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如來藏中藏如來
07-11
如來藏中藏如來——如來藏概述〈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真如〉 自從正覺同修會開始弘法以來,各大道場口頭上的抵制說法是:「蕭平實弘揚的法義很奇怪,與各大道場都不一樣。」暗示說正覺同修會的法義有問題,因為他們不敢公然毀謗正覺的法義是外道法──恐怕承擔謗法的大因果,心中又很想抵制正覺。然而正覺弘法將近二十年來,經過三次嚴重的法義質疑、檢驗,也經過各大道場十餘年來私下不斷的尋找法義過失而不可得。正覺同修會弘揚的法義,既已證明是依照三乘菩提諸經所說的法義而實證、弘揚,各大道場都找不出本會的修證及所弘揚的法義與經教不符之處,又都已承認自己的法義與正覺同修會不同,這已證明他們的「修、證」都是不符經教的,才會與正覺的法義不同。 ─正覺同修會─ ───────────────────────────────────────── 禪宗自從天竺流傳下來時,本來就是實證「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第八識如來藏,傳入中國以後仍然如此、法同一味,都是實證經中所說的「法離見聞覺知」的如來藏,即是經中所說「無覺觀者名為心性」的第八識如來藏,一向不以離念或有念的靈知心作為修證之標的。正覺同修會的實證即是第八識如來藏,正是中國禪宗古今實證者之所證;千年前提倡默照禪的有名祖師天童宏智正覺禪師,同代弘揚看話禪而享有盛譽的大慧宗杲禪師,也都明記禪宗的所悟即是第八識如來藏。如今各大道場異口同聲說:「蕭平實所弘揚的明心是證如來藏,與我們各大道場所證的『離念靈知、放下一切煩惱的覺知心』都不一樣。」這已顯示各大山頭所弘揚的實證內容都是意識,而不是天童宏智正覺與徑山大慧宗杲所悟的如來藏。有智之人由此即可了知各大道場的所悟同樣都落入意識中,與常見外道的落處並無不同。差異之處只是常見外道們不用佛法名相來弘揚,而各大道場都用沸法名相,來弘揚與常見外道們一樣的意識心境界。 ——正覺同修會—— ───────────────────────────────────────── 目 錄 一、依持身之功德說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 二、如來藏是七識之俱有依故說如來藏是阿賴耶識 三、由如來藏出生十八界故說如來藏是阿賴耶識 四、由真如含藏諸不善法故說真如即是阿賴耶識 五、由真如雙具有為無為故說真如即是阿賴耶識 六、依圓成實性說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 七、經中明說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 八、真如與如來藏之關係 ────────────────────────────── 一、依持身之功德說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 阿含部的經典,譬如《央掘魔羅經》說:阿賴耶識是持身識。既然在阿含部的《央掘魔羅經》裡面說如來藏是持身識,可是第三轉法輪的經典也都說:持身識就是阿陀那識,也就是阿賴耶識;由這一點就可以證明: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阿含經、華嚴經》裡面也都說:持身識就是如來藏。現在請大家看經文,阿含部《央掘魔羅經》卷第四: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因如來藏故,諸佛不食肉耶?」佛言:「如是,一切眾生無始生死、生生輪轉,無非父母兄弟姊妹,猶如伎兒變易無常;自肉他肉則是一肉,是故諸佛悉不食肉。複次,文殊師利!一切眾生界、我界,即是一界;所宅之肉即是一肉,是故諸佛悉不食肉。」 那麼,《央掘魔羅經》這一段經文這麼說:文殊師利菩薩向佛稟白說:「世尊!您是因為如來藏的緣故,所以才說諸佛都不吃肉嗎?」佛說:「就是這樣啊!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死生生死,這樣生生世世輪轉不停、互為眷屬,所以,所有的眾生,無非都是父母兄弟姊妹啊!但是,卻像是魔術師在變化一樣——魔術師就是講如來藏——一下子把我們變成天人,一下子把我們變成人,一下子又把我們變成畜生、地獄身……等,就像伎兒一樣把我們變來變去,所以眾生身是無常的。那麼,自己的肉跟眾生身上所有的肉,同樣都是同一個種類的如來藏所變現出來,同樣是一種肉啊!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諸佛不吃肉。」此外,佛說:「文殊師利啊!一切的眾生界,一切的我界,其實都是同一界,也就是如來藏界。都是如來藏所變化而出生的十八界,所以大家的色身也是如來藏所變。因此如來藏所安住執持的身肉,其實同樣都是如來藏的肉嘛!都是如來藏所變現的啊!因為眾生與諸佛都是同一類的如來藏的肉,所以諸佛不吃眾生肉。」 依上面所舉示的阿含部經典,已可證明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持身識即是如來藏,然而持身識卻是阿賴耶識,故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阿含經、華嚴經》中,都曾開示說持身識即是如來藏。 再引《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二十四: 彼有菩薩以勝解力,為諸眾生堪受化者,於彼一切諸世界中,現為如來出興於世,以至一切處智。普遍開示如來無量、自在、神力、法身遍往無有差別,平等普入一切法界;如來藏身不生不滅,善巧方便普現世間。證法實性超一切故,得不退轉無礙力故,生於如來無障礙見廣大威德種性中故。 有的天界菩薩,明心之後,進修了一些別相智,以他明心後勝解阿賴耶識的慧力,觀察某些世界的眾生可以被教化,他就在那一些世界裡面,顯現如來的八相成道,以因地之身而示現如來的八相成道,這是天界菩薩證悟之後,所有的異熟果。顯現如來出現於世,乃至證得一切處智,在那一些世界裡面,普遍的為眾生開示如來的自性身「無量、自在、有種種的神力」,法身可以遍往諸佛世界沒有差別;說如來是可以平等的普入於一切法界,不管是十八界,或者三界九地,或者十方一切法界,都說如來藏身不生不滅。 這是說如來藏的自體不生不滅,不是講如來藏的種子。如來藏的心體自體,裡面含藏著種子;譬如瓶子,瓶子的自體跟裡面裝的飲料不同,飲料比喻如來藏所含藏的種子,瓶子就是比喻如來藏的自體。如來藏、如來藏身、如來藏的自體,不生不滅,而且有種種的善巧功德。眾生如果造惡業,應該要成就餓鬼身,祂就幫眾生製造一個下一世的餓鬼身出來;成就大惡業,比如說謗佛、謗法,應該要為他造一個地獄身,如來藏就幫他造下一世的地獄身;如果他造的十善業,應該生欲界天,祂就幫他造下一世的欲界天人之身……等。 所以說祂有無量無邊的善巧方便,能夠普遍的在十方三世的三界六道裡面去示現如來藏的功德。這個菩薩能夠示現如來的八相成道,就是因為證得法的真實性,法就是講如來藏: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心體自身,以及所出生、所顯示的法性。因為證得這個法的真實性,所以能夠超出三界六道一切法,因此而得不退轉、沒有障礙的威德力;因此他產生了如來無障礙的殊勝知見,所以他就能夠在這一種具有廣大威德的種性當中來出生。既然「如來藏身」不生不滅,能夠善巧方便普現世間一切眾生種種身,所以說祂是持身識。華嚴既然說如來藏能變現種種色身,能執持種種色身,而諸經中又說變現及執持色身的心就是阿陀那識,《解深密經》中又說:「阿陀那識亦名阿賴耶識。」顯然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怎可說如來藏出生阿賴耶識呢?又如何否定說如來藏不是阿賴耶識呢?再來,下一段同樣是《華嚴經》,在卷四十四中就說: 出生一切「如來藏色」,不可說音聲聞示演暢一切法色,具足一切普賢行色。佛子!菩薩摩訶薩深入如是無色法界,能現此等種種色身,令所化者見,令所化者念,為所化者轉法輪。 如來藏出生了一切的色身,名為「如來藏色」。如來藏既然是空性、無形無色,怎麼會有色呢?當然有啊!諸位每一個人的色身都叫做如來藏色。如果你證得初禪以上的定境,願意舍報後出生在初禪天,那麼舍報後,祂就幫你製造一個初禪天身。如果你的初禪善根發是遍身發,祂不等你舍報,就在你身體裡面製造一個初禪天身;這個初禪天身與你的色身同時同處,就與色身有所摩觸,因為這個初禪天身與欲界色身有所摩觸的緣故,所以產生了胸腔中的樂觸,所以你才會有初禪的樂觸。這兩種色身都叫作如來藏色,都是由如來藏藉緣而創造出來的。 如來藏製造了你的色身,當然就能夠執持你的色身,所以如來藏是持身識,所以你們的色身就叫作「如來藏色」。那有的人也許會想:是覺知心的我自己製造了色身。可是,你在入胎以後,有沒有製造自己的色身?沒有!還是由你的如來藏製造的。因為你剛入胎的時候,能覺能知的你都還不曉得在哪裡?意根也沒有辦法分別,意識覺知心也還沒有出現;意識要五、六個月以後才開始出現有運作的情形,而且那時候的意識什麼都不懂,如何能觀察而製造你的色身?顯然是你的如來藏幫你製造色身,所以你的色身就叫「如來藏色」。因此,如來藏既然能製造色身,當然持身的如來藏心體很顯然就是持身識;既然佛說持身識就是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那麼如來藏當然就是阿賴耶識了。 這一段經文里說,這樣的天界菩薩證悟之後,可以受生於十方任何一個他想要去的世界,然後在那邊出生了「如來藏色」,用種種不可說的音聲來開示、來暢演一切法色。一切法色是說由一切法而顯現出來的「如來藏色」,讓眾生了解這叫作一切法色。這樣的菩薩,他能夠具足的實現「普賢行」。 很多人讀《華嚴經》,知道有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可是這五十三參,其實全部都是在普賢菩薩的身中參訪。普賢身那麼廣大,那是什麼意思呢?普賢身就是說:從初信位開始到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這一切的菩薩行都是普賢行,等你這五十二個階位完成,成為究竟佛,才算游盡普賢身。沒有經歷這個過程,沒有游盡普賢身的話,就不能成佛。在這所有「普賢行」的過程當中,你需要有很多的色身,這就叫作普賢身,就是「普賢行色」。 你要行普賢行,要有種種的色身;這些色身,是誰所執持的呢?如來藏色,講的就是如來藏所持的色身,就是這個「普賢行身」。菩薩摩訶薩深入無色的法界;就是說如來藏的自體,叫作無色法界。能夠深入這個無色法界,才能夠示現種種的色身啊!