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館藏介紹 中統元寶交鈔壹貫文、伍伯文

中國錢幣博物館藏有「中書省提舉司」壹貫文中統元寶交鈔一張,長296,寬213mm;另藏有中統元寶交鈔伍伯文一枚,紙質灰黑色桑皮紙,票幅為260x192mm。

我國最早的紙幣是北宋時期流通於四川地區的交子。南宋時又出現了形形色色的「東南會子」「湖北會子」「兩淮會子」等。金朝時立鈔引之法,發行交鈔。元代承襲金代鈔法並不斷完備,元朝政府明確規定,鈔是唯一合法的通貨,禁止金銀銅錢流通,不限年月、不限地域,在全國範圍內無限制使用。在元朝發行的諸多紙鈔中,流通最廣、使用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是中統鈔。

中統元寶交鈔發行於中統元年(1260)。據《元史·世祖本紀》記載:「中統元年秋七月丙子,詔造中統元寶鈔,冬十月癸丑,初行中統寶鈔。」 元朝是中國古代史上紙幣流通的鼎盛時代。 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國,以白銀為貨幣流通,其後受宋、金影響,開始在佔領區內發行紙幣。忽必烈登基後,發行以絲為本的交鈔,並在十月進一步推出「中統元寶交鈔」。這在世界貨幣史上是一個偉大創舉,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伊爾汗國也曾發行過紙幣。《馬可·波羅遊記》中的「大汗的紙幣」令歐洲人驚嘆。

壹貫文中統元寶交鈔票面可分三部分,最上部分是從右至左的漢字「中統元寶交鈔」,表示所發行鈔幣的名稱;中間部分標明金額「壹貫文」,兩旁又有字料、字型大小。金額下方則是壹貫制錢的圖式。字料、字型大小之上各有文字兩行,分別為漢字與八思巴文。票面下部則有「中書省奏准印造中統元寶交鈔······不限年月·····印造庫使 副使 中書省提舉司」等字樣,用於說明發行機構、使用方法。正中間加蓋兩方紅色官印。背面蓋有「至正印造元寶交鈔」印。

伍伯文正面上部從右至左橫書「中統元寶交鈔」,其下飾以纏枝花卉紋組成的界欄,界欄內分上下兩部分。上部橫書金額「伍伯文」,下為象徵鈔值的銅錢圖案,兩側豎書九疊篆漢文和八思巴蒙文「中統元寶、諸路通行」,漢文和八思巴蒙文相反分布。下方橫書「字料、字型大小」。下部從右至左豎書公告文字:「中書省奏准印造中統元寶 交鈔宣課差役內並行收受不 限年月諸路通行 元寶交鈔庫子攢司 印造庫子攢司 偽造者斬賞銀伍定仍給犯 人家產 中統年月日 元寶交鈔庫使副判 印造庫使副判 中書省提舉司」。鈔面加蓋八思巴蒙文紅印兩方 「寶鈔總庫之印」、「提舉諸路通行寶鈔印」。左上方斜蓋長條形墨印為發行機構的騎縫章。

中統元寶交鈔計有十種面額,即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一貫文、二貫文。然而,隨著興兵攻宋,軍費開支大增,中統鈔的發行量大增,鈔法大壞,失信於民。至元二十四年,政府頒行至元寶鈔,但中統鈔並未被廢止,仍然繼續流通直至元末。

中統元寶交鈔先後印造於兩個時期,一是中統元年~至元二十四年(1260~1287年),一是至大四年~元末(此間印鈔又分至大四年~至正十年鈔和至正十年後加蓋「至正印造元寶交鈔」印鈔兩個階段)。

參考資料:

1.《中國錢幣大辭典·元明篇》,北京.中華書局。

2.戴建兵 陳曉榮:《中國紙幣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年。

(本文供稿 張芳 陳祺)


推薦閱讀:

《我的世界》網易版1.12使用指令大全詳細介紹
中藥天南星的介紹
翡翠原石造假方式介紹
水果冷暖性介紹(溫性水果、涼性水果、中性水果)
風水貔貅的基本介紹

TAG: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