是A型,家慶,家重是B型,秀忠和家宣則是O型。這雖然都是符合遺傳學的,但顯示德川家的血統也經歷了巨大的演變。

這次發掘引發了新聞界的濃厚興趣,而參加這次發掘的東京大學學者鈴木尚則根據各位將軍(還有那個倒霉的獨眼龍伊達政宗)寫成《骨頭說話》一書,至今仍是日本的暢銷書之一,還無意中普及了大量法醫知識。頗有一些日本偵探小說作家承認,他們的構思參考了鈴木尚這部作品。

對將軍們遺骨的發掘並非只是引發轟動和帶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這次考古極有價值的地方,是利用頭骨復原技術重現了幕府時代這些將軍們的真實形象。比如那位大頭將軍德川家慶,以前人們總以為是畫師在畫他的時候有所歪曲,現在明白,原來畫師已經儘力給這位將軍挽回顏面了。

家慶的形象出來以後,人們忍不住慨嘆 – 難怪阿琴會紅杏出牆了。

阿琴,是家慶的妾室之一,她的死是幕府後期一起離奇的謀殺案。

43

伊丹大商人岡田家的房屋,二樓只有小窗的設計可以有效避免商人窺伺街上通過武士的頭頂

阿琴,出於紀伊,就是德川吉宗執掌過的那個藩,以貌美活潑著稱。其父為水野家第七代家主水野忠啟。

這個水野家的來歷與德川家康的母親一族有關,德川家康有點兒象明太祖,把自己的兒子們分封各地,作為對幕府的藩屏。其中,他的第十個兒子被封在紀伊,為了輔佐這個兒子,家康讓心腹的水野家也跟著遷去了紀伊。當然,為了避免別人把這種差事看成流放,幕府在紀伊旁邊修建輔城,名為新宮,封給水野家。水野家的家主代代以總管(老中)的身份擔當新宮城的城守,年俸三萬五千石,同時負責整個紀伊藩的政務,對紀伊的侯爺既是輔佐,也有監視的意味。

慢慢的,紀伊藩的權力開始落入水野家手中。

溫瑞安小說《四大名捕》中有一集《碎夢刀》,其中天下無敵的習家莊就是被三個總管架空的。與習家莊相似,紀伊藩乃至日本幕府後期,擔任總管(老中)和大總管(大老)的權臣層出不窮。

有趣的是將軍本身對天皇來說也是權臣。

權臣獲得權力以後,又會被屬下的權臣代替,原因何在呢?

以天下奉一人和以一人治天下有一個不可避免的矛盾。奉一人必然讓其有機會最大限度地享受生活,無論你喜歡美人計還是嚴刑拷打都能如願以償;治天下卻讓其不得不承擔一個幾百人組成的議會加一個幾十名將軍組成的參謀部的工作量。一個公司的老闆尚要加班加點,何況一國之主呢?一個好皇帝通常都是極為辛苦的,李世民連玩個鷂子都不敢。垂拱而治是一個目標而不是常態。這就產生了一個精力和時間分配的難題,要知道花天酒地是件很花時間也很需要專心的事情。

除了雍正那種變態的工作狂,一般的權力擁有者很難專心承擔伴隨權力而來的責任,而更喜歡去享受權力帶來的優渥——只要是正常人類,都很難作出正確抉擇。但是,他們大多也不是吃飽了混天黑的渾人,知道不做事要出亂子。怎麼辦呢?

讓自己信任的大臣去為國辛勞,而自己一邊監督一邊花天酒地,不失為一種兩全其美的做法。

問題是,一個不留神,大臣會想明白:我這拼死拼活是為什麼啊?我又不是布爾什維克。

於是,權臣架空主公篡政而又被屬下架空的事情就每每發生了,只要制度上權與利集中於某個肉體凡胎的人手中,這便幾乎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宿命。

阿琴的父親死後,兄長水野忠央繼承其位。水野忠央是個無論醫學,文學,歷史等方面造詣都頗為深厚的全才,曾負責編纂類似袖珍四庫全書的《丹鶴文庫》,堪稱博學才子。根據歷史記載,水野忠央在政治上也很有能力,日本近代政治的奠基人吉田松蔭曾稱讚他在北海道開發過程中的「雄略」。執掌紀伊藩事務的時代,水野忠央的目光開始超越這個小地方。他長期滯留在江戶,把自己的領地都交給別人料理,試圖從水野忠央變成「水野中央」。

然而,作為一個諸侯身邊的總管,怎樣才能迅速進入中央呢?水野忠央的做法是研究執政的第十二代將軍德川家齊的喜好,然後對症下藥。這位德川家齊,就是前面說過從芝增上寺挖出來那個大頭大下巴,生了十幾個兒子十幾個女兒的傢伙。此人好色成性,水野忠央到江戶時他年已五旬,仍然需索無度。於是,水野忠央便把自己的妹妹阿琴送進宮中,這個伶俐美麗的妃子完全吸引了將軍家齊,並為水野忠央架起了通向權力核心的橋樑。阿琴侍奉家定九年,水野忠央也從一個諸侯的總管,不斷升職變成了幕府炙手可熱的權臣,後來的第十四代將軍家茂,就是他和另一名權臣井伊直弼一手擁立的。

然而,將軍家定死後,卻傳出阿琴與外人私通的傳言。

按照日本幕府的傳統,將軍死后妃子們要落髮(只是剪短頭髮,不是剃成尼姑狀),落飾(也不可以著艷裝),住到宮外的別院,誦經祈禱,了此一生。阿琴的命運也不例外。

鈴木由紀子在《大奧之奧》中描述這種別院中的生活:「密不透風的長屋門和高高的圍牆封閉起來的空間,安靜到寂寥的程度。外面的大門總是關著的,沒有人從這裡出入。這裡那些從前將軍的妾室們,就象垃圾場里丟棄的失去了使用價值的過時物件。所以,這個地方也被稱作"比丘尼宅邸』她們形隻影單,靠讀經書打發光陰一直到死,這裡的女人們的生活之寂寞,之無味,是外界無法想像的。」

對這種生活進行反抗的並不僅僅是阿琴一人,第五代將軍綱吉的妃子新典侍也被傳說曾紅杏出牆。

阿琴最初對這種生活是無可奈何的。然而,一個契機造成了一段孽緣。阿琴所住虎門別院的樹木過於瘋長,幕府的管理官員因此聘請外面的花匠前來修建。剪刀修剪樹葉的聲音吸引了阿琴的注意力。她走出來觀看,結果發現修剪花木的花匠是一個十分帥氣的小夥子。

而小夥子也被這個清麗的美人所吸引。兩個人因為這次偶然的相會,而產生了奇特的戀情。沒有理由,沒有目的,沒有權衡,只有彼此的吸引。也許最原始的一見鍾情就是如此。

可惜好景不長,別院的樹再剪下去會變成和尚,所以花匠的工作只好結束。

然而,兩人的戀情並沒有結束。

推算起來,阿琴入宮的時候大約十八歲,九年之後落髮落飾隱居,其年齡約在二十七歲,這個時候現代社會很多女孩子剛剛研究生畢業呢。

然而,在當時世人眼裡,二十七歲的阿琴已經完成了她的人生目標,此後應該「安度餘生」了。

對自幼活潑的阿琴來說,這應該說是件頗為殘忍的事情。

將軍家定和阿琴的年齡相差三十歲以上,而芝增上寺的發掘,更顯示這位將軍的形象令人「費解」。進一步證實了阿琴和他的關係無非一段政治交易。應該說,小花匠才是阿琴真正的初戀。初戀的阿琴多次借參拜亡故將軍的家廟和到自家所建菩提寺上香的機會外出,來和小花匠約會。兩人還多次在江戶時代供戀人們幽會的茶舍(相當於今天美國的汽車情人旅館)出雙入對。儘管兩人百般設法,掩人耳目,但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武士貴族之女和身份低賤的花匠之間私通約會的傳說還是流傳了開來。

武士是幕府最重要的支持者。專制的統治者總是設法建立一個支持自己的階層,慷慨一些的常用財富和權利籠絡,吝嗇一些的則賦予這個階層超越其他社會成員的優越感。日本古代很窮,所以他們採取了第二種辦法。在今天留存下來的那時商人家建築上可以看到二層以上都只有豎條狹長的窗戶,其原因是當時法律不允許商人等平民看到武士的頭頂。武士們還有比如自殺時可以切腹的特權,而平民只能上吊。

武士有這種種特權,因此驕傲得很。

所以,武士之家的女子居然和花匠私通,成為一件令人難堪的事情。

然而阿琴並不在意。她認為,由於兄長的野心,把自己當作人身貢品送給了年老的將軍,成為他的妾室,而自己已經充分完成了家族賦予的使命。將軍既然已經死去,理應還給自己一個自由之身。和自己傾心的人私下約會,還算是給家族一個面子呢。

就在這件緋聞漸漸發酵之際,阿琴卻突然莫名其妙地失蹤了。這件事無人追查。

直到很多年後,人們才能知道她最終的歸宿。

44

《浪人街》中的一段鏡頭

(描述武士們準備車裂妓女阿新,因為「場面殘酷」被日本的電影審查部門剪掉了兩百米的膠片 -- 武士們的「正義」將軍都不敢管)

阿琴的失蹤十分離奇,因為她在當天早上還悠然到佛堂焚香,情緒正常。其後突然離去,服裝細軟,日用雜物一概留在住處,一無所動。她的那個花匠情人也對阿琴的突然消失一無所知,這樣一個大活人,就像從空氣中蒸發一樣不見了。

人們隱約猜出這背後當有隱情,因為一位前任將軍的妃子不見了,官府卻保持沉默。

直到很久以後,秘密才終於暴露。

根據高柳金芳所著《大奧的秘密》一書所記,幕府崩潰後,人們在水野家的菩提寺家廟發現了一座佛塔,供奉的「妙音院」,便是阿琴死後的法號。

在阿琴失蹤那天,水野家的家人給她送去了一封急信,告訴她其兄長水野忠央暴病。關心則亂的阿琴顧不得收拾東西便匆匆趕往忠央位於東京市谷凈琉璃的家中探望。有人看到她在家門前受到總管和傭人恭敬的迎接。

心急如焚的阿琴走進她哥哥養病的卧室,就再也沒有走出來。

鈴木由紀子在《大奧之奧》中寫道:「偽裝成生病的哥哥,對不義的妹子,用武士刀一刀就解決了所有問題,阿琴的遺體據說被悄然埋葬在水野家的家廟菩提寺中。這一事件發生在安政二年(一八五五年)。此時,離幕府的解體還僅僅有十三年。」

我們無法想像阿琴在最後時刻的驚訝和傷感。

我們更無法捉摸「才子」水野忠央那種難以描畫的心理——那是他的親妹子,為了他的榮華富貴才嫁給年老畸形的將軍……

且不說這些,調查阿琴的死看起來並非一件艱難的事情,為何幕府的官員們裝聾作啞呢?原因是在日本的民間傳說中,經常出現武士持刀斬殺不義之人的場面。膾炙人口的《忠臣藏》故事發生在將軍綱吉當政時代,淺野家的家臣武士們因家主被佞臣吉良逼死而立誓復仇,展開了漫長的追殺行動。在一邊倒的社會輿論之下,將軍也不敢保護這位自己的近臣,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勸告他搬到城外去,以免被殺時破壞社會秩序。吉良最終果然被殺。因此,當時武士刀被視為一種天然的大義,可用於在律法以外斬殺人世間的邪惡與違反道德之舉。時間久了,象武士們便也真的把自己當成了上天的代表,而將軍卻一般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追查其殺人的行為。

阿琴被殺,又正好遮掩了幕府的醜聞,官府自然也就樂得看著水野忠央「替天行道」了。

傳誦武士們「替天行道」的故事固然快意,然而,當這種「替天行道」真的出現在人們身邊時,日本的老百姓卻感到吃不消——如果說將軍會怕武士們的「正義」,沒有將軍那樣權勢的百姓,更怕。

1928年,被譽為「日本電影之父」牧野省三製作出了東方電影的經典名作《浪人街》。這部電影的內容是,明治維新後,一批閑極無聊的武士在浪人街不斷斬殺所謂敗壞社會風氣的妓女,實則滿足其殺戮的快感。浪人街的人們逐漸看清,世界上沒有救世主,所謂偉大的武士,其實代替將軍之後一樣魚肉百姓,只不過披上了一層代表正義的外衣。傳說中武士殺的都是惡貫滿盈的惡霸,而現實中武士殺的,都是人們身邊的普通人,他們,她們或有這樣那樣的錯誤,但都有生的自由和權利。殘酷的現實激發了小人物心底的血性,在深受大家喜愛的妓女阿新落入這批武士之手後,底層的小混混,失意的浪人,膽怯的保鏢紛紛站了出來,向武士們發起了挑戰。最終,男人找回了尊嚴,女人也找到了依靠。

《浪人街》被認為展示了變革中的東方社會,人們潛意識中已經有了對民主的最初認識和追求。這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後來被多次翻拍,幾乎每次都大受歡迎,最新一次的重拍是1990年。

俠義和救星,或許只存在於傳說之中。

可惜,阿琴的時代,人們仍只能在武士的「正義」面前鉗口不言。她的墓被發現後,獲得了人們普遍的同情。基於其身份,人們將阿琴移葬到德川家的家墓,與將軍家慶合葬。

一切似乎都合乎禮儀,類似於一個對阿琴昭雪的表態。然而,阿琴真的心甘情願陪葬在這位大頭短身子的畸形將軍之側嗎?