使得應當受化的人,都能夠看得見你;使得被度化的人,因此而能夠心心念念迴向佛道。菩薩就是這樣以無量世而行無量的「普賢行色」,也就是以種種的「如來藏色」,來為所化度的眾生而轉法輪。這段華嚴經文的意思也是講得很清楚:如來藏就是持身識。而持身識就是阿賴耶識! 《大寶積經》卷一百一十也說持身識就是如來藏: 大葯白佛言:「云何『識』取天身、乃至取地獄身?」佛言:「大葯!『識』與法界持微妙視,非肉眼所依以為見因。此微妙識與福境合,見於天宮欲樂嬉戲,見已歡喜,『識』便系著。……『識』者是身之主,遍行諸體,身有所為莫不由『識』。不遷者謂身語意凈,證獲道果;此人死已,『識』棄有陰,不重受有,不流諸趣;極樂而遷,不復重遷,是名不遷。」於是賢護與大藥王子禮佛雙足,白言:「世尊!佛一切智,說此法聚,當於未來作大利益,安樂眾生。」佛言:「如來法聚常住非斷,一切智者知而不為。我經無量勤苦,積集智光,今說此經;此正法日,為諸眾生作大明照,德譽普流一切智海,為能調心流注者說。此經所在之處,讀頌解說,諸天、鬼神、阿修羅、摩睺羅伽,咸悉擁護,皆來拜禮;水火王賊等怖,皆不能害。諸比丘從今已往,於不信前勿說此經,求經過者慎勿示之;於尼乾子、尼乾部眾諸外道中,亦勿說之;不恭敬渴請,亦勿為說。若違我教,虧損法事,此人則為虧損如來。諸比丘!若有禮拜供養此經典者,應當恭敬供養是人,斯人則為持如來藏。」 我們來解釋這一段經文的意思:大葯菩薩問佛:「我們的真相識,就是我們的第八識如來藏,是怎麼樣去攝取未來世的天身?乃至攝取未來世的地獄身呢?」佛開示說:這個第八識、如來藏,祂具有所持法界中的微妙視;也就是說,如來藏之所以稱之為藏識(識就是了別,不過那個了別,不是見聞覺知的六塵中的了別,這在後面會說到),祂的這種微妙見、微妙視,不是肉眼所見的、所依的那一種六塵中的「見」。這一個微妙的如來藏,如果是跟福業相應的境界符契的話,舍報之後,就會使得中陰身看見天宮有種種的欲樂嬉戲,這是欲界天。見到欲界天的境界,就會心生歡喜,因為看見天宮有五百天女等著你,心裡想要生天的時候,你生到天宮去,就是當天子;這樣出生到欲界天時,一見就歡喜,歡喜就被系搏了,所以就生到欲界六天去,這個識就幫你變現出一個欲界天身。 這個如來藏,祂是一切色身真實的主人,但是卻被見聞覺知的意識、處處作主的意根所掌控。其實,意識、意根不是真的主人,因為祂們都不遍一切處。意識、意根、眼耳鼻舌身五識,其實都在你的腦袋裡面。乃至身識,也只是在你的腦袋中,只是因為生理上的機制,讓你覺得你手痛就是手痛,腳痛就是腳痛;其實不是,痛覺是在頭腦勝義根,不在色身的扶塵根。因此,見聞覺知的前六識,以及作主的意根,只在你的腦袋——勝義根;只有如來藏識才能夠遍十八界,因為如來藏才是身之主宰,祂遍十二處。 「不遷」,就是說:從此以後不再改變。那是什麼呢?講的是二乘定性聖人。二乘的定性聖人,他們身業清凈、語業清凈、意業清凈,煩惱障不再現行了,所以獲得道果,也就是聲聞道、緣覺道的果報;這些人死了以後,他的真實識、第八異熟識,丟棄了這個三界有的色身以後,「不重受有」:不重新再去接受下一世任何的三界有,因此不再流轉於五趣六道之中,這樣叫作極樂而遷。可以出離三界的生死苦,是一切天主與天人都作不到的事,所以叫作極樂而遷;不再重新遷居到任何一個地方再受生,叫作不還果。 賢護菩薩跟大藥王子兩個人就頂禮佛足,稟白說:「世尊!佛是一切智者,說這個一團一聚的深妙法(就是某一個部分的深妙法),將會在未來世,為眾生造作很大的利益,能夠安樂眾生。」 佛說:「如來的法,不論是哪一聚、哪一團,都是常住法,都不是斷滅法。不可以說涅槃是斷滅,不可以說無我是斷滅,因此說常住非斷。一切智者可以知道一切的法,但是卻不住於有為之中。」佛說:「我經過無量世的辛勤勞苦,累積聚集了一切智慧的光明,所以如今才能夠說這部經。這個正法日,為諸眾生大明照,這一種功德,以及無上正法的聲名,普遍的流入一切智的大海裡面;但是這個法,卻只是為那一些能夠調柔心性的,而且能夠流注聖性的那一些佛弟子們說。因此這一部經——也就是《大寶積經》所在之處——去讀誦、去解說的時候,諸天鬼神、阿修羅、摩睺羅伽全部都會來擁護,水火王賊……等的恐怖都不能夠危害。」 但是這一部經裡面的密意卻不可以廣說,所以佛又交代說:「諸比丘啊!從今天以後,不信受大乘深妙法的人,不應該跟他說這一部經;如果是一天到晚在找尋經典的過失的人,你也不應該把這一部經拿給他們讀。或如在外道那一些人之中,也不應該為他們說。乃至對於佛子們,如果不是很恭敬,而且很渴求大乘菩提的法,也不應該為他們解說。」這意思就是說,「如來藏心體在哪裡?」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密意,甚至於有的阿羅漢,他是定性聲聞的種性,是不回心的阿羅漢,佛都不讓他們開悟實相的;所以他們只能證悟二乘菩提所說的緣起性空,卻是沒辦法悟知無餘涅槃的實際理地——沒辦法證悟大乘菩提;所以,如來藏在哪裡呢?他們悟不到。連一切天主都應供養的二乘不回心聖人,佛都不讓他們知道這個密意,怎可為那些因緣不具足的凡夫與外道明說呢?因此,佛說這個是甚深密意。佛交代說:「如果有人違背我前面所說的交代,為那些證悟因緣還沒有具足的人明說,這個人就是虧損法事、虧損如來。」如果是虧損法事、虧損如來,罪就太大了,所以不應該為別人明說如來藏的所在,以免虧損了法事、虧損了如來,成就大罪。 說了這麼多以後,佛接著說:「如果你把這個識——持身識——或者叫做『去入胎的識』,把專門講這個『識』的經典拿來讀誦、禮拜、供養、為有緣證悟的人解說,如果有人這樣做的話,大家都應該來供養這個人,應該來恭敬這個人。」如果你將這一部講第八識——阿賴耶識的經典,詳細的讀誦、受持、解說……等,那你就是『持如來藏』的菩薩。 這裡講的『識』,就是如來藏,可是這個『識』在講什麼?講持身識啊!意思就是說:持身識就是如來藏。所有的經典都說:持身識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又名阿陀那、阿陀那的意思就是『持身持種』;所以,從執持身根的緣故,我們說:如來藏既然能持身,當然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因為每個人的持身識,都不可能有兩個——不可能有如來藏持身而又同時有阿賴耶識持身,所以持身識就是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不可妄說阿賴耶識不是如來藏。 如來藏為什麼是持身識?接下來《楞伽經》還有說明。《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佛告大慧:「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兒變現諸趣,離我我所;不覺彼故,三緣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覺,計著作者。為無始虛偽惡習所薰,名為識藏,生無明住地,與七識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斷;離無常過,離於我論,自性無垢,畢竟清凈。」 解釋如下:佛告訴大慧菩薩說,如來之藏——就是如來藏——祂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因,也是一切惡法的根本因,所以說是「善、不善因」。如來藏能夠普遍的出生或者增長一切五趣六道的眾生。「興」就是增長,「造」就是創造出來,就是出生。如來藏就像一個魔術師一樣,一下子變出這個色身,一下子變出那個色身;有時候,變一個人身給我們;有時候,變一個天身給我們;有時候變個餓鬼身給我們,每一世都不一定,因此而說「變現諸趣」。 可是,如來藏的自體雖然能夠變現我們這些色身,也變現了七轉識的我們,有見聞覺知,能夠作主;可是祂在這些境界裡面,祂卻是沒有「我」性——無五蘊我的體性——而且祂也不落到「我所」裡面。「我所」就是指相對於我們的見聞覺知心的色身與六塵,那叫作我所。見聞覺知心所貪著的是什麼呢?六塵裡面的種種法,好看的、好聽的、好吃的,乃至難看的、難聽的、難吃的,這個就是我所。難看、難聽、難吃的,眾生也是會執著的啊!難道你們不執著難看、難聽、難吃的嗎?都有執著啊!怎麼會不執著?什麼才叫不執著?看到難看的色相,心裡不知道難看,那才是真正的不執著;聽到難聽的聲相,心裡不知道難聽,那才是真正的不執著。那請問你們知不知道?知啊!知就是執著。難道你願意「每天遇到難看的色相時都不知道難看嗎?你不願意!這就是我們對討厭境界的執著;然而這種執著,其實就是對於覺知心所面對的「我所觸知外境」的執著,這也是我所的執著。 可是如來藏祂不覺得有「自我」存在,祂完全是「無我性」的。祂也不返觀自己存在或不存在——不起證自證分。那祂對這些自己所變現出來的六塵中的種種法,祂也完全不貪著,所以叫作「離我所」。祂能夠變現覺知心的我與我所,但不執著我與我所,為什麼呢?因為祂的體性就是離見聞覺知、離思量執著。如來藏有這種體性,你證得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以後,可以這樣現觀,那就是「始覺」,剛剛覺悟、初始覺悟啦! 「始覺位」菩薩所覺悟的內涵是什麼?就是「本覺」,眾生不能夠覺悟到如來藏有這個「本覺」的自性,所以成為「不覺」。眾生不能覺察到如來藏在哪裡,不能去觀察如來藏的體性如何,因此不能轉依;結果就是三緣和合,方便而生我與我所。如來藏如果有業力、無明及父母的因緣,以及三界器世間的因緣,祂就可以出生了我們這個五陰出來。外道他們沒有辦法去覺悟到這個「自心如來」在哪裡,無法把「自心如來」這個阿賴耶識找出來,所以他就產生錯悟的推斷和執著,就說:一定有一個造物主。「造物主」的思想,就是因為不了解實相而憑著自己的猜想所創造出來的想法,所以叫作「計著作者」。 這一類不能夠證得實相心的眾生,他們受到無始以來虛偽的、錯誤的、不好的熏習,因此成為凡夫性、異生性,所以眾生的第八識,也叫作識藏。這個識藏,就是如來之藏,在等覺地稱之為識藏,證悟以後,離開識藏境界而成佛之後,就不叫識藏。那麼這個識藏,在凡夫地,祂是與七識心合在一起並行運作的;所以,人間每一個正常的人都有八個識和合運作,看起來好像只是一個心一樣,而且出生了無量世以來所熏習的那一些無明,因此就住在「無明住地」裡面,跟七識心和合併行運作,就這樣生生世世流轉不斷,就像海浪一樣常住不斷。 可是在這種情形下,這個如來之藏,也就是這個識藏,祂卻「離開無常的過失」,祂不是無常法,祂所含藏的種子不斷流注,是無常性;但是如來藏識的自體,祂的心體卻是常,從來不壞;永遠不壞而又離見聞覺知的妄心性,所以「離於我論」。世間法中所說的那一些「我」,常見外道以為「常」的那個我,其實都是生滅我,都是眾生我;如來藏卻不落在這個「我」裡面。那一種世間人所知道的「我」是有染污的、有自我執著的;如來藏心體本身則沒有這種染污、沒有這種對自我的執著,所以說祂自性無垢、畢竟清凈。 