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支點
蒲黎生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周而復始的工作節奏中,能否抽出時間,留出空間去關注自己的內心。我們看到的往往只是一個社會的角色,被遮蔽的恰恰是我們心靈的聲音。生命中物質的享受與心靈的富有孰輕孰重;人生的失敗與成功那個高貴那個平庸;我們如何找到自己的坐標,給內心一個安頓。其實人生的支點不是地球,不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不是別人,而只能是自己的心靈。
在聞名世界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地下碑林中,有塊無名氏的墓碑上這樣寫道: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像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是呀,要想改變世界,你必須從改變自己開始;要想撬起世界,就必須把支點選在自己的心靈上。
對於心靈來說,人奮鬥一輩子,如果最終能掙個得終日快樂,就已經實現了生命最大的價值。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追求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斷章》里所說的那樣:我們常常看到的風景是一個人總在仰望和羨慕著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在被別人仰望和羨慕著。活得糊塗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貪婪的人易煩惱,捨得的人易幸福。人生在選擇堅持一件事的同時,也選擇了放棄其它的。成長的過程是由一次又一次的堅持和適時的放棄而構成的。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快樂很簡單,快樂即放棄。放棄不堪的負荷,放棄滿腹的哀怨;放棄虛偽的矯飾,放棄纖巧的詭辯;放棄失落的痛楚,放棄屈辱後的凄婉;放棄無休止的爭吵,放棄沒盡頭的周旋;放棄對感情的奢望,放棄對金錢的渴盼;放棄對權勢的覬覦,放棄對虛榮的糾纏。畜道止於本能,人倫卻重在於心。人性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人類能夠超越功利與得失,懂得悲憫,敬重與寬容,也就是說人性溫柔。當一切塵埃落定,我們才真正懂得放棄是快樂。
世事不是你想怎樣就怎麼樣,不能由個人處境而定,而應該站在別人的角度,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予人玫瑰,手有餘香」。學會遮掩自己的鋒芒,不要給他人造成壓力和不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當我們想舒展一下四肢的時候,要注意不要碰到他人。留一道縫隙給自己給他人,給我們留一道吻合的人際空間。假若事事工於計算,利益當頭,互不相讓,凡事追求「美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緊張。一個人把所有的行為都目的化,就會把自己的理想變形。在任何情況下,人都要調節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合乎標準。人群的過分喧囂,有時候給人們的生活一種誤讀,人們總是放大想要放大的東西,經過渲染,人們就會加深種種美好或者惡劣的印象。而外界的喧嘩總是難免的,只有端正自己的言行,時刻提醒自己過猶不及,適可而止,就能找到自己的均衡點,擺正自己的位置。想一想那些快樂的事情,去放大快樂的光芒,抑制心底的不快。生活中真正的快樂是心靈的快樂,它有時跟外在的物質生活不見得有緊密的聯繫。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林清玄在《生命的餡》里寫道:為了充饑而買麵包是第一層次;為了品味而買麵包是第二層次;又能充饑又能品味是第三層次。人生的追求也是如此,有的人只顧物質而不顧心靈;有的人為了強調心靈而鄙視物質;只有視野開闊的人才知道心靈的追求與物質平衡的重要。物慾的追求與心靈的追求乃天平的兩端,一個有慧心的人自然可以找到即可充饑又好吃的麵包。孔子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物質極其貧匱的時代,在那個時代真正快樂的力量,也就是來自於心靈的富足,來自於一種教養,來自於對理想的憧憬,也來自於同良師益友間的切磋交流,真正來自於一個人內心的定力和信念。我常常夢想像孔子及其弟子一樣:「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2012年3月26日
推薦閱讀:
※素食主義者是如何看待植物的?植物也是生命啊?
※修地藏經,最起碼你生命要達到帝釋天境界
※【生活感悟 - 生命如此短暫,笑與忘,釋然就在一瞬間】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度」
※尋找生命綠洲
TAG: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