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34試談苗族的歷史框架(二)

34試談苗族的歷史框架(二)

史稱的第三皇即神農氏時代。《史記》中認為神農和炎帝各為不同的人或氏族部落名稱,只是從東漢班固撰《漢書·古今人表》才將炎帝與神農合併為炎帝神農氏為一人訛傳至現代;例如皇甫謐就受此影響。他在《帝王世紀》第103頁上說:「《易》稱庖犧氏沒,神農氏作,是為炎帝」。 其實,從司馬遷的《史記》和其他的漢文史書來看,炎帝、神農、蚩尤、黃帝等各個不相關的族團都是同一個時代(自然又有各自不同的發展世譜)。漢文古籍多說是從神農氏發明耒耜開始,農業生產在中華大地上逐漸成為主要的經濟部門。如《白虎通義·卷一》說:「古之人民皆食禽獸之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 禽獸不足。於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氏。」總之,在漢文獻中神農氏的功績較其他族團的為突出,因而被人們尊稱為農皇,又由於農業與土地關係尤為密切,故又稱神農氏為地皇。

實際上, 正如人們起先只稱黃河為「中華母親河」一樣而忽視了長江!忽視了住在長江流域的苗蠻族團!由於苗蠻族團處於長江中下游流域之優越的地理環境, 使他們在中國甚至在世界上首先發明了稻作農業。到蚩尤九黎部落聯盟的時代,在各個方面至少都走在炎帝族團、神農族團、黃帝族團的前面。開創了全中華的六七個大項的輝煌發明!涿鹿大戰之後,黃帝統一了中原地區,成為史稱五帝中的首帝,此後的一些精英持著「勝者為王敗為寇」的心理,便把當年的前前後後的一切成就品牌都掛到黃帝的身上。而司馬遷也極偏心地把當年人們對黃帝的「不雅訓」的話避而不寫進其名著《史記》中。偉人周恩來在1957年8月說過:「我們認為,所有的民族都是優秀的、勤勞的、智慧的,只要給他們鍛煉的機會;世界上所以有些民族比較落後,這是環境造成的,是因為沒有給他們發展和鍛煉的機會。」實際上,北方的神農氏的「農業先進」 遠遠落在當年南方的苗蠻族團之後!!可笑的是,當著以往的人們把黃河稱為母親河和中國文明的唯一發源地時,於是也就把原本也是發祥於黃河中游靠近西北的炎帝、神農和黃帝三個族團說成是中華民族的最優秀者。現在人們發現長江流域尤其是長江中下游流域的苗蠻族團居地也是中國的文明發祥地,而且目前是稻作農業在全世界第一的發明地,城鎮建築的先進性比北方早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時,有些人竟把神農=炎帝也擠進南方來,說成是南方人。一些苗胞也奏熱鬧,說苗族先民的農業和醫藥也是神農傳授的。本來,諑鹿大決戰真正是神農族團的第8代帝榆罔聯合黃帝攻擊蚩尤九黎族團之間的事。神農與九黎是死對頭!這有《莊子·盜跖·釋義》云:「神農之後第8帝曰榆罔,世時蚩尤氏強, 榆罔與黃帝合謀,擊殺蚩尤。」和《帝王世紀》雲「蚩尤氏與榆罔爭王於諑鹿之阿」為據。但卻有苗學專家用苗語譯記為榆罔=我王=蚩尤=姜央=姜炎=炎帝=神農,於是至少就有蚩尤+黃帝打蚩尤的天下大笑話出來。現在人們說成先是蚩尤與炎帝斗而後炎黃聯合戰敗蚩尤九黎,那是許多人相信了東漢人班固把炎帝與神農兩人或兩族團合成一個人或一個族團所造成的天下大笑話!

為了進一步闡明清楚苗族的歷史框架,關鍵的又是苗族形成於何時代的問題。筆者經過研究認為,苗族形成於三苗時代。理由詳見刊於《黔東南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第51頁上的拙作《苗族形成於三苗時代的初步探討》(早先刊於《雷山苗學研究文集(一),《黔東南社會科學》的同志見此《文集》後就馬上刊用了拙文,曰:擴大學術交流範圍)。在互不相知的情況下, 吳榮臻總主編《苗族通史》在第一冊的正文中第15至36頁上詳細地闡明了苗族形成於三苗時代的問題。這書是國家「十一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由民族出版社於2007年11月出版發行的。也許還會有異議者,自然還可以也應該討論。只有討論,才會取得共識。不討論,永遠是各唱各的調,因人們對每事每人的認識都有一個過程。但長期各唱各的調,別人會笑苗家人的!

