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清朝出兵63萬,陣亡3萬,那麼日本參戰陣亡多少人?
眾所周知,中國的歷史輝煌無比,國力之強盛,文明之先進,世界民族之林中一枝獨秀。想想當年大唐盛世八方來朝的威儀,想想當年大元帝國的鐵蹄踏遍亞歐大陸的威風,可謂無限風光在險峰。可是時代總是在發展的,浩浩蕩蕩的潮流,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到了清朝之時,世界範圍內已開始發展資本主義,然而腐朽頑固的清朝統治者仍大肆發動文字獄,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妄圖維持落後的封建制度。
而此時我們曾經的學生日本已經後來居上率先邁入了資本主義國家行列,為了掠奪資源和財富,他們盯上了自己的老師中國,1894年日本方面悍然發動蓄謀已久的甲午戰爭,在人口數和兵員數都數倍於敵軍的情況下,本以為穩操勝券的清軍出乎意料的一敗塗地,顯示出了腐朽的朝廷和軍隊的不堪一擊,在甲午戰爭清朝一共出兵63萬,陣亡了3萬將士,那麼我們的對手日本又損失了多少人呢?
在此之前,無論是朝廷還是軍隊大部分人對日本都是抱著輕視不屑一顧的態度的,畢竟上溯幾百年,日本一直都是以中國為師,而我們也一直視其為東瀛小國。即使日本進行了幾年的資本主義改革,有所發展,但是它的實力相比大清也是還有不小的差距。此外應了那句古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大清國縱然發展再緩慢,統治者再腐朽無能,也是家大業大,非日本可以撼動。然而戰爭的結果不僅狠狠打了清朝統治者的臉,也讓西方國家看到了清朝政府的軟弱無能蜂擁而來,從此中國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日本國自知這一戰意義非同小可,密謀已久,可以說視其為國運之戰,傾盡全國之力,破釜沉舟也要背水一戰。此外借鑒歷史上多次中日之戰都是日本戰敗的前車之鑒,日本還做了另一手準備,一旦戰敗便會立即守衛本土,防止清軍乘勝追擊踏平日本島。其實日本方面對於這場戰爭應該也是沒有多大把握,只是迫於國內發展的壓力鋌而走險。
當時日本人口數量並不多,即使是派出了所有兵力也不過24萬人左右,而大清國中期由於康乾盛世人口激增,所以兵員充足,根據歷史記載,為了抵抗日軍進攻,清軍從各地抽調了63萬兵力,單從人數上對比就達到了日軍的兩倍還多。而佔據了地利人和的清軍在戰爭中的表現卻實在差強人意,據不完全統計,甲午戰爭中,清軍一共陣亡了四萬餘人,而日軍僅僅死了1.2萬人,並且大部分的死亡日軍不是死於戰鬥,而是因為水土不服生病而死的,除去非戰鬥減員真正戰死的日本士兵僅僅為1412名,也就是說水土不服比清軍殺死的日本士兵都多得多,實在是難以想像當時清軍究竟是怎麼打的仗。
經由此次一役,日本不僅獲得巨額賠款完成國內資本的原始積累,而且在中國獲得大量的土地和一系列不平等權益,極大的推動了國內的發展。而西方早就蠢蠢欲動的列強也算是看清楚了大清國氣數已盡,軟弱無能的清朝政府根本不能保護自己的國家和子民的權益,所以爭先恐後的進入中國肆無忌憚的瓜分利益,而這一切全都建立在中國人民的苦難之上。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細說清史》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推薦閱讀:
※日本是一隻什麼鳥兒?
※為什麼電影嫌疑犯x的獻身中主演堤真一的名字被放到了演員表的最後,我感覺很奇怪?
※日本低迷的潛在增長率
※我們聽著日本音樂長大的,這3位音樂人,撐起了上世紀的香港樂壇
※如何評價山田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