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犯-張君勱—新儒家領袖—國士無雙!

1948年12月25日,中共宣布頭等戰犯名單,共計43人。第一名是蔣介石,最後一名是張君勱。

張君勱(1887—1969)是中國現代史上有影響的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現代新儒學思潮的開啟者之一,是二十世紀當之無愧的新儒學領袖。三十年代初,他組建國家社會黨,1941年與梁漱溟等人一道發起成立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6年作為民盟代表出席政治協商會議(舊政協),起草《中華民國憲法》,因而被中共列為第43號戰犯,1949年後流亡海外,1969年病逝於美國舊金山。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後,中國主要有三大文化思潮,分別是反傳統主義的西化思潮、馬克思主義思潮、和現代新儒學。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反孔批儒。和陳獨秀、胡適相反,張君勱對孔子「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十分尊崇。他稱孔子為「中國文化之柱石」,認為孔子所以能成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並得到後世的敬仰,成為「萬世師表」,其原因就在於:

(一)孔子的學說能解決社會問題,如他所確立的君臣父子夫婦朋友之間的秩序,為社會所必須。

(二)孔子以堯舜禹湯文武在文獻中的事實為學說的基礎,不像道家之改制,托於黃帝一人,墨家理想中的人物,托於大禹一人。

(三)道家的任自然,墨家的摩頂放踵,雖有獨到之處,然不免於偏激,不若孔子所提倡的忠恕之道近於人情。

(四)孔子自稱述而不作,以古代文獻六藝傳之於人,較老墨之自著一書對自己學說進行表彰,反而易為人接受。

儒學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張君勱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孔子不以宗教為立國大本,使我國免於宗教戰爭,並使儒、釋、道、回、四教得以長期和平相處,同時也沒有產生過宗教與科學的衝突,「有神論無神論,在孔子教義內,無自而生。」

第二,孔子在六經中保存文獻,留下了我國遠古時代社會的真面目,這與印度人但好哲學,而無自古迄今之歷史著作,正相反對。

第三,孔子有正名之說,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義,安定社會秩序,對於那些違反正名的行為,則記於《春秋》中,稱為亂臣賊子。

第四,孔子開門授徒,樹私人講學之,以智力代替貴族的世襲制。

張君勱極力為孔子及儒學辯護,比如他指出,孔子生當臣弒其君史不絕書的春秋封建時代,提倡尊君,有其歷史的合理性,無可厚非。父為子綱之說,猶如各民族中的父權制度,是社會學中常見的現象。大家族乃各國農業時代合族聚居之通例,並非我國所獨有。至於夫綱之說,自今日言之,說它違背了男女平等,但西人的家庭與社會之間,除禮節上尊崇婦女之外,其家庭實權仍握在男人而不是婦女的手裡,允許已婚婦女享有獨立財產,那只是西方近代以來才有的制度,在社會地位上,男女之間並沒有實現真正的平等,多數職業仍為男子所壟斷。由此可見,孔子及儒家的「君臣大義」和「三綱」之說,自社會進化的觀點來看,並無非議的理由,它完全是時代的產物,我們不能以二千年後之是非定二千年前之功罪。即使就是非論是非,孔子之言也自有其「至當不易的價值」。因為無論任何社會都須別上下、定民志,講秩序,就像今日有所謂鐵的紀律、領袖制度一樣。就此言之,「君為臣綱之說,作為治者與被治者之關係以觀之,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之說,作為家庭間負責人之關係以觀之,」不可以「一概抹殺」和否定。

針對胡適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否定,他在《胡適思想界路線評論》一文列舉出三大「中國文化之優點」:

第一,在政治與社會方面:(A)君主專制制度有功於中國民族的統一,如果沒有秦始皇、漢武帝和唐太宗的集權專制,「則中國民族能否統一如今日,大是問題」;(B)科舉制度專以四書五經取士,自縣而省而全國,驅全國人以必讀孔孟之書,必寫通行文字,這有利於全國語言文字的統一;(C)大家庭能使同族之人患難相恤,疾病相救,這樣可以為國家分擔一部分保護人了的責任,比西方一夫一婦的小家庭更可以成為「吾國家之模範」;(D)納妾制有利於「中國人口之繁殖」,其動機或為男女之欲,然「其結果即所以增加人口,擴大同族以自衛於鄉里。其間接之效,更以所增人口移殖于海外。」所以。比起一夫一妻制,納妾制更能「維持於久遠也」。

第二,在宗教方面:(A)孔子之教重人性重人論,不言上帝有無。在孔子的有教無類的教育下,中國人對外來之宗教,不僅不排斥,反從而迎之,如魏晉間之於佛教,徐光啟之於耶教;(B)中國人雖陶冶於人倫學說之中,但對於宗教之發生,異常真摯;(C)徐光啟歸依耶教,實包含有理智成分,因是引起天文算學的輸入。

第三,在學術方面:(A)我國的二十四史,被美國人洛弗爾稱之為「世界諸大奇蹟之一」,是「中國所自造之永久之紀念碑」;(B)我國中古關於西域的記載,詳盡而準確,西方人對此極為佩服;(C)我國對於宇宙事物科學的記載。雖不如西方人,但硯有硯史,茶有茶譜,銅器金石,草木鳥獸,無一物而無記載。

張君勱的新儒家主張;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文化,必須「以儒學為本,而溝通東西思想。」惟有采西方學說之長,而後吾國學說方能達於方法嚴謹,意義明確,分析精到,合於現代生活.

當代新儒學自發生到今天大致經歷過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從「五四」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時期現代新儒家的活動基地在中國大陸。

第二階段,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70年代末,這一時期現代新儒家的活動基地主要在香港和台灣。

第三階段,從70年代末到現在,這一時期現代新儒家的活動基地逐漸轉移到北美。

梁漱溟、熊十力、馮友蘭和賀麟雖然分別創立過「新孔學」、「新唯識學」、「新理學」和「新心學」的新儒家思想體系,但1949年後,他們都留在了中國大陸,停止了這方面的學術活動,有的人還放棄了現代新儒家的立場,改信了馬克思主義,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如賀麟)。只有張君勱,無論其地位,還是其影響,在第一階段可以與梁漱溟、熊十力、馮友蘭和賀麟相提並論,在第二階段可以與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比肩。他是現代新儒家當之無愧的領袖。

張君勱代表性的著述有:1920年代的科玄論戰中的系列文字,《歐洲文化之危機及中國新文化之趨向》;1930年代的《明日之中國文化》、《民族復興之學術基礎》、《立國之道》、《中國與歐洲之文化比較》,1940年代的《科學與道德》、《現代文化之危機》。50年代之後的《義理學十講綱要》、《中國現代化與儒家思想復興》等等。

(依據鄭大華《張君勱與中國現代文化思潮》等編輯)


推薦閱讀:

陳立夫:易與儒家之中道思想
孔子居然是這樣說女人的,我們都誤會他了2000年!
未來會有傳統文化的復興嗎?
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帝堯對儒家思想的影響

TAG:儒家 | 領袖 | 新儒家 | 戰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