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探訪金蟬養殖基地 「知了猴」也能種在地里(圖)

不少飯店有炸知了猴這道菜

一入夜,知了猴開始爬上樹榦

這不是在種莊稼,而是在"種"知了猴

孵化出來的幼蟲會掉到下面的薄膜上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在古代就有詩人以蟬來作詩,隨著盛夏的到來,島城樹木上蟬鳴聲也開始此起彼伏。近日,記者探訪金蟬(知了猴)人工養殖基地得知,從卵變成知了猴需要三年多的時間,老農們利用知了猴的生理習性琢磨出一套還待完善的人工養殖技術,一畝楊樹林可采知了猴200斤。

產卵 租來廢棄梨園雌雄配對 今年47歲的李進軍是平度市經濟開發區曲坊村村民,他告訴記者,知了猴在當地叫「金蟬」,而金蟬脫殼之後的成蟲則為「蚱蟬」。李進軍在村南河邊,承包了60畝沙土地,在地里種上了大片金蟬喜歡的楊樹林,成了村裡唯一人工飼養金蟬的養殖戶,他研究金蟬養殖已經有5年時間了。 金蟬是如何養殖的呢?李進軍告訴記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蚱蟬配對產卵。由於當地收購價比較高 ,他的蚱蟬都是從安徽進的。「安徽那邊數量比較多,價格也便宜,一隻價格在 1.5 元左右。」每年夏季,李進軍從安徽等地買來大批蚱蟬,之後他便在當地尋找蚱蟬配對的果園。他承包了一片廢棄的梨園,將梨園用紗網罩起來,之後將蚱蟬按照雌雄1:1的比例放進去進行交配。產卵後,蚱蟬會逐個死去,而其產下的卵則寄生在梨樹枝條上,吸收枝條的養分,沒多久枝條便會逐漸枯萎。 孵化 30℃室內孵化一個月 「一般雌蚱蟬能產200個卵,枝條枯萎之後我們便將有卵寄生的枝條逐一剪下來,紮成一捆放起來。」在李進軍的金蟬養殖場里,記者看到,有一處平房便是金蟬的「孵化室」。掀開帘子走進去,一股濕熱的空氣迎面而來,孵化室里的溫度高達30℃,由於金蟬孵化需要高溫,因而孵化室內配置了機器定時進行加熱。幾根粗樹枝支撐起一塊平台,上面放置著一捆捆寄生著蟬卵的梨樹條,掰開一根梨樹條,可以看到樹枝里有一粒粒白色的卵。而在平台下面,一大塊塑料薄膜將其兜了起來,從縫隙里望去,塑料薄膜里除了有一些細小的沙子,還有一些白色的蟲體正在蠕動著。 「這就是金蟬的幼蟲了,孵化出來的幼蟲就會掉到薄膜上面,我們再集中收起來。」李進軍說,這些卵需要在30℃的孵化室內孵化一個月才能成為幼蟲,記者看到幼蟲蟲體只有小米粒大小。 播種 三年後才能長成金蟬 孵化出來的幼蟲必須及時播種到土地里,不然會因為缺少營養大片死去。每天上午,李進軍和工人們都會集中收攏孵化出來的幼蟲,將他們收納在塑料桶內。此後,李進軍需要開著耕地的機器到楊樹林里,將沙土耕得鬆軟一些,並且要灑上適量的水,讓土質疏鬆濕潤。土地準備好之後,李進軍便和工人帶著裝滿幼蟲的塑料桶,將它們逐一播撒到地里。 「它們的生命力比較強,播種進去的有一部分會死掉,更多的幼蟲會鑽入土地當中,靠近楊樹的根系,吸收根系的營養。」李進軍說,將幼蟲播撒進去之後,要做的事情便是耐心等待了,三年之後,這些幼蟲才會長大成為金蟬。它們會破土而出,爬到樹榦上,準備進行脫殼。 收穫 一塊膠帶擋住金蟬脫殼路 進入收穫的季節後,李進軍和工人們要做的就是,趁著金蟬還沒有進行脫殼的時候將它們收穫。然而金蟬脫殼只需要20分鐘的時間,如何才能在這寶貴的時間裡將金蟬收穫呢?李進軍想出了一個很高明的辦法——在距離地面1米處的樹榦上纏上膠帶。雖然膠帶只有兩三厘米寬,但是對於金蟬來說,這卻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障礙。 夜幕降臨後,李進軍和工人們每個人手持一把手電筒、一個塑料盆,分散到楊樹林中。神奇的事情出現了,在晚7時30分之前還光禿禿的樹榦,忽然間爬上了密密麻麻的金蟬。每半個小時,李進軍和工人們便進林里收穫一次,「金蟬採下來之後,要放在涼水裡浸泡,涼水可以延遲它們的脫殼時間。」