這一段經文裡面說:「如來藏能遍興造一切趣生」,能夠變現種種的色身,那不就是持身識嗎?而第三轉法輪的唯識經典,都說持身識就是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所以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這是無可諍論的,不必再另外創造一個新的、不同於佛說的如來藏。 再來看看《解深密經》又怎麼說呢?卷一: (佛雲):「廣慧!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持故;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亦名為心。」 語譯如下:佛說:「廣慧啊!這一個識藏、如來藏,祂又叫作阿陀那識,為什麼叫做阿陀那識呢?因為這個第八識,祂在我們的色身裡面,一直都追逐、執持著我們的色身,和我們常在一起。這一個持身的,執持我們色身的這個第八識,又有一個名稱,叫做阿賴耶識。這個持身識,為什麼又叫作阿賴耶識?因為這個阿賴耶識,一直都在我們的色身裡面,執持著我們的色身,而且藏在我們的色身裡面,而躲起來。」 躲,是對還沒有找到的人說,對已經找到的人來講,祂根本就沒有躲過,祂一直不斷的在示現給你看,只是你找不到,因為沒有智慧能找到祂,所以才說是「躲」。「祂攝受你的色身,而且在你色身裡面隱藏著,和你的色身同一安危。如果你的色身壞了,祂一定會再幫你製造一個未來世的色身,所以祂叫作阿賴耶識。這個阿賴耶識,又叫作『心』。」 在大乘法中,一般人講「心、意、識」,其中的「心」講的就是阿賴耶識,所以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從如來藏能持身來看,就很清楚了:如來藏識就是持身識,阿賴耶識也是持身識,所以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因此,不可以說阿賴耶識是生滅法,如果阿賴耶識真的像有些人所說是生滅法的話,那就意味著:「如來藏也是生滅法」,那麼佛法也就隨著變成斷滅法了。 二、如來藏是七識之俱有依故說如來藏是阿賴耶識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一切佛語心品之四〉: (佛言:)「是故大慧!菩薩摩訶薩欲求勝進者,當凈如來藏及識藏名。大慧!若無識藏名如來藏者,則無生滅。大慧!然諸凡聖悉有生滅,修行者自覺聖趣,現法樂住,不舍方便。大慧!此如來藏識藏,一切聲聞緣覺心想所見;雖自性凈,客塵所覆故猶見不凈,非諸如來。大慧!如來者現前境界猶如掌中視阿摩勒果。大慧!我於此義,以神力建立,令勝鬘夫人及利智滿足諸菩薩等,宣揚演說如來藏及識藏名,與七識俱生。聲聞計著,見人法無我,故勝鬘夫人承佛威神,說如來境界,非聲聞緣覺及外道境界。如來藏識藏,唯佛及餘利智依義菩薩智慧境界,是故汝及余菩薩摩訶薩,於如來藏識藏當勤修學,莫但聞覺,作知足想。」 在《楞伽經》裡面,佛這麼開示:菩薩摩訶薩,也就是說,如果你已經證悟了,而想要往前追求更殊勝的進修的話,應該要把自己的如來藏所含藏的種子加以清凈,應該要清凈「識藏」這個名稱。因為「識藏」的意思就是表示:凡夫的如來藏裡面含藏有不清凈的種子。所以證悟之後,要做的事就是把如來藏所含藏的不凈種子,把他清凈化,把這個「識藏」的名稱捨棄,也就是把阿賴耶識的名稱捨棄,改名異熟識乃至無垢識,這樣才能成就佛道。 如果沒有「識藏」這個名稱的話,如來藏就不會有生滅的現象出現。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如來藏非斷又非常,非斷是說體如金剛,性如金剛,體恆常住,從來不曾斷過,未來也將永無滅時。可是為什麼又叫非常?因為祂所含藏的種子不斷的流注,所以使得如來藏不斷的在三界中變現種種的色身,一世又一世這樣變現下去,那這個就叫作「識藏」。如果把這個識藏的名稱換了、滅了——那就是說我執斷盡了——我執斷盡了以後,舍報入了無餘涅槃,那如來藏就沒有分段生死種子的生滅流注變異現象,就不再稱為「識藏」了。 但是,諸聖人通通都還有生滅,也就是說,不管你是阿羅漢、辟支佛或幾地菩薩乃至等覺位,都照樣有生滅,因為你既然要修佛道,想要成佛,就得在三界裡面修行;在三界里修行時,一定就會有如來藏裡面的有漏有為法及無漏有為法的種子不斷的流注,就一定會有種子的流注生滅。所以說:諸凡聖悉有生滅——凡夫有種子流注生滅,聖人也有種子流注生滅。如果如來藏的一切種子都不生滅流注,聖人還能叫聖人嗎?不能稱為聖人了,而是叫作死人了! 所以說,凡夫有生滅,聖人也有生滅;但是如來藏心體卻絕不生滅,只有種子有生滅。如果了解這個道理,並且親證如來藏的所在,能夠親自現觀祂的運作,而能證實佛所說的這個事實真相;這樣修行的菩薩,自己覺悟到這一種聖人所住的意趣,所以能在現證現觀的正法上安樂而住;表示說這個開悟,這個無生法忍,或者明心見性的大乘無生忍,這都不是想像的,都是「現行法」,都是「證量、現量」親證。這樣就稱為「現法」樂住,因為自己親證了嘛!自己確實這樣的安住下來了嘛! 證了以後還得要不舍方便,要以種種的方便法來利樂有情,來利益眾生。因此佛接著說:如來藏、識藏,一切聲聞、緣覺都只是在心裏面想像祂,他們沒有辦法親自去證得這個「如來藏、識藏」究竟是在哪裡? 雖然如來藏自體的體性是清凈的,但是由於如來藏所現起的七轉識,在客塵上面——也就是六塵——的熏習上面有所遮覆,所以使得祂不斷的熏習許多有漏法的種子;因此,自性清凈心體裡面卻顯現出、流注出七轉識的不清凈的現象出來,這種境界,等覺地以下的菩薩都多多少少會有,不是諸如來還有這個現象。 如來現前的境界,就好像在觀看手裡面所拿的阿摩勒果一樣的清凈分明。阿摩勒果在天竺,又叫白凈果,有點像日本的那個水梨,白白凈凈的不沾灰塵。也就是說諸如來的如來藏已經是絕對清凈了,就像阿摩勒果一樣沒有任何的塵污,如來看自己的如來藏時,就是這樣的究竟清凈。 基於這個真實的義理,所以 釋迦世尊以祂的威神之力建立,使得勝鬘夫人以及利智滿足的諸多菩薩等人——包括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等等——這一些大菩薩們來宣揚演說「如來藏即識藏名,與七識俱生」,也就是說,如來藏是與七轉識和合而同時在三界中出現的。與七轉識和合而同時在三界中出現的心是什麼呢?就是阿賴耶識嘛!聲聞人因為錯誤的判斷和執著,所以他只看見二乘法裡面的人無我、法無我,無法現前觀見大乘法中所說的人無我與法無我。因此勝鬘夫人承蒙佛的威神之力,來宣說如來所住的境界,這不是聲聞人所知道的,也不是緣覺聖人所能知道的,更不是外道們所能知道的。那麼這個如來藏----「識藏」的法義,佛訓誨大意菩薩說:「你們都應當要殷勤努力的去修學,千萬不要聽了、知道了以後,就算數了,就知足了。」 那麼這一段經文中就已經說明,因為前後面都有談到說:阿賴耶識出生前七識,而與前七識一起和合運作:「識藏如海因風起諸識浪,恒生不斷」;又說:「藏識海浪法身境界」(《大乘入楞伽經》),「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這個出生七識的心,在《楞伽經》的經文中,前後都說是阿賴耶識,又在同一經中處處稱為如來藏,那如來藏當然就是阿賴耶識了嘛!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一切佛語心品之四〉裡面也這麼說: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甚深如來藏,而與七識俱;二種攝受生,智者則迷離。 如鏡像現心,無始習所薰;如實觀察者,諸事悉無事。 如愚見指月,觀指不觀月;計著名字者,不見「我」真實。 心為工伎兒,意如和伎者,五識為伴侶,妄想觀伎眾。 在前面的經文接下來之後,還有這一段經文中 世尊以偈來重覆說明:非常深奧的這個如來藏,祂跟七識心同在一起;但是如來藏與七識同在時,會有兩種的攝受產生,就是對緣起自性不了解,產生誤計執著,對事相上的自性不了解,產生誤計執著,因此使得如來藏跟七識同時並行運作,產生了這兩種攝受——能取與所取——就會輪轉生死,所以證得如來藏而發起了智慧的人,就遠離了如來藏的這種境界,就轉依如來藏自體所顯示出來的真如法性;轉依以後,如來藏的清凈自性就好像明鏡一樣顯示出來,這就是心的境界;可是因為無始劫以來的虛妄的熏習,因此產生了輪轉生死的現象;如果有人能夠如實的去觀察的話,什麼事情都了知它的虛妄,也就沒事了。譬如愚痴的人,他們只看人家的手指頭,而不去看人家手指頭所指示的明月;計著名字也就是說對佛法和「名相」產生計著的人——也是一樣;他沒有辦法看見那一個真實的「我」,因為十八界的每一界都是無我。那什麼才叫作「我」?「我」,就是恆不生滅的法體,才可以叫作「我」,那就是如來藏阿賴耶識。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一切佛語心品之四〉接著又說: 大慧!善不善者謂八識。何等為八,謂如來藏名「識藏」,「心」:意、意識及五識身。……大慧!剎那者名識藏、如來藏,意俱,生識習氣剎那。無漏習氣非剎那,非凡愚所覺。計著剎那論故,不覺一切法剎那非剎那,以斷見壞無為法。大慧!七識不流轉,不受苦樂,非涅槃因。 這一段經文說:善與不善者,謂八識心王。說這八識心王裡面有善法,也有不善法,總共就是八識心王,不許超過八識;也就是講如來藏「識藏」及七識心王。什麼叫作「識藏」?識藏就是講凡夫位到等覺位前的阿賴耶、異熟識。為什麼凡夫位的第八識又叫作「識藏」?因為有阿賴耶性,有執藏分段生死的那種染污性,所以說出現種子剎那生滅的那個心,叫作識藏、如來藏;這個識藏如來藏,是和意根一直同時在一起,又不斷的出生種種的識種流注所產生出來剎那變異的現象。可是無漏的習氣,不是剎那、剎那變異的——無漏習氣講的就是如來藏心體的自體性——祂不是剎那變異的,不是生滅法。但是,這個道理,得要明心以後——證得阿賴耶識以後——才能夠了解,所以不是凡夫所能知道的,也不是愚人(二乘聖人)所能知道的。 佛又說:如果是錯誤的認知,而執著常見外道所說的神我或者梵我,或者「離念靈知我」的話,那麼這個都是剎那生滅的法,由於他們不能夠證得不生滅的如來藏心,卻又覺察到這「離念靈知」或者「有念靈知」,或者外道所說「常住不壞的神我」……等,都是剎那剎那變異的,眠熟、悶絕、死後都會斷滅,所以他們就認為:「這離念靈知死了就不見了,死了就斷滅了」,就變成斷見外道,所以就怕死,這就是以斷見來毀壞無為法。這就像是現在的印順法師(編案:印順法師已於二○○五年往生)等人一樣,妄說般若是性空唯名,妄說一切佛法都是說一切法空,妄說實無如來藏、阿賴耶識,墮於損減執及增益執中,墮於斷滅見、惡取空中。 佛又說:七識不是流轉的主體,七識也不是受苦樂的主體,如來藏才是流轉的主體,才是受苦樂的主體。