說到阿琴,叫這個名字的將軍妃其實還有一個,也是侍奉將軍家光的侍妾之一。這位阿琴是當時在牛込夏町的德元寺主持和尚的女兒。如同前面提到的阿樂,將軍家光妾室們的身世雖然後世都被粉飾過,但根據考證實際上她們普遍身世古怪,似乎表現了家光對於女性的惡趣味。

然而,這個看起來有些荒唐的將軍,在統治後期卻表現得判若兩人——至少,他沒有讓自己的兒子們發生阿琴那樣的宮中悲劇。

家光開竅之後納妾甚多,兒子中成年的有阿樂所生的家綱,平民出身的妾阿夏所生的綱重和阿玉所生的綱吉。

這三個孩子中,家綱在不到一歲時曾經得過腦膜炎,這場無妄之災影響了他的發育,所以,與他的兩個弟弟相比,家綱明顯遲鈍一些。一時,朝堂上下暗流涌動。但是,家光用一個巧妙的方法壓住了混亂。他給家綱起了一個奇特的乳名:「竹千代」,這個乳名,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用過,家光自己也用過,簡直就是「太子」的代名詞,於是,看到這個乳名後,想慫恿將軍立賢不立長的大臣后妃都閉上了嘴巴。

也許,從小因為弟弟比自己聰明而深受其苦的家光,看到家綱的樣子想起了自己的幼年。於是效仿祖父家康鞏固長子繼承的絕對方針,對這個發育遲緩的孩子多所眷顧。

事實上家綱只是發育有些慢,此後還是蠻聰明的。他是個中國迷,喜讀《貞觀政要》。因為曾被人視為愚鈍,所以,他遇事總是多想一點。一次,看到父親家光簽署流放犯人的命令,家綱便向旁邊的大臣問道:「犯人路上吃什麼呢?」因為原來沒有過這方面的預算,眾人一時語塞。看到吸引了家光的注意力,家綱才緩緩對父親講道:「既然判人流放,就是要保留其性命的意思,不給他們吃的怎麼能行呢?」這句話一語道破了當時幕府流放犯人的一項弊政:由於沒有為犯人提供路上食物的預算,所以差役經常乘機勒索,如果犯人窮困出不起錢,便將其餓死路上。一時經常弄得被流放者傾家蕩產。家光醒悟過來,修改了法令,並因此十分高興。

問題是,儘管確定了家綱的地位,但另外兩個兒子卻有些水火不相容。

事實上,不是兩個兒子之間如何,而是他們的兩位母親,都不是善茬。

45

忠誠的會津藩最後一任藩主松平容保

這兩位公子爺的媽媽里,綱重的媽媽阿夏還罷了,綱吉的媽媽阿玉既是阿萬看中的「部屋子」,又曾得春日局指點過魅惑之術,堪稱風雲人物。也許因為從小跟著當過尼姑的阿萬,阿玉崇信佛法,這導致她晚年偏信佞僧,前面說過綱吉發的那個混賬的動物保護法令,就是她在和尚的鼓動下攛掇出來的。

不過,這位太太早年一點兒也不糊塗。阿玉的爸爸是在京都開菜店的,或因為這個原因,養出來的女兒簡直是一支地地道道的小辣椒 – 根據記載,阿玉長了一張瓜子臉,其實仔細想想,辣椒和瓜子的形狀也沒什麼區別。有一次,家光流露出對世子家綱身體的擔心,有意培養僅次於他的綱重,小辣椒聞聽頓時不幹了,柳眉倒豎,杏眼圓翻,質問家光「象阿夏那樣出身低賤的女人,生出來的兒子也能當將軍嗎?」

這句話給歷史留下了千古之謎:阿玉家是賣菜的,居然指責阿夏出身低賤。那這個阿夏,到底是什麼出身呢?

讓人很有想像空間啊。

稱阿玉為風雲人物,並不是因為她潑辣。在幕府時代,阿玉有個古怪的外號,叫做「勉強媽媽」。日語的漢字雖然和中文看起來區別不大,但意思常常南轅北轍。比如,日本人把「書信」寫作「手紙」的做法,讓很多中國人產生過誤會。這「勉強」在日語裡面的意思也與中文不同,是「學習」的意思。

望子成龍是人之常情,無論中國,日本還是其他國家都一樣,總有一些母親天天給孩子報補習班,跟著孩子做作業,拿竹棍兒督著兒子念書…… 這樣的女性,在日本被稱作「勉強媽媽」。而這個詞的起源,正是來自阿玉。

阿玉的兒子綱吉自幼聰穎,頗有才名。碰上這樣一個小辣椒媽媽督促著,果然很有進步,綱吉後來成為第五代將軍,也是所有將軍裡面最講求學問的,現在日本有名的「孔子聖堂」,最早就是這位開設的。在他的手中,幕府徹底從一個武將主導的軍政府變成了一個文官政權,儒學也開始在日本盛行起來。

連家光也更喜歡這個兒子。據傳,家光還曾勸誡阿玉:「我小的時候好武藝而不好學問,現在後悔已經晚了。一定讓這個孩子勤奮學習學問吧。」因為家光喜歡這個孩子,三歲時綱吉已經擁有了二十三名家臣。他移居到江戶城新建的三丸御殿時,從其生母阿玉開始計算,加上傳役,宿老,下男等附屬人員,其身邊伺候的人達到二百二十五人。

與之相比,綱重的情況慘一些。綱重生的年頭不好,是在家光四十一歲那年出生的,按照日本風俗這個歲數當爹不吉利。但自己的兒子也不能掐死不是?家光於是把綱重送給了自己的姐姐撫養。這樣,遠離父親的綱重受到的愛護當然少一些。直到五歲,家光才象突然想起來一樣給他封了一座宅邸。

也許因為這些原因,小辣椒媽媽有些驕橫。

不過,溺愛只存在於幼年時代。家光死後,卻是一碗水端平。家綱繼承將軍職務不提,綱吉獲遺贈十五萬石,綱重也同樣獲得了十五萬石。家光的遺物也平等分贈給他們兄弟。阿玉和阿夏各從家光的遺物中獲得了兩千兩銀子的贈與。

這種平等的對待,在此後也一直持續。不久,兩人俸祿各獲增十萬石,綱重領甲府城,綱吉領館林城。

家光生前特別吩咐阿玉道:「此子有超眾人之質,然若用之不正,恐此才氣反其一生中引禍之道。切記,務求其對兄長有禮,不得懨棄。處世要一向以謙遜為好。」

儘管家光的這種看法一直沒能得到小辣椒媽媽阿玉的共鳴,但這兄弟兩個的確終生沒有反目,而且都頗有賢名,在家綱擔任將軍的時代分別被稱作甲府宰相,館林宰相。

家光晚年這種安排,顯示他的性格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在剛剛繼承將軍位置的時候,家光的性格非黑即白,十分暴戾。

看過江玉夫人和春日局鬥法前後經過的讀者,或許會存了一個疑問:那位深受寵愛,更加聰明的弟弟忠長,命運又是如何呢?

按照日本正史的說法,忠長曾被封到駿府國,但多亂行,被處罰後發狂,最終自殺。

當然,這只是正史的說法…… 另一種記載表明,家光繼位的時候,因為他的後台是爺爺家康,其父秀忠也無可奈何,但是曾懇求家光饒過忠長。

家光拒絕了。

秀忠死後,忠長遭到了一次次的處罰,最後闔宅被圍後,被賜令自盡。說他是自殺,也沒有錯。

殺掉忠長,是家光或許自幼就有的深切心愿,一旦完成,當是揚眉吐氣。也許,這種兄弟相殘的悲劇色彩,家光要很久以後才能夠感受到。

曹丕對曹植,是不是也有同樣的切齒之恨?只是曹丕似乎從沒有真的後悔過。

無論如何家光並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們手足相殘。

顯然,對於聰明幼子的屢屢戒誡,體現了家光心中的憂懼。他少年時與弟弟忠長相比遜色導致的痛苦經歷,使家光擔心將來綱吉過於自詡才華,而導致兄弟之間關係的破裂。他的絕對平均的分配,應該就是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不讓他們擁有對其他兄弟的優越感,讓他們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就是家光的辦法。所以,他沒有給綱吉更多,也許是因為真的從心裡愛這個兒子,不希望他在自己死後成為眾矢之的。

家光是真的後悔了。

應該說,阿振,阿萬和阿樂所做的,就是把這個外表敏感暴戾,實際內心充滿恐懼的大男孩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男人,讓他重新信任了這個世界,也有了真正人的情感。

說家光後悔了,是因為他指定執行自己遺囑的,便是其異母弟保科正之。

保科正之出生的時候,由於江與夫人的強勢,其父秀忠不得不將其寄養在別人家裡,成為保科家的養子,長大後在幕府中為臣,性格嚴謹而謙遜。他和忠長頗有些惺惺相惜的往來。然而,家光卻沒有象對待忠長那樣對待他。

知道了保科正之的身份,有一天朝見的時候,家光讓他到自己身邊來。保科正之堅決不肯上前,固辭。兄弟兩個爭執不下的時候,回頭一看,一班大臣卻鬧出了意外的笑話。

原來,大家看到家光對保科正之如此之好,誰也不敢站在保科的前面,紛紛向後面擠。然而,保科的職位當時不高,他身後的空間有限,結果大臣們紛紛跑到門廊裡面去了。

一個笑話緩和了氣氛,從此家光對於保科正之日益親近,後來封他為會津藩的藩主,並信任他處理自己的後事。

也許,這裡面寄託著家光對親情的眷戀。

信任的結果又是什麼呢?

幕府末年天下大亂,面對薩摩和長洲的軍事威脅,末代將軍德川慶喜按照慣例傳箋諸侯出兵助戰。結果除了幾個德川家親戚以外,應者寥寥。只有會津藩的長槍兵,依然如同每一次一樣,整裝參戰。

會津藩保科正之的家訓中,第一句話就是堅決追隨「將軍」。

保科的後代,藩主松平容保用行動說明了「信任」帶來的回報。、

46

《枯木草圖》 德川家光繪

保科正之在史料中看來,是一個謙遜而頗有才幹的能臣。與歷史上很多因為爭位而和兄弟爭奪得一塌糊塗的公子們不同,每次家光試圖給他加封或者給予他更多權力的時候,保科總是推卻。

現代社會流行「裝」這個詞,似乎一切這種事情都可以稱為「裝」。

這是不是「裝」呢?

