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西戰爭簡史(十四)

六、最後的炮聲

謝夫特和桑普森兩位陸海軍的最高指揮官開始相互踢皮球。前者不想繼續進攻聖地亞哥而蒙受更大的損失,要求桑普森用艦隊進入雷區,給海岸炮兵施加壓力,支援陸軍部隊。這顯然和出動陸軍的初衷相違背,桑普森一口回絕,他因無法通過信使與謝夫特就陸、海軍各自的作戰任務達成協議而十分惱怒。7月3日,他乘旗艦「紐約」號沿海岸線東駛,去與謝夫特面談。

  桑普森還沒上岸,他與謝夫特的分歧就被西班牙總督給解決了。雖然美方認為形勢緊迫,但西班牙人也有同感。他們相信聖地亞哥城保不住而且自己的艦隊就要被俘獲了。為了防止坐以待斃,布蘭科總督從哈瓦那打電報給塞韋拉,要他不惜一切代價將艦隊開出港口。塞韋拉苦口婆心,想勸上頭改變主意,卻是白費唇舌,最後只有從命。他有意趁美軍做禮拜的時候脫逃,希望能多少拖延一下對方。並且將艦隊排成單縱列,本人的旗艦在最前面,而兩艘較快的驅逐艦排在最後。這個安排是希望用巡洋艦的火力拖住對方,這樣一來或許兩艘驅逐艦可以伺機逃脫。但他本人也知道,機會微乎其微。

上午9時35分,塞韋拉乘桑普森離開封鎖線和「馬薩諸塞」號去關塔那摩加煤的機會啟航了。旗艦「瑪麗亞.特雷莎公主」號為先導,後面依次是巡洋艦「比斯卡亞」號、「克里斯托瓦爾.科隆」號、「奧肯多」號和兩艘驅逐艦。艦隻間保持著800至1200碼的距離,用了12-15分鐘通過了港口的海角。它們出港以後就轉而向西,因為大部分美國軍艦那時正位於海港入口稍東之處。「紐約」號發現了「瑪麗亞.特雷莎公主」號在入港口處冒出的濃煙,它立即轉向,並發出了戰鬥警報,全速西駛,試圖趕去協助施萊指揮戰鬥。桑普森離開時將作戰指揮權交給了施萊。

很快,維多利亞塗裝的「瑪麗亞.特雷莎公主」號出現在美國人的視野中,一位在施萊的旗艦「布魯克林號」上用望遠鏡凝望的記者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當時的情形:「我們看到了自從「無敵艦隊」的時代以來或許從來沒有人目睹過的場景:那些艦船出來奔赴致命的戰鬥,但是卻裝點得像是參加皇家遊行或者一場慶典一般。從它們閃亮的黑色船體——那裡帶著西班牙的紋章與盾徽的碩大船頭像閃著金輝——到在桅杆頂上驕傲地飄動的巨幅光滑旗幟——到甲板上繽紛的彩篷,它們表現著富麗堂皇與騎士風範,和一種驕傲的挑戰。」

然而,在表面的慷慨無畏下卻是一片愁雲慘霧,「瑪麗亞.特雷莎公主」號的艦長孔卡斯(Koncas)寫道:「這是一個陰沉的時刻。我向司令請求開火,得到允許後下達了命令。軍號聲標誌著戰鬥開始。我的軍號聲是自從攻克格拉納達(Granada,西班牙南部城市,原被摩爾人控制,於1492年被西班牙人攻佔,標誌著西班牙的統一)以來,歷史告訴我們所發生過的無數迴響中的最後一聲。這聲號角標誌著四百年的榮耀化為塵土,而西班牙,將淪為一個四流國家。」「瑪麗亞.特雷莎公主」號以及身後所有的軍艦都向「布魯克林」號開了火,「布魯克林」號被擊中了幾次,但是損失輕微,一些炮彈根本就沒爆炸。「瑪麗亞.特雷莎公主」號「布魯克林」號衝來,好象要迎頭撞擊。「布魯克林」號向左舷轉向,正好橫在了「得克薩斯」號的艦艏。「得克薩斯」號全速倒車。「布魯克林」號差不多轉了一整圈後才與其他正在追擊已經衝出封鎖線的西班牙艦隊的美艦一起向西追去。「布魯克林」號為什麼起初向東而不向西?是為了避免碰撞,還是為了給別的美艦讓開射界,或是為了拉開距離?這個疑問始終沒有令人滿意的解釋。施萊本人也只是說:「那是在當時情況下採取的機動措施,毫無疑問它扭轉了敗局。」

