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韜略丨電視購物專業作死20年
來自專欄華商韜略
此類購物有風險,大爺大媽要小心!
文 / 華商韜略 王中美
前幾天,一位小哥買了1269元的海參,到貨後一看,每隻還不到10克,和宣傳中的50克差得太遠,一怒之下與客服協調退貨。
貨發出去好多天都收不到退款,於是打電話詢問:
客服:為什麼要給你退錢?我們收到了,但是我們不登記退貨也不會給你退錢。
小哥:既然不給退錢,那你總歸要把我寄去的東西再還給我吧?!
客服:你把貨款再打一遍,就把東西退遞給你。
誰的客服如此雷人?
電!視!購!物!
「超大內存功能,可以看電影,玩遊戲,看比賽直播,屏幕360度旋轉,只要598!只要598!」
「不要988,現在你只需要花上288,就可把價值1880的治療儀抱回家!」
掐指算算,這種無底線的鼓吹、轟炸式的洗腦,已經考驗我們的小心臟20多年了。
這期間,有不少人交了智商稅。運氣好的說它不錯,購物很方便;運氣差的則恨得牙痒痒,對天詛咒:遲早有一天,電視購物全部死光光!
經過專業作死的20年,詛咒慢慢應驗了。
【1】
追根溯源,電視購物本沒那爛。
1982年誕生在美國時,電視購物因為提供了新穎的渠道、貨真價實、售後服務好,大獲成功。
但10年後傳到中國時,它慢慢變味了。
因為要避開與傳統購物渠道的競爭,電視購物賣的商品,通常在實體店找不到。觀眾對一款產品的了解,全憑主持人的一張嘴和視頻,這為造假提供了廣闊天地。
早期的電視購物由社會化公司運營,進入門檻低,小資本商趨之若鶩,很多人低價買斷多家電視台的垃圾時段,高密度轟炸,誇大宣傳,藉此獲取幾十倍的暴利。
一時間,全國幾乎每個電視台都能隨時看到電視購物廣告,合力上演了電視界一大奇觀——廣告中插播電視劇。
形勢之火爆讓商場、超市開始瑟瑟發抖——難道第三次零售革命就這麼來了?
他們的擔心很快被證明有些多餘,這個新模式並沒有越來越光明,而是在一條死胡同里越走越黑。
由於監管滯後,良莠不齊,想做一鎚子買賣的大有人在,整個行業一片混亂。
為給觀眾「洗腦」,半小時的購物片里,花式誘導伎倆無所不用其極,胡編亂造產品成份、產品機理甚至研發機構,各式牛鬼蛇神的所謂專家粉墨登場,牛皮被吹到了天上。
神奇功效+限時特價+明星站台+豐厚贈品+主持人賣力,電視購物抓住了中老年觀眾信息相對閉塞、圖方便、撿便宜的心理,成功營造出現在不買後悔一生的氣氛。
觀眾哪裡有火眼金睛?禁不住誘惑拚命打電話訂購,攔都攔不住。
衝動過後,才知上當,只因商家套路太多,防不勝防。
「它是筆記本、MP3、數碼相機、上網本、FM收音、雙卡雙待等超強功能的萬能智能手機!」電視里,展示的產品功能和外觀都跟諾基亞N97很像,拿到手卻完全換了個模樣。
它們還很擅於自創概念以及辭彙,「振蕩剝離細胞上的毒垢」、「量子磁療」等新詞,讓消費者似懂非懂,成功偽裝成高大上。
▲每個單詞都明白,放一起是什麼鬼?
這樣的土壤還催生出一批表演天才。最著名的當屬「侯總」,演技碾壓金馬獎影帝。
其經典台詞「頂級奧地利八心八箭水晶鑽」,「不是9980,只要998!」經常被拿來惡搞。
那段時間,每到午夜,在多家地方衛視可同時看到3個男人的「專場」。其中被稱為侯總的侯興祖來自台灣,是鐘錶品牌勞斯丹頓的總經理。
節目中他總是情緒激動、聲嘶力竭、表情誇張,經常做出為低價虧本而扼腕、揮淚的動作。
最精典的橋段是,當另外兩人正海侃產品好到爆時,他突然間大拍桌子,痛心疾首:「不要說了!不要說了!」
侯總因此成了網紅,也將電視購物從主持人到產品,里里外外的「假」推向了巔峰。
事實上,他所宣稱的「奧地利水晶鑽」實為一種人造玻璃,2克拉的成本最多6塊錢。而八心八箭的車工技術也並不難,是明顯的製造噱頭。
眾怒之下,侯總被主管部門封殺,但他的咆哮大法,卻被電購人前赴後繼地傳承了。
【2】
與侯總一樣戲精的,是「黑五類」。
電視購物的消費者大部分是45歲以上女性,商家投其所好,大量推廣減肥、豐胸、增高、藥品和醫療器械相關商品,低俗用語和圖像充斥熒屏,被批為「黑五類」。
這些廣告中,挖坑式誘導消費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造成無數個海參小哥的案例。
找電視台退貨?不管,人家只管收金主的廣告費,至於產品那是廠家的事。
找廠家?你收到的產品包裝上既沒有廠家、廠址、聯繫電話,更沒有保修卡、發票,即使有地址,也多半是假的。
找公安局報警?不好意思,個人詐騙公私財物不夠2000元不予立案。
於是乎,一大批無辜消費者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只能找消協發發怨氣。
有句話叫「自作孽,不可活」,還有句話叫「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當怨氣都堆進主管部門時,整個行業迎來一記如來神掌——「黑五類」一律禁播。
