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朗讀手冊》要點(2)

第二章  何時開始朗讀

何時開始朗讀?

凡事慎於始……

尤其教育事關幼兒及青少年,

則更為重要。

――柏拉圖《理想國》

對於剛出生到6個月的嬰兒,我們通常只需要讓孩子習慣父母的聲音和受故事的熏陶,而不是讓他們了解你說的話和故事的內容。初為人父母者最艱難的任務,就是學習如何使嬰兒安靜下來,以及如何在面對嬰兒時不手忙腳亂。這和老師每年9月面對新班級時遇到的困難是一樣的。

所有的嬰兒出生時都是平等的,沒有人會說話、數數、讀書或寫字,但這些孩子在進入幼兒園時卻是不平等的。差異的原因在於,他們的父母是儘力培養他們,還是僅僅看著他們長大而已。

如果因為過度關心而急著教孩子讀書,則將產生負面的效果。

孩子在入學前的學習必須是非強迫性的,甚至早在3000年前,柏拉圖給家長的建議也提到:「孩子早期的教育應絕對避免強迫性學習,應該讓他們的學習成為充滿樂趣的娛樂活動。幼小的孩子是從遊戲中學習的,強迫性學習無法保留在精神上。」

為什麼讀書給孩子聽,他的閱讀能力會有提高呢?

我們在生活中不斷聽到(沉浸在這樣的環境里)

我們聽到心目中的「英雄」――母親、父親、哥哥姐姐(學習的榜樣)使用這個詞

我們聽到這個詞被使用在有意義的詞句中

當大人讀書給孩子聽的時候,有3件重要的事同時發生:

1孩子和書之間產生一種愉悅的聯結關係;

2家長和孩子同時從書里學到東西;

3家長把文字以及文字的發音灌輸到孩子的耳朵里。

這些字傳到耳朵之後,會形成一種聽得懂的詞,像蓄水一般儲存在記憶里。所傳輸的字多到一定程度之後,這個「蓄水池」就會開始溢出「水」來,也就是將聽得懂的詞轉換成可以說出來、寫出來及閱讀中的詞,這些都是從聽得懂的詞而來的。

幫孩子延長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的最好的方式是與他一對一地相處。

當一個孩子沒有任何看書的經驗時,他不可能對書有任何概念,也不會了解書本可以帶來的趣味,也就是說,毫無經驗或概念的東西,無法吸引孩子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對一個6歲的孩子而言,他才剛要學習自己閱讀,這時孩子認識的詞雖然有限,但在聽故事方面,他可不是個新手,他已經聽了6年,可以說有很豐富的經驗了。

這個班級里的藏書像小型圖書館一般,而老師每天都讀故事給小朋友聽。他們的藏書被分為三類:非常熟悉(老師一直重複讀的)熟悉(老師只讀過一次的)和不熟悉的(老師沒讀過的)

研究人員觀察小朋友在自由活動時間會選擇哪一類書來看,他們發現「非常熟悉」的書被選的次數是「不熟悉」的3倍,而「熟悉」的書被選的次數是「不熟悉」的書的兩倍,此外,這些實際上還不會自己閱讀的小朋友在看「非常熟悉」的書時,通常會試著模仿老師朗讀;但當他們看「不熟悉」的書時,只是快速翻閱而已。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平時老師「廣告」的效果。

當對30名七年級和十二年級中學生的閱讀嗜好進行調查時,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孩子在看兩類書:連載小說和受過推薦的書(較有深度的文學作品)影響他們選擇較有深度的書的最大原因是,他們在班上看到或聽說其他同學有這樣的書。

什麼時候是我們與年幼孩子聯絡感情的最佳時機?只要一對一即可,一對一的散步、一對一的談話,或一對一的閱讀。最後你會發現,與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裡,你和孩子之間的爭執和問題都減少了。

學生表現出嚴重溝通困難,通常有以下原因:

花了很多時間與那些和自己辭彙量一樣很有限的同伴在一起;

花了很多時間聽一些歌詞模模糊糊、發音不清且使用很多俚語的歌曲;

幾乎不曾花時間閱讀書籍或聽有意義且較複雜的完整句子。

如何改善一些基本能力,例如寫作和拼寫?