保科正之的確不大可能具有高尚到聖人程度的道德,不過老薩以為他並不是「裝」。也許有人還記得中國足球隊曾有一位頗有能力卻又命運坎坷的主教練——人稱「大戚」的戚務生。在世界盃外圍賽失利後,慘遭圍攻的戚務生蟄伏了幾年的時間,後來執教雲南紅塔隊,成績斐然。有人向大戚詢問是否有意再次執掌國家隊。大戚一笑置之,曰:「我還想多活兩年呢。」

曾經在國家隊主教練任上承受凡人不可承受壓力的大戚不是裝,自幼隱姓埋名,隨時可能被輕易從人間抹去的保科正之也不是裝,他們是看穿了——所謂高處不勝寒,曾經滄海難為水,只有經歷過,才明白那看似光鮮的背後,是怎樣的爾虞我詐,殘酷血腥。

在早一點的文字中,老薩曾經寫道日本德川幕府不允許貴族出身的正室夫人擁有子嗣。如果嚴格來看,這句話可能是不正確的。因為,在幕府的記載中,很多正室夫人都擁有自己的孩子。有的還擁有多名親生兒子或女兒。

讓我們看一下這方面的資料。六代將軍家宣夫人天英院和十代將軍家治夫人五十宮綸子各生有兩個女兒,十一代將軍家齊夫人近衛宴子生有一子一女,而子女最多的是十二代將軍家慶的夫人樂宮,竟有五個子女。

如此說來,「為了防止貴族出身的正室夫人們影響力過大,不能讓她們擁有自己的子女」似是很容易闢謠了。然而,假如仔細看來會發現,除了江與夫人,每一個將軍正室夫人的子女,都在嬰兒時代全部夭折。

如果是一個或者兩個,哪怕一半,都可以解釋為當時醫學水平的低下使嬰兒死亡率偏高。然而,百分之百……

就算將軍的宮廷御醫個個飯桶,也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概率吧?

如果仔細看去,這些正室夫人生下的孩子,常常有一些很雅緻的名字,比如明幻院,青雲院,夢月院。然而,了解日本文化的朋友都明白,這些雅緻的名字,都是「法號」——這種法號,是只有在安葬的時候才會使用的。

能夠和將軍生下子女的夫人們,大多是宮廷中難得的琴瑟相和的典型,並因此被很多人羨慕。正是因為夫妻有著不錯的感情,才讓她們有機會誕下雙方感情的結晶(也許是因為當時沒有適合的避孕措施)。但是,從名字來看,她們的孩子,一出生就遭遇了死亡。

一個懷孕的母親,本來是在孕育著新的生命。然而,政治卻要求那個在你腹中蹬腿遊戲的小生命一出生就必須死亡。這是怎樣的痛苦呢?於是,歷史文書背後宮廷中的黑暗,便可瞬間令我們領悟了。那些雅緻優美的名字,或許就是做母親的,給自己孩子唯一的紀念吧。

幕府將軍正室夫人們沒有孩子,明顯是一個與歷史不符的提法。但是,也許這種與歷史不符的提法,只是無意間說出了歷史的真實。

保科正之看得明白,所以才會決然地迴避開政治的中心。

而站在政治舞台上的家光,其對親情的一點珍惜才會那樣難得。他對保科正之主動的親近,顯示他對這份親情的珍重。保科正之並沒有辜負這份親情。他在家光死後圓滿地完成了異母兄弟交給自己的責任,而沒有對這份權力產生貪婪。早年,小辣椒媽媽阿玉曾對保科正之頗有看法,認為他有壓制綱吉的意圖。但是,正是因為保科正之的努力,使綱吉與他的兩個哥哥相處甚好,家綱去世的時候沒有子嗣,綱重早亡,結果綱吉認他的親哥哥家綱為乾爹,從而繼位成了第六代將軍——阿玉這時一定頗為尷尬,因為按照這樣輩分演算法,這位小辣椒得管自己的老公叫爹了。

家光的晚年,事情多和保科正之,祖心尼以及阿萬商量,從一般政治角度,這三個人都屬於側近之人,是大臣們要嚴防死守的「小人之流」。而這幾人竟然都能夠幫助家光做出賢明的決定。特別是祖心尼,一直設法用佛法改變家光較為暴躁的脾氣,使家光漸漸對她產生了類似對於母親的依賴——祖心尼比家光大十七歲。

不知道該怎樣形容家光的人生。一出生就被父母拋棄,這無疑是一個可憐的將軍,而他在後半生遇到的,無論是聰穎的阿振,堅強的阿萬,有著母親般慈悲的祖心尼,還是對權力毫無野心的保科正之,都在撫慰著他早年受傷的心靈。

家光在日本被稱作一代明君。他統治的那些年,除了鎮壓基督教徒比較強橫以外,總的來說是幕府各代中人民比較好過的時光。想來,能有一位心態正常的統治者,是那個時代日本國民的福氣。

為了報答祖心尼多年對自己的照顧,家光左思右想,決定為她建一座寺院。他派手下重臣酒井忠勝,將位於牛込村的大橋龍慶屋宅邸舊地作為這座寺廟的基址,在這裡建立了濟松寺,濟松寺面積超過一萬坪,其供奉之地囊括從込戶冢,早稻田到角筎村的田地,寺產年收入達三百四十五石,是很大的寺院了。

可是,這座寺廟建設中,真正愛上了它的倒彷彿是家光自己。他喜歡這裡幽靜的松林,遠離紅塵的佛殿。這位愛好弓馬的將軍在出遊之餘,曾經到寺廟修建地周圍寫生畫畫——忘了說,自從祖心尼用佛法勸誡家光以後,他改而喜歡上了繪畫,其所畫的枯木草鴞圖等至今保留,筆法還頗受行家賞識呢。

這讓我想起了薩的忘年之交,蒙古族攝影家恩和布仁大叔。恩和大叔早年是小口徑步槍射擊全國紀錄保持者,出色的獵人。三年困難時期,別人家連糧食都吃不上,他卻經常給鄰居們送去香噴噴的燉狍子肉——他家夫人形容當時他悄悄帶槍出獵,回來的時候左肩一隻狍子,右肩也一隻,脖子上還搭著一隻……而我認識他的時候,年已六旬的恩和大叔仍喜歡開著摩托追逐黃羊,天鵝和野駱駝。

只不過,他已經用快門代替了子彈。

當這位方面大耳的老人舉起相機的時候總覺得,在這位曾經的天殺星的眼睛裡,我能夠看到一絲佛性。

也許,酷愛起繪畫的家光,也有了這一絲佛性吧。

但濟松寺尚未建成,家光已經一病不起。

一六五一年,家光似乎自知大限將至,在病榻上召見了祖心尼,遺言請求祖心尼不要忘了在濟松寺給他建靈堂,即成之日,務必為他做追善之佛事。

家光對祖心尼最後的話是:「我之亡骸,或歸葬於日光,而我之魂魄,必寄於濟松寺,百年不散。」

不知道,親眼看著這個曾經憂鬱乖戾的男孩變成一個喜悅的父親,變成一個合格的將軍,又看著他離開這個世界的祖心尼,心中是怎樣的感受。

忽然想起了一首古老的日本和歌:

我命本無常,修短不可知。

但願在世時,憂患莫頻催。

家光的靈魂,或許真的找到了他的歸宿。

(附註:前幾天,一位小友不幸因火災離世,恰在讀此歌,不勝悲涼,此時再次讀來,仍然如是,且錄其全歌在此,卻不僅僅是對那位將軍家光的緬懷了。

只為易零落,櫻花越可珍。君看浮世上,何物得長生?

憶昔春芳日,曾窺兩樹櫻。秋來零落盡,寂寥不勝情。

春至群花放,秋來紅葉翔。山櫻開又落,告我世無常。

我命本無常,修短不可知。但願在世時,憂患莫頻催。)

47

南先生一抹臉:飲食男女,聖人之道,盡看可也

隨手翻翻,看到南先生還講:「隨時心中有佛。但你不要哎呀,我心中裝一個佛進來,你把他裝在心臟裡頭,糟了,那非開刀不可。」

看來老爺子是個很通達的人物,我喜歡。

老薩怎麼看到這本書了呢,是因為寫《可憐的將軍》這個系列到中間,有一回和朋友吃飯。席上有一位學歷史的,一瞥嘴說,日本的將軍算什麼可憐啊,中國的皇帝,那才叫可憐呢。

一問之下,才知道這話還不是他編出來的,據說是大清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的觀點。這位王爺在清王朝被推翻以後慨嘆,說你們不把它推翻啊,老子我也要造反了。別說皇上了,就我這攝政王,也是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少。這樣一個政府,你說,不推翻它天理能容嗎?

這是大意,人攝政王說話肯定比這文明。但是反政府反到這樣理直氣壯的地步,足以讓古今中外的造反者汗顏。

為了證明這一觀點,朋友還拿出南先生的書來做證據,說明清朝的皇上何等可憐。據說這樣做的原因是吸取前朝皇帝多有縱慾而亡,荒淫早夭的教訓,用半強制的方法保障皇帝的健康。從儒家的觀點,給皇上設立那麼多妃子不是讓他享受的,而是為了完成其產生下一代國家領導人的社會責任。

我怎麼想起來詹姆斯·邦德了?那個傢伙每次跟美女上床,都要忠誠地宣示:「為了女王陛下……」

現在有人很憧憬當皇上,一大理由是可以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盡收天下美色於一身。其實,看看清朝皇帝的遭遇就會明白這種福氣是有很大限制的,受不受得了天曉得,反正傳說遠有宋徽宗,近有同治皇帝,都是喜歡偷偷去逛妓院的,那可不見得都是怪癖。

幕府的將軍呢?日本是海洋民族,在性觀念上比我們開通,A片比日本首相都有名,想來將軍大人應該比皇帝陛下花差花差多了。

實際上,要是把咱中國的皇上放到日本作將軍,估計個個得趕著往妓院跑。

為啥呢?

實在是將軍在男女問題上處境太過悲慘了:比中國的皇上慘得多。

這實在是個令人有些不可思議的話題。因為中國的皇上正如南先生所說,在這方面受到的限制已經夠多的了。

以清朝宮廷為例,據考證,這些限制包括:

皇帝睡覺是一個人睡的,妃子跟皇帝在一起,到了時候,太監在外面會低聲叫:「時候到了……」

如果皇上還不肯罷休,過一會兒,低聲會變成高聲,詞兒也改成:「皇上請保重龍體!」一直叫下去直到皇上掃興。

皇上先上床,妃子是預先去衣,黑燈以後從被子底下鑽進來的(怎麼有種貞子來了的感覺?)

必須嚴格遵循皇上在上,妃子在下的體位,否則屬於乾坤倒置,是國將不國之兆。

……

您想壞了規矩?那您就得承擔「無道昏君」的罵名——皇上大多數還是很重名聲的,為了立儲之類大事杖死大臣倒也罷了,為了和妃子演A片被「史筆流芳」肯定太不值得。

所以,大多數皇上只好忍了:您看那古代的皇帝為何很多都昏暴得一塌糊塗?那都是這麼憋出來的!

但是,根據日本典籍記載,日本將軍的日子,比中國皇上還慘,他們宮廷里的規矩從今天來看近乎變態,弄得將軍們常常寧可去和小廝搞同性戀也沒勇氣去親近後宮的美女。

前面的文字中提到,日本幕府將軍和妃子上床,預先要履行一套複雜的手續。首先要查黃曆,如果日子不對,有前任某個將軍生日之類的禁忌,那就不要想;其次,要提前通知,否則進不了後宮的門兒;最後,和妃子吃飯以後進入卧室的將軍,還要一直到女官確認檢查完畢,證明侍寢的妃子沒有攜帶兇器,才能等到妃子來侍寢的那一刻。

此後,將軍承受「非人」折磨的時刻就開始了。

是不是妃子會不順從,給將軍冷臉子看?