  速度很快的「布魯克林」號不多時就趕超到艦隊的前頭。緊隨其後的是「俄勒岡」號、「衣阿華」號、「得克薩斯」號和「印第安納」號。與此同時,經過改裝的小炮艦「格洛斯特」號在理查德.溫賴德海軍少校指揮下緊緊咬住了兩艘西班牙驅逐艦。

最先遭到毀滅性打擊的是西班牙旗艦,「瑪麗亞.特雷莎公主」號是西班牙第一艘現代化的快速巡洋艦,但是,西班牙海軍的訓練和維護水平都不足以發揮它的全部威力,到戰爭開始前,它還有一些火炮從來沒有發射過;而且,象所有愛好傳統的海軍一樣,它有大量的木製裝飾品,這使得它在海戰中非常容易起火。在美國軍艦密集的炮火轟擊下,「瑪麗亞.特雷莎公主」號大約中了30發炮彈,蒸汽管道斷裂,木製甲板起火。它向岸邊駛去,在離港口以西6海里處搶灘。

  接下來遭遇不幸的是「阿爾米蘭特.奧肯多」號,由於長途的航行使其船殼遍布浮游生物和貝殼,而哈瓦那港又缺乏維護設施,結果這嚴重影響了它的航速,下降到12節。她很快被「衣阿華」號戰列艦追上,在短暫的交火中,中了43發57毫米炮彈,其大部分艙面人員傷亡。而3發8英寸毫米、1發6英寸、1發5.5英寸、9發4.7英寸炮彈使其船體嚴重受創。受傷的艦長命令棄船,早上10點30分,戰艦在離聖地亞哥12.6公里的地方沉沒,船上有80人喪生。「比斯卡亞」號也遭到重創,燃起了大火,為了挽救船員們的生命,艦長下令降旗投降,並親手點燃炸藥,將船炸毀。

「比斯卡亞」號爆炸

「比斯卡亞」號的殘骸,炮塔前方是倒下的桅杆

在塞韋拉的紙面艦隊中只有那艘最好的巡洋艦「克里斯托瓦爾.科隆」號利用混亂的戰場局勢和它的高速駛出了美艦炮火的射程,企圖逃跑。她是整個艦隊中唯一真正按全面防護設計製造的裝甲巡洋艦,裝甲甲板和水線裝甲連接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裝甲盒」,而其他三艘巡洋艦都沒有這樣做。她有許多同型艦在義大利、阿根廷和日本海軍中服役,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將在六年後參加日俄戰爭的「春日」號和「日進」號。

雖然同樣飽受浮游生物的困擾,但鍋爐兵借著法國白蘭地的酒勁兒表現出異常的蠻勁,使得軍艦仍以14節的高速度向西疾駛。經過55海里的逃竄,艦上那幫靠酒精刺激的黑人水兵已經變得昏昏欲睡了。而且她也用光了英國加的夫產的優質煤,司爐不得不用古巴所產的劣質煤,致使其速度顯著下降。艦長也犯了一個錯誤:沿著海岸線而不是向著遼闊的大洋行駛。也許他想利用海岸線來掩護軍艦,但他卻發現自己的戰艦吃水較深,不得不為了避免觸礁而進一步減速。結果在下午2點左右,「布魯克林」號和「俄勒岡」號終於追了上來。

「克里斯托瓦爾.科隆」號用尾部炮塔里的雙聯裝8英寸火炮奮力還擊,但勢單力薄的她很快就在美艦的轟擊下受了輕傷,於是船長下令降旗投降,並把船開上淺灘,讓船員們登陸逃走,打開海底門將軍艦自沉。當時軍艦位於聖地亞哥西75英里處,「紐約」號的一組美國水兵很快趕到艦上進行損管,到了晚上,雖然水密線的損傷還未被修復,不知為什麼,美國人鹵莽地決定將軍艦拖離礁石,結果導致「克里斯托瓦爾.科隆」號迅速傾覆,再也無法挽救。很快這艘壯麗的軍艦就沉入深海,到第二天,只有船尾的一小部分還露在水面上。