為了簡要說明苗族形成於三苗時代的問題,這裡不得不簡要重述蚩尤九黎族團在涿鹿打了敗仗後有一部分苗族先民又退回故地即長江中下游(主要在中游)流域,與當年未北上的同胞經過共同努力,不久後又建立了可與華夏族團抗衡的三苗部落聯盟。三苗國又最後被華夏族團堯舜禹先後肢解: 即「放歡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分北三苗」 和「入於南海」 等等之後在中華大地上形成了天各一方的三大支苗族!即形成了操苗語三大方言區的苗族。可見,苗族的形成的時代只能是在這三大支苗民分開之前的三苗時代的中晚期。因為此後苗族先民就再也沒有連成一片共同地域的歷史機遇了!新中國成立時,全苗族雖然散居天各一方,但在語言母體、習俗、民間文學藝術、社會內部基層組織、思維方式和尤其是共同心理素質等等仍頏強地保持著共性,尤其是有著共同苗民族的稱謂(雖各地叫法有些差異,一是方言,二是避免別人追殺)和苗民族文明祖宗認同意識(尤其是以崇拜民族英雄蚩尤為凝聚力!有些苗區的傳說未提蚩尤是為了避免別人追殺)。因而在新中國成立時都心甘情願地共同自認為苗族, 因為這是苗族先民們在久遠時代於長江中下游流域始創稻作農業積澱成的族稱,是最切貼史實最親切的稱謂。1951年得到國務院的批准,其實,在唐末宋初時的一些漢文古籍中就有類似「苗族」的詞語,元明清時代也有,民國時中共就有許多關於苗族問題的文章和文件,西部方言區的石門坎有過外國人幫忙苗族創製的苗族文字。1936年2月,中共領導的紅六軍團還在大方縣八堡等地組建八堡苗族獨立團,等等。近年來,有些外國人想肢解苗族,因而說什麼某部分苗民不是苗族或不應稱為苗族,是外人強加給苗族這個人們共同體的。國內也有人在今天還在生造出某地苗民是部落(筆者按: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是:氏族——部落——部落聯盟——民族),也許他們是在無意中變相鼓勵這些人們要組成新的民族,等等。

可是時至今日,在我們現有的幾部由苗族出身的苗學專家近幾年才編著的苗史權威著作如《中國苗族通史》(1999)、《中國苗學》(2000) 、《世界苗族遷徙史》(2006)和《苗學通論》(2008)等等仍記述苗族的歷史框架為:「九黎、三苗、荊蠻與苗族一脈相承」。甚至記述為「九黎、三苗、荊蠻、武陵蠻、五溪蠻與苗族一脈相承」等等。省內各地史志書籍記述苗史時也如此人云亦云。我認為,如果下列三件事確實存在,上述傳統提法就應該修改啦!即(1)、到底有無「竄三苗於三危」的事。我看《史記》上有,別的眾多史籍也有其事的;(2)、操西部方言的苗族到底與「竄三苗於三危」有無關係。我看史料上是其事的。筆者也看到侯健、李廷貴、伍略、田玉隆、楊培德等多位苗學專家、苗族簡史編寫組、《惠水苗族》編寫者等等學者的研究和新近由吳榮臻任總主編《苗族通史》的編寫組再次親臨甘肅實地調查確有「竄三苗於三危」此事,而且操西部方言的苗族中有部分苗民與此確有關係。苗學專家石朝江在《苗學通論》的第53頁至54頁上也記述了這件事。從而認為西部方言苗族中有部分苗民確是從「三危」那裡輾轉向南遷移下來並且成為這支苗族的一部分骨幹。他們歷盡的艱辛度在三大方言區的苗民中可列為最大,最值得全苗族的同情和讚賞其奮鬥精神,是鐵杆苗族人!(3)、上已陳述,苗族先民的真正源頭為苗蠻族團。她歷經……燧人氏時代(黔東南苗族為火耐氏)、伏羲氏時代((黔東南苗族多數稱姜央氏), 苗蠻族團的末期就形成了規模不大的九黎部落聯盟。有一部分(分批)北進中原後形成了規模宏大的九黎部落聯盟(據說有81個部落)。蚩尤為其中最著名的大酋長……(從略)。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苗族的歷史框架可以用粗線條記述為 :苗蠻族團〔…… 燧人氏 ( 黔東南苗族稱為火耐 氏)→ 伏羲氏(黔東南多數苗族稱為姜央氏)〕→蚩尤九黎→三苗(苗族在此時代形成)→苗族操苗語三大方言分布在中華大地上,還有近300萬人遷居外國(筆者按:其中的火耐氏和姜央氏只列了中部方言區的;另兩個大方言區也許或無或另有相應時代的稱謂,請相應補充!)。而應捨去以往的傳統記述:「九黎、三苗、荊蠻與苗族一脈相承」和或「九黎、三苗、荊蠻、武陵蠻、五溪蠻與苗族一脈相承」等等的提法。