唯有閱讀,閱讀,再閱讀!學習詞語和拼寫的最好方法不是從字典里查閱。學習字義和拼寫就像老師記學生的名字或家長記鄰居的名字一樣,都必須一次次地看見他們,然後將面孔和名字相互聯繫而記住的。

孩子越經常地從句子和段落中閱讀文字,他們拼寫正確的幾率也越大。相反,孩子閱讀得越少,他們見過的詞就越少,對於詞的意義和拼法也就越不確定。

書教的越久的老師,拼寫變得越差,這是因為老師們讀了較多學生寫的報告,而這些報告中,往往有很多拼寫上的錯誤。

好的作家就像好的棒球手一樣。棒球選手必須經常練習,但他們也花時間在一旁觀看別人跑步、打擊、接球和投球,好的作家也是如此,他們自己寫作,但他們花在閱讀他人作品上的時間甚至更多,他們觀察別的作家如何將字排列組合產生不同的意義。你閱讀得越多,寫作會更好,寫作成績最好的學生,並不是那些每天寫作最多的人,而是那些平時就將閱讀當作消遣,家中有很多讀物,並常寫隨筆的學生。

寫作和說話都是一種模仿的經驗,耳朵聽到和眼睛看到的文字,會變成我們說出來的話或寫出來的文章。

所有因素中最容易影響學生的是老師和家長所持的態度。你自己是否熱衷於看書?你的學生是否曾看到過你手中拿著教科書以外的其他書籍?你是否曾與孩子或學生分享過你熬夜到凌晨所看的書?你是否曾將報刊上某篇令你感興趣的文章念出來?換句話說,如果你沒有得感冒,又如何將感冒傳染給別人呢?如果你自己不喜歡閱讀,你又如何能影響別人去喜愛書本呢?

功課已經很多了,誰會有時間聽故事呢?

在此我並非建議大家為了聽故事而荒廢學業,我只是強調故事可以使課程學習更豐富、更有意義。故事本身並不能教會學生閱讀的技巧,而是一種讓世界變得更有意義的工具,即使在我們睡覺的時候。夢反射出我們想要對抗邏輯思考的意圖,你聽說過有誰做散文式的夢嗎?沒有!我們都是夢到各種各樣的故事。

人類的行為和思考通常是由人們彼此製造、記憶與分享的故事而組成的。他發現故事是人類智能最基本的構成元素,因為故事決定了我們思考及行為的模式。

人類的大腦每天,有時甚至幾小時就接收數以千計的信息,而大部分信息我們可能在幾分鐘後就忘記了,但有些信息卻在多年之後仍然清楚地印在我們的腦海中。這些容易被記住的信息是因為它們與某個故事有關,這些信息就像標籤般附在故事上,讓我們容易記憶,而抽象的概念總是很容易就被忘記了。

故事給予過去的經驗一個生命,故事使已經發生過的事件令人難忘。

文學作品可觸及的範圍超越了智力的發展,它可以教育人們的心靈。那些認為文學作品浪費寶貴教學時間的老師們應該參考一下哈佛商學院的做法。哈佛邀請傑出的兒童精神科醫生羅伯特·寇爾開設了一門倫理道德課程,他的教學進度表上列出的全部是文學作品。「將讀者的心弦緊緊扣住,使他們對書中的人物產生同情,並希望當讀者合上書本時,他們的性格已經收到影響。」

在學生將來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關愛、公正、勇氣及熱情的一切事物。

第三章  朗讀的階段

很少有孩子會主動喜歡上閱讀,

通常都必須有某個人引領他們進入書中奇妙的世界。

――-奧維爾·普瑞斯科特《給孩子讀書的父親》

選書的時候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和心靈的成熟度。

在孩子4個月之前,你讀什麼書給孩子聽其實沒有很大差別,重點在於朗讀這件事本身。當你朗讀時,孩子會漸漸熟悉你讀書的聲音及韻律,進而產生安全感。

給嬰兒讀故事絕不是要孩子成為特別優秀的兒童,而是希望能夠激發孩子本身具有的潛能,增進親子之間的密切關係,以及在孩子能夠獨立閱讀之前,先幫孩子在他們與書籍之間建立一座橋樑。

