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教育模式不適合大多數男孩的發育特點

閱讀第一已獲授權發布。

如有想要了解的話題,也可以給我們留言。

也許很難去下定論「窮養男孩富養女」是否科學,但是在教育男孩和女孩的確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家有小頑皮的媽媽和家有小棉襖的媽媽坐在一起聊天,很快就會發現彼此在教育小孩時的差異。小男生難免會調皮搗蛋,有的媽媽覺得省心,有的媽媽覺得煩心。那怎樣才能更好地結合男孩子發育的特點,幫他們充分發揮潛能呢?看看這位育有兩個兒子的心理學博士媽媽心橋怎麼說。

兩次懷孕,我都在禱告是男孩子。

不是重男輕女,而是知道自己做事粗枝大葉,講話直來直去,不會女紅、編頭髮、衣飾搭配等,完全沒耐心或能力教養精緻的女兒啊。

兩個兒子小時候果然省心,衣服不用考慮搭配,給什麼穿什麼,反正一天下來都是土,膝蓋上永遠有洞。看著女同學整整齊齊的小辮子上美麗的蝴蝶結,慶幸兒子們的頭髮到照全家福的時候才需要梳理,一年一次。

小朋友們到家裡來玩,都不用準備,什麼拿在手上都是武器,加上嘴裡自然配音,就開始對打!連書蟲子老大都會追來跑去玩兒得滿頭大汗。男孩子天生喜歡打鬧,只要不會故意傷害人,只是玩,不用過度擔心假裝的武器。

養兒子,神經需要強大,這一點他們從小就教會我了:好好的滑梯,人家都從上往下溜,他們從下往上爬。這還算溫柔的,遇到桶形的滑梯一定得從殼子外面往上爬。爬傢具、爬牆等更不在話下。幼兒園時每次接他們看到四肢還完整,都覺得是奇蹟。

到了學齡,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差異愈發明顯。老師和家長們向我反應自控力差、注意力弱的,十有七八都是男生。雖然也有很多男孩子適應學校很好,但從總體上看,美國男生的表現堪憂。

數據顯示:

因不同原因而接受特殊教育服務的學生中,男生是女生的兩倍。

男孩比女孩輟學的機率多達30%

女生占學士學位的56%和研究生學位的55%。

性別差異在大腦發育上表現的很明顯。首先,一般來說男孩的左半腦比女孩的長得慢。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大多數男孩比女孩的語言和溝通能力發育晚,合作能力也較弱。另外,鏈接左、右大腦半球的胼胝體,男性的比女性的相對小近25%。這導致男性思維在他們感興趣的領域更專註,但女性遇到問題更能靈活地結合左右半腦的優勢,管理和協調能力強。

常聽男生抱怨老師在班裡偏愛女生,不偏愛太難了:誰不喜歡專心,聽話,字跡工整,又會察言觀色的學生?

著名男孩教育專家,湯普森博士 (Michael Thompson, Ph.D.),(《Raising Cain養育該隱》的作者,該隱是聖經里亞當的第一個兒子)提醒家長,在學校里男孩子沒有足夠的機會四處動,太多時間被要求坐著,傳統教育模式不太適合大多數男孩子的發育特點。

雖然很難一概而論,男孩的教育從整體上講確實有獨特的挑戰。家長該怎樣更好地結合男孩子發育的特點,幫他們充分發揮潛能呢?

首先,要先了解並接受孩子大腦發育的過程中,與負責記憶力、閱讀理解、數學分析、運動等功能的腦葉相比,額葉(front allobe)成熟最晚、信號傳導性能最差,要到25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而額葉卻總管對危險和冒險的判斷能力,控制衝動,計劃和選擇,是大腦的總指揮。

這是很多青少年情緒化、易怒、衝動、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欠條理、以及喜歡冒險的本質原因,在男生中尤其突出。男生在學校里比女生更容易因紀律問題受到處分。我工作的學校里因玩電腦遊戲上癮而遲到、曠課並嚴重影響到學業的學生清一色是男生。男性青少年因犯罪被捕的數目曾經是女性的四倍,目前大約是兩倍。