藝術作品:「咆哮」號的苦戰

此時,正在與炮艦「格洛斯特」號激戰的那兩艘西班牙驅逐艦也處於「印第安納」號的恐怖火力之下。這兩艘不幸的小船憑著他們的高速度,本來是最有可能逃脫的,但他們一開始就準備捨命掩護主力艦隊的突圍,所以在海戰開始後就拚命進攻,但是遭到「格洛斯特」號炮艦的瘋狂阻擊。這艘小船的艦長是「緬因」號上的倖存者之一,因此她懷著復仇的心態逼近到離西班牙驅逐艦很近的地方,用小口徑速射炮猛烈射擊。雖然「布魯克林」打來的旗語命令「格洛斯特」號脫離危險區,但是艦長堅持說,他看到的信號是命令他接近敵艦。迅猛而準確的炮火使西班牙人無法發射魚雷,許多魚雷手被打死在裝填崗位。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糾纏,「印第安納」、「衣阿華」、「紐約」號等巨艦先後圍攻上來,「普魯東」號驅逐艦被「印第安納」主炮打來的一發重達半噸多的13英寸的炮彈擊中,差點炸成兩截,另一艘「咆哮」也被打得滿身儘是窟窿,它沖向海岸,觸上一塊暗礁,隨即沉沒在拍岸的波濤之中,這兩艘軍艦的140名官兵中,只有24人倖存。

 象在馬尼拉灣戰鬥中一樣,一支裝備優良的艦隊在正確的指揮下全殲了一支裝備低劣的艦隊(西班牙人唯一的機會是逃跑,正面對敵絕無勝算,不過如果能夠在濃霧或暗夜突圍將取得更為理想的結果)。西班牙在海戰中的損失是:400人傷亡,1600人被俘,其中包括塞韋拉本人,他受到了美軍的高度禮遇。出人意料的是,他的精神狀態居然很好。也許正是因為如一位美軍軍官所說——「他已經最大限度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並且從那自離開維德角以來就壓在他肩頭的沉重責任下解脫了出來」。美國的損失是死傷各1人,唯一的死亡者是「布魯克林」號艦橋上的文書軍士喬治·埃利斯,當時他接受艦長科克上校的命令去測量與「比斯卡亞」號的距離。他探身出去觀察並報告道:「閣下,2200碼。」說著就倒斃在艦長的腳旁,因為一顆炮彈砍掉了他的頭顱。不過,美國海軍在這次戰鬥中表現出他們還急需訓練,在以壓倒性的優勢對付幾乎沒有還手之力的對手時,美國各艦一共發射了9500發炮彈,但是只命中了123發,命中率僅為1.2%。

  打敗塞韋拉具有深遠的影響。處于海軍炮火之下的聖地亞哥城不到半個月就彈盡糧絕困守不住了。於是,托拉爾將軍和他的2.2萬人的部隊正式向謝夫特將軍投降。正在駛往馬尼拉灣,準備與杜威交戰的西班牙支援艦隊也在向紅海返航,唯恐北大西洋分艦隊乘勝進攻西班牙本土。美國在加勒比海已經有了無可爭議的控制權,美國遠征軍在海軍的支援下在波多黎各登陸,並向其首都逼近。7月底,由於美國軍隊所向無敵,海軍計劃對西班牙本土進行一次攻擊,西班牙馬上提出和平請求。1898年12月10日,美西雙方在巴黎簽署了最後的條約。西班牙放棄對古巴的一切要求,並把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割讓給美國,這一切的原因不是美國太強,而是西班牙太弱。前者贏得了在殖民地爭奪中第一次勝利,也是一次完全的勝利,而後者則喪失了一個老牌殖民帝國最後的遮羞布,進一步走向沒落。


推薦閱讀:

白宮大地震,貿易戰核武器來了,中國最大的考驗和應對方略
清軍入關戰爭(4)
在愛情的戰爭里,永遠沒有勝者
論中國面臨的金融戰爭和通貨膨脹(二)-----[興華論壇]
安倍晉三再當選自民黨黨首 曾否認日本戰爭罪|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自民黨黨首

TAG: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