的確,從現在的史料來看,儘管將軍對後宮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是在他的妃子們眼裡,這個老公大概是沒什麼品位的傢伙。

這是因為幕府脫胎於武將勢力,其整個風格較為粗獷,從本質上說將軍就是一個受了些教育的武夫。日本當時的文化中心在天皇宮廷所在的京都。隨著那裡的貴族女子不斷嫁來將軍所在的江戶,幕府的後宮文化變得典雅奢靡。這樣,雙方在文化上就有了一定的差異。

比如說吃飯,日本《舊事咨問錄》中收錄了曾在內宮大奧服務過的女官們的回憶,根據這些女官所說,將軍吃飯類似填鴨,餵飽了算完,幾乎沒有什麼口味可言,更不用說飲食文化了。然而飽受宮廷風格熏陶的夫人就不一樣。任何菜肴夫人只要吃了一筷子,侍奉的女總管就會高喊「添一碗」,於是這一盤菜立即被換成新的。夫人餐桌上烤魚和煮魚也被切成小塊,即是為了便於只吃一口就換盤子。夫人們都深有教養,「添一碗」兩次的事情幾乎是沒有的。

一般來說,能被「添一碗」的多半是後宮裡面廚子自己做的菜。在將軍宮中,理論上說菜肴都是由廣敷的膳房所做,將軍的飲食就是他們提供的。但是,廣敷的膳房脫胎于軍隊的行軍灶,其水平可想而知。於是,在後宮中還專門設有被稱之為「御仲居」的女廚師,她們會根據夫人的喜好烹飪合意的料理,增加到夫人的餐桌上。

「一般來說,御仲居的菜總比膳房的受歡迎。外面廚子送來的菜總量如果算是九份,一般能被吃掉的也就是兩份。外邊的料理實在不能說美味。」女官們在回憶中有人這樣直言不諱。

從這樣的回憶可以推測,與將軍的飲食相比,夫人的餐桌顯然無論品種味道還是禮儀文化上都更勝一籌。

然而,日本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後宮體現也十分嚴重,將軍的妃子們大多以柔順自居,倒是真沒出現過那種能指著永樂大帝鼻子罵他陽痿的宮女。

面對如此柔順的美女妃子,將軍怎麼會受到「非人」的折磨呢?

這當然是有史料依據的。所說「非人」,是因為按照規定,日本幕府的將軍和妃子上床,是不能一個對一個的……

讀者要問了:什麼?難道將軍要當種馬,一個對仨?

不錯,在將軍的床上,的確會同時有三個女人侍寢。

估計,聽到這句話,會有人罵這個將軍真是淫蕩……

那您可就錯了,若您去當幕府的將軍,雖然有三個女人侍寢,只怕反而會有砍死其中兩個的衝動。

48

復原後的「上段之間」,將軍和妃子親熱的地方

日本將軍臨幸妃子不是象中國皇帝一樣可以到妃子的寢宮,而是有規定的地點。日本將軍上床規矩眾多,據說和德川幕府第五代將軍綱吉重視儒學有關。日本自古性文化豐富,浮世繪的春畫曾令歐洲人瞠目結舌,武士諸侯大多生活糜爛,只有將軍是道德典範的象徵,所以斷不允許其作禽獸之行。

儒家的總瓢把子孔夫子在我們印象中是保守的象徵,事實上孔子的降生就很開放:他的父母是「野合」而生下的這個兒子。考慮到他並不是家中第一個兒子,所以,這個「野合」似不能解釋為孔子之父採用強暴或者搶親之類形式把孔子他媽弄回家,也許是夫妻倆搞點兒小情趣,在野外郊遊的時候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敦倫而得子。還有一種解釋,說孔子家在魯國,這個地方是周公封地,信守禮儀,而附近的齊國起源東夷,是性解放的先驅,類似今天的荷蘭。風情萬種的齊女某姜如同今天的蒼井空,松島楓或者江戶川亂步一般魅惑四方,在《春秋》中造成國君翹辮子的就有好幾個,堪稱禍亂各國。孔子的老爹也沒準是受到原始誘惑,偷偷越境去私會齊女,參加了當地的某種野外色情活動,事後索性把二奶帶回家,生下這位二得天下無雙的聖人來。

這位孔夫子的爺爺是大力士,能扛城門的,而且是領兵的將軍。孔子的老爹因此精力和財力都比正常人多些,很是正常。

但是對於日本幕府的將軍來說,「野合」這種事情可望而不可及。將軍和妃子交媾的地點是固定的,在御小座敷殿的御上段之間。老薩曾看過這個房間的復原圖,應該說,比一般日本人的住家講究多了。當然,所謂講究倒不至於講到掛百八十顆夜明珠的地步,無非是布置精巧些而已。將軍用的枕頭是織錦覆面,兩側帶有紅色垂穗。在枕頭旁邊還有放宣紙和竹紙的雜物箱,日語稱為「亂箱」。至於行夫妻之事的屋子裡放紙張幹嘛未見說明,初步想像是將軍興之所至沒準才情如涌,假如當場賦詩一首,你總得有個寫的地方不是?最直觀的是它的榻榻米十分精美。御上段之間的榻榻米頗為國際化,外觀是日本的傳統式樣,但是,裡面要絮上從中國進口的「吉貝棉」,這是當時最好的棉布,其敷面上則裝飾著來自於朝鮮,被稱作「高麗緣」的花紋。這種榻面在《御殿女中》一書中將其稱為「麗人榻榻米」。

起初沒想明白將軍干那個事兒為何要有固定的地方,「孤王酒醉桃花宮」,像中國的皇上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是何等瀟洒。

後來才悟出日本幕府這種做法是有科學依據的,或許這樣做是為了提高將軍傳宗接代的成功率。

俄羅斯有個功勛生物學家叫巴普洛夫,專門研究狗。他把狗帶到實驗室,然後在狗面前放上一塊肉餅,你可以立即觀察到狗會分泌唾液。八婆洛夫把這稱作「第一條件反射」。而後,這位科學家天天給狗喂肉餅吃,一喂它就晃鈴鐺,結果,幾天以後,不給肉餅,一晃鈴鐺,那狗也直流哈喇子。

這個,叫「第二條件反射」。

讓將軍每次跟妃子那啥都到固定地點,就是培養將軍的「第二條件反射」。

怎麼這樣說呢?

以普通男性而言,如果身邊有漂亮的女孩子倩影閃過,經常會轉過腦袋去追著看。這樣的男人有時當場會被身邊的女朋友擰,其實他很冤。女為悅己者容,如同野生動物在繁殖期用氣味和鮮艷的顏色吸引異性,人類也會製造吸引異性的魅力。所以,會被動人女性吸引的男人,不過跟狗看見肉餅流哈喇子一樣,屬於動物性的「第一條件反射」而已。

但是,幕府的將軍並非普通男性。作為將軍,從小生長於婦人之手,身邊美女如雲,看得多了,難免產生審美疲勞,於是比正常人更難對異性產生直接的慾望。這就跟如果給一隻狗每天填塞過量的肉餅,它對肉餅的「第一條件反射」一定很弱。

可是,如果將軍雄風不振,很可能意味著未來江山無主,怎麼解決這一重要的政治問題呢?

可能是日本古代生物學家認為,讓將軍每次臨幸妃子都在同一環境中,可以讓他產生進入這一房間就是要和人那啥的潛意識。久而久之,跟聽到鈴鐺就要流口水的狗一樣,將軍只要一進這個鋪了「麗人榻榻米」的房間,看到帶紅色垂穗的枕頭,無論裡面有沒有女人或肉餅,都會在第二條件反射作用下谷精上腦,獸性大發。

如此,可大大提高將軍產生後代的機會。

沒有史料考據,純屬猜測而已。前文說過,將軍的妃子們沒有子嗣時,都是住在名叫「長局」的集體宿舍里,有些房間擁擠得如同沙丁魚罐頭。將軍到那裡去和妃子親熱,實在有違人道,再說萬一集體宿舍里的幾個女子聯合起來刺王殺駕,就算將軍練過武術,也是好漢難敵四手,惡虎還怕群狼。這是個不安全的做法。而把妃子招到將軍平時寢宿的中奧,那裡服侍的小廝都是外面的粗人,伺候起將軍的傳宗大事來未免力不從心。如此說來,還是在後宮裡找個地方比較合理。

這個上段之間如今已經有人複製出來,只是榻榻米沒有加上吉貝棉和高麗緣,遊客無須擔心自己參觀後獸性大發。與當時普通日本住宅相比,這個房間算是比較大的了,足有十五六平方米。

然而,在這個空間里,要是睡四個人,還是太擠了點兒。要知道日本傳統沒有我們中文意義里的床,他們說的「床」,實際指的是地鋪,也就是榻榻米。日本人習慣於進屋脫鞋,最初外國人會不習慣。可是,您只要仔細想一想,就會明白,他們進屋,實際等於我們上床,哪有穿著鞋上床的道理?

所以,將軍實際上真是和三個女人睡在一張床上,而不僅僅是睡在一個屋裡。

但是,這三個女子中,只有一個將要臨幸的妃子是將軍可以親熱的,另外兩個按照規矩將軍是不能動的。

那麼,她們是不是來伺候將軍,比如幹些沏茶倒水之類的工作呢?

當然不是,這樣的工作自有侯在外間的女官擔當。床上這兩個多餘的女人通常也不會理睬將軍,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國將不國的慘劇發生時,才會對將軍開口。

那麼,她們是幹什麼的呢?難道是三陪之後第四陪——陪睡的?讓我們看看將軍和妃子親熱時的情景,大致就可以了解她們的作用了。

將軍進入房間,醞釀獸性約半個小時之後,妃子到來,穿著優美的白色睡衣。將軍將和她在房間的正中同寢,完成傳宗接代的重任。而同時進入房間的,還有兩名女官,她們向將軍施禮後,便一左一右背對將軍和妃子,躺在他們的兩側。

這兩個女官,面向外門的,是一名將軍曾經「幸」過的妃子,如今的職務叫做「御添寢役」,翻譯過來就是「睡覺助理員」。而令人驚訝的是另一位面向牆壁的,竟是一名年過五旬,而且剃了光頭的老女官!

註:如果某男讀完此文,問蒼井空,松島楓和江戶川亂步是誰,那多半是比較純潔的,而如果只問蒼井空和松島楓的,那多半是裝傻。

49

女孩子們本來就有些喜歡爭強鬥勝的性子,幕府則是利用了她們這一特點相互監視

在將軍卧榻旁睡一個光頭的老年女官令人匪夷所思。但這種被稱為「御袈坊主」的女官其實在將軍的後宮十分活躍。她們在得到將軍許可的前提下,可以出入將軍處理政務的中奧,乃至可以出現在幕府舉行儀式和進行政治活動的前廷,是唯一可以作為將軍隨員參加政治活動的女官。

幕府官員川路聖謨在他留下的《浪花日記》中回憶,他離開江戶到外地任職前,曾讓兩個孫子到宮中拜別在那裡「奉公」的女兒阿宣。這位阿宣姑姑在後宮頗有善緣,於是兩個小孩子成了那裡多少有些寂寥的女子們的寵愛對象,特別是只有六歲的敬次郎尤其受到喜愛,帶回的禮物「抱都抱不過來」。

當時曾有女官帶著兩個孩子到處參觀將軍的後宮,好奇的敬次郎每每拉開女官的房門,對著裡面叫道:「川路敬次郎來也」,這番頑皮,給後宮增加了不少笑聲。

帶著兩個幼童參觀將軍寢宮的,便是御迦坊主女官。川路記載她們穿著一般只有男性才穿的羽織和服,並且剃著光頭,樣子頗為奇特。

在御迦坊主的帶領下,兩個孩子連將軍夫人的寢宮 – 御所都進去參觀了一番。進到這種森嚴的地方,孩子也感到緊張。敬次郎問道:「哥,到這種地方來,要是被人家責問可怎麼辦啊?」他哥哥琢磨了一下答道:「是那個和尚(指剃了頭的御迦坊主)帶我們來這兒的,要出了事兒也是抓那個和尚啊。」聽聞此言,女官們無不爆笑。

御袈坊主著男裝,而且佩刀,老薩最初接觸到這種女官的形象,認為和卡扎菲身邊那些女兵一樣,她們可能是將軍的女保鏢。後來發現御袈坊主都是年齡很大的女官,所以她們的兵器應該只是用於儀仗。

然而,有個叫戒念的傢伙寫了一部真真假假的小說《宋風》,把宋朝宮中的老太監都描述成了神出鬼沒的武林高手,使老薩對自己的判斷又產生了懷疑:既然中國老太監能飛檐走壁,也不能排除日本老太太會胸口碎大石,鷹爪鐵布衫之類的功夫不是?

