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一生都沒有寫出來法國革命史到底是個啥子原因?

今年註定是革命年代的紀念年頭。春節期間在酒意朦朧中看了久仰的法國史學家傅勒寫的一部關於馬克思的法國革命史觀的書。這是我同學劉森林兄編的。我得感謝他了。詹姆遜關於薩特的書里多次提到傅勒此書的大名。讀畢此書,掩卷太息。頗有些夢回吹角連營沙場秋點兵英雄氣短烈士暮年壯懷激烈的老左炮兒的感覺。現將其中摘錄若干抄於茲。備忘之用。有興趣者共饗之矣哉。 傅勒這位法國革命史家寫的馬克思與法國大革命一書認為馬克思一生都沒有寫出法國革命史,但一生處於對法國革命史的不停地修改的理解中。馬克思耽於一種反對黑格爾的國家觀的另外一種國家觀的空想,這就是並不把國家看成獨立的現實的存在,而是看成是當事人不理解自己社會地位社會矛盾的一種幻想。傅勒認為馬克思關心的法國大革命是對舊的社會制度的瓦解,而不是建立新的強大的民族國家。而後來的蘇聯列寧馬克思主義者們則關心的是資產階級的革命的後果,馬克思以其歷史學的知識而對法國革命有一個比較準確的了解與評價,這相當於他對英國的革命與歷史的理解,實際上他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是在英國歷史中找到原型。或者說是英國資產階級社會歷史是歷史唯物主義量身打造的。而法國革命與法國社會歷史始終與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之間有一種不能完全解決的不協調。這就是如何理解政治革命政治暴力政治國家與經濟基礎之間的關係。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能否從法國革命中找到直接的對應性這是一個大問題。傅勒此書的基本觀點是,馬克思關於法國大革命的著作分三個時期,一個是青年時代的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異化邏輯階段,把資產階級國家與革命視為一種政治異化形式,第二個就是《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唯物主義歷史觀,把法國革命與法國國家視為資產階級利益的社會統治統治的產物或者說市民利益的一種幻想表現。第三個時期即《資本論》,從更複雜的社會政治結構層面來研究國家形式,中斷英國典型的資產階級歷史研究。但綜觀其對法國革命反思,我們發現馬克思始終關注的問題是「國家在與市民社會的關係中的『幻想』問題。他的各種解釋可以用他對這一問題的解答來證明。在他青年時期的著作中,這個幻想是歷史性的人與其本質的異化的最新產物;這個後黑格爾主義概念允許他把現代民主國家設想為公民平等的太虛幻境。同時將其多種形式設想為眾多前後相繼的樣式,直到1789年終於與路易-非力浦一道,在一個真實的完全的資產階級國家中找到它的依靠點。這種解釋的核心是一種法國大革命作為這種政治幻想之表現的理論以及由這種幻想的前後相繼的樣式組成的一部法國革命史的可能性。因此,似乎這就是馬克思在其理智生活的這一時期特別關注法國革命史的原因。從此之後馬克思關於法國革命史的觀點並沒有變化也沒有多少持久的興趣與內容。法國革命作為現代國家變形史的觀念也不見了,國家的幻想已經不再是一個哲學概念,而是變成了歷史必然性的一個單純產物。現在法國革命只有一個意義,並且不再發展。它完全在於資產階級對於權力的征服以及在革命的每一個時期——1789、1793、熱月黨執政時期、帝國時期——建立一個資產階級國家。(105-06頁。但馬克思對法國革命的解釋經常陷入這樣一種自相矛盾之中,這就是一方面認為大恐怖是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或者必然結果,另一方面認為大恐怖是資產階級革命的失敗表現。馬克思面臨的問題是既然資產階級國家作為掩蓋其市民社會私有制利益的一種幻想,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次革命與政變?馬克思一個回答就是從1789至1871年,國家具有獨立性。傅勒評價是「馬克思是英國的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之一,也是法國的斷斷續續的、傑出的與不公正的觀察家,充滿著深刻的直覺與武斷的偏見。英國為他提供了一部幾乎是量身定做的歷史,因為正是這一歷史滋養了他的觀念:一個早熟的與富有活力的資本主義,一個同販運與強大的統治階級,一個一直居於其統治之下的國家。相比這下,法國的民主革命是早熟悉的,資本主義是姍姍來遲的;它的歷史掌握在一個缺乏進取心的有產者的資產階級手裡。在政治上,這個資產階級在它自己的經驗上面發生了分裂,不能掌握它的過去以及由過去產生的一系列政權。然而在這方面,馬克思堪與1930年法國的自由主義者相經,屬於一個深信這兩部偉大的歐洲歷史出自同一模式並且對同類解釋產生共鳴的知識群。馬克思對於法國革命的歷史的研究立場上極其接受於自由主義史學家托克維爾,極其反感於資產階級革命領導者對於所謂的昔日偉大那種滑稽的崇拜馬克思那本他從未落筆的關於法國大革命的著作以它自己的方式見證了在他關於英國資本主義的巨著中隱而未發的東西。110頁。 馬克思對於資產階級國家的自我幻想的始終批判,同列寧的布爾什維克對無產階級國家的狂熱崇拜形成了鮮明對照。如果說在馬克思關於法國革命的分析中,法國革命仍然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的話,列寧主義版本,它就從它必須顛覆與根除一個全力自衛的社會與貴族國家的事實中獲得了一種額外的必然性與光暉。111頁。列寧贊成的是一種歷史意志論的而不是歷史決定論的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相比列寧主義更關心的並不是革命的後果而是革命的過程。重點是1793年而不是1789年。列寧主義喜歡的是雅各賓派而不是立憲派更不用說熱月黨人了。我的基本觀點是,馬克思之所以寫不出法國革命史,原因之一是以英國歷史量身製作的那個歷史唯物主義太結構主義了,容不下法國歷史的豐富偶然多樣。另外取得於法國復辟歷史學家的階級鬥爭歷史觀把馬克思框死了。馬克思一輩子都沒有超出階級鬥爭歷史觀所以他無法理解法國國家與現代國家的根本之謎所在。
推薦閱讀:

論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理論及我國所有制的創新
馬克思經濟學研究的10個問題(學者訪談)
名人故事:馬克思
以馬克思、恩格斯為榜樣
鄧曉芒:馬克思從黑格爾那裡繼承了什麼?

TAG:法國 | 原因 | 革命 | 沒有 | 一生 | 馬克思 | 革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