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被「智能」誤導的生活

被「智能」誤導的生活

  沙龍

  上周末,朋友駕車赴淮安參加同學婚禮,從南京到淮安花了兩個多小時,到了淮安GPS卻帶著他兜圈子,找酒店花了一個半小時,差點沒趕上婚禮。

  被GPS誤導的新聞層出不窮:3位日本遊客在澳大利亞開車被「導」到海灘上;青島一貨車司機去上海,被「導」進大海……

  被「智能」誤導的何止是行程。

  一同事愛好跑步,習慣用計步器記錄自己的跑步軌跡。最先買的電子計步器別在身上,號稱每動一步都能記錄下來,但同樣的路線,記錄的步數卻相去甚遠。後來他在智能手機上裝了一個計步軟體,依託手機自帶的GPS,記錄跑步的軌跡和速度。這個計步器也三天兩頭打盹,要麼把圓形路徑記成直線,要麼定位到幾公里之外,如此,同事本是勻速跑,計步器卻顯示他時而快如汽車,時而慢如蝸牛。

  這樣的導航和計步錯誤或許無傷大雅,有一些「智能」錯誤卻給人們帶來很大的麻煩。南京汽車南站售票處的高級指紋鎖曾「罷工」40分鐘,工作人員進不去,票賣不了。更有甚者,嘉興高速公路上,一輛小車的定速巡航功能失靈,小車失控,撞到護欄上才被迫停下!

  「智能」產品已經滲透到生活的角角落落,帶來的便利成倍增長,帶來的尷尬也日益增多。智能手機集通訊、娛樂、上網、閱讀、遊戲等功能於一體,智能手機與電腦可以遠程操控家裡的電器,所有的家電產品都可以通過智能運用聯結到一起。智能電視的回放功能讓觀眾不再擔心錯過精彩節目,而且一摁控制器就可通過電視購物、遊戲甚至上網、繳納水電費。還有智能馬桶、智能家居……

  但是,我們經常發現,很多「智能」產品的功能是花錢買來的擺設。比如花幾千元買來的智能手機,有十幾甚至幾十項功能,70%很少用到,經常性使用的功能與幾百元的手機無甚區別。智能電視「無所不能」,但大多數人不過是跟著媒體的娛樂報道,每天看兩三集熱門電視劇……

  「智能」會出錯,很多是擺設,但我們已經患上了「智能」依賴症,不用「智能」就不踏實。開車出門,立刻打開GPS,儘管前面的路線自己很清楚;買手機不假思索地選擇「智能機」;每出一款「智能」產品,無論是用於居家、辦公還是旅行,能配齊都配齊。

  用進廢退,不用大腦用「智能」的結果就是大腦功能衰退。比如,電腦輸入法的聯想功能越來越強大,人們的打字速度越來越快,以至於快過思維,口水昏話在網路上恣意橫流。還有提筆忘字;心算稍稍複雜就算不過來;一切依靠百度,知識點的記憶形同虛設;判斷力低下,各種匪夷所思的低級錯誤一犯再犯,像前述被GPS誤導的糗事……

  「智能」依賴的背後是「智能崇拜」。1996年,機器人「深藍」與俄羅斯國際象棋特級大師卡斯帕羅夫戰成平局,是「智能崇拜」的一個標誌。很多人忘記了「人工智慧」最初是對人腦的模仿,單就智商而言,它在機械的、重複性的大量計算等方面超過人腦,但缺乏人腦的自主能力、應變能力和創造能力,而且,沒有萬無一失的「人工智慧」。與其崇拜「人工智慧」不如崇拜人腦。另一方面,人生不只是享受這一需求,還有發展的需求,包括發展頭腦與心靈。其次,大腦保健是身心健康一個必不可少的面向,而日常用腦就是最好的保健。可惜,很多人僅只注重體能鍛煉,如此大的誤區,估計與習慣性不動腦筋大有關係。林華維


推薦閱讀:

口腔潰瘍的小男孩和操蛋的醫療體制
准生證和生育證是一樣的嗎?
「會花錢,才會賺錢。」這句話說的對嗎?
《內在生活》2—慕安德烈
為什麼看《我們15個》心裡感到很失落?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