孩子在4-10歲之間接觸新的文字,能刺激大腦的成長,其新陳代謝的速度是成人的兩倍。家長就要為孩子選那些能刺激其視覺及聽覺的書,也就是利用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彩色圖畫和活潑的聲音。押韻的文字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是因為孩子最早聽到也最熟悉的聲音是母親的心跳,而心跳的節奏與押韻文字的節奏類似。

此外,當家長抱著孩子讀故事時,親子之間的肢體接觸也會增加彼此的親密感。要注意的是,在讀書時千萬別讓孩子感覺到書籍本身比他更重要,因此要盡量與孩子保持肌膚的接觸,盡量一邊讀書,一邊拍拍他或抱抱他,這樣可以讓孩子感到被寵愛。

孩子4個月時,由於行動力有限,只能用耳朵聽或用眼睛看,因此對家長而言,孩子只是個被動的聽眾,此時家長可能感到給孩子朗讀十分容易。

家長應用手臂環抱孩子,要使他感覺親密,而不是感到行動受限制。

到6個月時,孩子可能對抓書咬書比聽故事更感興趣(雖然他也同時在聽),此時,要用磨牙的玩具或其他方式轉移他對咬書本的興趣。

8個月時,孩子可能較喜歡一直翻書,而不是靜靜地聽,此時應順著孩子的好奇心隨他翻閱,但家長不應就此完全放棄朗讀該書。

12個月時,孩子開始變得喜歡幫你翻頁,這時候你可以指著書上的某個物體說給他聽,甚至發出動物的聲音,教他認識書上介紹的東西。

到了15個月開始學走路時,孩子變得一刻都停不下來,所以必須慎重選擇閱讀的時間,不能阻撓他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

讀書培養孩子的專註能力,孩子的專註能力並不是在一夜之間就可以建立的,而是通過一分鐘一分鐘、一頁一頁、一天一天的努力逐漸建立起來的。

一旦孩子開始對書上的圖畫和你的聲音有所反應,你就可以開始和孩子談書,而不是照著念而已。

18個月以下的孩子,選擇的繪本不可以過於複雜,最好一頁只有單一的圖像,而且最好是彩色的,而此時書中的情節並沒有圖畫那麼重要。

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得;讓我參與其中,我會了解。

學步階段是孩子認識各種事物的階段。

繪本是這個時期最好的教學工具。家長可以指著書上各種圖畫,並一一說出它們的名字,再請孩子和你一同說出來,並給予鼓勵。

當孩子對書的概念逐步形成,父母可以開始一個重要的課程,那就是為書命名。當你讀一本書時,先讀出書名或故事名,然後開始使用一些類似「作者」「書頁」「圖畫」「封面」「扉頁」「封底」等詞語。而且在讀內容時,偶爾用手指輕輕指著文字,這樣一來,孩子會漸漸了解,書上那些黑色的一行一行彎彎曲曲的東西是有意義的,而且讀書的順序是從前面開始,再由上到下,由左至右,這時你正教孩子閱讀的步驟。

在孩子兩歲之前,給孩子重複讀少量的幾本書,比一次提供大量的書好的多。在開始的時候,孩子通過一遍遍聽相同的故事而學到語言技巧,這是一種讓孩子沉浸在其中的學習方式,而重複聽故事就是這種方式的過程。此外,重複聽故事也有助於建立孩子的自尊心。

此外,父母朗讀故事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孩子的戶外生活體驗。光給孩子讀故事聽是不夠的,書上的文字只是個開端罷了。

看某部電影一次以上時,我們才會了解第一次觀看時漏掉的許多細節。

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師生間很少對話,但讀故事之前先有一些討論,而在故事讀完之後,則有大量的討論。讀故事之前,老師通常先介紹那本書和老師自己對書的看法,以及選擇該書的原因。而故事之後的大量討論通常是老師問問題,而學生必須回想故事內容,並用自己的話來回答。有時討論的重點是將故事內容與學生生活中的經驗聯繫起來。由於這種朗讀的模式就像在表演一樣,因此故事進行的過程中很少被打斷。

童話故事對孩子有什麼意義?