因為如來藏雖然離見聞覺知,沒有苦樂受,可是會導致我們在三界六道中不得不接受所有的苦樂受,而且是生生世世延續不斷的主體識;而我們見聞覺知的心,只有一世,一世過了就永遠斷滅了,只有意根和如來藏能去到未來世,而意根卻又不是集藏善惡業種的主體心,所以既然是這樣的話,我們的覺知心和意根,其實都不是真正受苦樂的主體。而意根也不會分別苦樂,是意識才能分別;但意識卻只有一世,不能去到未來世,只是一世暫有的覺受六塵的心,虛幻假有;所以前七識都不是受苦樂的主體,如來藏才是受苦樂的主體,根本還是在祂啊!而且,如來藏才是涅槃因,七識心都不是涅槃因,因為七識心沒有辦法入無餘涅槃〔編案:詳見《邪見與佛法》及護法菩薩之《廣百論》。此處因篇幅所限故,平實導師不加以註解〕,如來藏才能入無餘涅槃,所以如來藏才是涅槃因。 接著,世尊又開示說: 大慧!我依此義、依勝鬘夫人、依余菩薩摩訶薩深智慧者,說如來藏阿梨耶識,共七種識生,名轉滅相。為諸聲聞辟支佛等示法無我,對勝鬘說言:「如來藏是如來境界。」大慧!如來藏識阿梨耶識境界,我令與汝及諸菩薩甚深智者,能了分別此二種法;諸於聲聞、辟支佛及外道等執著名字者,不能了知如此二法。大慧!是故汝及諸菩薩摩訶薩當學此法。爾時 世尊重說偈言: 甚深如來藏,與七識俱生; 取二法則生,如實知不生。 語譯如下:大慧!我釋迦牟尼依這個道理、依勝鬘夫人、依其餘大菩薩有深妙智慧之人,說如來藏阿梨耶識與七種識共俱,而且是出生七轉識者,名為如來藏之運轉相及生滅相。我為諸聲聞緣覺等人開示蘊處界諸法無我,對勝鬘夫人說道:「如來藏是如來乘的微妙法境界。」大慧!如來藏阿梨耶識的境界,我現在與你及諸菩薩中有深妙智慧的人,才能了知及分別此不生滅如來藏及七識種子流注生滅等二法;其餘諸多聲聞緣覺以及外道等執著名字相的人,不能了知如此生滅與不生滅二法。大慧!由這個緣故,你和諸大菩薩們都應當修學此法。 爾時 世尊重新說偈道:甚深的如來藏,與七識同時存在,而且是能出生七轉識的心;若攝取「能取與所取」二法而不能舍離的人,七識心則會繼續出生;若如實知二法都由如來藏出生而如來藏不生的人,就不會有我執,就不會再使七識心繼續出生而流轉生死。 也是因為這個道理,所以依勝鬘夫人及其餘的大菩薩等智慧深利的人,佛才宣說:如來藏——阿賴耶識——的深妙法。好!這裡有明說「識藏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了,對不對?如來藏——阿賴耶識——和七種識,就是和前七識同時出現在三界中,因此而有柜子流注而產生了七識運作的現象,這個叫作「轉」相,「轉」就是運轉、運為的意思;你如果知道這個道理,把七識心的執著消滅,阿賴耶識就不再執取分段生死的業種,舍報後就不再有分段生死種子流注,那就是「轉相」滅了,成為阿羅漢了,阿賴耶識就改名為異熟識;但是菩薩如此轉變七識心的執著而滅除分段生死種子的現行以後,不可以取證無餘涅槃,得要留惑潤生才可以。 也是為了這個道理,佛為諸聲聞、辟支佛開示二乘法中的法無我。所以對勝鬘夫人開示說:「如來藏是如來的境界。」聲聞與緣覺只能以自己的覺知心來猜測如來藏,所以 佛說:「此如來藏識藏,一切聲聞緣覺心想所見。」他們都是只能在心中想像而已,所以佛又說這個如來藏識藏:「非聲聞緣覺及外道境界。」又說:「如來藏識藏,唯佛及餘利智依義菩薩智慧境界。」因此 佛又跟大慧菩薩開示說:如來藏、如來藏識、阿賴耶識(這裡翻作阿梨耶識),這個境界,是你跟這一些有深妙智慧的菩薩們才能夠分別這兩種法,其他的聲聞、辟支佛、外道、凡夫,他們執著「名」的相,以及執著「事」的相,是沒有辦法了知這個如來藏常住而不生滅、卻與生滅法的種子流注生滅和合運作的道理的。所以 佛又交代說:「大慧啊!你和這一些大菩薩們都應當修學這個法啊!」 所以,佛又說偈:「甚深如來藏,與七識俱生;取二法則生,如實知不生。」那就很清楚了!就是說「如來藏就是阿梨耶識」的境界。那意思就是說: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了嘛!印順這樣把如來藏和阿賴耶識分割成兩個的思想,是根據什麼來的?是根據一小部分日本人的佛學研究而來的思想。現在我們從這些經文里已經證明,那是錯誤的;將來還會以四阿含的經典作根據〔編按:《阿含正義》一書,正智出版社已於2006-2007年出版完畢共七輯〕,證明阿含期已經隱說有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 《楞伽經》既然說「持身識就是如來藏」;而且說「如來藏出生了七轉識」,那麼在其餘諸經裡面 佛也都說「出生七轉識的心也就是阿賴耶識」,所以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啊!那麼,既然前面我們所說的、所引證的《楞伽經》,不45斷的宣說「如來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趣生」,而且又說,如來藏因為無始虛偽惡習所熏,昕以名為「識藏」,所以出生了無明住地,跟七識心同時並行運作。這樣意思就很清楚了:如來藏其實就是阿賴耶識。 三、由如來藏出生十八界故說如來藏是阿賴耶識 《占察善惡業報經》如是說: 如是數相者,顯示一切眾生六根之聚,皆從如來藏自性清凈心一實境界而起;依一實境界,以之為本。所謂依一實境界故,有彼無明,不了一法界,謬念思惟現妄境界,分別取著集業因緣,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內六裉故,對外色聲香味觸法等六麈,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以依六識故,於色聲香味觸法中,起違想、順想、非違非順等想,生十八種受。 此經中佛說六根、六塵、六識皆由阿賴耶識出生,而這一部經中也說十八界法皆從自性清凈心如來藏而出生,由此可知阿賴耶識心體即是如來藏也!絕無可能會有兩個能生十八界法的實相心,這在簡單的邏輯學上來說,是絕對不能成立的;所以這兩個心當然是同一個心,所以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 猶如《占察善惡業報經》這一段經文說:上面所說的種種的法相,顯示出一個事實,就是說一切眾生六根之聚,都從如來藏自性清凈心一實境界而生起、出現。六根之聚就是說「法法總合為一團、為一聚」,這是唯識增上慧學中所講的;所謂一團一聚,譬如說眼根:由於有眼根,所以就會有祂來接觸色塵;接觸了色塵時,在「根塵相觸的所在」就出生了眼識。這樣眼根、色塵、眼識三個法合為一團、合為一聚,這叫作「眼根之聚」。那麼六根之聚,換句話來說,總共就是十八界,十八界全部都從如來藏自性清凈心一實境界而生起。 既然這裡說六根之聚的十八界法,都是從如來藏一實境界而生起;而第三轉法輪諸經又說,十八界都是從阿賴耶識出生,所以阿賴耶識也就是如來藏。從如來藏出生十八界法的經文中,就已經證實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因為能出生十八界法的心就是阿賴耶識啊! 四、由真如含藏諸不善法故說真如即是阿賴耶識 經中有時以真如一名指稱阿賴耶識心體,譬如《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中引述佛語而造論說: (佛言:)「貪慾是實際,性性無欲相故;乃至愚痴是實際,法性無礙。」離於真如,貪等、實際等無故,示現法密意。此明何義?實際法性無痴相故,此示現法密意。此以何義?以離真如,貪等實際等無法可說故,此義應知是名如來法密意。 如 佛所言:「貪慾是實際,法性無欲相故;瞋恚是實際,法性無瞋相故;愚痴是實際,法性無痴相故。」天親菩薩於此段論文中說:真如含藏貪瞋等法,若離真如則無貪瞋痴等法可說,若離真如則無貪瞋痴等法能出生。然而含藏貪瞋等法者,此性唯有阿賴耶識心體方有,是故此處「真如」一名,即是指阿賴耶、異熟識心體。所以,不可將真如外於阿賴耶識心體而別行建立,不可建立真如為能出生阿賴耶識之心體;否則不但是違背了天親菩薩此論所說,也墮在八九識並存的無量過失中,也成為誹謗三乘根本法體阿賴耶識的謗法重罪。 在經論裡面,常常會用「真如」這個名相來指稱阿賴耶識心體——如來藏,譬如般若系的經論《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這是世親菩薩解釋《勝思惟梵天所問經》的一部論,祂引述佛的話,佛言:「貪慾是實際,法性無欲相故;乃至愚痴是實際,法性無痴。」世親菩薩接著辨正說:「離於真如,則貪等、實際等皆無;由此緣故而示現佛法的密意,此中說明了何等正義?也就是說,實際法性的阿賴耶識——真如心體——沒有愚痴相的緣故,以此密語而示現佛法的「密意」。這個說法,是以何種義理而說的呢?這是因為離開了真如心阿賴耶識的話,貪瞋痴等等以及涅槃的實際、法界的實際等理,就都無法可說的緣故,這個道理,應知就是如來所說法的密意。」這裡就說得很清楚啦!說貪慾就是真如實際,然而真如實際法性卻又沒有欲相,然後又說這些貪慾……等,以及所謂的實際,其實就是「真如」,所以「真如」一名,是常常被用來指稱如來藏、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的。 現在既然說貪等是從「真如」而生,與真如同在;「等」就是包括瞋、痴,這一些都是從「真如」而出生;請問:含藏貪瞋痴無明等種子的心是什麼?(大眾異口同聲的回答:阿賴耶識!)正是阿賴耶識啊!從這裡也可以證明:真如就是阿賴耶識。真如既然含藏著貪瞋等法種,而這個含藏貪瞋的法,依據諸經所說,只有阿賴耶識這個心才有這個功能,所以真如顯然就是阿賴耶識。所以,「真如」這個名詞,如果是被借用來指稱心體的話,那就一定是指稱如來藏、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而不是指稱心體所顯示出來的真如性。 在《大寶積經》〈文殊師利普門會第十〉中,佛亦有云: 瞋性本寂靜,但有於假名; 瞋恚即實際,以依真如起, 了知「如」法界,是名瞋三昧。 此段經文中,以真如一名指稱第八識心體;真如既然含藏著瞋的不凈種子,則其體性與阿賴耶識並無差異,完全相同,由此可知此處經文所說真如者即是阿賴耶識。 《大寶積經》既然也這樣說:「瞋性本寂靜」,說瞋的體性本來也是寂靜;一般人會這樣子說「瞋」:「暴跳如雷了,哪裡還有寂靜可說?」顯然不是寂靜的;但這段經文是說:它的所依體是寂靜法。瞋從哪裡來?因為有瞋的種子流注,所以有瞋。可是種子是在哪裡呢?是真如——阿賴耶識——所含藏著啊!真如含藏著瞋的種子,流注出來所以稱為瞋的現行,所以瞋是從真如所含藏的種子中來,而種子含藏在真如心體中,所以瞋的實際就是真如心體;可是第八識真如自身卻是寂靜的,所以說瞋本性寂靜,說瞋不是實有的法性,是緣起緣滅的法性,只是暫時而有的法性,所以說瞋只是個名字而已。因此說,瞋恚的本身就是實際,因為瞋恚是依真如而現起的。那如果有人能夠了知:當你正在生氣的時候,你這個瞋是從你的真如出生的;你知道你的真如在哪裡?