這個框架顯示:苗族最早最久遠的源頭是居住在長江流域尤其是長江中下游流域的苗蠻族團(苗蠻的末期中的主力即九黎人後來分多批進入中原……)。如果只寫到九黎, 包括一些老的苗學專家在內的多數人就容易理解成苗族源頭在北方去了。雖然范文瀾先生早也明確:九黎是出自「南方的蠻族」(即梁啟超和徐旭生等說的苗蠻族團),北進中原。

通過對苗族歷史框架的初步探討,筆者有兩點較深的體會:

(一)、人類對自身歷史的認識和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類思維的認識一樣也是有一個由現象到本質,由淺入深,由局部到全體,由不太正確甚至是錯誤的認識到比較正確再到基本正確的認識過程。而且認識還在不斷地深化著的。我們對苗族歷史的認識也還在不斷的深化中,認識才能不斷地接近苗族歷史的真實。因此在認識過程中開始有一些不正確或不太正確的認識是難免的。包括苗胞在內的人們開始對某些同一事或人的看法往往是有兩種以上的不同看法,這是十分正常的亊。不同的看法正是促使持不同觀點的人們進一步對該事或人進行深入研究的強勁動力。既然對苗史框架包括苗族形成的時代還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們就一定要按中共中央提出的「雙百」方針辦事。建議儘早在省、地州、縣市的相關《苗學研究》刊物上用一定的篇幅展開討論。儘力早日使大家,首先是使苗族同胞的認識得到統一(即符合史實,史實是宇宙間最大的權威!)。不討論,會各唱各的調,各敲各的鑼。別人到底聽誰的呢?我們各級之所以辦苗學會和會刊,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苗胞和熱心研究苗學的兄弟民族同胞有一個學術交流的平台。要把各級苗學會當作一個龐大的認識主體。「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希望全省各級苗學會的決策者們要加強此項工作,首先以書面和網路的形式從學術交流的角度來討論一些重大問題。以便取得共識。有些同胞怕一爭議會影響團結。筆者認為,只要認識到爭辯之唯一目的是為了使人們首先是苗胞的認識進一步接近某事或某人或甚至是苗族歷史以及苗族文化及其苗族文化之歷史的本來面目。只要辯論雙方都持有向真實即真理低頭的態度。都會破除自己的思維定勢,拋棄一點個人面子和架子,認真反思本人原來觀點的正誤。就不會影響團結。離開了這一宗旨而搞無味的鑽牛角尖的甚至有意編造是非的爭辯的確是沒有什麼意思。當然不能搞這樣的爭議。