童話故事之所以特別,在於它可以表達孩子的心靈及熱情,童話告訴了孩子許多家長和老師想向孩子隱瞞的事情,童話教孩子了解一個事實,那就是世界有冷酷及殘忍的一面,孩子將必須親自去面對。童話也同時告訴孩子什麼是勇氣及冒險,它建議孩子拿出勇氣去面對世界的挑戰。根據布魯諾·貝托漢的說法,童話給了孩子一個希望,也就是,只要你有勇氣並堅持下去,就可以克服萬難,並征服敵人,甚至可以實現心中的願望。另外,甚至有人將童話所能帶給人們的好處與基督教的教義相比,可見童話的存在對人類生活具有重大意義。

《哈利·波特》最重要的童話性質在於,哈利的處境和許多孩子所害怕的事是一樣的,哈利除了沒有父母之外,他還瘦小孱弱,並戴著一副用膠布補過的大眼鏡,就這一點來說,哈利似乎是弱勢群體的代表。和他那住在樓上並擁有兩間兒童房的表哥相比,哈利只能住在樓梯下的壁櫥里,就像被整個家庭排除在外。

知道孩子可能會有的恐懼之後,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麼像《哈利·波特》這類的童話故事可以帶領孩子認識這個世界,並給予孩子信心、勇氣及對未來的希望。

如果我給孩子讀故事的時間都很少,怎麼還會有時間與孩子討論呢?

只有想辦法再抽出更多時間!

「身為一位教師,特別是中學、高中或大學的教師,當他坐下來安排一堂課或考慮學生對自己的評價之前,他應該先問自己這樣的問題:『當學生十年後回憶這堂課時,我希望他們能記起什麼?」

閱讀習慣必須靠時間慢慢培養。一開始應從短篇的繪本著手,再慢慢過度到較長篇的繪本(這可能得花好幾天的時間),然後嘗試一些已經被分成許多方便閱讀的章節的短篇小說,最後才是100頁以上的長篇小說。

書本上每頁內容的多少是判斷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否延長的一個依據。孩子從接受短篇到長篇故事的過程必須是漸進的,慢慢引導孩子從完全依賴書上的圖畫去了解故事內容,轉變到可以接受越來越多的文字。

「作者周」,每一周專門用來閱讀某一位作家的書。會以一首詩開始或結束,而所選的詩不一定和閱讀的故事內容有關,可以在一天之中讀幾首詩,也許是早上學校鐘聲響起時,也可以利用課間的時間。接著,會轉移到系列繪本。孩子對圖書的關注一旦建立起來之後,你就可以很容易地進行到分章節的書,這類書可以是較長篇的繪本,也可以是長度為60-100頁的短篇小說。

在幼兒園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給孩子們讀長篇小說了。

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主要的差異在於描寫內容的多少。短篇小說對於細節部分的描述比較少,而長篇小說則需要讀者(或聽者)運用較多的想像力。那些因為常看電視而想像力萎縮的小朋友對於長篇的敘述會感到不自在,但只要他們常聽故事,想像力的恢復就會越來越容易。事實上,有研究證明,聽故事比看電視節目或錄像帶更能夠刺激想像力。

一開始選擇長篇圖書時,應該注意並非所有的書都適合用來朗讀。而且有些書的寫作模式只適合靜靜地閱讀,而不是用來朗讀。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長篇小說的主題。在朗讀之前,大人應先看過內容。因為小說比繪本更有可能涉及敏感的話題。考慮幾個問題:「我的孩子或學生能否接受故事所使用的文字並適應其複雜性?他們情緒上能夠接受這樣的情節嗎?故事內容對孩子是否弊大於利?故事會不會使某些孩子感到不自在?」

在朗讀的時候,你可以強調一些重要的段落,並省略枯燥乏味的部分,而且適時改變語調,使故事聽起來更加生動有趣。

第四章 朗讀要領與朗讀禁忌(127頁)

早在紙與筆結合之前,人類就開始寫作了。起初是聲音,幼兒用單個字與簡單字元串表達想法,後來他們發現自己生活在辭彙的世界中。如果這個辭彙的世界是豐富、精彩的,那麼孩子比較容易轉換到用寫作這種新媒介表達想法。給孩子朗讀的老師、家長或哥哥姐姐,則是孩子最重要的作文導師。