能夠現前觀察到瞋的種子確實是從寂靜的真如心體中的種子流注而出生的,所以瞋與寂靜非一亦非異,所以瞋是從真如種子中出現的,所以說瞋性本寂靜;你如果能如此現觀,那你就是證得瞋三昧的人。恭喜諸位!你們已經明心的人,聽了這一席話以後,回去以後作一番現觀,就已經是親證瞋三昧的人了。 同樣的,貪三昧的修證也是這個道理。初地菩薩的百種三昧如何證?就是這麼證!都是依這個真如心體——阿賴耶、異熟、無垢識——而證。既然說真如心體含藏著瞋的種子,可見祂的體性和阿賴耶識沒有絲毫差異,和他們破法者所說的「真如純無為、如來藏純無為」的說法完全不同;由此就知道,這個經文所說的「真如」就是講阿賴耶識、如來藏。 《大寶積經》〈菩薩藏會第十二毘利耶波羅蜜多品第九之四〉記載: 佛告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法身之相無生無死,堅固難壞猶如金剛,不可思議。……即此菩薩身,自能知了諸身相,隨入自身真如法性。……又『去來現在真如』即『蘊界處真如』,又『蘊界處真如』即『染污清凈真如』:又『染污清凈真如』即『流轉寂滅真如』,又『流轉寂滅真如』即『加行真如』,又『加行真如』即『一切行真如』,而一切行即是真如,而此真如即一切行。」 真如既在因地的現在已經存在和示現,既有染凈具足之現象,不是某些人所說的「真如絕對清凈而不變易」,則知真如心體即是明指阿賴耶識也,唯有阿賴耶識方能具足染凈諸法種子故,唯有阿賴耶識心體方能使染凈一切法種現行故。 上開《大寶積經》說:「又蘊界處真如即染污清凈真如」,又說:「又染污清凈真如即流轉寂滅真如,又流轉寂滅真如即加行真如;又加行真如即一切行真如,而一切行即是真如,而此真如即一切行。」這一串經文,有點兒像在念繞口令,對不對?明心的人就知道這段經文的真實意思,還沒有明心的人,也可以從經文的表面意思,了解真如其實就是阿賴耶識。既然真如在因地的現在就已經示現出來,然後呢,這個真如心體,祂同時有染污性示現出來,祂也有清凈性示現出來,換句話說,真如同時具足了染性與凈性。 如果你說的真如是指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現的真如性,那你才可以說真如是純然的清凈性、是純無為性,才可以說祂是純凈的,因為你所說的真如是第八識心體的所顯自性,不是指能生諸法的心體。但是他們所說的真如,是指能生阿賴耶識的另一個法,這個法既然能出生阿賴耶識,當然一定是心體,不是指阿賴耶識所顯示的真如性。同樣的,在這部經中也是以真如來代表第八識心體,而經中所說的真如心體,卻是既有染污性,也有清凈性的,和他們那些破法者所說的「真如絕對清凈,永不變易,才是真心」的說法,迥然不同;既然證悟之後的真如心體是以染凈具足的現象,示現給我們看,明心的人都可以看得見這個現象;而經中也如是證明「真如心體是染凈雙具」的,那我們就知道:這裡講的真如當然都是指阿賴耶識;因為只有阿賴耶識才能夠像這段經文所說的具有染污性,也顯現清凈性。所以真如若是指說心體的時候,那就是阿賴耶識的異名,不可以看見經中有說真如二字,就食古不化、依文解義,就主張「另外有一個真如心體」,或者主張「真如能出生阿賴耶識」,就以此邪見而誹謗真如心體阿賴耶識,想要另外再尋覓「能出生阿賴耶識的真如心體」,就會成為心外求法的外道了。 五、由真如雙具有為無為故說真如即是阿賴耶識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問言:「梵天!何故數名有為法耶?」梵天答言:「以其盡故,名有為法。」問言:「梵天!有為諸法為住何所?」梵天答言:「有為法住無為性中。」問言:「梵天!若如是者,有為之法與無為法有何差別?」梵天答言:「有為之法與無為法,文字言說有差別耳。何以故?文字言說即是有為,是無為故。若求有為無為法相,則無差別,以彼法相無分別故。」問言:「梵天!何等法上有此言語?」梵天答言:「得無為法,則不分別法上言語。」問言:「梵天!何等言語名為義耶?」梵天答言:「所謂為他令心取相,說為言語。何以故?一切文字名為戲論,而佛如來不住戲論,不依不說。文殊師利!一切言語本非言語,是故佛說一切諸法不可說也。何以故?諸佛如來非彼言語而得名故。」問言:「梵天!諸佛如來云何得名?」梵天答言:「諸佛如來非色非相非法得名。」問言:「梵天!諸佛如來可離色法而得名耶?」答言:「不也!文殊師利,何以故?以色身如,及法體如,彼二如法非一非異,諸佛如來如是得名,如來如實真如得名。若佛如來如實得名,彼則不失。」問言:「梵天!諸佛如來得何法故,號名為佛?」梵天答言:「文珠師利!諸佛如來皆以通達一切法性清凈真如,如彼真如如是而證,諸佛如來如是得名,是故號為正遍知者。」 於此段經文中,顯示一項事實:真如雙具有為性與無為性。這是以真如一名指稱第八識。又說有為性與無為性非一非異,說如來色身與如來之真如心非一非異,雙具有為性與無為性。諸佛之真如既是雙具無漏法上的有為性與無為性。當知此經文所說真如即是阿賴耶識凈除二障後所轉變成的無垢識也,唯有阿賴耶、異熟、無垢識,方能具有如是無漏有為法的體性故。由此段般若經文中,可以證實真如心體即是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也。 在這段《勝思惟梵天所問經》中,我們來作個簡單的解釋。文殊師利菩薩問道:「梵天!何故數名有為法?」什麼緣故把那一些可以用數量來計算的法,說它叫作有為法?梵天答言:「因為那個法,它是會過去的,所以是有為法。」譬如說生氣,生氣可以用數量來算:「你今天生氣幾次了?」既然可以用數量算,所以「以數為名」:「喔!你今天氣了三次了,你退步了,你昨天只有氣兩次。」到了明天說:「你今天只有氣一次。」就說你進步了。所以有為法都是可以計算的——算次數——這就是「以敷為名」,凡是可以用數量為名的,一定通通是有為法,只有不能夠以數為名的才是無為法,譬如第八識所顯示的真如性相,永遠無法以數目計算。 文殊菩薩又問:「梵天!有為諸法為住何所?」有為法是住在什麼地方呢?梵天答道:「有為法是住在無為性中的。」這個梵天是個大修行人,他說:「有為法住在無為法自性裡面的啊!」〔編案:座中有些人聽到這句話以後在微笑〕你們看!已明心的人聽了就笑了。你們看我平實現在是在有為法裡面,對不對?我有色身,我有六根、六識、六塵,都是有為法啊!但是我這個有為法是從我的無為法的法性裡面生出來的。你們如果明心了的人,就知道我在講什麼,對不對?是啊!那麼般若經就是用這種方式來表示佛的密意。什麼叫作般若?你證得這個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之後,你可以現前觀察祂,就可以證實「有為法真的是住在無為法性裡面」,所以無為法函蓋了有為法。 「梵天!若如是者,有為之法與無為法有何差別?」文殊菩薩又考他,考這個梵天說:「如果照你這樣講的話,有為法跟無為法有什麼差別?既然有為法是住在無為法性裡面,那有為法應該就跟無為法完全一樣羅?」問得也有道理啊!「有為之法與無為法,文字言說有差別耳。何以故?文字言說即是有為,是無為故。若求有為無為法相,則無差別,以彼法相無分別故。」梵天這樣回答道:「有為之法跟無為法,其實也只是因為名字上的言說,才會有所差別的;因為有為法也是離文字的這個如來藏所產生的,無為法就是如來藏所顯現的體性。當你講無為法時,已經是有為法啦!」 他就解釋說:因為文字言說就是有為,但文字言說也是無為,因為文字言說還是從你的無為性的如來藏心體中生出來的。你如果沒有明心,你就聽不懂,對不對?所以說,如果有人去求有為的法相、求無為的法相,等你真正去把祂求證出來的時候,發現它們兩者並沒有差別,因為有為法的法相與無為法的法相,都是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現;乃至佛地的無漏有為法,跟佛地的無為法通通沒有差別,一樣是從佛地的無垢識心體出生現起的。 「梵天!何等法上有此言語?」接著,文殊菩薩又考問:「梵天!你到底是證得什麼法?在什麼法上面有親證?而說這樣的言語出來呢?」、「得無為法,則不分別法上言語。」梵天回答說:「得到了無為法的人,證得無為法的人,就不會去分別一切法上面的言說:不會落到言說上面,而是從言說裡面直接去獲取那個真實義。」 「梵天!何等言語名為義耶?」文殊菩薩又考問他說:「梵天!什麼樣的語言,怎麼樣的說法,才算是真正的如實義呢?」「所謂為他令心取相,說彼言語。何以故?一切文字名為戲論,而佛如來不住戲論,不依不說。文殊師利!一切言語本非言語,是故佛說一切諸法不可說也。何以故?諸佛如來非彼言語而得名故。」梵天答道:「所謂為了使得別人去取證這個真實心的法相,而說這一些言語。」所以,佛在晚年時說過:「我不曾講過一個字」;可是,明明講了那麼多,講了四十九年,卻說不曾講過一個字。佛為什麼要講這麼多的經教?「為令他於心取相」故,要讓聽他說法的人去證得那一個實相心的法相,所以才要有那麼多的語言文字來宣講。因為一切的語言文字都叫作戲論,可是「佛如來」不住在戲論裡面。「佛如來」就是講祂的法身,這個法身不依止一切法,而一切法依止這個法身;這個法身也不說一切佛法,所說一切佛法言語文字,卻都是從這個法身而出生的。 文殊師利菩薩一直逼問,梵天就一直的回答解說;兩個人一唱一和的時候,就把實相法義顯示出來。文殊師利實在很厲害,每一個人修證佛法的程度,他都知道;這個人的程度在哪裡,他就問到那個層次,他不問超過那個人證量的部分;但是這樣問答,可以利益很多的眾生,所以說他的智慧很高超。 「何以故?一切文字名為戲論,而佛如來不住戲論,不依不說。文殊師利!一切言語本非言語,是故佛說一切諸法不可說也。何以故?諸佛如來非彼言語而得名故。」梵天又解釋說:「因為一切的言語,其實本來不是言語,其實本來只是音聲而已。那音聲從哪裡來?從如來藏來啊!一切諸法既然都是從如來藏出生,而如來藏不可說,說出來表示如來藏的言語文字,都已經不是如來藏了,所以佛說:一切諸法其實都不可說。一切諸法就是講如來藏,如來藏不可說,所以叫作一切諸法不可言說。諸佛如來其實都不是因為那一些語言聲音,而可以叫作諸佛如來;是因為祂有那個第八無垢識法身,所以才叫作諸佛如來。」 「梵天!諸佛如來云何得名?」文殊師利菩薩又問:「梵天啊!那麼諸佛如來是因為什麼緣故而叫作如來、而叫作佛呢?」「諸佛如來非色、非相、非法得名。」梵天答覆說:「諸佛如來並不是以出現在人間的佛身而叫作如來,也不是從種種的有相法上面,說祂叫作如來;也不是從祂所說的種種法而叫作如來,更不是從他所證的種種法而叫如來,事實上是因為祂有那個第八無垢識法身,所以才叫作如來。」 「梵天!諸佛如來可離色法而得名耶?」文殊菩薩又問:「梵天啊!諸佛如來可以離開那個佛地的色身而叫作如來嗎?」因為一般眾生,如果你跟他說不是一,那他就想「一定是二」;如果不是有,那一定就是無。但是在般若智慧來說,是不可以這樣的,不許落到兩邊去啊!從般若的證量來說,也是不會落到兩邊中的啊!所以證悟者一定會說非一亦非二。既然諸佛如來不是因為色身而叫如來,現在就為眾生反過來問:「那麼離開色身的時候也可以叫作如來嗎?」梵天答覆說:「不也!文殊師利!何以故?