(二)、對於一個沒有本民族通用的文字隨時把從古代到近代(主要指各地苗人掌握漢文字之前)里本民族的人所做過的事和經歷均記錄下來的苗族來說,要準確或相對準確地編寫出令苗族滿意(這是基本的)使國家認可的《中國苗族通史》之類的書是很不容易的。好在我們已經有了如上提及的幾本和未提及(筆者未見到)的較權威的書。但這些書還未窮盡對苗族的整體歷史和三大方言區(尤其是西部方言區的)苗族各自的較細的歷史真實。還需要不斷地充實、彌補不足和統一對某些歷史階段某些事或某些名人的認識。為了繼續搞好苗學研究,筆者建議:(1)、一定要繼續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來解決中國革命(含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產生的理論尤其是解決中國民族問題而產生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來指導苗學研究工作。因為偉人恩格斯於1878年6月就在其名著《自然辯證法》中(1971年8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29頁上說過:「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而這個「理論思維」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2)、要十分重視不斷發現新的考古資料及其研究成果(這是黃金標準);(3)、對苗族的口碑資料還必須特別地要加以重視。因為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最初的歷史,總是先用口耳相傳的傳說、故事、巫詞、歌舞、節日、生產(物質生產和人的繁衍)、生活習俗、服飾文樣如刺繡和蠟染圖案等的方式方法經世代流傳下來的。但在一些地方的故事傳說中,例如缺乏對某個戰爭或民族英雄的陳述,很可能是由於苗民怕別人追殺等原因而不言傳。我們不能因此就斷言某支某地苗族不參加某次戰鬥或其他什麼什麼的。當然也有棄偽存真的任務。(4)、我們必須要繼續重視對漢文史料的收集整理和棄偽存真的應用工作。要下大力認真地從浩如煙海但卻紛亂繁雜、真假參雜的漢文史料中理出符合苗族史實的東西來。不能像開中藥鋪那樣看什麼都認為值錢都要用。要分清哪些是互相矛盾的史料。對於一個沒有自已民族文字記錄自已的人和事及其歷史的民族來說,一切唯以別人的記錄來確定,這是多麼可悲的事啊!人家的一些古人罵你是動物,你就不是人了嗎?!人家不記錄你,你就不存在了?!人家另稱你為別的名字,你就不是你了?!例如,被稱為中國人類學大師的費孝通先生在其主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導論》(修訂本1999年版)的第23頁上就說:「被認為是漢族祖先的黃帝,就曾在黃河北岸和炎帝和蚩尤作過戰。炎帝後來被加入了漢族祖先之列,所以現在通常認為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蚩尤在傳說中卻一直被排斥在『非我族類』之中。但是他所率領的『三苗』卻還有人望名構史地和現在的苗族聯繫了起來。這固然是牽強的推測,但蚩尤之後有一部分被留在漢族之外卻可能是事實。」。(筆者按:單就這一點講,處在社會主義國家裡的費氏的認識水平還不如處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梁啟超和魯迅!費氏至今還持典型的華夏中心觀點!)請看!在中央擔當民族史高參且握有話語權的大人物發話了!作為苗族的你,聽了此嚇虎話後你也就不敢承認蚩尤是苗族人民的民族英雄,就不敢承認蚩尤是苗族人民的文明祖先了嗎?!你也就不敢承認「三苗」正是苗族歷史中的一個重要時代了嗎?!我和大家一樣就不信這一嚇人的說法!對於類似費氏的觀點,我們只能這樣回話:「費孝通先生完全享有隻相信自己的觀點而不必要相信與自己觀點相異的他人之觀點的權利!您不相信蚩尤是苗族的文明始祖,不相信蚩尤是苗族的民族英雄!可數千年來無自己文字又天各一方的苗族人民卻世世代代打心底里崇拜著蚩尤(苗族只知稱為尤公),並以包括服飾、重大節日、故事傳說、巫詞等等在內的各種方式來祭祀、緬懷著蚩尤!!苗族人民才不管別人承認不承認呢!!!」。眾所周之:1943年3月,蔣介石只承認在中華大地上有一個漢族,不承認有少數民族。蔣委員長大人不承認少數民族,你作為苗族的一員,也就不存在了?!當然,我們在書寫自己民族歷史時,一定要實事求是,要崇尚歷史真實!要有嚴瑾的求實科學作風。現在認識到什麼程度就暫時寫到什麼程度!不要把包括苗族歷史在內的中國歷史的上限說死!要留有時空。有些問題只能留待考古史料來充填,有錯處由它們來糾正。因為人們對事對人的認識還在不斷深化中。故,絕對不能去胡說八道,更不能去編造苗族的歷史!例如在20世紀80年代有苗學學者曾用苗語去套譯榆罔=我王=蚩尤=姜央=姜炎=炎帝=神農,這是對歷史的誤讀!上已述過,當年在涿鹿大戰中真正是神農族團的第8代帝榆罔聯合黃帝與蚩尤九黎族團決戰,結果蚩尤方慘敗。黃帝稱帝後把榆罔丟在一邊,代神農氏而稱帝。這有《莊子。盜跖。釋義》云:「神農之第八帝曰榆罔, 世時蚩尤氏強, 榆罔與黃帝合謀, 擊殺蚩尤。」和《帝王世紀》云:「蚩尤氏與榆罔爭王於涿鹿之阿」等等為據。

推薦閱讀:

想學周易跟我來:周易框架與入門捷徑
框架基礎:ajax設計方案(三)--- 集成ajax上傳技術
開源:Taurus.MVC 框架
從用緩存優化函數性能說說第三方框架的使用
八字分析的框架(一)

TAG:歷史 | 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