目光短淺的第一批電視購物,終於走進了自己挖好的墳墓。
倖存者則匆忙轉型。最早在紐交所上市行業老大的橡果國際,也陷入虧損泥潭,股價跳崖式下跌。
人們的世界終於清靜了許多,而升級版電視購物——電視購物頻道也粉墨登場。
【3】
頻道式電視購物屬於廣電系統自辦,全天播出,在運作上更為規範,也有相對完善的資質審查、質檢、客服體系。
另一大變化是,主持人的雞血打得少了,從叫賣轉為了教買,理性了很多。
上海衛視旗下的東方購物、湖南衛視旗下的快樂購、中央電視台旗下的中視購物等,經過幾年發展,進入行業中的領軍梯隊。其中東方購物遙遙領先,2016年營收66億元。
▲部分獲得牌照的衛視購物和購物頻道
但或許是基因作怪,行業規範難以具體量化,不少購物頻道和衛視購物仍在打政策的擦邊球。
中國消協對拿到合法牌照的全部45家電視購物進行檢查後發現,虛假宣傳問題仍然突出,120條電視購物宣傳中,有111條涉嫌違規;還有相當部分產品質量不符合國標,不提供購物發票、不執行7天無理由退貨、產品沒有聯繫人及發貨地址。
消費者依舊被坑,僅今年1-3月,網上關於電視購物的血淚控訴就數不過來,幾家頭部頻道也躺槍。
其中有一位網友講述了和海參小哥類似的經歷,因為無法維權,太窩火,致使他80多歲的父親心臟病發作,住進了醫院。大跌眼鏡的是,他們都是在被認為最有公信力的中視購物買的海參。
有良知的從業者看不下去了,「這個行業坑蒙拐騙,每家都一樣,沒有誰是乾淨的,我在公司里一直想改變這種情況,做過很多嘗試,後來有一個提案徹底激怒了公司高層。」
「很簡單:你們東西在節目上說的那麼好,可以啊,保健品,高管的家長先用;食品,高管的孩子先吃……」
然後,此人被炒。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4】
既然屢教不改,屢禁不止,為什麼主管部門不來個一刀切,全部下線?
其實,作為一種特殊的購物渠道,如果能實現良性循環,確實可以創造齣電視台、消費者、企業三方共贏的局面。
對於電視台而言,新興媒體侵襲下,電視台的日子越來越難過,有的衛視台開始貸款為員工發工資了。購物節目是不錯的創收方式,多則上億,少則數千萬。
對於中老年消費者來說,他們不會網購,通過購物節目了解全面的商品信息,坐在家裡打個電話、報上地址,三五天後收貨,也不失為一種高效的購物方式。
對產品廠家:藉助長時間、高頻次的曝光宣傳,用遠低於動輒幾千萬的廣告費,就可以讓新產品快速導入市場,提高知名度,這對於小公司來說是從0到1的捷徑。
但目前看來,由於沒有形成良好的三方機制,繼背背佳和好記星之後,似乎沒再出現叫得響的電視購物品牌。
中國式電視購物誕生至今已經26年,可是跟國外比,市場佔有率少得可憐。
在美國、韓國、日本,電視購物行業銷售額約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至12%,中國這一比例在2009年為0.19%,2016年反而退化到0.11%,整個行業銷售額僅為366億元人民幣,而美國同行巨頭QVC公司2016年取得76.18億美元銷售額,一家敵數百家。
【5】
作為一個幾乎沒有技術含量的產業,市場長期停滯,坑蒙拐騙依舊大行其道,無疑需要反思。
本土電視購物誕生的前8年,是整個行業的黃金期。這段期間的無序,嚴重傷害了消費者,「電視購物是騙子」的觀念臭名遠揚。
受名聲所累,到2000年,上千家電購公司只剩不足300家,行業整體收入從200億元銳減到40億元。
挺過危機復甦後,整個行業又不求上進,始終是固定的、同質化的形式,讓全民視聽疲勞。
於外,電商的崛起讓零售業價格越來越透明,電視購物因缺少成本優勢,商品價格始終算不上便宜,用戶也得不到上帝待遇,導致70後、60後觀眾大量流失。
市場難擴張,利潤率又因多方競爭逐年下降,電視購物的苦可想而知。
雖然一些購物頻道希望向綜合平台華麗轉身,增加了線上購物功能,但卻差點因此閃了腰。由於品類太局限,吸不來場外的網購族,對收入的影響如同雞肋。
2013年起,電視購物行業開始下陡坡。
在創業板上市的快樂購,利潤也是一路走低。
如果電視購物依然我行我素,在節目形式、產品質量、用戶體驗上不做出大刀闊斧的變革,它將很快看到路的盡頭。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推薦閱讀:
※16條投資理財經典語錄:讓金錢學會為你賺錢
※保溫杯火了,下一個火的可能是它
※無論是做投資還是玩遊戲,要把時間花在有意思的事情上
※中方有能力捍衛核心利益,新版負面清單將多領域擴大開放!
※美國布蘭希公司用「古幣」作誘餌,敲開了成功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