目擊 摸索出一套生態養殖模式 記者了解到,目前青島大規模養殖金蟬的不足十戶。由於目前並沒有專家或者科研機構對如何人工養殖金蟬進行研究,因而目前並沒有一套科學完善的養殖模式。現在都是老農們通過多年的經驗結合一些書本知識,才形成了這樣一套不算完善的養殖模式。 記者看到李進軍的金蟬養殖場內,已經形成了一條環保生態養殖鏈。由於靠近河流,李進軍還搭建了一處大棚,大棚內砌起了一個個水池,將河水引到水池內,進行鯰魚養殖,整個大棚內飼養的鯰魚多達10萬斤。鯰魚的排泄物排放到水中,飼養鯰魚換下的水會直接排放到楊樹林里灌溉土地,為金蟬成長提供營養。「過了收穫金蟬的季節,楊樹林就空閑了,到時候我打算放養一批鵝在裡面。」 李進軍告訴記者,他的60畝林地是租賃的,而楊樹林長成後,每年他都可以賣楊樹。一畝地預計能收穫200斤知了猴,按批發55元/斤計算,60畝地收益能達到66萬元,利潤十分可觀。10萬斤鯰魚售價能達到35萬元。除此之外,一些沒來得及採的金蟬會變成知了,殼會留在樹上 ,將這些殼集中起來晒乾,可以賣到中藥店作為藥材,一斤蟬殼售價80元。 建議 應立項研究人工養殖法 記者採訪時發現,不少村民感覺到如今野生的蟬比起幾年前少了很多,前幾年一棵果樹上至少有 60隻知了,如今有五六隻已經算不錯了。青島農業大學農學與植保學院昆蟲研究室顧耘教授告訴記者,蚱蟬對於果樹來說是一種害蟲,而人們發現,它除了味道鮮美之外,還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因而它從害蟲變成了餐桌上的美味。喜歡吃的人多了,捕食的人自然也就多了。顧教授分析,導致野生蚱蟬數量銳減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利益的驅使。 顧教授說,想保持生態平衡,又滿足人們對於美味的需求,就需要進行人工養殖。而目前的人工養殖模式全靠農民們自己摸索,還沒有專家對其進行研究。顧教授建議,相關部門可以立項對人工養殖金蟬進行科學研究。 提醒 過敏體質不宜食用 據了解,知了猴性寒、味香,具有解熱定驚等功能。知了猴營養豐富。蟬體含有高達70% 的蛋白,脂肪卻只有7%,同時還富有豐富的維生素及各種有益微量元素。而「蟬皮」含甲殼素及蛋白質,是重要的辛涼解表中藥 。 但顧教授提醒,過敏性體質的市民最好不要食用知了猴或知了,因為它們體內含有豐富的異體蛋白,過敏性體質的市民可能會產生排斥反應,造成嘔吐、發癢等過敏癥狀。而兒童最好不要大量食用,因為兒童的消化系統不是很健全,過量食用會影響消化系統健康。
推薦閱讀:

心若無塵知了情
『知食小科普』知了猴,夏日高價叫賣,但是否真的高蛋白呢
知了知了,你怎能明白我的心?
知了猴有什麼營養價值
知了經典 | 淺談儒釋道

TAG:養殖 | 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