不過,放一個御袈坊主在將軍寢室里,肯定不是去當保鏢的。她有著重要的責任。

實際上,那個睡在將軍身側卻不能出一聲的年輕女官責任更重,她是一個活體的錄音機。

原來,這個被稱作「御添寢役」的女官,是不允許睡覺的,她必須真實地記錄當晚將軍和那個妃子幹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在第二天早上向將軍的夫人如實彙報。

自己老公和別的女人上床已經夠讓人不能接受的了,居然還要聽取其中細節,難道將軍的夫人是個變態?

有個把將軍夫人變態倒也不是不可能,但這是幕府的一項制度,大多數將軍夫人估計也是捏著鼻子聽取彙報的。

柳三變自稱「奉旨填詞」,御添寢役女官則是「依法聽床」。產生這項制度的原因是第五代將軍綱吉的妾室們經常向這位耳朵根子軟的將軍進饞言,甚至為自己的親友謀取官職。這種事情在幕府前期屢屢出現,綱吉時代不過是比較嚴重而已。因此,幕府的大臣們為了杜絕後宮干政,要求將軍不得聽取妃子的枕頭風。

這種事在世界上個個王朝都有發生,而任何一個還要面子的君主都會表示虛心納諫,問題是改不改誰也說不準。

但日本人辦事自古一根筋,既然將軍同意大臣們的看法,立即就制定出「御添寢役」這個監督措施來了——不佔理的將軍也無可奈何。

唯一給將軍留面子的是大臣們還沒讓「御添寢役」到朝堂上彙報將軍在床第之間的表現,而是讓將軍夫人承擔這一職責。

至於將軍和夫人會不會因為某個細節打起來,那就不是大臣們所宜干涉的事情了。

這簡直是上屋抽梯的做法嘛。

「御添寢役」要在今天鬧不好會成為色情文學的地下供稿人,披露後宮八卦和國家元首在床上的表現,都是大有賣點的元素啊。

設立「御添寢役」可以算是一個反腐措施,那麼,再加一個御袈坊主又是幹什麼的呢?

很簡單。想一想,「御添寢役」是從曾經與將軍有魚水之歡的女官中挑選,和正與將軍顛鸞倒鳳那位是天敵的關係。最初因為御添寢役和御伽坊主的存在,而不敢對將軍的愛撫做出反應,但次數多了,習慣成自然,有些妾室也會變得異常大膽,會專門發出淫蕩之聲來挑逗擔任御添寢役的女官,大有給對方些顏色看看的意思。

這種示愛之聲從背後傳來,想不聽都不行。自己的老公和別的女人就在呼吸可及的範圍內親熱,自己還必須把耳朵豎起來,整夜不能入眠,像錄音機一樣記錄一切。對於上了年紀的御伽坊主來說也就罷了,對於擔任御添寢役的將軍妾侍來說,心中的嫉妒和憎惡那恐怕只有用地火燃燒來形容了。在彙報中添油加醋,給競爭對手上點兒眼藥的事情,是合理而可以想像的。如何避免這種不誠實的彙報呢?放一個事不關己的御袈坊主就是監督「御添寢役」,防止她失去理智,信口開河。

不過這種事也許有助於維護將軍對後宮的統治。因為這種制度引發了將軍妾室之間強烈的相互嫉妒和怨恨,她們之間相互拆台,告黑狀,鬥起來毫不留情。後宮的女人們不團結,也就無法形成統一而有威脅的勢力了。

據說御袈坊主還有一個御添寢役沒有的職責,就是阻止將軍在床上做出一些傷風敗俗的事情 – 早就說過,當時日本已經引進儒家理念,所謂天人合一也是一個重要概念。將軍以一身擔日本,是道德的典範,也是天人感應的一極。理論上和我國皇帝一樣,如果將軍在床上作出女上男下乃至其他變態行為,都可能引發地震,海嘯,山崩,大火等自然災害,這時,御袈坊主要冒生死之險挽救日本人民,阻止將軍的獸行。

表面上,這是一個有些迂腐的作法,實際上,這應該是有現實意義的 – 如果將軍夫人在彙報中聽到將軍和某個妃子在床上大玩某種花樣,就算涵養再好也會醋罈子打翻的。

所以,將軍在床上,只能循規蹈矩,在兩台人體錄音機的監控下完成自己的本分——您說,這種事,是普通人能受得了的嗎?儘管為了防止側室干政,以御添寢役的方式行類似竊聽之事並不是沒有道理,但從人性角度這種事肯定很難接受。

電視劇《大奧》裡面,曾經描述過這個情景,不過給將軍留了三分面子。在電視劇中,御袈坊主,御添寢役和將軍是隔著帘子的。鈴木由紀子在《大奧之奧》中則考證雙方之間一無遮擋,兩人就躺在將軍和妃子的旁邊。處於這種狀態下,不牙一咬心一橫就沒法把愛妾抱到懷裡,將軍的感覺恐怕好不到哪兒去。日本幕府的將軍們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兒育女,筆者覺得個個都可稱超人了。

唯一可以讓將軍享有兩人世界的女人,只有將軍的正室夫人。儘管正室夫人大多來自宮廷貴族,但似乎幕府對她們給予了特殊的信任。她和將軍共寢,是無需御添寢役和御袈坊主在旁監視的。

可是大多數將軍臨幸正室夫人的次數都明顯少於妾室,這隻能說是男人們見異思遷的共同毛病使然了。

不過,事情總有例外。

50

在日本的大河劇中,德川家茂聰明伶俐,齒白唇紅,為何會做出逼娶女嬰這類禽獸不如的事情呢?

調戲未成年少女,算是一項犯罪。

那娶一個剛生下來不到一歲的女嬰做老婆,又該算是什麼呢?

八十多歲老丈娶了二三十歲的女郎,固然也算是新聞,但如果誰娶個吃奶的嬰兒,這肯定屬於大得多的爆炸性新聞,多半會滿世界被轉載。想想看,一個大男人天天給老婆餵奶換尿衸子……你不能不說此人實在是變態到了極點。

幕府第十四代將軍德川家茂,差點兒就干出這樣極端變態的事情來。

德川家茂絕對是個正常的男人,而且除了有一點豁牙以外堪稱風度翩翩。一個堂堂的將軍更不會娶不上媳婦,他要這麼干難道是得了失心瘋?

這就是政治的作用了,它可以把一切失心瘋的事情蓋上一層合理合法,天經地義的面紗。

德川家茂要做出娶女嬰的禽獸之行,純屬一種政治需要。

在德川家茂繼承將軍職位前五年,幕府的統治遭到一次沉重的打擊。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率領一支艦隊來到江戶,威脅日本打開國門,因為其軍艦漆成黑色而被日本人稱作「黑船來航」。佩里僱傭了一個中國翻譯羅森,負責和日本人的交涉。這個實際上完全不懂日文,秀才出身的羅森極盡恫嚇之能事,用寫漢字的方式告訴日本人:洋人,就是屁股象白蘿蔔,鼻子像紅蘿蔔的妖怪……

在這段日本遭到西方威脅的過程中,出現的中國面孔並不算少,其中,有和日本現代海軍創始人勝海舟結成刎頸之交的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也有跟著四國聯軍在長洲炮台把伊藤博文等一班武士打得落花流水的後北洋水師軍官王永發,不過,在日本最有名的恐怕還是這個羅森,根據日本史料記載,他不但幫著洋人欺負日本人,而且仗著體健貌端,文採風流勾引了大量日本女性,以至於今天下田島還有若干日本人帶有廣東人的相貌。

本來就無力抵擋佩里艦隊六十餘門大炮的幕府,在這種恐怖的恫嚇之下完全喪膽,第十二代將軍家慶憂懼而死。第二年第十三代將軍德川家定被迫簽訂與美國的通商條約,打破了日本「鎖國」的政策。此後列強紛紛威逼日本與自己簽約,而幕府也無可奈何,只能接二連三地作出讓步。

外國人在中國當時叫「洋人」,在日本則叫做「夷人」。以武將出身的德川幕府在被稱作「夷人」的外國人面前毫無抵抗能力,引起了各地諸侯,武士對幕府的重新認識。他們忽然發現幕府其實並不如想像中強大。一時,很多人有了想法。

他們的想法有的是恨鐵不成鋼,哀嘆國家之弱小,試圖通過自己的力量挽回國運;也有的不那麼純潔,想的是如同陳勝王一樣對幕府取而代之。

無論純潔與否,他們都看到了同一個可以扼制將軍的人。

那就是按照法理名義上比將軍還高的天皇。

在被他們惦記到之前,日本的天皇幾乎無人搭理。天皇的財力勢力集中在京都附近,地盤如同一個小諸侯,但作為半神半人的天皇,必要的公卿排場,神宮祭祀都是不能少的,天皇真正剩下過日子的錢寥寥無幾,經常鬧糧荒。象此時的孝明天皇,窮到吃條魚還得把魚骨頭留下第二天泡飯,可說過得頗為凄慘。但是,一旦那些不滿幕府的人士們忽然認識到了天皇的重要性,向他身邊靠攏,天皇忽然發現自己手中有了底牌,在一夜之間變得十分強大。這些人士共同的口號是「尊王」,也就是讓天皇出山,代替無能的幕府對付洋人。

一時,一向在天皇面前趾高氣揚的幕府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小心地和天皇打起交道來。

不過,聚集在天皇周圍這些人想法各異。

首先是一幫老「歷史反革命」,主要是被幕府一直壓制打擊的一些南方諸候,比如長洲藩的毛利家,他們的祖上被幕府擊敗,被迫臣服,但上百年來一直都想著翻盤。所以,對他們來說,尊王不尊王的無所謂,打不打洋人也無所謂,關鍵的問題是「倒幕」,也就是說尊王是手段,倒幕才是目的。

然後是一幫「義和團」,主要是日本當時的下層愛國武士,他們的眼裡尊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洋人趕出去,所以他們的口號是「攘夷」。他們對於幕府主要是失望,如果幕府能帶著大家打洋人,那倒不是不可以商量。

而真正後來主導日本政局的坂本龍馬,西鄉隆盛等維新志士們,此時都戴著前面兩種人的面具四處活動,恐怕連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後來會把日本帶到何處。

他們一直認為,幕府同意向洋人開港,是破壞閉關鎖國政策的元兇。

實際上,諸候爭霸,只是誰當下一個幕府而已,這個幕府解決不了洋人的問題,換一個幕府也沒辦法。「義和團」的愛國熱情雖然可嘉,但明擺著武士刀對上洋人的大炮是找死。不是幕府不想閉關鎖國,而是人家的大炮把你的鎖都打爛了,還怎麼鎖呢?

到最後,日本各派都變成了「改革開放派」,認識到 「師夷之長技以制夷」 才是正道,用西方的政治,經濟手段來武裝自己,於是開始了把日本帶入現代國家的明治維新。

說來有趣,這些後來的維新派,當時大多觀念守舊而且不講邏輯。他們大多明白打仗打不過洋人的事實,但又堅決主張拒絕洋人的開國要求——到底該怎麼辦他們也不知道,但他們佔據道義的高位,怎麼說怎麼對。這就是在野黨的好處了。而最早主張開放的卻是「腐朽賣國」的幕府。家茂當上將軍的時候,幕府的實權掌握在被日本輿論普遍評價為大奸賊的「紅鬼井伊」—井伊直弼手中。井伊直弼官拜幕府「大老」,也可以翻譯為大總管,是個堅定的「開國派」,主張對外開放,學習西方,而且要利用這個機會發展日本的對外貿易。

這些政治的大道理,和家茂將軍要娶女嬰的荒唐事有關係嗎?

