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豆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對於美國推動能源出口,大家可能還比較容易理解。最近幾年,美國藉助頁岩氣、頁岩油革命,已經差不多實現了能源自主,開始對外出口。但是,對於美國極力促成農產品出口,很多人則難以理解:堂堂世界霸主,怎麼淪落到靠出售農產品為生?
其實,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美國推動農產品出口,不是因為他們依靠農產品為生,而是他們的農產品,尤其是豆類產品,實在太充裕,亟需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美國不僅是高科技產品霸主,也是豆類生產霸主。
今天這篇文章,就分析一下美國大豆是怎樣「征服」世界,成為全球產業霸主的。
美國大豆的「史前史」
中國人現在吃的各種食物和蔬菜,大多源於國外,比如小麥來自中東,玉米來自美洲,西瓜來自非洲等。真正起源於中國,從老祖宗手上傳下來的,少之又少。大豆算是其中一例。現代考古學研究爭論的,不是大豆起源於中國還是其他國家,而是起源於中國東北、中原還是華南。
無論起源於哪一個區域,中國人對大豆製品的青睞,是無以復加的。從古到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花樣翻新的豆製品,始終是中華飲食文化中的一道靚麗風景。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豆腐和豆製品是不可或缺的美食。
中國人對豆製品的青睞,確保了大豆種植的連續性。儘管大豆產量低,遠遠不如玉米、地瓜充饑,但是直到20世紀中葉,大豆始終是中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即使兵荒馬亂的民國年間,產量都未減少。1930年,東北三省大豆產量為640萬噸,位居各種糧食作物之首。1936年,中國豆類總產量為1130萬噸,仍為小麥產量的48.5%、薯類產量的近兩倍。
與中國人不同,歐美人18世紀才接觸大豆,而且最初對豆類食品根本不感興趣。為了宣傳中國豆製品文化,辛亥革命前夕,國民黨元老李石赴法勤工儉學時,專門撰寫著作、創辦豆腐公司,弘揚中國豆腐的口感和營養。當時,李石曾恐怕絕對想不到,有朝一日,中國人祖傳的大豆,竟然會在北美生根發芽,並被發揚光大,反過來衝擊得中國大豆難以為繼。
圖片來源:北京理工大學新聞網
19世紀早期,歐美人最先對醬油產生興趣,後來又由船員將大豆種子帶到了北美。1770年,本傑明·富蘭克林曾贈送給他的朋友一些大豆種子試種。1850年,美國人拯救了一搜日本漁船,船民為表示感謝,送了他們大豆為禮物。據說這些種子被分給伊利諾州農民耕種,開啟了北美大豆種植的先河。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農業部開始研究大豆,並鼓勵農民耕種。伊利諾伊、北卡羅來納等州,成為美國種植大豆的先鋒。當然,由於大豆上不了美國餐桌,種植面積一直非常有限。
當大豆搭上「科學列車」
中國人幾千年種植大豆、開發豆製品,憑的是經驗和感覺。美國人在接受大豆前,則先做實驗和分析,從科學上認識它。早在1897年,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就開始進行大豆研究。同年,美國官方出版物還將豆漿與牛奶的營養成分進行了對照分析。
1904年,美國化學家George Washington Carver發現,大豆不僅是蛋白質和食油的重要來源,而且還有利於保持土質優良。他建議農民輪換種植,前兩年種植大豆、花生或者紅薯,第三年種植棉花,如此循環往複,有利於提高作物質量和產量。農民試種後發現,這樣種出來的棉花,質量果然提高很多。
圖片來源:美國大豆協會網站
更令人驚奇的是,福特公司竟然發現大豆可以用來製造汽車。1919年,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拿著一袋大豆,扔到實驗室地上,對著研究人員說:「你們都非常聰明,應該知道能夠怎麼利用這些東西。」不知道福特公司科學家們從哪裡找的靈感,他們先將大豆製作成塑料,又將塑料做成了換擋旋鈕、喇叭按鈕、窗框、加速器踏板、外觀等,真的做出了「大豆汽車」。到1935年,每輛福特汽車包含1蒲式耳大豆。
由此可見,在早期美國人眼中,大豆主要不是作為食品來消費,而是用於牲畜飼料和汽車製造原料。由於全世界都需要牲畜飼料和汽車原料,美國大豆從一開始就面向世界市場。
1919年,William Morse聯合大豆農戶成立了美國大豆協會(the American Soybean Association),試圖以集體的力量搶佔全球市場。1929年,William Morse來到中國,花兩年時間收集了上萬個大豆品種,帶回美國進行篩選。美國大豆種子質量以及大豆研究,由此得以長足進步。
歐美現代農業就是這樣,他們不僅在生產上推行機械化,還要在交易上追求組織化。中國傳統的精耕細作,在機械化和組織化的歐美農業面前,註定要丟城失地,難以為繼。
美國成了新的大豆生產霸主
1936年,中國大豆產量達到新的高峰後,迅速下滑。由於日本侵華、國內戰爭,大豆主產區東北遭受重創,中國人的豆腐消費,也急轉直下。到了1949年,中國大豆產量只剩下509萬噸,較1936年少了一半還多。
與此相反,美國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卻由於塑料、食油需求增加,擴大了大豆種植面積。1940年,美國種植大豆500萬英畝,總產量達7800萬蒲式耳(約計170萬噸),較10年前增加了10倍。