以色身如,及法體如,彼二如法非一非異,諸佛如來如是得名,如來如實真如得名。若佛如來如實得名,彼則不失。」 梵天這樣答覆說:「不是這樣的,文殊師利!為什麼呢?因為諸佛的色身也是如,法體也是如」,法體就是講佛的無垢識。諸佛所顯現的佛地色身,以及法體的無垢識——也就是第八阿賴耶識轉成的無垢識——同樣都是如;「這兩個如,非一非異」,因為諸佛的具足真如性,都是從諸佛的無垢識而顯示出來的,所以佛身的如,跟無垢識的如,祂是非一非異的。因此,諸佛如來是具足什麼呢?具足兩個法,一個是諸佛如來所顯現的佛身,以及祂的無垢識心體的真如法性!那個無垢識所顯示出來的真如性!所以才叫作諸佛如來。「如來如實,真實的顯示佛地第八識的所有真如性,所以叫作如來。如果佛如來是如實的以無垢識所具足的真如法性而得名,那麼這樣的如來就永遠不會有過失的。」 「梵天!諸佛如來得何法故,號名為佛?」文殊菩薩又問:「梵天啊!諸佛如來是證得什麼法,因此叫作佛呢?」「文殊師利!諸佛如來皆以通達一切法性清凈真如,如彼真如如是而證,諸佛如來如是得名,是故號為正遍知者。」梵天的回答是說:「文殊師利啊!諸佛如來都是因為通達一切法性的清凈真如」,這是成佛所必須的條件:通達一切法性的清凈真如。換句話說,你在禪宗裡面開悟明心了,還不算是諸佛如來,因你沒有究竟通達「一切法性中的真如」。所謂通達了「一切法性的清凈真如」,就是在貪裡面的清凈真如、瞋裡面的清凈真如、痴裡面的清凈真如;在一切有漏有為法及無漏有為法裡面的清凈真如,全部都通達了,才算是通達一切法性中的清凈真如。「如彼真如如是而證」,像這樣子的真如,這樣親證了,「並且轉依第八識的真如性、清凈體性而修行,凈盡了思惑的習氣種子隨眠,也除盡了所知障的一切隨眠,究竟圓滿第八識的無漏功德,也圓滿發起第八識心體的無漏有為法上的功德,諸佛如來就是因為這樣而得名為諸佛如來,所以才叫作正遍知覺。」 在前一段的經文中曾說:有為法是從無為法裡面出生的,說有為法是住在無為法裡面的。換句話說:真如是雙具有為性跟無為性的。因為有為性與無為性,都是阿賴耶識心體所具有的自性,而般若經中也說真如雙具有為性與無為性,說有為住在無為中,所以由這段經文中,就可以證明:真如其實就是阿賴耶識——以阿賴耶識心體自身的真如體性而名阿賴耶識心體為真如。因為只有阿賴耶識才是「具備了無為性和有為性」的心體,所以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就是般若諸經中所說的真如。 六、依圓戚實性說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 圓成實性是如來藏心體自身的體性,《楞伽經》中說阿賴耶識也具有圓成實性,然而圓成實性只有一個心體才會有,不可能是兩個心體同有此一圓成實性,所以說,由如來藏與阿賴耶識都具有圓成實性,也可以證明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說: 「複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謂妄想自性、緣起自性、成自性。大慧!妄想自性從相生。」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妄想自性從相生?」佛告大慧:「緣起自性事相相行,顯現事相相。計著有二種妄想自性,如來、應供、等正覺之所建立,謂名相計著相,及事相計著相。名相計著相者,謂內外法計著。事相計著相者,謂即彼如是內外自共相計著。是名二種妄想自性相。若依若緣生,是名緣起。云何成自性?謂離名相事相妄想,聖智所得及自覺聖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來藏心。」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名相覺想,自性二相,正智如如,是則成相。」〈一切佛語心品之一〉 這一段經文裡面,佛這樣開示說: 「複次大慧!菩薩摩訶薩應當要善於證知三種自性。如何是三種自性呢?第一、妄想自性;第二、緣起自性;第三、圓成自性。妄想自性是從『相自性』而生;『相自性』是從『緣起相』上面出生的。」隨後大慧菩薩又為我們發問:「世尊!什麼叫作『妄想自性從相而生』呢?」佛告訴大慧菩薩說:「世間法緣起的自性相,有種種相的演變過程,這叫作『相行』,也就是由演變過程中所顯現的『事相』相。」 換句話說,緣起的自性,它就是我們的色身等法(也就是五根加上意根,加上六塵以及六識,然後就有了六塵中的種種法出現),在這一些事相上面,才有依他起性的前六識覺知心,在這六塵裡面去領納,因此有了種種的貪瞋痴等心行;有了這些心行的時候,就顯現了種種的事相——不是在理上的——都是在三界中的事相上出現的法相,這個就是依他起性。 依他起性是由於六根和六塵相觸,相觸的結果,六識就在這根與塵相觸的地方出現——由阿賴耶識流注出六識心的種子——六識心的種子流注出來時,就有六塵裡面的種種「分別相」出現,這叫作緣起自性;因為這些都是因緣所生法,所以叫作緣起自性。如果有人對於這個「緣起法」非常的體性不了解,產生了執著,那就是妄想自性,也就是遍計所執性:對緣起法不了解,所以執著依他起性的六識、六根、六塵,在這十八界法裡面,意根對其餘的十七界加以執著;執著的原因當然是從虛妄想而出生的;如果不是因為對於依他起性有妄想——譬如誤認離念靈知的意識心為真實常住心——就不會有這個執著。由於對依他起性產生了錯誤的理解,所以產生了執著;有了這個執著,就叫作遍計所執性——這就是第二種的這個「名相計著相」,也就是在依他起性上面產生妄想,不知道緣起法的依他起性而誤認依他起的法為實有不壞法,所以就有了執著,就不能出離生死。77 這個「名相計著相」,是執著內法與外法;內法是說六根、六塵、六識;外法是說,對內六塵所映現的六塵根源——外六塵——加以執著,也就是說,對外法的錯誤的判斷,以為自己確實接觸到外六塵,而對外六塵及內六塵加以執著。在這種事相上面,以及遍計、錯誤的認知上產生了事相上的計著相;有了這一種內外自共相的計著,以及事相上面的計著,這就是兩種妄想的自性。 因此,如果某一個法是依他法而出生的,或者說要依某一個因緣,它才能出生的,這個就是緣起的法性;就是說見聞覺知心要依處處作主的意根,要依我們的色身的五根和六塵接觸,我們的見聞覺知心才能出生,這個就是「緣生」的真理——知道這個緣生的真實道理,就叫作「懂得緣起法」的賢聖。 那如何是圓成實的自性呢?也就是說,離開「名」的「相」以及「事」的「相」上面的那種錯誤的想法——虛妄想,而獲得什麼呢?獲得聖智所得的那個境界,以及「自覺聖智趣」所行的境界,叫作圓成實性的如來藏性。圓成實性就是如來藏自體的自性,可是我們要注意:《楞伽經》所說的如來藏是什麼呢?就是講阿賴耶識啊!從卷一開始到最後結束,講的都是阿賴耶識。既然如來藏是圓成實性,阿賴耶識心體自身也是圓成實性,由這個緣故,就可以證實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 什麼樣的心可以叫作圓成實性的心呢?也就是說這一個心,祂的自體——不是指祂所含藏的種子——祂的自體一定是真如性。「真」與「如」的兩個意思要先弄清楚;「真」就是說,祂是體恆常住,恆而不壞,性如金剛,無法毀壞的,而且不是虛妄想像的法,祂是真實存在的一個心體,這叫作「真」;「如」就是說,對於六塵「我所」也好,對於「七識心的我」也好,祂通通如如不動,這叫作「如」。阿賴耶識心體同時具有「真」與「如」的兩個體性,才能夠說祂是圓成實性,因為具有「真」與「如」的體性時,祂才能夠含藏一切的染污種子。這個心體如果沒有「真」的體性,當祂毀壞的時候,就無法繼續含藏種子;這個心體如果沒有「如」的體性,祂就一定不肯執藏惡業種子;這樣一來,就不可能出生世間萬法而使得善惡因果都昭昭不爽,就不可能出生一切的六道眾生世間,那就不是圓成實性了,就是有所欠缺而不能出生世間萬法的心體了。所以,如果沒有如的體性,祂會有所揀擇:「惡業種子我不要執藏,染污種子我也不要執藏」,那就應該一切眾生一出生就是阿羅漢,都成佛、都清凈,但在眾生的現量上觀察,這顯然不是事實。 也就是說,這一個具有真如性的阿賴耶識心體,才能夠是圓成實性,如果不是像阿賴耶、異熟、無垢識一樣具有真如性的心體——不是雙具有為與無為性的心體——那就一定不是圓成實性,因為祂將只能在無餘涅槃裡面住,不能在三界中出現,不能在三界中運作;換句話說,祂將會只剩下真如——阿賴耶識——而沒有世間的無漏有為法的功德,那就是有缺陷的心體;有缺陷的「如來藏」心,怎麼可以叫作圓成實性呢?所以真正的如來藏一定是雙具有為法性與無為法性的,那才是真正的圓成實性。 經中所說的如來藏,與阿賴耶識的體性完全一樣,祂也具有這一種體性,本性正是真如性,但可以含藏七轉識所熏染的種種的無明,以及種種的業種;祂從來都不揀擇一切的業種,因為祂對善惡業種都是一樣的如如不動,所以祂不揀擇;不揀擇的緣故,所以不但含藏了眾生所造的善業種子,也含藏了這些能夠導致眾生流轉生死的惡業種,所以說這個如來藏叫作圓成實性。我們大家都來觀察:在八識心王裡面,哪一個心有圓成實性呢?只有阿賴耶識有,其餘的七個識都沒有;而「真如」又是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示出來的真實性,不能把祂從阿賴耶識心體上分割出來獨立為另一個法;這個留到後面舉證時再來說。 所以《楞伽經》說:什麼叫作成自性——圓成實的自性呢?也就是說有一個法——這個法就是指如來藏——祂離開「名」的相、和「事」的相。「名」相就是指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這就是「名」的相;廣義的說,包括意根在裡頭,都是「名」的相;狹義的說,意根攝在六根中,所以在聲聞法中,通常不將意根攝在「名」中。「名」就是指「名」與「色」,「名色」就是我們的五陰,「名」就是這前六識或者前七識;「名」運作的那一些心行,所顯示出來的「心」的法相,就是「名相」;「名相」在三界中運作的時候,就有種種「事相」出現。如果有一個心體,祂能夠配合著名相與事相,在這裡面運作,但對於「名相」和「事相」都沒有任何的執著;這個心,祂同時也是離一切六塵上的分別;如果你證得了這一種心——第八識阿賴耶——又名如來藏識,就叫作「親證自證聖智所行真如」。換句話說,「真如」是什麼呢?就是指稱這個圓成實性心,也就是指「出生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阿賴耶、異熟、無垢識。 那證得這樣的「真如」,是證得什麼心呢?佛說:「大慧!此是圓成自性如來藏心。」《大乘入楞伽經》〈大正藏十六卷〉裡面說,如來藏即是圓成實性心;《楞伽經》的三種譯本中,又處處說圓成實性就是阿賴耶識的體性,不勝枚舉;此處經文中又說圓成實性是如來藏心的體性,所以很顯然的: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 世尊為了重新說明這個真實義,又說了一首頌:「名相覺想,自性二相;正智如如,是則成相。」