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四大家馬遠畫選 踏歌圖(百幅中國名畫)

2011-09-22 08:54:04|分類:國畫圖庫 |標籤: |字型大小大中小http://cwlgt1.blog.163.com/blog/static/10368132020118228544246/?followBlog本文引用自潮河邊人《南宋四大家馬遠畫選 踏歌圖(百幅中國名畫)》百幅中國名畫: 馬遠 踏歌圖

南宋 馬遠 踏歌圖 絹本水墨談設色 縱191.8厘米 橫104.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踏歌圖(局部)《踏歌圖》是南宋著名畫家馬遠的傳世名作,此圖近處田壠溪橋,巨石踞於左角,疏柳翠竹,有幾個老農邊歌邊舞於壠上。遠處高峰削成,宮闕隱現,朝霞一抹。整個氣氛歡快、清曠,形象地表達了「豐年人樂業,壠上踏歌行」的詩意。踏歌是民間一種不拘程式的娛樂形式,用足蹬踏而作歌之謂。據《武林舊事·元夕》載李籃員房寫南宋京城臨安繁華氣象的詩中,有「人影漸衡益露冷,踏歌聲度曉雲邊」句。此外,張武子詩:「帖帖平湖印晚天,踏歌游女錦相牽;都城半掩人爭路,猶有胡琴落後船」。可見踏歌這一娛樂形式在平民中甚為盛行。此圖在具體畫法上,用筆蒼勁而簡略,大斧劈皴極其乾淨利索,正是院體的典型特色。樹木的枝幹有下偃之勢,則是馬遠個人的創造。這幅作品,從總體上來說,雖然不是邊角之景,但在具體處理上,已經融入了邊角之景的法則,所以,並不以雄偉見長,而是以清新取勝。尤其是瘦削的遠峰,宛如水石盆景,靈動輕盈,絕無北宋山水畫那種迫人心肺的壓倒氣勢。馬遠 溪山秋爽圖與溪山無盡圖馬遠 溪山秋爽圖

馬遠 溪山無盡圖1

馬遠 溪山無盡圖2馬遠《溪山無盡圖》卷,構圖布景與《溪山無盡圖》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卷繪於宋箋紙上,山石為馬遠典型的斧劈皴,喬松遠樹,皆用拖枝法,柳林含風,千筆萬筆,筆筆不亂。畫幅中間,數株紅樹,點綴溪山叢莽間,有畫龍點睛之妙。而紙壽千年,其完好程度與絹本不可同日而語。此卷創作年代當稍晚於絹本,水法兩卷亦有不同,此卷水的畫法更接近馬遠水圖。楊仁愷先生曾在《國寶沉浮錄》中以此卷迄未發現為憾。馬遠《溪山秋爽圖》卷,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貯御書房,定為上等成二,位居現藏故宮博物院的馬遠十二開《水圖》冊頁之前(上等成三)。可見乾隆帝及詞臣們對此卷的重視與肯定。《溪山秋爽圖》卷亦曾經明大鑒藏家書畫家沈周鑒藏,後入文徵明的學生周天球之手,又經明末大鑒藏家朱之赤秘藏,嘉靖年間,狀元宰相申時行在拖尾行書跋數行定為馬遠真跡。兩卷合參,一絹本、一紙本、筆法構圖如出一轍而又有變化,當出自一人之手無疑。而《溪山秋爽圖卷》馬遠落款清晰可辨。在未睹石渠寶笈著錄的《溪山秋爽圖卷》之前而定《溪山無盡》為馬遠真跡,前賢學識眼力實令人欽服。

馬遠作品

馬遠 歲寒三友圖

馬遠 松月圖

馬遠 山水人物

馬遠 山徑春行 絹本淡設色 27.3×73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馬遠 梅石溪鳧圖 絹本設色 27×2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馬遠 柳溪琴隱

馬遠 舉杯玩月圖

馬遠 江亭望雁圖

馬遠 寒江獨釣圖

馬遠 白薔薇圖 絹本設色 26.2×25.8cm

馬遠 梅花書屋

馬遠 華燈待宴圖 絹本 111.9×53.5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珍藏

馬遠 對月圖 絹本淡設色 149.7×78.2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馬遠 曉雪山行圖 絹本淡設色 31.2×45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推薦閱讀:

蒙元是如何快速滅亡南宋的?地球知識局
南宋高宗趙構的皇后吳芍芬—歷史上在後位最長的皇后之一
四書章句集注(南宋)朱熹孟子集注卷十四盡心章句下
韓世忠的保身之道(南宋皇帝如何對待有功武將的?)
南宋御前第一猛將:經百戰受五十傷,嚇跑敵將喝降萬軍,監斬岳雲

TAG:中國 | 南宋 | 大家 | 名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