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養生原理初探
1 前言太極拳是武術拳種之一,是我國武術中一大拳派。「太極」一詞最初見於《 周易》 一書,至宋朝,周敦頤以其所畫太極圖解釋自然界發展規律及其變化。太極拳的每一動作都是圓形的,恰似太極圖的一環套一環。在這些環形動作中,含蓄著很多變化.如虛實、動靜、剛柔、進退等。太極拳動作自起式到收式,一勢連一勢,並無隔斷之處,如同一個完整的圓,找不到頭尾。前人即將這種圓運動方式的拳術,稱為「太極拳」。太極拳綜合融匯了我國諸多拳種之長,結合古代的導引術、吐納術.吸取古典唯物哲學陰陽學說與中醫基本理論的經絡學說,成為一種內外兼修的拳術。太極拳早期曾稱為「長拳」、「綿拳」、「十三勢」、「軟手」。其起源,傳說不一:有說為唐代許宣平、李道子所傳;也有說為元末明初武當山道士張三丰所創。但多數拳家認為現傳各式太極拳均源於陳氏太極拳,而持陳王廷創拳說。太極拳繁衍至今己形成了風格特點不同的陳式、楊式、吳式、孫式、武式等多種太極拳的流派。各派太極拳雖然在動作、套路、風格等方面都各成一體,但它們之間仍然保持著一些基本相同的技術方法和運動特點。經常練習太極拳.對中樞神經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等均有良好的作用。太極拳具有健身作用和治療疾病的功效,成為國際醫療體育項目。太極拳運動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其影響遍及五大洲。2 太極拳的養生思想與功能練太極拳為何有益於健康呢?現代社會生活中,慾望的追求、激烈的競爭,常常迫使人們去承受快節奏、高效益的,〔 作。於是在繁忙、緊張之後,十分需要一種寧靜的? 洽清方式來加以平衡,西方學者稱其為一種「高情感」活動,以對人的心態進行調整。動物通常可以活到發育成熟期的7 倍,人類卻只有三四倍,其原因在於呼吸方式的改變。嬰兒出生前為胎息,呱呱墜地轉為腹式呼吸,學步起便轉人胸式呼吸,從而大大地限制了人的肺活量,影響了人機體的強健度。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採用腹式呼吸的方法,使之深、長、勻、細,日漸擴大肺活量,莫定健康的根基。練太極拳要使周身放鬆,全身運動.以意導動,氣達四梢,內氣運行無處不到。不僅使大動脈暢通,還避免微循環毛細血管的過早老化.有利於血循環疾病的防治,現代社會物質生活的提高,空調、電扇使人免受寒暑之苦,卻使皮膚保暖、散熱功能下降,汗腺蜜塞,皮膚的通透性弱化,有害物質得不到及時排泄,新陳代謝失調。練太極拳「一動無有不動」,在開合收放中使肌膚膨縮、毛孔張閉,一套拳下來汗腺通暢,保證了新陳代謝的平衡。人體的老化,最先發於神經系統的衰竭,人體十萬餘條神經,關係著各個器官的功能。如面部鬆弛起皺、脫髮,均源於細胞再生神經功能下降;耳聾眼花,源於視聽神經功能下降;腿腳不靈便,源於運動中樞神經老化等等。練太極拳以意識引導動作,上下相隨,協調完整.活躍了神經中樞的指揮系統,增強了神經的靈敏性,延緩了其功能的退化。「生命在於運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然而超負荷的劇烈運動必使機體受到損傷和勞損。「生命在於靜化」,常以龜齡鶴壽比擬,然而過於求靜則精神萎縮,病氣易侵。太極拳運動綿綿不斷,動中求靜,「外示安逸,內益鼓盈」,動靜結合,運動適度,不用強拙之力,無傷大勞,對機體各器官形成良性刺激,有利於護養機體。無論是自然界的動物.還是人類自身,凡生命旺盛者,其肢干具有良好的柔韌性。花莖幹癟也便意味著凋謝,初生嬰兒,周身柔韌似無骨,最富有生命力。老人的手腳不靈便,也在於骨質疏鬆,關節韌帶僵硬。常練太極拳,旋膀轉腕,撐檔開胯,伸筋拔骨,纏繞摺疊,不僅增強了筋肉骨骼的柔韌性,內勁、內氣的運用也使內髒的彈性增強,從而延緩r 機體的衰老。不少研究還表明,經常練習太極拳對老年人降低血脂有良好影響,能增強血管壁彈性和血管運動神經的穩定能力,使血循環處於良好狀態,並且增大肺活量,增強心肌營養,預防和延緩心臟疾病。據國外的一篇論文研究報道,認為保持屈蹲狀態的太極拳練習可以有效地增強下肢力量,提高平衡能力,減少老年人摔跤。甚至還有報道宇航員練習太極拳可以更好地適應失重感覺,保持在特殊環境下的操作能力,使大腦活動進入一種高度寧靜的「覺醒」狀態。一套拳練下來,清新怡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從養生學的角度看,氣被視為生命之源。太極拳集技擊,養生、哲理於一身,在松靜自然的動作中,氣沉丹田,深、長、勻、細的呼吸,以虛靈之心,養剛中之氣,達到培本養元之根本。太極拳講究和順,「捨己從人」,不爭強鬥狠,把人生修為融貫於悠悠運動之中,陶冶人的情操和胸懷,把心理、生理、人生哲學連在一起,把心理平衡、延年益壽、生活情趣融合成一團,從而實現身與心的全面健康。如果說,西方文明倡導的「知識之樹」,為人類創造了財富,那麼東方文明崇尚的「生命之樹」,將為人類帶來健康。