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複雜的現代人——《智識分子》

你負責秒懂,我負責錘鍊;大家好,歡迎收聽千錘百鍊,我是說書人,大鎚。

現在,如果有個人突然成名,一般人都會認為這個人之所以能大紅大紫必有過人之處,比如芙蓉、鳳姐之流也因為此種理論而被一部分人頂禮膜拜。這種理論,就是一種典型的簡化世界的理論,而真實世界的複雜程度遠不是常識思維所能理解的。

舉個例子,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由music lab網站以一萬四千名志願者為樣本,對48首歌曲進行評分實驗。志願者被分成9組,其中一組是完全獨立評分,而另外8組卻能看見自己組內成員對歌曲的下載次數。

實驗的結果著實讓人吃驚,我們選取一個獨立組中的中等成績來驗證,比如第26名的歌曲,它能在獨立組排到第26名,說明這首歌曲非常平庸。不可思議的是,同樣一首歌曲在其他8個互相影響的實驗組裡面的成績卻是天差地別,其中一個組裡它排到了第一名,而在其他組裡,有的組排到中等水準,有的組甚至屈居末流。

這是為什麼呢?很簡單,8個互相影響的實驗組裡面的人,會根據前人的下載次數對自己的思想略作修訂,如果一首歌曲在一開始的某個節點運氣好被下載次數多,後面的人就很容易跟風。

生活中的很多社會現象都是如此,就算你集齊了獨立組一千八人的智慧,也難以預測一個事物在社會影響下的趨勢。

偵探小說裡面的犯罪手法如此精妙,為什麼現實中的犯罪份子不去借鑒呢?因為現實世界太過複雜,哪怕殺人手法只多一個簡單步驟,就會給最後的結果造成n多的不確定性。

所以,為了提高成功概率,現實世界的陰謀往往是非常簡潔的,犯罪的過程一點也不酷炫,甚至可以說是漏洞百出的。中國功夫也是如此,真正的高手對決都是立見高下,哪有什麼你來我往的見招拆招,現實的複雜性容不得半點花招。

現在再回過頭來看,成名的人一定是有超凡入聖的實力嗎?

恐怕未必。一個人在社會影響下的成功,有很大的個人運氣成分。這是《異類》在1995年就已經蓋棺定論了的,可直到今天還是有很多人沒有理解這種現象背後的邏輯。這個世界很複雜,而且越來越複雜,直覺判斷在未來只會越來越不管用。對抗複雜世界的唯一武器,只能是複雜性思維。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萬維鋼老師的新書《智識分子》,這本書就是教我們運用複雜性思維做一個複雜的現代人。

接下來,我帶大家從人、到社會文化、再到政治選舉這三個層次,由淺入深地解析這個複雜的世界。

人很複雜,考試卻很簡單

先看個人層次。一個國家真的是因為教育而富強的嗎?

恐怕未必,1960年代的台灣省識字率比菲律賓還低,而台灣的人均收入卻是菲律賓的10倍。同樣的情況,中韓兩國也是在經濟高速發展之後,才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的。也許不是教育決定了經濟發展,而是經濟發展之後社會上出現了高薪職位,才對如何甄別聰明人產生了需求。

而又如何甄別聰明人呢?答案就是考試,其實高中教育不是為了培養人才而是為了甄別人才。

既然教育是為了甄別人才,那麼過分的應試教育是不是會扼殺人才呢?也許未必。眾所周知以考試文化著稱的韓國人,不管是科技創新能力還是體育、娛樂業都比中國有創造力,考試文化並沒有扼殺韓國人的創新能力。

考試不會扼殺創新能力,那麼教育,特別是大學教育是否能提升一個人的創新能力呢?美國有兩個經濟學家做過一個實驗,考察了兩萬名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十年到二十年的收入情況。關於實驗結果,大多數人只知道,名校畢業學生的平均收入比普通高校的高了2.2萬美元,便由此得出好的教育能提高一個人一生成就的結論。