――克利夫頓·費迪曼《空白頁:一項針對學校和社會中的寫作能力的研究》

朗讀要領:

儘早給孩子朗讀。你越早開始,做起來越容易,效果越好。

運用《鵝媽媽故事集》來刺激嬰兒的語言能力與聽力。開始先使用簡單的黑白插圖,然後用彩色繪本,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並刺激孩子的視覺感受。

從襁褓中的嬰兒到搖擺學步的娃娃,朗讀內容主要是文句重複的書;隨著孩子的成長,再增加可預測情節發展的書。

重複朗讀可預測情節發展的書時,偶爾在關鍵的詞或句子上停下來,讓孩子自己說出關鍵的內容。

只要時間允許,就頻繁地為你的孩子或班級朗讀。

每天至少安排一段固定的讀故事時間,嘗試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切記:聆聽的習慣是後天養成的,我們必須逐步教導、培養孩子――聆聽不會在一夕之間學會。

不妨從一頁只有幾行字的繪本開始,再逐步使用文字較多、圖畫較少的童書,逐步進展到有章節的故事書及小說。

要注意變換讀物的長度與主題。

為了鼓勵參與,在時機適當時,請孩子幫忙翻頁。

在開始朗讀前,一定要提一下書名、作者與圖畫作者――不論你已經讀過這本書多少次了。

在第一次讀一本書時,與孩子討論一下封面上的圖。「你認為這張圖在說些什麼?」

朗讀時,經常問孩子:「你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以增強孩子的參與感。

朗讀要有始有終。一旦開始讀一本書,你就有責任把它讀完――除非發現它是一本壞書。別讓孩子在章節之間等上個三四天,卻還期盼著他們能維持興趣。

偶爾讀一些內容較艱深的書,挑戰孩子的頭腦。

對於家中各種年齡段的孩子,朗讀繪本很容易被所有孩子接受,而朗讀小說則是一大挑戰。如果孩子的年齡相差兩歲以上(社交與情緒差異都比較大),那麼個別朗讀會給每個孩子較大的收益。這需要父母付出較大的心力,但付出越多,收穫越多。每個孩子的個性會因此而發展。

除非孩子的想像力與注意力足夠成熟,否則應避免朗讀太長的描述性的句子和段落。根據情況進行縮減或刪除沒什麼不對。預先看一遍可以幫助你找到這種長句,不妨先用鉛筆作記號。

如果章節很長,或者你每天沒有足夠的時間讀完整整一章,那麼請在懸疑處打住,讓孩子意猶未盡,眼巴巴盼望下一次朗讀時間,聆聽下回分解。

給孩子幾分鐘的時間定下心來,調整姿勢,準備好心情,來聆聽故事。如果讀的是一本小說,在開始時問一下昨天講到哪裡了。在聆聽中,情緒是重要因素。「現在停下,安靜,坐直,注意聽。」這類權威口吻無法創造好的聆聽氣氛。

如果你朗讀的是繪本,要確定孩子可以很容易看到圖畫。在學校朗讀時,讓小朋友圍成半圓,你要坐得稍微高一些,好讓後排的孩子能看到圖畫,而不會被其他人的腦袋擋住視線。

在朗讀一本小說時,要讓自己處在一個你和孩子都感覺很舒服的位置。在課堂中,不論你是倚坐在講台上或站立,你的頭部都應高過孩子,這樣才能讓聲音傳得更遠。不要在過亮的窗戶前朗讀或站立,因為強光會刺激孩子的眼睛。

記住:即使是六年級的學生,也會愛上一本好的繪本。

在讀完一個故事後,勻出時間與孩子討論。一本書可以啟發思想,點燃希望,引起恐懼,帶來發現。讓孩子去探索,幫助他通過口頭表達、寫作或其他藝術表現形式,來表達感受,但關鍵是用孩子自己隨意的方式。不要把討論變成隨堂測驗,也切不可盤問孩子對故事的解釋。

