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養生 | 千萬別「艾」錯!
艾灸治病的原理與作用
艾灸的治療原理在於艾灸作用於人體的經絡和穴位後,能藉助艾絨的藥力作用和艾絨燃燒產生的溫熱作用(或叫溫通作用),驅散寒濕,祛除瘀毒,打通經脈,促進血液循環,激活細胞再生能力,增強臟腑功能,平衡陰陽,調整內分泌,改善機體內環境,提高人體的自愈能力。
中醫認為灸法的主要作用
1、溫通經脈,祛除寒濕
2、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3、溫補益氣,回陽固脫
4、預防疾病,保健強身
5、昇陽舉陷,拔毒泄熱
6、養顏美容,延緩衰老
灸療的認知誤區
艾灸很好,有「灸治百病」的美稱。但是,有些人針對艾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產生了錯誤認識,對艾灸產生了質疑。出現這些問題是什麼原因呢?當歸認為,主要是他們在應用過程中走進了認識的誤區。
一、艾灸療效的誤區
誤區1:艾灸療效太慢了,還不如打針吃藥。
艾灸確實需要長期堅持才能達到身體的陰陽平衡,對疾病起到預防、治療的良好效果。但同時,好的艾條進行艾灸,效果是能夠很快感覺到的。根據艾灸的治病原理我們可以做進一步的分析,艾灸能驅散寒濕,祛除瘀毒,這寒濕瘀毒是從哪裡排出體內的呢?是直接從你艾灸的位置排出來的嗎?是,但不完全是,它主要還是由人體內的血液來完成的。在艾灸時,特別是隔姜灸時,如果艾灸後姜是乾的,或者不出汗,或者感覺不到艾灸部位有濕熱感,那麼寒濕瘀毒就全要靠血液來排出體外。血液有兩大功能,一個是把營養物質和水分帶到全身的每一個部分;一個是把新陳代謝的產物和毒素排出體外。人體的血液是循環流動的,血液在人體中循環一周正常大約需30分鐘,而體內血液粘稠,寒濕重,氣血不足,心博乏力者需要更長時間。
誤區2:艾灸沒什麼效果,很多人灸了之後病不見好,反而加重了。
我們知道,人體的氣血是循著經脈運行的,循手足陰陽12經脈運行為大周天,循任督二脈運行為小周天。正常健康的人,身體14條經脈及經脈上的365個穴位都是暢通的。但寒性體質,體內有大寒之人,其經脈因寒而滯,往往多處不通或不暢,不通不暢之處就易導致血液流動緩慢或停滯,即血瘀或瘀血,產生瘀毒,導致疼痛、病變。而這些人如果只在局部艾灸,而且時間又少於30分鐘,就會造成艾灸部位的血液溫熱了,經脈穴位通了,但還沒等它循環回來,就又在別處冷了、堵了,或循環回來後,艾灸已經停了,又重新給堵上了。這樣就可能見效甚微,甚至無效。所以艾灸溫通經脈,促進血液循環重在整體調理,一定要灸透、灸夠、灸全。此外,艾灸的過程中身體會有一個正邪博弈的過程,中間出現排病反應或反覆都是正常現象,這反而是艾灸正在發揮作用的一種表現。
二、艾灸產品選擇誤區
誤區1:艾絨越陳越好。
古人認為「七年之病當求三年之艾」,所以很多人都會認為絨越陳越好,甚至號稱自己的是5年的艾,7年的艾,還有說是10年的艾。其實直接灸由於要在皮膚上灼燒,而新艾的火比較爆烈,需要存放後逐漸將艾性柔和些,用現在的語言就是說裡面焦油類的物質揮發掉,一般三年足夠了,古人的數字其實也是大約來說的,三年也可以認為是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只要感覺沒那種新艾的刺鼻或暴烈也就可以了。
誤區2:艾條的艾絨越精細越好。
其實艾絨越精細,其火力越柔和,但由於艾條灸是進行穴位或部位的溫烤,還是需要有一定的火力,至多35:1也就夠了,如果過於追求艾絨的精細,未必就會有更好的效果,反而成了一種資源的浪費。
三、艾灸常識的誤區
誤區1:艾灸就是點燃艾條烤一烤,沒有什麼太多的講究。
艾灸的過程中是有講究的,整體來說,需要安靜的環境,平靜的心情,最重要的是準確的穴位定位與配穴,才能真正地刺激穴位、讓艾草之陽氣通達經絡,直達病灶,平衡陰陽,從而調理身體。
誤區2:堅持艾灸就一定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
艾灸屬於溫補的一種中醫療法,中醫最重要的診斷原則就是辨證治療。相信現在大部分人都了解「虛不受補」的說法,所以並非每個人都能立馬受補,而是需要根據體質和身體狀況,進行辨證施灸。比如,如果身體濁氣、邪氣充盈,艾灸的陽氣就不容易進入體內,需要用中醫理療瀉法,排除身體濁氣和邪氣,艾灸時陽氣、正氣才能順理成章地補進去。
誤區3:艾條就是用火烤,能點燃就行,艾條品質如何不是關鍵。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艾條的年份、艾絨的含量、艾條里藥物的成分,都直接影響艾灸的療效。
誤區4:艾灸是溫補法,火證和陰虛不能灸。
許多人把中醫辨證論治的陽虛,陰虛,燥熱和艾灸的純陽混為一談了。灸是用火調動人體的氣機,調理已經出現不平衡的各系統功能,灸是補純陽的。元氣足,氣血寒熱虛實自會調和。
關注「當歸中醫學堂」微信,回復「艾灸」閱讀《百姓百病灸療十八穴》
推薦閱讀:
※茶水養人,也能害人,喝茶養生真的適合你嗎?
※6月第一豆是它,養生功效極好,可惜多數人不會吃
※老年養生:中醫固齒良方
※老人春季如何養生
※陳式太極拳養生功功法入門指南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