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生活得愉快些嗎?(上)
曹南才
愉快,是青年特有的活力劑;而煩惱,卻也是年輕人的常見病。這種精神上的兩極性,是如此奇特地統一在涉世之初者身上,以致不少青年在飽嘗生活之樂時,又墮入苦悶的網裡。那麼,怎樣才能獲得愉快的心情呢?
你會把握物質與慾望的分數線嗎?
愉快離不開一定的物質條件,這無疑是盡人皆知的道理。常言道過好日子,儘管不同時代不同地方標準不同,但總的來說要衣食足、居有屋、行路易。但是,愉快與物質條件是不是水漲船高的關係?條件越好就越愉快?這倒不一定。有人說:「有錢就快樂,天天如過節。」這使我想起外國一個有趣的故事。說有個過著糜爛生活的國王,總覺得日子過得單調無聊,很不愉快。他要侍從們尋找一個在世上活得最愉快的人。侍從開始找到大權在握的宰相,以為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人物一定開心得不得了,誰知道宰相皺著眉頭說,我天天為逢迎皇上安撫百姓傷透腦筋呢!侍從們又找到全國最富有的商人,可商人也說他雖然衣食無憂,但生意場上的互相傾軋正令他煩惱不堪。最後,侍從們在城外找到一個津津有味地啃著烤紅薯的農民,聽說他剛給人搬了幾箱磚頭,領了幾塊錢,夠一天吃得飽飽的,一片心滿意足的樣子,令侍從覺得他真夠愉快的。這個農民笑著說,我一無所有,無牽無掛,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確很舒心。於是,侍從們要他去見國王。這時,他倒犯起愁來了,頓時愁容滿面:身上沒一件像樣的衣服,怎麼去見皇帝……由此可見,有錢有勢,並不見得快樂。西方社會學上有一個「快樂公式」:「快樂」與物質享受條件成正比,而與追求慾望成反比。套上哲學概念,「快樂」是一個分數,分子是客觀條件,分母則是主觀要求,物質條件對於「快樂」固然重要,但主觀要求也要恰到好處,才會感到愉快。慾望無限膨脹,分母無限大,再好的物質條件也不經除。因此,只要不是患得患失,斤斤計較,而是胸懷坦蕩,知足安貧,即使窮一點,同樣會領略到生活的無限樂趣。《紅樓夢》大觀園裡縱有千里不散的筵席,也難免一片凄凄慘慘戚戚;相反,很多「鋤禾日當午」的農夫,卻大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農家樂。
況且,愉快還滲透在你點點滴滴的生活中,要善於捕捉愉快的瞬間,及時行樂。即使有時候大環境不是很好,但不等於你就找不到愉快,因為愉快就潛伏在你身邊。只要你做成了一件事,同樣獲得愉悅。舊社會有不少「餐找餐吃」的碼頭工人、車夫、搬運工等等,雖然窮得響叮噹,但只要能混上兩碗飯吃,也會樂呵呵的,顧不上憂愁,還自詡「窮風流餓快活」、「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
愉快還是一個動態過程。昨天感到愉快的,今天不一定再感到愉快;今天覺得很愉快,明天則有可能會增添煩惱。因為社會總在不斷發展,舊的物質條件會被新的條件取代,當你適應了原來的生活層面,並為此滿足時,社會的生活方式又前你而去,會挑戰你的滿足感。上世紀50年代,人們追求「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覺得這就是「理想生活」了;曾幾何時,人們又開始追求「三轉一響」 (自行車、縫衣機、手錶,收音機);現在,則是「有車有樓」(小轎車、別墅),追求永無止境。如果不能合理地調整心態,善於適可而止,便永遠不會得到幸福愉快的感受。
愉快還往往受人與人的橫向比較所影響。本來日子過得好端端的,周圍的同事朋友一下子有了大的起色,生活水平超過你,你心裡可能一時不平衡,煩惱頓生。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其實關鍵看怎麼比。老是比待遇比報酬比地位,老是與條件比你強的人比,一山更比一山高,比完張三有李四,永遠比不完,永遠不得安寧。好與差、優與劣總是相對的,你處境可能不如人,但比你差的大有人在。懂得怎麼比,便會其樂無窮。蕭伯納說過:「牙痛的時候覺得不牙痛便是最幸福的。」只要心頭不要太高,分子與分母的比值調得合理點,想得到幸福愉快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
推薦閱讀:
※一個人在城市生活,怎麼吃能讓心情變好?
※現在天上肉眼看到的星星大部分都是人造衛星嗎?
※八點練字計劃,你參不參加?
※樊勝美:家庭負擔重的女孩,如何才能過得更幸福?
※伊能靜和秦昊結果如何呢?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