千萬記住,只有極少數人天生會朗讀,你必須通過練習,才能輕鬆自如地朗讀故事。

在朗讀時,大量運用表情。如果可能,改變自己的聲調,來扮演對話的人物。

根據故事情節調整語速。在懸疑時,慢下來,降低聲音。適當的時候壓低聲音,可以讓孩子全神貫注。

朗讀最常犯的錯誤是:讀得太快――不論朗讀者是7歲還是40歲。都常犯這個毛病。慢慢念可以讓孩子將聽到的內容,在腦海中勾勒出圖像。放慢速度可以讓孩子仔細觀看書中的圖畫,匆促朗讀會使朗讀者沒時間運用表達技術。

事先自己要先讀一遍,先記下你希望縮減、刪除或者增強的內容。

把作家還原成一個活生生的人,就像讓他的故事活靈活現一樣。到圖書館去查作者的背景資料,並且閱讀書中的故事介紹。在朗讀前或朗讀中,向孩子介紹作者的情況。讓他們知道書是人寫出來的,不是機器製造的。你還可以鼓勵個別孩子寫信給作者,分享閱讀心得(但不是全班集體寫――許多作家痛恨集體通信)。《關於作者的一些事情》里(或者從網上)可以查到作者的通信地址,或者可以寫信請出版社轉交。重要的是,要附上回郵信封,如果作者有時間回信的話,有信封會比較方便。從一開始就應該讓孩子了解,寫信的目的不是收到回信。不妨參考貝弗莉·克利林所著的兒童文學作品《親愛的漢修先生》。

有可能的話,根據書的內容補充一些其他形式的活動,效果會更好。比如,在朗讀羅伯特·麥克拉斯基的《塞爾的青漿果》時,準備一碗藍莓在朗讀時或朗讀後與大家分享;或在讀麥克拉斯基的《扁豆》時,把口琴和檸檬帶到班上。

當孩子提出有關文本的問題時,帶著孩子一起查參考書或工具書,找尋答案。這可以擴展孩子的知識面,並培養孩子熟練運用圖書館資源的技能。

在班級牆壁上,或在家中卧室門後,掛一幅讀物表,讓孩子知道自己讀了幾本書。毛毛蟲、蛇、蟲子與火車的造型都很適合做這種表,每一節可以代表一本書,一節接一節連下去,你也可以掛一幅世界地圖,根據書中故事的地點,在相應的位置上貼上小圖標。

等孩子能夠明白圖書館的書與自己的書不同時,不妨手中拿著鉛筆閱讀。當你與孩子讀到值得背下來的美文佳句時,在旁邊做個小記號,畫個小星星。孩子應該與書有所互動,方式之一就是在書上的精彩之處留下漂亮的痕迹。

鼓勵遠方親人錄一些故事錄音帶,寄給孩子聽。

有多動症或閱讀障礙的兒童往往很難坐下來聆聽。紙、蠟筆或鉛筆可以讓他們一邊聽,一邊雙手忙個不停。(在打電話時,你不是也胡寫亂畫嗎?)

聽從卡羅琳·鮑爾博士的建議,在門口貼一張字條提醒:「別忘了你的『應急書』。」類似於災難時定量配給的應急物品,車上應隨時準備「應急書」,甚至要像小物件一樣一直放在行李箱中。在開車到海邊路上遇到交通阻塞時,或在牙醫診所等待應診時,都可拿出這些「應急書」來朗讀。消磨時光。

為照顧孩子的保姆提供許多書,讓保姆了解「朗讀」是工作的一部分,這比看電視好多了。

父親在給孩子朗讀方面應該更加努力。因為小學老師大多是女性,因此小男孩會把閱讀與女人、家庭作業畫上等號。不幸的是,有許多爸爸寧可帶兒子打棒球,也不願帶兒子上圖書館。也難怪閱讀補習班裡都是男孩。父親在孩子年幼時進行親子共讀,可以讓兒子認為書與運動同樣重要。