國家疾病防禦控制中心的數據表明:

男孩被診斷為注意力缺失/多動障礙 (ADHD)的機率(13.2%)是女孩(5.6%)的兩倍多。

男生更容易被認為多動。對精力過於充沛的男孩,一定要多安排體力活動。小學時和老師多交流,讓他們有機會進教室前先去操場上跑一圈,或者課堂上有發資料,遞考勤表等跑腿的機會。

那些新奇的、沒有固定答案的、違反常規的,對男孩也更有吸引力。比如我家小學旁邊有條雜草叢生的小溪,8歲的大衛天天放學後忍不住在那裡玩,腿上被劃破多次,連最愛的籃球都檔不住。

兩次有好心同學的媽媽看到後提醒我不要讓大衛去那沒成人監管的危險地方。我只能深呼吸,知道告訴他也不會聽,安慰自己反正等他把小溪上上下下探索完了,自己就會離開,不然越禁止越增加吸引力。

男孩的行為特點會負面影響周圍成人對他們的印象,甚至掩蓋了真實的能力水平,需要家長更多的耐心、理解和支持。

數據顯示:

雖然很多研究發現男生智力超常的比例比女生多,但自1976年以來,女生在「天才教育」項目中的人數始終超過男孩。比如2009年,8.1%的女孩參加資優教育,男孩是7.4%。

曾有一位男生在認知能力測評中得分超過百分位數98,達到天才兒童的標準,但老師明確告訴家長,絕不會推薦他去接受資優教育,因為他上課不能專心聽講,有時還破壞課堂紀律。

家長很開明,不讓去就不去,反正他們大女兒去了資優教育班也沒什麼特別長進。初中畢業時,男生的學習習慣遠不如姐姐條理,還常常因為自控能力弱而被送到教室外面罰站。父母頂住壓力,堅持對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隨著高中四年年齡的增加和選課自由度的擴大,男生自控力逐年提升,超強的學習能力越來越得到發揮,同時在校高爾夫球隊榮任隊長,畢業時順利被普林斯頓錄取,讓當年不看好他的多位老師大跌眼鏡。如果當初他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會傷了志氣,在高中有信心在感興趣的課程和課外活動中發揮自己潛能的機率就小很多了。

其次,要理解男孩子喜歡自己做決定,過度保護或過多建議更容易引起逆反,甚至折斷翅膀,造成心理問題。

三年前一位父親找到我時,兒子已經三十多歲,沒心思找工作,更不要提成家,把自己一生的失敗都怨在父母身上,只因在他成長的道路上父母按照自己的意願干涉太多,與自己內在的上進心漸行漸遠。

他恨惡父母堅持要他讀的工程專業,又沒有勇氣追求自己鍾愛的攝影。父母好不容易把他安排在親戚的公司,他在緊張疲憊中也沒能做多久。這位父親給我看孩子高中時一臉陽光的照片時,禁不住老淚縱橫,追悔莫及。

另外多位男生升入私立高中或大學後無法自己管理時間去跟上課業要求而被勸退,追其原因,都是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尤其是母親,「照顧」過多,從沒鍛煉過自我管理、判斷的能力,十分可惜。其中一位男生悲憤地告訴我,雖然自己曾多次告訴母親不要進他的房間,但就是沒效果。他說自己連房間里垃圾桶怎麼擺都沒自主權,因為母親總會放到她認為最合理的位置。

在合理的規範下,讓男孩子多為自己的課外活動取捨、課程的選擇、交友、時間的管理等做決定,會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更為自己的教育和未來有責任感。

曾經有位父親常年在國內工作的母親找到我,兒子12年級下半學期,常晚歸、作業拖拉,成績開始下滑,母親擔心已經錄取他的大學也會收回通知書。兒子聽不進自己的勸說,但同意接受諮詢服務。

我和孩子見面時發現他待人接物彬彬有禮,看不到絲毫母親描述的逆反。他告訴我,母親為了限制他外出的時間,到現在連家門的鑰匙都不給他,給車加油每次也不超過四分之一缸,這樣他不能走太遠,回家不能太晚,因為需要母親開門。