當然有關係。井伊直弼有超前的政治眼光,干起事兒來卻毛糙得很,一方面他堅決貫徹開國政策,被理所當然地看做了和洋人合作的賣國賊;另一方面他一味使用強權壓制,興起「安政大獄」,把政敵捕的捕,殺的殺,連同樣主張開國的吉田松蔭都被殺了,引起官民對幕府的極度不滿。

本來被外國人逼得步步退讓,已經讓幕府失去威信,再加上「紅鬼井伊」樹敵累累,越來越多的反對派聚集到了天皇的旗下。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井伊想出來的辦法是乘著天皇羽翼未豐西安將其綁在幕府的戰車上,要造成天皇和幕府一體的既成事實,讓反對派無從依託 ——要求皇室公主嫁給將軍就是向全國宣示天皇和幕府團結無間的一招。

於是,這位大奸賊開始派人逼迫孝明天皇嫁一個公主過來。

天皇當時的確實力還不足以震懾幕府,只好想辦法滿足對方的要求。問題是,如同今天一樣,那個時代天皇家人口也不繁茂。整個天皇家族還找不到對象的女性只有天皇的一個姑姑,這位皇家「剩女」年齡比將軍家茂大一倍還多,而且從輩分上說一旦結成這樣的婚姻對天皇無異一種羞辱,將招致更多反對。

天皇家還有一個未婚女性,就是天皇的妹妹和宮。問題是和宮早已許配有棲宮熾仁親王,除了沒過門什麼手續都辦完了,將軍也不能搶親王的未婚妻啊。

那年頭沒有變性手術一說,被幕府逼得團團轉的天皇萬般無奈下靈機一動,說要不把我的女兒嫁給將軍吧。

這倒是個從各方面看都很合適的婚姻。除了天皇的這位富貴宮公主稍微小了點兒——公主剛剛出生不到八個月……

51

一代權臣岩倉具視

(頭梳髮髻,卻腳蹬皮鞋,正是一代權臣岩倉具視在日本近代史上的地位,他身邊幾名穿和服的年輕副手分別是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和山口尚芳,都是下一代日本政治家的精英。而這位岩倉,正是和宮下嫁將軍家茂的幕後推手。)

在鈴木由紀子的《大奧之奧》中記載,天皇朝廷和幕府還真討論過讓將軍娶富貴宮的建議。這種事情要是傳到將軍家茂耳朵里,不知道會怎樣哭笑不得了。

其實將軍這一方真正議娶的目標,正是已經訂婚了的和宮公主,和宮比將軍德川家茂小兩個月,是個身材嬌小的袖珍美女,從對和宮墓的發掘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從各方面來看,和宮都和家茂可稱佳偶。雖然和宮與有栖川宮熾仁親王有婚約,但……不是還沒過門嗎?素來把天皇當掌中玩物的幕府並沒把這當回事兒。

天皇是不敢拒絕幕府的要求,誰也沒想到,這位和宮公主卻是一個烈性子。哭鬧,閉門,砸東西,要當姑子,和宮演出了一場東瀛版的英台抗婚。

和宮不肯下嫁幕府的原因,倒不是對訂了親的那位親王有多少愛慕之情(議婚時和宮只有十三歲),而是由於恐懼。

這恐懼的理由今天說來很有些哭笑不得,竟然是因為江戶那裡有洋人!一想到要嫁到有可怕「夷人」的江戶去,和宮就會害怕到歇斯底里。

江戶的確有洋人,但洋人要知道這件事一定覺得十分無辜 – 又不是我們要娶公主……

這可以看出當時日本普通人對洋人的態度。

被和宮一番大鬧,寵愛這位妹妹的孝明天皇索性向江戶方面提出可以把自己不到一歲的女兒嫁給將軍,既是表示對和宮的支持,也是多多少少表示一下自己的不滿,給將軍出個難題。

最終幕府還是拒絕了讓將軍娶女嬰的主意——實際上雙方談了沒多久,那名可能嫁給將軍的富貴宮公主就不幸在襁褓中夭折了。井伊直弼派出使者,逼迫天皇方面給和宮退婚,然後討論下嫁將軍。無奈的和宮除了以淚洗面無可奈何。

就在這個似乎絕望的時刻,彷彿是和宮的痛哭感動了上帝,一件意外讓和宮的婚事有了轉機。

天怒人怨的幕府大總管井伊直弼,就在江戶城下遇刺身亡,被政敵斬殺,史稱「櫻田門之變」。

說來,暗殺井伊直弼是件令人震驚的事情。這是因為井伊作為重臣行進於都市之中,身邊帶著武士組成的衛隊,人數眾多,而且井伊本人還是修鍊居合道的武林高手。

在現代的政治謀殺中,被謀殺對象個人的武勇幾乎沒有意義。但在幕府時代,這還是蠻有價值的,有時直接決定了謀殺的成敗。比如,倒幕維新的先驅,日本的思想家坂本龍馬就曾在一次遇刺時依靠武藝和同伴一人持槍一人持矛殺出生路。

如果碰上雙方都是武林高手,那這樣的交鋒比武俠小說還要精彩。

坂本龍馬最終還是死於刺殺。他在近江屋和一名政見不甚相合的朋友談話,兩人為了表示互無敵意(那個時代實在沒法判斷哪個朋友會給你肋上插一刀)而把刀放在了一旁,結果鑄成大錯。刺客突然出現,坂本和他的朋友不及拔刀就被砍倒。然而,當時留下的痕迹經過復原,卻展示了此戰的驚心動魄。

經過檢查,刺客對坂本龍馬連發三刀就達到了致命的目的,從血跡的噴濺情況來看,這三刀動作極快,是在一秒多一點的時間裡完成的。

而坂本的反應也堪稱高手。

刺客的第一刀,從左向右橫斬坂本的面門,無可招架的坂本龍馬向後一縮,這一刀雖中額頭,卻未能深入,僅僅傷了皮肉;刺客的第二刀斜斬,傷了坂本的側背,雖重而不致命,而坂本以承受這一刀的代價俯身取到了自己的刀;刺客的第三刀隨即從上向下直劈,來不及拔刀的坂本龍馬單手舉起連著鞘的刀,阻擋對手的下劈。但是對方力量極大,一刀劈開了坂本龍馬手裡的刀,仍砍中了他的額頭,破腦而入,是坂本龍馬的致命傷。

而坂本龍馬的朋友,在第一刀砍來時正在轉身取兵器,兵器沒到手,後背所受這一刀已致命。

這一場短暫的惡戰,若刺客的武藝稍有遜色,鹿死誰手就難說了。

可是,刺殺井伊直弼,卻幾乎沒有懸念 – 反對井伊的武士們把這次暗殺作得更像是一次小規模的軍事行動,他們正面襲擊和打垮了井伊的衛隊,把井伊直弼從轎子里拖出來砍了腦袋。

井伊本人苦練二十年的武藝連一點兒作用都沒能發揮,因為刺客在一開始襲擊的時候,就動用了手槍,轎子中的井伊直弼腰部腿部都被子彈擊中,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其身邊的衛士,二刀流高手永田太郎兵衛也被亂槍打死。

刺客們使用的仿科爾特1851式左輪手槍

這似乎也是一個隱喻,顯示著幕府在新的歷史潮流面前已經過時。

和宮似乎可以鬆一口氣,也許沒有了這個蠻橫可惡的「紅鬼」,自己就不必嫁到江戶去了。

然而,沒過多久,幕府再次派人前來求婚。

這一次,原來站在和宮一邊的哥哥孝明天皇,竟然也改變了態度。

原來,這次幕府前來求婚,是真的來「求」了。「奸賊」井伊直弼死了,但幕府的危機並沒有消除,而且,由於幕府失去了這樣一位鐵腕強人,無人能夠堅持其高壓政策,幕府的威信進一步下跌。而此消彼長,聚集在天皇身邊的勢力越來越強,讓幕府感到威脅,寢食難安。

怎樣才能解決問題呢?幕府方面經過討論,認為只有獲得天皇的合作一途。如果天皇也表態支持幕府,並與幕府結合成一體,反對派失去旗幟,將不消自滅。

所以,這一次幕府的求婚低聲下氣,罕見地做出了低姿態。出於和朝廷顯示團結的目的,他們繼續要求和宮公主下嫁江戶,並急切地希望通過公主下嫁的舉動,堵住反對派借尊崇天皇為由攻擊幕府的道路。

從情理來說,天皇這邊此時已經有了拒絕的籌碼,而且,這種合作似乎是天皇拆自己的台,讓幕府白白佔便宜。然而,天皇身邊的一號重臣侍從岩倉具視注意到,井伊直弼居然會在鬧市遇刺,而且戰鬥中他的衛隊大量開小差,於是為天皇分析道:「在櫻田門外,幕府的大總管井伊就被刺殺,說明幕府政權已經沒有了對局勢的控制力,幕府的權威也落入了谷底,這正是回復皇權的機會。然而,如果以武力和幕府相爭,恐怕又會召來窺伺的外國的侵略。若是這樣不如准許幕府的許可,但以要求其破棄與外國簽訂的通商條約為價碼。如果幕府能夠同意,可以藉此機會確定天皇的權威。」

岩倉具視的設想,與孝明天皇不謀而合。這位天皇是一個仇視洋人的保守主義者,但並不想推翻幕府,他推崇的政府結構類似於有一個天皇作董事長,再保留一個幕府作總經理。所以,嫁和宮給將軍,同時要求其按照天皇的命令把外國人趕出去,孝明天皇認為是一筆划算的買賣。

問題是,幕府若有實力把洋人趕出去,何至於混到要靠老婆娘家站台的份兒上?

已經飢不擇食的幕府方面一面向天皇大量進貢,一面一口答應了天皇的條件。

這下子,和宮沒轍了。經過反覆的爭取無望,1862年,16歲的和宮被迫前往江戶出嫁,臨別時,題詞一首,內有句曰:「此身雖可憐惜,為君為民之故,且散作武藏野的朝露吧。」

鈴木由紀子在《大奧之奧》中描述和宮「其時心情,簡直如同出嫁匈奴和親北胡的王昭君一般。」

這位和宮姐姐太過分了,又不是讓你嫁給胡人。

在和宮眼裡,那個可恨的將軍家茂,也和胡人差不了多少。

52

據考為和宮公主著洋裝的罕見照片

和宮生活的時代,已經有了照相技術,她也是幕府歷代將軍的夫人中最早留下照片的。從現在留下的照片來看,在晚年患病前和宮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的確是個美麗的女子。

有人開玩笑,說日本皇室的樣子是男人鬍子越來越少,女人眼睛越來越小。

看看這些照片,這種說法不能說全無道理——

日本最近幾代天皇:

大鬍子明治

中鬍子大正

小鬍子裕仁

沒鬍子平成

日本最近幾代公主:

明治時代 (和宮)

大正時代

裕仁時代

平成時代

現在……

和宮不僅貌美活潑,而且由於出生時父親已經去世,其兄孝明天皇對其十分寵愛。所以,作為天之驕女的和宮,肯定也曾對自己的未來多有期待。然而,正如人們所說「自古紅顏多薄命」,十六歲的和宮被硬塞給一個下嫁江戶的政治任務,心情的確和王昭君出塞差不多。

將軍後宮的事情很少文字流傳,但是負責給和宮公主擔任宮廷輔導女官,跟著她嫁到江戶的女官庭田嗣子是個很八婆,呃,應該說很有檔案意識的女性,她在和宮身邊寫下的筆記被作為《凈寬院宮御側日記》流傳下來,保留了不少當時的一手材料。

庭田嗣子的筆記記得頗為風趣,她提到幕府時,用的詞不是「幕府」,而是「騙子」。

這是由於和宮下嫁前因為懼怕提出了一個和將軍家茂和平共處的五項條件,包括:第一、要參加父親仁孝天皇去世第十七年的祭祀後才前往江戶。此後到先帝的忌日應可准許和宮返回京都參加祭祀;第二、儘管嫁入將軍家,但和宮身邊的一切應保持在皇宮時代的原樣;第三、在沒有適應江戶城的生活之前,要從皇宮帶侍從女官一人,以及下級女官三人同行,伺候和宮的生活;第四、如果需要,可召喚其舅舅橋本實麗到江戶來;第五、如果需要,可派遣身邊的高級女官作為使者到京都與哥哥孝明天皇聯絡。可能因為不得不把妹妹的婚姻作為政治籌碼,心懷愧疚的孝明天皇敕令和宮嫁人後仍保留「內親王」的封號,表示其仍是皇族一員。