每天安排一段時間讓孩子自己閱讀(即使只是翻翻書、看看圖畫也可以)。如果沒有練習,所有朗讀的苦心都會付諸流水。

以身作則。除了朗讀時間外,要讓孩子親眼看到你為了休閑而閱讀,與孩子分享你的閱讀熱情。

當孩子希望為你讀書時,寧可挑太容易的,也別挑太難的書。就像剛開始學騎車時,先騎小車,再騎大車。

鼓勵大孩子讀書給小孩子聽,但只能偶爾為之,不能完全取代你。切記:大人才是小孩的最終行為榜樣。

控制孩子耗在電視前的時間。研究顯示,一周看電視超過10小時的孩子,學習成績會下降。看電視過度會上癮,阻礙孩子的健康發展。

當孩子看電視時,播放聲音的同時要顯示字幕。但是對於知道如何閱讀,卻懶得看書的孩子,不妨關掉聲音,只播放字幕。

朗讀禁忌:

別讀自己不喜歡的書,因為你的厭惡情緒會表現在朗讀上,造成負面效果。

如果發覺選錯了書,立刻打住。承認錯誤,重新選一本。不過要給每本書公平的機會。像《不老泉》這種書,需要慢慢讀才能漸入佳境。(先預讀,可以避免這類問題。)

如果你是老師,不要認為必須每一本書都要與課程有關,不要將文學局限在狹窄的課程範圍內。

不要讓孩子負擔太重,選書時,考慮一下孩子的智能、社會背景與情感狀況。永遠別讀超過孩子情感理解程度的書。

不要選擇許多孩子在電視上看過或聽過的書。一旦知道了故事情節,孩子的興趣就消失了。不過你可以讀完一本書,然後帶孩子觀看由書改編的電影或電視劇。這種方法能讓孩子體會到文字比影像表達得更豐富。

在選擇朗讀的小說時,避免對話太冗長的書。因為這種書朗讀起來有困難,聆聽也不容易。冗長的對話較適合默讀。讀者看到引號,就知道這是新的聲音,是另一個人在說話,但聽眾卻聽不出來。如果作家沒有在對話結束後加上一句「墨菲太太說」,那麼聽眾根本不會知道是誰在說話。

不要被獎項所愚弄。一本書得了獎並不能保證它是一本適合朗讀的書。一般來說,獎是頒給寫作品質,不是頒給朗讀品質。

如果沒有足夠時間做好這件事,不要開始朗讀。讀一兩頁就停下來,非但無法刺激孩子的閱讀興趣,反而會扼殺閱讀興趣。

朗讀時不可以讓自己和孩子坐得太舒服。斜倚或彎腰駝背只會造成睏倦。斜倚的姿勢會立刻發信息給心臟:慢下來。隨之供血減少,供氧減少――瞌睡蟲也就找上門來了。

朗讀時,不要被孩子,尤其是小小孩的提問嚇倒了。如果這個問題不是為了顧左右而言他或拖延睡覺時間,請耐心回答。朗讀沒有時間限制,但孩子好問的天性卻有時間限制,機會稍縱即逝。請以耐心的回答來滋養孩子的好奇心――接下來再朗讀。不過在班級朗讀時,提問卻必須放到朗讀結束後。20個孩子同時向老師提問的話,這本書恐怕永遠也讀不完。

不要向孩子解釋故事內容。故事只要有趣味即可,不必要有前因後果,但仍然有許多討論的空間。聽完故事後,樂於討論的孩子最能增進語文能力。

不要誤以為朗讀時間越長越好。每天專註而熱情地朗讀10分鐘,在孩子腦海中留下的印象,超過孩子獨自看電視兩小時。

別把書當成威脅――「如果不收拾房間,今晚沒故事聽!」當孩子見你把書當成武器時,對書的態度會由積極轉向消極。

不要企圖與電視競爭。如果你說:「故事或電視,請選一樣!」孩子通常都選電視,這就好像讓一個9歲的孩子選擇「蔬菜或甜甜圈」一樣。不過既然你是大人,你就有選擇權,「我們家8點半以後關電視。如果你要聽睡前故事,沒問題。如果不想聽,也每關係。但8點半後不準看電視。」可是千萬不要讓孩子認為不能看電視,是書本害的。


推薦閱讀:

朗讀 一個真實的鄧麗君04
課堂教學中感情朗讀的指導
董卿首次擔任製作人,潛心一年打磨的《朗讀者》帶來了什麼?
閱讀教學中如何實現高效朗讀指導
古典詩詞名篇詩意賞析(朗讀系統)

TAG:朗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