太極拳便是這「生命之樹」中的重要枝幹。3 太極拳與中醫的關係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遺產,與太極拳一樣,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人體的文化留存。加之,太極拳與醫學本身就有著相當緊密的聯繫。實驗證明,練習太極拳是一種重要的健康與預防疾病的手段,功能也非常明顯。因此,太極拳在養生方面與中醫有著許多的共通之處,這種共通使兩種文化聯繫在一起,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道風景。具體探討太極拳與中醫的緊密聯繫,對探究太極拳的健身價值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3 . 1 太極拳與氣血的關係從養生學的角度來說,氣被視為生命之本源,是構成、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莊子? 知北游》 云:「人之生,氣之最也,聚之則生,散之則死。」《 靈樞? 天年》 云:「人之始生,何氣築為基,何立而為?以母為基,以父為?」氣血二者的關係是,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為陽,血為陰,氣與血有陰陽相隨、互為資生、互為依存的關係。太極拳的練習非常注重呼吸與動作的協調配合,起吸落呼,通過調吸吐納和肢體運動相結合,加速氣血在體內的運行速度,使營養物質通過氣血傳送到身體的各個所需部位,起到通絡活血,淤滯散去,百病皆除的良好效果。3 . 2 太極拳與經絡、五行的關係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合稱,經絡,「外絡於肢節」, " 』內屬於臟腑」,是人身氣血運行的通路,「經絡阻隔、則氣滯血淤」。人體經絡的循行,十四正經(十二正經加上任督二脈)和七經八脈都呈現著圓的循環,即使是衛氣的獨行循行.也仍是呈圓道規律。白晝於平旦從目起始,序經足太陽膀眺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少陽膽經、手少樣三焦經、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成為一個大圓道。夜行於陰,即腎、心、肺、肝、脾、腎的圓周。六腑為陽周,五臟為陰周,兩個圓周通過蹺脈自腎至目相連,晝夜交替,保衛著人體外表和內臟諸多生理功能的正常化。在太極拳的練習中,其動作與經絡和五行也是相對應的,如:棚一五行中屬水一腎經,持一五行屬火一心經,擠一五行屬木一肝經,按一五行屬金一肺經,例一五行屬土一脾經,采一五行屬金一大腸經,靠一五行屬木一膽經,肘一五行屬土一胃經。所以,太極拳上肢動作通過兩臂和兩腕的旋轉、纏繞、折登可對上肢的三陰、三陽經有一定的刺激,對強心益肺有良好作用。而下肢動作腿的旋擰、『上步)綳、(落步)勾則可對脾經、胃經和腎經有良好的作用。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 「脾為後天之本」, 「脾胃為氣血之海」, 」肝腎為精血之源」,心肺為人體生命活動中心,因此,練習太極拳可有效地保證臟腑功能的正常。綜上所述,中華武術博大精深,科學的實踐經驗從多方面證明,練習太極拳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陶冶情操,而且為國家節省了大量的醫療費用,更重要的是健康的身體也大大延長了人類為社會、為國家做貢獻的時間。4 結語由上.我們可以看出,太極拳有著相當重要的養生、健身價值,發掘其內涵的養生價值,對太極拳在新時期的發展有相當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應使太極拳的養生、健身理論順應現代科技的發展,讓其經典的理論向現代語言和現代科技過渡,從而將古老的東方文明與現代科技觀相結合,應用現代化的理論方法來弘揚祖國文化。繼承與創新結合,必將加速探索太極拳優化生命質量的奧秘的過程。在可預測的將來,系統的太極拳鍛煉,必將成為促進人們聰明智慧、身強力壯、精力充沛、延緩衰老、益壽延年、修身養性的一個重要手段,為緩解社會的人口老齡化的壓力,提高中華民族健康水平,開發青少年的智力,提高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能力,全面提高21 世紀人類的健康水平和精神文明做出獨特的貢獻。
推薦閱讀:
※濟群法師《普賢行願品·觀修原理》第八大願:常隨佛學
※哈耶克之「自發擴展秩序」原理
※從真正的中醫說疾病原理(感冒到癌症都說)
※尚易君校改《淵海子平》《五行原理消息賦》
※平仄粘對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