日本的風俗即便是天皇之女,嫁人之後也不再屬於自己家,而是對方家族的成員。直到今天,日本女性出嫁時頭上仍要戴「白無垢」披巾,意為對丈夫說「我以清白之身嫁到你家,請為我染上你家的顏色。」和宮兄妹的這個做法,表示她雖然嫁人,卻不算夫家成員,這是僅次於給老公戴綠帽子的嚴重挑釁。

然而,期待和宮下嫁解決政治危機的幕府早已急不可耐,當即答應了後面四項條件,只是第一條被認為明顯是拖延婚期,遭到堅決拒絕。

考慮到這四條已經比較過分,和宮不想過為己甚,於是同意早日啟程。

然而,來迎接和宮的幕府女官仍然採用幕府的武家禮節對待和宮,根本沒有接到關於這些條件的通報。

為和宮擔任扈從的舅舅橋本實麗,以訂婚時雙方有約在先為由向幕府的官員提出了抗議,要求對方守約,但也無濟於事。和宮隨行的女官和朝臣為此都感到憤慨。女官們開口閉口用「騙子」來表達對幕府的不滿。

而和宮接著就和名義上的婆婆天璋院斗出了火花。

天璋院是十三代將軍家定的妻子,名義上是十四代將軍家茂的繼母,說來也是個命苦的女性 – 家定天生腦疾,根本不能完成男人的職責。但是,天璋院也是個命硬和充滿個性的女性,也許經常看日本大河歷史劇的朋友還記得,她還有一個名字,就是篤姬。

這個名字,曾經風華絕代。

事實上,在幕府的最後時刻,正是篤姬與和宮兩個剛強的女性,撐起了即將傾覆的德川家。

然而,篤姬天璋院與和宮第一次見面,兩人就爆發了一場交鋒。

和宮嫁過來的時候,送給婆婆的禮物上連個尊稱都沒有寫,僅僅書寫「致天璋院」。這種「囂張」的態度激發了篤姬骨子裡的剛硬。說是婆婆,其實此時的篤姬不過二十七歲,比和宮不過大十歲而已。於是,兩人見面時,篤姬在坐墊上端坐於上座,卻讓和宮坐在左側的下座,甚至連個蒲團也沒準備。這在一般家庭裡面倒也不算超越婆媳之禮。但如果按照皇家的禮儀來算,和宮作為公主應該地位更高。就算不給其上座,雙方也至少應該平等相對,各有坐墊才是。

這個明顯的下馬威讓回到寢宮的和宮大哭一場。

上行下效,和宮帶來的宮廷女官們和將軍後宮原有的女官也斗的難解難分。和宮身邊的女官七十一人,天璋院身邊的女官九十一人,加上她們的侍女,部屋方等,卷進來的人要有三倍於此的數字。這兩個美女軍團之間的相互爭鬥,讓將軍的後宮充滿了火藥味。

事情越演越烈,以至於天皇都出面要求幕府遵守諾言,善待和宮。幕府方面不得不有所收斂。

這場爭鬥在和宮的婚禮之後第二年才告一段落。當時,將軍的後宮中流出了這樣的謠言,稱「天璋院仍和從前一樣占著將軍夫人應該住的御殿,讓和宮住在原來下人住的房子里」。由於擔心和宮受到委屈,似乎天皇也對篤姬表達了垂詢。

感到深受羞辱的篤姬果斷提出要離開原來的寢殿,搬到別的地方去。

這裡面其實體現了篤姬鮮明的個性和政治智慧。此事要是成真,「惡媳婦把婆婆趕出了門」的流言蜚語會讓和宮一輩子背著。和宮不得不向天皇提出請求,要其阻止篤姬搬家的做法。

好像直到這時候。和宮才明白自己的真正處境:篤姬之所以對她十分苛刻,並不是普通婆婆和媳婦的家庭矛盾,而是一場政治戰爭的側面。這場戰爭在和宮下嫁前已經結束,核心問題是為十三代將軍家定確定下一任將軍的人選。由於這場戰爭,篤姬與和宮正好屬於兩個對立的陣營。

當時的候選人有兩個,一個是和宮的老公家茂,此人和家定的血緣最近;而另一個是被當時很多人推舉的賢王——德川慶喜。德川慶喜年齡比家茂大,而且素有英明之稱,被認為是危難中拯救幕府的最佳人選;而擁立家茂則被認為是奸賊井伊直弼一手操縱的,輿論中並不被看好。

篤姬就是支持德川慶喜一派的重要人物。而和宮無論自己願不願意,作為家茂的妻子,自然被划到他的陣營里去了。如此一來,政治上在不同的陣營,又怎麼能和睦相處呢?

和宮原來是被站隊了。

身心俱疲的和宮,本來就不曾計劃在江戶多呆,她也不習慣幕府略帶粗糙的武家風範,日日懷念京都故鄉。如果這樣的日子持續下去,和宮曾計劃借省親的機會,就返回京都不再回來了。

然而,和宮最終卻留了下來,因為有一個人改變了她的生活。

53

西陣織

(產於和宮的家鄉京都,是藝術和手工的精緻組合,世界最華麗的綉品之一)

因為到江戶以後履歷坎坷,跟隨和宮的女官庭田嗣子曾在日記中流露出對前景的擔憂。然而,在和宮嫁人後第二年,其筆調明顯歡快起來,讓人覺得憂煩已過。尤其是一個叫做「大樹」的人,經常會在她的日記里出現,每次都會帶著一些異樣的氣息。

比如,在《靜寬院宮御側日記》中的一段紀事寫道:「大樹今天到吹上御苑騎馬,通知和宮公主無需作例行的拜見之禮。大樹在歸途中,以康乃馨為禮物送來。今晚,迎其來宿。」

這個「大樹」,便是女官們給將軍家茂起的綽號。居然懂得給人送花,這真是個浪漫到有點兒象現代人的將軍了。

推測,將軍家茂喜歡上和宮,可能是在婚禮上。和宮不肯照江戶的習俗剃掉眉毛,滿臉傅粉,甚至保留了在宮廷式的披肩長發而沒有盤頭。看到這個一臉毛茸茸,像個小白兔一樣的小萌丫頭,家茂的神情曾變得頗為驚訝。

此後,天真的和宮以其頑皮和嬌憨給家茂帶來了意外的快樂,兩個年紀相若的年輕人從此浪漫地相愛起來……

哦,我承認,我是在模仿《還珠格格》的劇本,歷史,應該不是這個樣子的。

事實上,很多人對家茂與和宮之間有愛情持十分懷疑的態度。

原因是對家茂來說,娶的這個媳婦比買來的付出代價還要高——兩人的婚姻本來是一樁政治聯姻,屬於宮廷和幕府各取其利,又各懷鬼胎的產物。對幕府來說,最直接的收益是顯示了和天皇宮廷的團結,讓試圖拉著天皇盜墓,錯,倒幕的各路野心家和志士們頓失重心。這是幕府想要綁架威望日增的天皇的第一步;對天皇來說,嫁一個公主過去,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幕府必須「攘夷」——把外國人趕出去。這一點,幕府是有承諾的。

這肯定是不現實的,以當時日本的實力,不要說幕府做不到,幕府加上天皇也做不到。

當然,如果幕府順利地「攘夷」成功,則天皇也在綁架幕府,有機會借勢而起,建立一種天皇為董事長,幕府為總經理的制度。如果幕府不能「攘夷」,則天皇站在道德制高點,又可以作為在野黨領袖迫使幕府下台。

在這場博弈中,幕府明顯處於進退兩難的地步,而和宮,娶回來其作用也就發揮完畢,面對天皇朝廷不斷督逼「攘夷」的壓力,將軍家茂不遷怒於這個不馴的野丫頭,已經是很寬厚了。

在高高的宮牆裡面,爾虞我詐的中心,還會有愛情存在的空間嗎?

但是……一切又表明,這裡面似乎真的有愛的火花在閃現。

一八六六年,由於長洲藩降而復叛,將軍家茂率軍親征,戰事不利中,家茂在大阪憂憤成疾而病逝,終年二十一歲。其親信大臣勝海舟檢閱家茂遺物,意外發現大量和宮寫來的私信。對此有些驚異的勝海舟打開來看,頓時被信中決然的詞句所震驚。在其中一封信中,和宮寫道:

「期盼著你的早歸,等待一日便如千秋一般長。」

「既嫁給了德川家,便有連生命也可以為德川氏而犧牲的覺悟。」

「國事為重,我會一直等待,直到你的凱旋。」

這些書信,似情書,又不似情書,但其中一番真意,任何一個戀愛過的人,都是明白的。

我們似乎不必懷疑宮牆裡有沒有愛情。田野里有田野里的愛情,工廠里有工廠里的愛情,學校里有學校里的愛情。只要是人,就有對情的渴望,只是在不同的地方,表現不會相同。魯迅曾經拿林黛玉和黃包車夫做過對比,意思是他們之間若是產生了感情會很古怪。其實,歷史上有過不少背景完全不同的人們之間的愛情,也有很多是十分成功的。然而,如果看這樣的愛情,會發現他們要為了愛情而設法接受,理解和適應與自己背景完全不同的對方,彼此為對方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代價。

這是先有愛,再有堅持的成功。

更多的時候,是先有理解,後有愛情的,這就是所謂「知音」的含義。

家茂與和宮之間的感情,也許正基於他們對彼此糾結命運的理解——他們都自幼生長於政治漩渦中,看慣了黑暗和陰謀,只有他們才理解彼此生存的艱難,而忽略那炫目的頭銜和榮耀。

家茂是名義上君臨日本的將軍,但是,外有洋人威脅,內有倒幕風潮,而幕府內部卻因為井伊直弼的「安政大獄」而人才凋零,威望衰落——第二次長洲戰爭中家茂不得不親自到前線指揮,就反映了幕府內部人才的匱乏。幕府的覆亡已經是近在咫尺的危機,兩百年的鎖國,面對數千年未有的大變局,這已經不是需要一個賢才,而是需要一個超人來承擔的負荷了。

幾乎沒有人看好幕府的未來。家茂身邊忠心耿耿的名臣勝海舟,也只是在儘力籌措救生艇,希望在幕府這艘巨艦傾覆時,讓船上的人能夠逃生。

但家茂是在努力挽救這艘巨艦。

他即位後面對比自己年長,更有賢名的爭位者德川慶喜時態度平和,既無喜色,也無忌色,彷彿完全忘記了雙方曾你死我活。他像是在告訴慶喜和其他的競爭者:我們在同一條船上,船要是沉了,誰都沒得玩。

他贏得了第一次長洲戰爭,所用的最主要將領竟然是後來的倒幕統帥西鄉隆盛——這就像一條船的船主說服海盜幫自己的忙一樣。家茂說,你不是想搶我的船嗎?先幫我把船底的洞補上可好?

他獲得了和宮的哥哥孝明天皇的友誼。兩次到京都拜見這位大舅子。你不是逼著我「攘夷」嗎?咱們還是談談董事長和總經理的利益分配問題吧。儘管和宮下嫁時天皇背後有小算盤,但兩人有著合作的默契,孝明天皇終生反對倒幕。

家茂努力使自己理解世界,並促進日本的開化。他乘坐輪船出行,閱讀外國報刊,並通過書信曾與拿破崙三世有過較深入的交流,贈送蠶種促進了法國絲綢的發展——很少有人知道,馬賽的絲綢,直到今天仍是不遜於中國同類產品,最輕最柔軟的絲綢。

終其統治之時,家茂始終在努力尋找解決幕府危機的辦法,而且,依靠他的政治智慧,竟然在一定程度上被他將局面一點一點扳了回來。勝海舟評價他說:「若さゆえに時代に翻弄されたが、もう少し長く生きていれば、英邁な君主として名を殘したかもしれない。武勇にも優れていた人物であった。」(儘管少年時即為時勢所翻弄,但如果他能活得長一些,或許能以英主之名流傳後世。是有武勇而又優雅的人物。)

然而,對於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少年,這其中的疲憊,惶惑和艱難,後人是無法體驗的。

這些,也許只有同樣出身於宮廷的和宮能夠明白。和宮是遺腹子,從未見過自己的父親,與其兄孝明天皇相依為命,感情很好。而孝明天皇最終卻以政治為理由將她嫁到了不願意去的江戶,和宮是否會懷恨這個兄長呢?在幕府崩潰的時候,和宮從江戶返回京都,隨身攜帶的,就有孝明天皇的牌位,她用態度表明了對兄長的理解 – 生在帝王家,就沒有不被政治選擇的自由。

歷史記載家茂花了很多時間和和宮在一起,也許最初有家茂希望緩和二人關係,以增強幕府與天皇朝廷聯繫的目的。但從後來的情況看,這樣多的相處顯然超出了政治的需要,只能說:和宮是家茂的知音。

兩個人都有著被時代翻弄的命運,又都有不甘被命運擺布的堅強,才是他們彼此相知的基礎,郎才女貌,反而是其次的事情了。

從史料中可以看到,在時代漩渦的颱風眼中,兩人抓住每一點機會享受著生活和愛情。

家茂好甜食,和宮便經常令女官們製作了羊羹送去,以致不知節制的家茂滿口齲齒。

家茂要出征長洲,行前兩人徹夜不眠,和宮叮囑家茂,你到南方去,就靠近我的家鄉京都了,請為我帶京都的西陣織來。

不知道兩人為何徹夜不眠,也許,他們已經感到即將永別的悲傷?