這一段在《大乘入楞伽經》〈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中別譯為:「名相分別,二自性相;正智真如,是圓成性。」頌文中既說真如也和阿賴耶識一樣都是圓成實性,由此也可以證明阿賴耶識就是真如。 七、經中明說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 經典裡面有明白的說: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比如說《入楞伽經》〈佛性品第十一〉: (佛言:)「大慧!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斷絕,身俱生故;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凈;餘七識者心:意、意識等念念不住,是生滅法。」 這就是明說了,說阿賴耶識者叫作如來藏。……《入楞伽經》〈佛性品第十一〉又說: (佛言:)「是故大慧!諸菩薩摩訶薩欲證勝法如來藏阿梨耶識者,應當修行令清凈故。大慧!若如來藏阿梨耶識名為無者,離阿梨耶識無生無滅;一切凡夫及諸聖人,依彼阿梨耶識無生無滅。一切凡夫及諸聖人,依彼阿梨耶識,故有生有滅;以依阿梨耶識故,諸修行者入自內身聖行所證,現法樂行而不休息。大慧!此如來心阿梨耶識如來藏諸境界,一切聲聞辟支佛諸外道等不能分別,何以故?以如來藏是清凈相,客麈煩惱垢染不凈。」 這一段經文裡面很清楚的說:這個阿賴耶識不但叫作如來藏,而且也是未來佛地的如來心;所以佛說「如來心、阿梨耶識、如來藏」,將這三個名稱合在一句中同時宣說,這意思就已經表明了:如來心也就是如來藏,也就是阿賴耶識心體。 接下來《入楞伽經》〈剎那品第十四〉又說: 大慧!言剎尼迦者,名之為空;阿梨耶識名如來藏,無共意轉識熏習,故名為空;具足無漏熏習法故,名為不空。 你看佛所說的這一句:「阿梨耶識名如來藏」,經文寫得這麼明白,他們還要把如來藏與阿賴耶識這兩個名稱分割後建立為兩個法。就好像說,把蕭平實這個名字、跟我這個色身、跟我這個覺知心,分割成三個獨立的法:色身是色身,我的覺知心是覺知心,再把蕭平實這個名字再建立成另外一個,這樣說起來是三個法。事實上不應這樣割開,空性、不空性、如來藏、阿梨耶識,其實都是同一個法體,都是指阿賴耶識心體;只是因為如來藏法義極廣極深,為了方便向眾生宣說,所以從不同的面向,為眾生方便而作說明,所以有許多的名稱;不可以說這麼多的名稱是一一名各有心體,否則就會嚴重的誤會佛法正理,就越修越遠離正法了。 真如即是如來藏,如來藏即是阿賴耶識,是故真如即是阿賴耶識也!有經為證,《入楞伽經》〈剎那品第十四〉云: (佛言:)「大慧!愚痴凡夫不覺不知,執著諸法,剎那不住,墮在邪見而作是言:『無漏之法亦剎那不住。』破彼真如如來藏故。」 這一段經文說得更清楚,說「真如就是如來藏」;如前所說,如來藏既然就是阿賴耶識,這段經文又說真如就是如來藏,所以「真如」當然就是阿賴耶識了。所以《入楞伽經》〈剎那品第十四〉的這一段經文中明說:真如就是如來藏!所以破壞或誹謗如來藏的人就是破壞真如正法的人,所以佛說那些誹謗如來藏的人就是「破彼真如如來藏」的人。 因為「真如」只是一個名稱,有時以真如這個名稱來代表如來藏,或者代表阿賴耶、異熟、無垢識。所以真如一名其實是在表顯如來藏真實存在、如如不動的體性,是如來藏阿賴耶識的「心所顯示的自性」。因為阿賴耶識有這種「真實」而且「如如」的體性,所以有時就以真如的名義來指稱阿賴耶識。 真如性在哪裡?真如法性並不是一個東西,祂只是第八識顯示出來的第八識自性而已,真如是屬於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示的性相,而不是種子所顯示的性相;就好像黃金的金色性,只是黃金所顯示出來的黃金莊嚴自性,是依附在黃金的金體上而顯示出來的。到了解脫道的無學位時,真如則是異熟識所顯示的體性;到了佛地,真如則是無垢識所顯示的體性。但是阿賴耶識心體就是無垢識心體,阿賴耶識心體也就是異熟識心體,是同一個心體,在不同的時段別立不同的名稱而已,不是有三個心、兩個心。 《入楞伽經》又說: 大慧!如來藏識阿梨耶識境界,我今與汝及諸菩薩甚深智者,能了分別此二種法;諸餘聲聞、辟支佛及外道等執著名字者,不能了知如此二法。 這段經文也是明講:如來藏就是阿梨耶識。 在《契經》裡面,金剛藏菩薩在佛前說道: 佛說如來藏,以為阿賴耶;惡慧不能知:藏即賴耶識。 如來清凈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 既然金剛藏菩薩說:「佛所說的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如果是邪惡的智慧(邪就是偏差了的,惡就是錯誤的、會害人的那種智慧),他就沒辦法知道,原來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他就會像法蓮師一樣的亂說:「如來藏是如來藏;阿賴耶是阿賴耶。阿賴耶識不是如來藏,如來藏是另一個心。」佛又說:「如來的清凈藏,也就是世間人的阿賴耶識。」這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嘛!如來的清凈藏——如來的無垢識——祂就是世間人的阿賴耶識所轉變來的,兩個名稱所說的心,其實是同一個心體。 為什麼呢?佛說:「就好像黃金跟戒子一樣,黃金跟金戒子,你不能夠說它不同,也不能夠說它相同。為什麼不能說不同呢?因為黃金雖然打造成金戒子,可是這個金戒子,它還是黃金啊!你怎麼可以說它不同呢?那你也不可以說它完全相同,因為它本來是一塊金塊,現在打造成了戒子,形相上確實是有所不同,但其本質是相同的黃金嘛!同樣的,世間人的阿賴耶識,經由證悟、修行消除性障,經由消除無始無明之後,祂可以轉變成佛地的真如所依的無垢識。」斷了一念無明,就是斷了見惑思惑以後,祂就成為異熟識,異熟識再斷了無始無明的隨眠,斷了一念無明的全部習氣種子隨眠,到達完美無垢時,這個阿賴耶識心體就成為佛地的無垢識心體,所以說:「展轉無差別」。 展轉的意思是說:你不能夠說眾生的阿賴耶識跟佛地的清凈藏是完全一樣的,因為所含藏的種子有異,但佛與凡夫的第八識心體的真如性是完全一樣的,真如法性是從因地直到佛地都一樣不會轉變的。佛地第八識的真如性跟我們現在因地第八識的真如性完全相同,只是內含的種子流注出來時,會顯現不同的差異性,所以佛的七識心不稱為轉識,心性清凈;而我們的七識仍然稱為轉識,心性仍然有所不凈。因為種子有所不同,顯現出來時的七識心行就會有所不同,所以佛的第八識叫作無垢識,我們的就叫作阿賴耶識。因為有這裡面的差別,所以才叫作「展轉」。展轉的意思就是說:裡面終究還是有一些差異,所以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修行轉變,這就是過程;這個悟後修行的過程,從證悟之後到成佛這一段時間的修行過程,所以叫作「展轉」。 「無差別」就是講因地的這個阿賴耶識的真如性,與佛地的阿賴耶識——無垢識——的真如性,完全沒有差別,那這意思就很清楚了:阿賴耶識心體是不生滅法。如果阿賴耶識心體是生減法,將來成為佛地的無垢識心體在以後還是要滅掉的,那麼成佛就會變成斷滅了,那就不對了。其實,從「無差別」前面的「展轉」二字來看,就已經表示因地的阿賴耶識心體,與將來佛地的無垢識心體,是同一個心體;所以從「展轉」二字的意思,也就可以了知必定會隨即講「無差別」三字;所以展轉二字就是已經表明心體是無差別的了。既然是展轉而無差別,將來成為無垢識時永不滅壞,當然阿賴耶識心體即是金剛心、是永遠不壞的實相心體。 接下來《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又說: 鈍根小智聞一乘,怖畏發心經多劫,不知身有如來藏,唯欣寂滅厭塵勞。 眾生本有菩提種,悉在賴耶藏識中;若遇善友發大心,三種鏈磨修妙行; 永斷煩惱所知障,證得如來常住身。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 一切菩薩修勝道,四種法要應當知: 親近善友為第一,聽聞正法為第二,如理思量為第三,如法修證為第四。 你看這一句「眾生本有菩提種,悉在賴耶藏識中」,就已經明講:阿賴耶識就是藏識——就是如來藏;因為一切本有的菩提種子,全都含藏在阿賴耶藏識中啊!如果阿賴耶識不是常住不壞的心,怎麼可能含藏眾生本有的菩提種子呢?由這一句話,也就知道阿賴耶識是不是常住法了!因此,如果有人遇到善友之時發起大心,經由身口意的磨鏈而修大乘法的種種妙行,永遠把煩惱障斷盡了,所知障也斷盡了,就可以證得如來的常住身;像這樣修行的話,菩提妙果其實並不難成就。可是菩提妙果雖然說不難成就,但是,難就難在真正的善知識確實很難遭遇。所以佛就交代一切菩薩:如果來修這個勝妙的佛道,有四種法應當要知道:第一、要親近善友;第二、要聽聞正法;第三、要如理思量;第四、要如法修證。所以親近善友就變得很重要了,因為隨後的三法都以親近善友為基礎,才能如實而行;若是親近惡友,一開始就被誤導了,如何能聽聞正法?如何能如理思量而如法修證呢? 接下來《契經》又怎麼說?它說:「阿賴耶識亦復如是,是諸如來清凈之藏。」這就明說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乃至未來成佛時的「如來清凈藏」,也是現在我們的這個阿賴耶識心體來改一個名字為無垢識而已。還是同一個心體,只是祂裡面的種子已經完全清凈了,所以換個名字,改作「如來清凈藏」,又名無垢識;而無垢識永遠不滅不壞,無人能毀壞祂;合十方諸佛的威神力,亦無法毀壞任何眾生的阿賴耶識一絲一毫。因此我們說:阿賴耶識是常住法,祂不是生滅法;否則的話,哪裡還會有未來的如來清凈藏呢?如果阿賴耶識不是常住法,而是像那些無智慧的人所說的生滅法,那麼如來藏就變成生滅性的虛妄法;這樣的話,就不可能有任何一法可以稱為「如來藏」了,也就沒有未來佛地的無垢識、如來清凈藏了。所以結論是: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 八、真如與如來藏之關係 如來藏既然就是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現在這裡又說,真如就是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而別的經論中又說:真如是由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配合有為法所顯示出來的第八識清凈自性,那麼我們當然就可以知道:真如不可能離開阿賴耶、異熟、無垢識而存在,不可能外於阿賴耶識而另外有別的真如心體,更何況是將第八識心體所顯示出來的真如性,顛倒的建立為能生第八識心體的更高層次的法呢? 