可以理解母親擔心孩子安全,但不給鑰匙傳遞的不信任感,只能阻礙親子之間的交流,讓孩子更被朋友圈吸引,因為在那裡可以感受到他需要的尊重和信任。母親態度改變後,孩子也更能體諒母親,時間管理更合理,順利畢業去了大學。

另外,對男孩子來講,不要拿華裔傳統的「安安靜靜,循規蹈矩的好學生」做為衡量「優秀」的標準。曾經有位家長憂心忡忡地抱怨自己的兒子在高中「從校長到清潔工沒有一個不認識他的。」

我說這難道不是好事嗎?多少華裔高中生成績優異,但到申請大學時找個能給他們寫推薦信的老師都困難,因為在課堂上安安靜靜地拿高分,從不和老師打交道,老師連名字都對不上號。這位社交和組織能力出眾的男生果然被慧眼獨具的名校錄取。

被布朗大學錄取的另一位亞裔男生熱愛流行音樂,和幾位同學自組樂隊,並喜歡自編說唱(rap),因此佔用了許多精力,成績雖然不錯但遠低於他的能力。他的父母儘管心裡擔憂他業餘愛好上大量的時間精力付出不會對大學申請有任何回報,但還是頂著社區文化的巨大壓力,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尊重。11年級,他演出中有機會參與社區政治,發現了自己對參政的興趣,選擇政治科學為專業。高中最後兩年他找到方向,學習更專心,成績扶搖直上,還鞏固了健康的自我概念,和父母的尊重信任不無關係。

最後一點,男孩要有同性正確的引導。湯普森博士(Michael Thompson, Ph.D.)自己曾接受多年的男校教育,認為有理解自己的同性夥伴和老師一起成長非常重要。

我在生活中也觀察到,小時候兩個兒子更依戀我,但十歲後爸爸的份量在生活中就越來越重,爸爸的意見他們更能聽得進,也更喜歡和爸爸單獨活動。哈佛醫學院跟蹤調查了268名1939到1944年間在哈佛讀大二的白人男生,並和456名同時期在波士頓的貧困街區長大的男孩做比較,每隔一到兩年就收集關於他們的健康、事業、婚姻、退休狀況等信息,旨在研究什麼因素預測晚年的健康和幸福。這項研究的前主任研究員喬治·韋蘭特教授(Dr. George Vaillant) 在他2012年的書中總結:兒時和父親溫暖親密的關係,75歲時對生活的滿意度相對最高。

媽媽太容易注意到生活中的細節,比如衣服有沒有放整齊,而不容易體會到男孩思考問題的重心,也更捨不得讓孩子經歷失敗和挫折。相比之下,爸爸或兄長角色的人和大些的男孩子溝通更順暢。比如童子軍里拉練路線等都是孩子自己設計,走錯了,領隊的成人不可以提醒,需要他們自己發現並糾正,哪怕多走幾里路。

如果母親參與,恐怕很難做到。現在的公立中小學裡老師絕大多數都是女性,和媒體對男孩教育的擔憂不無關係,因為多數女性老師難免強調書桌的整齊,坐姿,注意力等男生往往不擅長的地方。

11年過去了,兩個兒子當年曾讓我頭痛心疼的很多行為,現在都變成了最可愛的回憶。養育男孩,確實有獨特的挑戰,更有獨特的樂趣。每次他們又做出出乎意料的舉動,或者提醒了幾十遍還需要再提醒的生活習慣,我總是安慰自己:一定活到他們做父親的那一天!我會更享受他們為自己的兒子頭痛心疼再大笑的過程。

本文授權轉載自菁kids


推薦閱讀:

生男孩的科學方法 生男孩吃什麼
分手一百天,男孩給女孩發了個消息:「我在老地方等你」
12星女追男孩技巧
胡陽,中國歌劇舞劇院首席男舞者,一個90後大男孩的舞蹈青春。
一位孕媽自白:我只想生男孩,看哭了很多人!

TAG:教育 | 傳統 | 發育 | 男孩 | 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