征戰持續了一年,直到家茂病逝大阪,再也沒能回到江戶。

在家茂病重期間,和宮聞訊曾連夜派醫生乘坐英國輪船緊急趕去,攜帶的東西包括「衣服,被子和點心」——仍然沒有忘記給家茂帶去愛吃的甜點,可見和宮並未想到家茂會那樣快地離世。

然而,家茂仍然逝去。他的死因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是醫生之間看法不同延誤了治療的時機,有人認為是水土不服加重了病情。筆者認為,承擔了過重的壓力,家茂早已透支了自己的時間。死前,家茂長嘆:「一事無成就要離世了嗎?我才二十一歲啊。」

當家茂的靈柩到達江戶時,他的侍從帶來了家茂為和宮購買的西陣織。

這本是家茂準備作為凱旋的禮物準備好的,然而,如今卻成了生離死別的證物。

和宮的反應和在眾人面前的失態是被記錄在《皇女和宮紀事》中的。這段文字如是寫道:「9月6日、家茂の遺骸は江戸へ帰った。そのとき、側御用取次平岡丹波から和宮へ西陣織物が屆けられた。これは、家茂が征長出立の際に「土産は何がよいか」と尋ねたのに対し、和宮が「西陣織を」と、ねだったためである。形見となてしまった西陣織を抱きしめた和宮は、つと立って奧へ入って行き、そこで突っ伏して心ゆくまで泣いたのであった。」

翻譯過來是這樣的,「九月六日,家茂的遺骸到達江戶。這是,侍從平岡丹波為和宮帶來了西陣織。家茂在征伐長洲之戰出征時,曾問:"要什麼禮品么?』和宮對之曰:"那就西陣織吧。』這便是為此承諾而準備的。見此,和宮抱住西陣織,站起來努力向內宮走去,一進門便撲倒於地,發出從心底的哀哭。」

這匹西陣織,被和宮在家茂下葬時掛在了他的靈柩上,並作歌道:「空蟬の唐織ごろもなにかせむ,綾もも君ありてこそ」(唐織衣美飾空蟬,著綾著錦皆是為君妝)。

女為悅己者容,美麗的西陣織,是欲為了誰裁剪?

家茂英年早逝,未能挽救幕府的衰頹,但一句「可憐」卻是說不出口。

這一天,勝海舟在日記中寫道:「德川家至今日畢。」

德川幕府在家茂之後仍然掙扎了兩年。

這兩年中,繼任將軍的是原本呼聲極高,素稱賢明的德川慶喜。然而這位「賢君」心胸卻遠不如家茂開闊,始終沒有忘記雙方的爭位之斗,以至於他登位後排擠勝海舟,和宮求見也被拒絕。這位「賢君」先是搞出一個「大政奉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歷史教科書),試圖以退為進。之後發現自己沒有在三顆雞蛋上跳舞的本領,隨即途窮匕見,率領大軍直撲天皇所在的京都,結果被打得大敗。雖然前線大敗,但將軍指揮作戰的大本營大阪城仍兵精糧足,而且幕府控制有制海權,可以隨時調來援兵。當將領們專心準備下一次戰役時,天亮時分卻發現被戰爭嚇破膽的主公慶喜已經乘孤舟逃跑回江戶了……

畢竟賢明的末代將軍慶喜一直只有紙上談兵的機會。

東晉殷深源,「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久負賢名,年輕時一直稱疾不做官,時士嗟嘆:深源不出,奈蒼生何!十多年後,才在會稽王司馬昱哀求多次情況下出來做揚州刺史,並節制諸軍北伐。結果因為不識時務,被打得全軍覆沒。

英俊喜歡穿軍裝的慶喜,與之大體相似。

敗回江戶的慶喜發現了一件可怕的事情:統治日本十幾代的幕府,如今成了眾矢之的的「叛賊」,朝廷的大軍正一路披靡,殺向江戶。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朝廷一方領兵的正是和宮最初的未婚夫——有棲宮熾仁親王。有棲宮熾仁是日本皇室中少見的文武雙全人物,和宮一手優美的和歌就出自他的指導。他與幕府有奪妻之恨,所以是皇室中倒幕最堅決的成員。在他統領下的討伐軍明顯是要置德川家於死地,而落井下石簡直是人類天性,昔日威風的幕府,此時已經落到破鼓萬人捶的地步。

彷彿突然發現了救命稻草,德川慶喜請求拜見和宮。

在家茂去世之後不久,孝明天皇也去世了,兩個最主要的合作派代表人物相繼去世,幕府和朝廷的戰爭一觸即發。因此,岩倉具視曾多次去函,密告和宮儘快脫離幕府,回歸京都。但和宮並沒有走。

也許在那一刻,她已經把德川家的命運背負到了自己的身上。

立場是維新派的勝海舟也沒有走。他雖然很不喜歡慶喜,但與和宮一樣,為了那個早逝的將軍,苦苦支撐著危局,尋求著為德川家找到一個平和的結局。

德川慶喜的第一次拜見並沒有被和宮接受。這個當初哭著不肯到江戶的小萌丫頭現在的內心,也許已經比大她十幾歲的慶喜更為深沉。她在等待慶喜確實已經山窮水盡的時候,只有一個真的沒有了東山再起機會的德川家,才有可能獲得生存下去的機會。

當朝廷的大軍已經逼近江戶的時候,和宮見了慶喜。隨後,她向自己的侄子明治天皇寫了一份「嘆願書」,請求天皇赦免德川家。她同時還給官軍的前鋒大將,自己的表兄橋本實梁寫了一封長信,闡明自己的立場。

那封嘆願書很容易找到,無需贅述,而給橋本實梁的信,更帶有和宮鮮明的個性。

和宮寫道:

「若當家(指自己嫁入的德川家)以朝敵之污名傳於後世,以吾看來實為遺憾之事。」

「若能予我以悲憫,雪其污名,得使其家門重立,吾願以身命相求。」

「萬望於官軍中斡旋以改其所向,若坐看當家滅亡實為吾極遺憾之事,切請儘快施以援手以保存之。我不惜此一命,惟若捨身於朝廷之敵一側 …… 思之心痛。」

和宮在信中表示,若德川家給後世留下朝廷之敵的污名,她認為會是十分遺憾的事情。請表兄看在自己的請求上,設法為其洗去污名,則和宮願以身命相求。如果官軍定要進攻到底,和宮也有著和德川家站在一起,捨棄自己生命的覺悟。

在得知戰爭不免的時候,和宮已經把自己作為了一個人質,來為德川家求得一線生機。

與此同時,與和宮曾經勢不兩立的篤姬,也為著同樣的目的在奔走——篤姬家族於官軍中最強硬的西鄉隆盛有恩。。剛烈的篤姬看不慣幕府男人們的無能,曾懷揣匕首,等待城破自盡,在聖海舟的強烈勸說後才改變了主意。

政治,本來是一種絕不讓敵人翻身的藝術。但是,在兩個本來應該是作為政治犧牲品的女人的努力下,德川家得到了意外的寬大 --德川慶喜退位,家主之位改由六歲的德川家達繼承,並為其在駿府保留了七十萬石俸祿的轄地。慶喜此後沉溺於打獵,攝影和射箭,生了二十一個子女,壽七十六。篤姬專心於教育德川家達,她的政治經驗對家達影響很大。後來,日本政府出現危機時,曾公推德川家達擔任首相組閣,被家達拒絕。德川家族則存續至今,仍在日本頗有影響。

和宮選擇了回到京都,皇室接回了被迫下嫁的公主,猶如蔡文姬歸漢,使她的出嫁和回歸對輿論划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她離去的時候,把哥哥孝明天皇和丈夫家茂的靈位放在桌上,但走的時候卻似乎粗心地只帶走了哥哥的靈位。

這件事曾引發後人的好奇,並推測和宮與家茂並非真的那樣有感情。

比如,有一次家茂去京都見天皇,和宮因為感冒並沒有送到門外,違反了夫妻之禮。

比如,家茂在大阪時身邊還有別的妾室,說明他的愛情不專一。

……

實際上,這些看法大多捕風捉影,第一條是日本人的典型思維,也許我們會很清楚地理解,真正的感情並不體現在這些禮儀的場面上;第二條則是外國人不了解日本文化的產物,作為一個海洋民族,其愛與性是分明的兩個概念。

很少有人注意到,完成了其政治使命的和宮,悄然回到了改名東京的江戶,並在那裡生活了下來——她離開時把家茂的靈位留在了那裡,如今,她又回到了這塊浸透幸福和傷感的地方。十年後,和宮去世,病因與家茂出乎意料的相同。她的最後一句話是:「葬我於將軍之側。」

隨著增上寺德川家墓葬的開啟,家茂與和宮的合葬墓也被發掘。在打開三層棺槨之後,和宮已化作白骨的遺骸暴露出來。為墓中幾乎沒有隨葬品而驚奇的人們發現,在屈膝而卧的和宮雙臂之間,有一幅小小的玻璃板——那是一幅明治前期的相片。

在發掘的燈光下人們看到那張照片上是一個年輕的男子,但是,當他們試圖把照片拿到陽光下時,上面的影像立即消失得無影無蹤。

有人曾推測,這會不會是和宮的第一個未婚夫——有栖川熾仁親王的像,但看過照片的專家認為不像,因為照片上的人年紀很輕,而有栖川宮熾仁比和宮年長十二歲,他在照片上這個年齡時,照相技術還沒有傳入日本皇室。

答案只剩了一個:那是從未留下照片的德川家茂的影像。有記載他出征大阪的時候,曾照了像讓人快馬送給在江戶的和宮。

和宮與家茂在一起生活的時間,不算最後的別離僅有四年。

這一瞬間,想起了《黃昏清兵衛》最後主人公小女兒長大後的旁白:

「朋江小姐最終成了我們的母親,但是這種幸福的生活只持續了三年。三年後,在天皇和藩勢力的戰爭中,我的父親被炮火擊中,死在了疆場上。」

「我的母親在戰後帶我們到了東京和江戶,最後幸福的和我的父親葬在了一起。」

「江戶時代,家父的舊同僚和上司現在大部分都名成利就,平步青雲。我經常聽到他們說:"黃昏清兵衛真是個不幸的男人』但我不這麼想,家父並非渴求功名的人,他決不會自認為是不幸的,他深愛著女兒們,又得到美麗的朋江小姐的愛,他短暫的人生里充滿著美好的回憶,我也因為這位父親而自豪……」

也想起了新婚時妻的話:不要說一生一世啦,這一天就是幸福。

一天已是幸福,何況四年,何況死而同衾的永恆。

這樣的一位將軍,也許是無法用「可憐」兩個字放在他的頭上了。

(全文完)


推薦閱讀:

感受江戶時代魅力,去日本「小江戶」川越
日本幕府打手新選組,五條內部規定,違反就會送命!
魏晉時代,為何沒發展出幕府政權?
如果曹丕當時沒有篡漢,能否避免日後被司馬家篡位?
走向軍國——明治維新(三):安政動蕩(1)

TAG:日本 | 時代 | 日本幕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