現在要說明:阿賴耶、異熟、無垢這三個識,並不是三個心,而是同一個心。這個心在因地叫作阿賴耶識,如果已經把見思惑斷盡了,成為解脫道上的無學聖人,或者成為八地以上的菩薩,他的阿賴耶識就改名為異熟識,有時候又方便叫作第九識——其實這個第九識仍然是原來的第八識心體啊!並沒有多出一個識來。這個異熟識仍然還有煩惱障的習氣種子隨眠在心體中,也還含藏著所知障的微細隨眠,所以還不是佛地的無垢識;如果能夠再把這兩種隨眠都斷盡了,就再一次改名,叫作第十無垢識,也就是佛地真如所依的心體。但是這個佛地真如的無垢識,其實仍然是原來的阿賴耶識心體,仍然具有原來阿賴耶識的真如性;只是因為經由開悟、修行,使得心體中所含藏的兩種障的種子、隨眠都究竟清凈了,所以將阿賴耶識改名為異熟識,再改名為第十無垢識,雖然有三個名稱,其實還是原來的阿賴耶識心體,只是因為種子清凈了,所以改名而已;所以,第八阿賴耶、第九異熟,以及佛地的第十無垢識,其實都是同一個心,都是第八識心體,都稱為阿陀那識,都稱為心。 那麼我們現在來說明,如來藏既然就是阿賴耶、異熟、無垢識,而《般若經》中佛的開示也說真如就是第八識「非心心、無心相心」,所以真如就是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心體。經論中又處處說:「真如是由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所顯示」,那我們就可以知道:真如既是在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上面顯示出來的體性,這個體性就是因地阿賴耶識、異熟識的自體性,就是果地無垢識的體性,當然真如是以阿賴耶、異熟、無垢識為所依的理體,離阿賴耶識心體就不可能有第八識的真如法性。那些人怎麼可以離開這個阿賴耶識心體而另尋真如呢?怎麼可以說在阿賴耶識心體「以外、以上」另有一個真如心體呢?那麼他們離開這個第八識而主張另外有真如,認為在第八識之上另有一個實體法的真如,這個已經就是妄想了;竟然還把這個阿賴耶識所顯示的真如性,建立起來作為能出生阿賴耶、異熟、無垢識的法體,那更是顛倒妄想啊!真是顛倒再加顛倒!所以說他們這個想法,顯然與佛及諸菩薩的開示完全違背,嚴重違背了經教上的聖教;而且也違背了理證的事實與法界的真理。 從理證上來說,如果像某先生說「真如是能夠出生阿賴耶識的法體」,或者某法師說「如來藏是能出生阿賴耶識的法體」,那就必定會有很多的過失,成為嚴重的顛倒見。因為這樣一來,就會變成實相心有兩個,因為只有實相心才可能會是萬法出生的本體故,而他們說真如能出生阿賴耶識,那真如應當也能出生萬法;但是經中卻又處處說阿賴耶識能出生萬法,是一切法所依,不是由另一個實體的真如所出生;所以依照他們的說法,真如既能出生阿賴耶識心體,這個真如也應該是能生萬法的心體,那麼實相心就應當變成有兩個了。 如果實相心有兩個的話,將會有很大的過失。怎麼說呢,依他們所說的道理,而有兩個實相心的話,那就應該每一個人入了母胎以後,下一世出生時都會變成兩個人;因為佛說阿賴耶識是一切法的本源,能出生一切法,所以入胎之後能出生十八界,所以阿賴耶識入了母胎以後,當然會出生一個完整的色身。同樣的,真如既然能出生阿賴耶識,那麼真如應該也同樣有阿賴耶識的功德;因為「能出生阿賴耶識的真如」,顯然更是一切法的根源,既然能出生一切法根本的阿賴耶識,就必定是更勝於阿賴耶識的心體;既是更勝於阿賴耶識的心體,當然法性必定更勝於阿賴耶識,則是更應具足阿賴耶識的所有功德,那就不應該是「不能出生十八界萬法的心體」。真如既然是能出生萬法的心體,那麼祂與阿賴耶識同時入胎時,每一個人下輩子出生時,就應該會變成兩個胎兒出生。因為阿賴耶識與末那入胎的時候,真如也應該和阿賴耶識一樣,同時各自由母體攝取四大而各自製造色身,所以就必定會兩個身體同時出生,成為兩個人。出生時也應該分割末那識成兩個,其餘六識也應該同時分割成各兩個;接下來還會衍生出很多的問題出來,那些過失可就講不完了,那麻煩就很大了!任是誰來——即使是佛來——都無法解決衍生出來的無量問題與麻煩! 同時還會有另一個過失,就是說,他們這種說法已經成為變相的指責佛所說法不真實;因為佛說入胎時是兩個識入胎:末那與阿賴耶識。但是依他們所說的說法,就成為三個識入胎:末那、阿賴耶識、真如心。那就變成佛虛妄說法了,所以他們這樣的說法就變成謗佛了。然而佛絕不虛妄說法,所以說謗法者的說法嚴重違背佛說,正是顛倒見,正是謗法毀佛的人。 這樣子,真如假使是另一個心體,又具有「能生阿賴耶識」的法性,他跟著阿賴耶識入胎(因為他們說二者非一非異,所以不能相離),那麼真如也應該會製造色身然後執持祂自己所造的色身;那這一世死後入胎,下一世將會變成有兩個人出生。也許你說:我有個難兄、難弟或者難姊、難妹也很好;但是,這樣的想法嚴重違背法界實相的真理,因為法界的實相心體永遠只有一個,每個人的實相心體都不會有兩個;實相是絕待的,是「唯我獨尊」的,所以不可能有兩個。所以他們的說法是虛妄無稽的,是既違聖教,又悖真理的。 如果他們所說的道理是真實理的話,將來會變成怎麼檬呢?會引生很多的過失出來:這一輩子死後入胎成為兩個人出生而有九個識,下一輩子再入胎又變成四個人出生而有十八個識,未來的識體數量將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四個人再變為八個,八個又變十六個,那就是說,唯識一切種智的佛法會變成這樣:「阿賴耶識是可以分割的,真如也是可以分割的,不是不增亦不減的;眾生界是可以增加的,不是佛所說的眾生界永遠不增不減」,而且還會衍生出很多的問題出來,說之不盡,將會使得三乘經典都必須全面改寫,也就是說:世尊必須再來人間一趟,必須重說三乘菩提;這將會變成「世尊在兩干五百年前說法時,其實尚未成佛,因為說法不正確,有嚴重錯誤。」這樣一來,就顯示他們的說法真的是在無根誹謗 世尊,問題就很大了;所以,不應該把阿賴耶識所顯示的真如性,從阿賴耶識心體上分割開來建立成另一個有實體性的法——不應該把祂分割成兩個法;更不應該再一次心生顛倒而說真如能出生阿賴耶識心體。因此從理證上來說,不可以說真如出生阿賴耶識,應該依照經典來說:真如是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示的清凈、涅槃、真實、如如的自性。 如果他們主張說真如就是如來藏,那也是有過失的啊!如果真如就是如來藏,那就應該說「真如就是阿賴耶識」,而不是經論上所說的:「真如是阿賴耶識的所顯性」,對不對?若說阿賴耶識是真如、如來藏所生的話,仍然會有八九識並存的種種過失,也將會衍生無數的過失;所以不論前進或後退,他們都不能自救。在《般若經》中,常常會以真如一名來指稱阿賴耶識心體,那是把真如當作心體來說——借名而用的;因為真如相或真如性,都是只有在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上面才會有的,並無任何一識會有真如性,也不可能離開第八識或上於第八識會另外有一個真如;不論是從聖教量上面來說,或者是在理證上所現觀的法界實相上來說,都永遠是這樣的,是永遠無法改變這個事實的。因此應該說:「真如是如來藏的所顯性,即是阿賴耶、異熟、無垢識的所顯性。」即是識性、心性。所以在般若系的經典中所說的真如,其實是常常以心體的自性為名稱,來指稱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而《楞伽經》中佛也明文宣說「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還有別的經典也是這樣說的;馬鳴菩薩在《起信論》中更詳細說明:如來藏是單指第八識心體,而第八識如來藏和合前七識時才可稱為阿賴耶識。則是以阿賴耶識一心通說八識心王,則是以阿賴耶識函蓋如來藏,即是祖師所謂一心唯通八識之說也。所以說,如來藏就是真如,真如就是指阿賴耶識心體。 如果他們聽了我的話以後,改口說「真如不是如來藏,如來藏不是阿賴耶識」,說「真如和如來藏是兩個識」,那又落到「十個識並存的無量過失」裡面。八、九識並存,就已經有無量無邊的過失了,如果再加上一個第十識,成為八、九、十識並存,那個過失就會更多了,將會輾轉出生無量無邊的過失,將會導致三乘經典及所有論典都必須全面改寫,將會成為「指責世尊說不如實語,諸大菩薩說不如實語。」因此,某些人都不可以主張說真如與如來藏是兩個心,不可以主張阿賴耶識與如來藏是兩個心。 因此我們說,如果他們所說的真如不是阿賴耶識所顯示的自性,而是能出生阿賴耶識的法性的話,那這個真如一定是一個心體,不可以狡辯說「真如雖然出生阿賴耶識,但真如非心亦非識,與阿賴耶識非一非異,所以不是第九識。」這種話是絕對講不通的;因為,如果真如能出生阿賴耶識,祂的功德一定比阿賴耶識更多、更圓滿;阿賴耶識所具有的,祂也一定都有;而阿賴耶識所沒有的功能,祂也應該另外還會有,這樣才叫實相啊!不然如何能出生「能生萬法的阿賴耶識」啊!又如何能說真如是實相呢?而且,真如既是能出生阿賴耶識的法,那就表示祂一定是心體;因為,在法界中,如果不是心體、不是識的話,就不可能會出生八識心王等心體;這就好像五十一心所法不能出生任何一識,又好比色等十一法、不相應行法二十四、無為法六,都不是心體,所以都不可能出生任何一識,這個道理是一樣的。所以,依他們「真如出生阿賴耶識」的說法,我們可以這樣認定:能出生阿賴耶識的真如,一定是心體;若非是心,則無可能出生阿賴耶識。但是這樣一來,就會有「八九識並存的種種嚴重過失」,我已經事先寫在那裡等著他們了。所以,他們主張「阿賴耶識由真如出生,而真如不是心也不是識,與阿賴耶識非一非異,所以不是第九識。」這個說法是絕對講不通的,是自我欺騙而又欺騙別人,就是世人所說的自欺欺人。 所以,真如是阿賴耶、異熟、無垢識所顯示的自性,是附屬於第八識心體而顯示出來的真實如如的自性,是顯示第八識心體的自性,根本不可能出生阿賴耶識心體。如果他們不得不改口而堅決的主張:「真如是心體,所以能出生阿賴耶識。」這樣一來,卻又落入「八九識並存的種種過失」裡面,必定進退失據,無法自救,必定不能自圓其說。所以說,他們自創佛法知見,不肯完全依照佛所說經及真悟菩薩的正論來修證,離開正經正論而依止偽論的《釋摩訶衍論》,依止未悟的凡夫「菩薩」——否定大乘法的安慧法師——所造的否定七八識的《大乘廣五蘊論》邪見,這樣「進」修的結果,就造成了今天遠離正法、進退兩難、不知所措的局面;這種局面,他們將會永遠無法收拾,面對隨學的信眾時,他們一定無法解釋,無法自圓其說,一定會痛苦不堪而又不知如何應變,不知如何收場,最後只好不了而了之:經過長時間的掙扎圖存以後,只能漸漸的、不著痕迹的消聲匿跡於佛教界;除此以外,別無他途。〔編案:本書摘各段摘錄自平實導師著《真假開悟》,欲知詳細內容請詳閱佛教正覺同修會出版之《真假開悟》全書。〕 〔註:轉載自2009.07.印刷的紙版本〕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