二戰結束後,中美兩國大豆的命運,徹底分道揚鑣。在中國,由於人口越來越多,如何解決民眾溫飽,成為第一要務。從1958年到1980年代初期,中國政府鼓勵農民擴大種植玉米、紅薯,減少種植大豆,因為大豆產量與玉米、紅薯比起來,太微不足道,解決不了民眾饑飽。結果,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都大幅度減少。20多年中,中國大豆總產量基本徘徊在600至800萬噸,較抗戰前減少了三分之一左右。
再次與中國相反,美國經濟在戰後迎來的卻是經濟繁榮,人們對肉類的消費需求,直線上升。相應地,為家禽提供主要飼料的大豆產業,得到了真正騰飛的機會。1950年,美國大豆產量接近中國,1954年則反超中國,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46.9%。從1961年到1979年,美國大豆產量更是一直佔據全球總產量的70%左右。
1961-2011年世界大豆產量分布,圖片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網站
從197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中期,美國大豆產量一直保持在4000多萬噸水平,是中國產量的5-8倍。1996年,美國通過自由種植法案後,大豆產量迅速突破7000萬噸大關,2001年達到7900萬噸。
1980年代中期,中國政府為提高百姓生活質量,開始鼓勵東北等地擴大種植大豆。1985年,大豆產量逐漸恢復到1000萬噸,2004年後增長到1800萬噸以上,但是此後陸續下滑,最近幾年已經不足1500萬噸。與美國相比,中國大豆產量已經不在一個檔次。
自2004年以來,中國的大豆產量為什麼一直下滑?其中很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中國大豆在美國大豆面前,完全失去了競爭優勢。
美國大豆產業的比較優勢
美國大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最終成為無可爭議的霸主,表面上似乎與政府大力支持、中國縮減種植有關,實際上則沒這麼簡單。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縮減種植,確實有利於美國大豆崛起,但最近二三十年來,美國大豆稱王稱霸,則主要是全球化選擇的結果。
大豆生產成本主要包括兩塊,一個是物質成本,另一個是人力成本。工業革命以前,大豆基本靠人力和畜力耕種,在北美這樣地廣人稀的地方,種植大豆完全沒有優勢。不光大豆沒有優勢,任何農產品種植都沒優勢。在那個時代,「人多力量大」,離了人什麼都不行。
可是,自工業革命以來,尤其是農業機械化以來,多數糧食的生產模式被顛覆掉了。像大豆這樣的農產品,無需過多田間護理,收割簡單,多數生產環節都可以用機械代替。如此一來,大豆生產中的成本,主要變成了物質費用,人力費用比例大大降低。機器代替人力越多,大豆生產成本就越低。這對於農業生產高度機械化的美國是一大利好。美國農場動輒幾千畝甚至幾萬畝,已經實現了高度機械化操作,一個人耕作上萬畝農田根本不在話下。
反觀中國,由於實行家庭分散經營,農業機械化程度低,大豆生產仍然維持傳統模式,主要依靠人工、耕牛或者小馬力的拖拉機耕作,價格自然難與美國匹敵。
谷強平等學者曾比較過中美大豆生產的投入費用。根據其分析,2009年至2012年,中國大豆生產的物質和人工平均費用,分別為166.96、133.18元;美國大豆生產的物質和人工平均費用,分別是236.54、21.26元。美國大豆生產的物質費用比中國高69.58元,人工費用比中國卻低111.92元。兩項合計,美國比中國大豆生產成本整體上低了42.34元。
中美大豆成產成本構成比較
更為關鍵的是,美國大豆生產不僅投入成本低,畝產量還比中國高。2009年至2012年,中國大豆畝產量平均為142.46公斤,美國大豆畝產量平均則為201.32公斤,較中國高出58.86公斤。一進一出,美國大豆取得了絕對的價格優勢。
美國大豆的「轉基因神話」
目前,「轉基因」可能是最神秘、最具爭議的農業生產技術。即使在美國,社會大眾和科學界對轉基因食品仍有不同看法。不過,從美國大豆產業的發展歷程來看,轉基因原理很容易說清,並沒有什麼神秘之處。
1976年,美國孟山都公司(Monsanto Company)推出一款高效除草劑,名為農達草甘膦(Roundup)。草甘膦能夠抑制深根雜草生長,大大減少農作物的田間管理強度。對於大規模農場來說,農達是一個巨大福音。但是,具體到大豆農戶,則喜憂參半,因為草甘膦在消滅雜草的同時,也會殺死豆苗。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孟山都公司又組織科學家,利用前期的轉基因研究,1993年培育出了抗農達大豆品種。農戶買了他們的大豆種子,即使噴洒草甘膦,也不會影響豆苗生長。
轉基因技術剛出現時,美國民間甚至知識界,都出現過激烈質疑。不過,經過美國相關部門多年檢測,轉基因大豆還是取得了商業化資質。大豆農戶也抵擋不住節省成本的誘惑,紛紛改種轉基因品種。轉基因大豆雖然無助於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卻可以讓農戶放心播散草甘膦,而不必擔心豆苗生長,從而大大節省了勞動量和資本投入。
推薦閱讀:
※美國駐華大使:中國限制美豆進口會適得其反
※從大豆里可以吃出什麼?
※大豆獼猴桃:6大食物改善皮膚抗衰老...!...!
※闢謠:男人不能喝豆漿?
※養生廚房:紅豆就是大豆?過於豆子的誤區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