這個結論有個漏洞,到底是名校教育提升了人的創新能力,還是因為上名校的學生本來就具備創新能力呢?答案馬上揭曉,請接著往下看。

這個實驗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數據,兩位經濟學家特地調查了519個能夠考取名校,但因為各種原因(考試發揮失誤,不想遠離家鄉等)去了普通高校的學生,最終十年後,他們的收入還是跟名校畢業生的收入在一個層次。

說了這麼多,我到底想說什麼呢?其實啊,我想說的就是,對於足夠聰明的學生,上不上名校,從長期來看他們最終取得的成就都是一樣的。說白了,高考就是一個將人分類的機器,我們高中所學的知識不是為了培養我們的創新能力,而是測試我們的智力和毅力,大多數聰明的人被甄別到名校,最終滿足了市場上對聰明人才的需求。

不服這個結論的你就回想一下,你現在所做的工作,真的需要你寒窗苦讀十幾年才能勝任嗎?恐怕大多數人的工作,一個高中生努力學習半年就能勝任了吧,當然前提是他要是個聰明人,而企業要如何找到他這樣的聰明人,最簡單的辦法當然是看他的學歷啦。

人的綜合能力太過複雜,如何識別一個的能力,最簡單同時也是最不壞的方法就是——考試!

傳統很複雜,專家卻很簡單

再來看看社會文化這個層次。記得在格拉德維爾的名作《眨眼之間》這本書裡面,有個這樣的實驗,研究種族歧視的社會學家,派志願者假扮顧客去4s店買車。

結果卻發現,汽車銷售對黑人男青年報價最高,其次是黑人女青年,對白人女青年稍微好一點,而如果你是白人男青年,銷售員們一開口就是合理的價位,可怕是有的銷售員甚至還是黑人。早年的專家因此得出,這就是美國社會對黑人依然存在赤裸裸種族歧視的證據。

但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真有這麼嚴重嗎?後來又有兩個經濟學家不信邪,又做了一個買車實驗,這次不同的是,顧客詢問了很多種不同檔次的車。結果發現,在詢問5萬美元以上車子的價格時,黑人得到的報價確實比白人高的多,但是當黑人詢問低檔次便宜車的價格時,他們得到了和白人一模一樣的報價。

所以,銷售員不是因為歧視黑人報高價,而是認為黑人窮,索性報個高價儘早結束對話。

歧視有兩種,一種是「敵意歧視」,損人不利己;另一種是「自利性歧視」,對某一類人的區別對待無關個人感情,純粹是為了降低自己的成本,是降低溝通成本也好,是降低時間成本也罷,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看見切糕小販你就下意識地躲遠了一點,到了河南駐馬店你就捂緊錢包,網上山東球迷與廣東球迷勢如水火的地獄性罵街,這些統統都是「自利性歧視」。人們這麼做並不是因為憎恨那個群體,而是為了保護自己,或者維護自己群體的利益。如果一個河南人來到廣州的餐館,餐館老闆就因為他是河南人而拒絕他入內,這才叫「敵意歧視」。

一個自由開放的現代社會,「敵意歧視」會越來越少,而令人沮喪地是,「自利性歧視」卻會越來越多。弱者只會抱怨歧視,而強者會主動出擊,用個人努力扭轉周圍人,對他這個「個體」的「認知偏差」。

政治很複雜,選民卻很簡單

最後再來看國家政治層次。《理性選民的神話》一書是這樣描述美國選舉的,理想的民主選舉制度是假設每個選民都能清晰理解候選人許諾的各項政策,並且能理智判斷候選人能力的好壞,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的意見才可能是最好的意見。

可事實上,政治人物贏得選票靠的不是政策的優劣,而是靠的個人魅力。不信你就接著往下看證據,1992年美國總統大選,86%的選民知道老布希家的狗叫millie,卻只有15%的選民知道老布希的政策中支持死刑。在媒體的狂轟濫炸下,每個候選人都各有優缺點,事實上普通選民根本沒有能力判斷優劣。有的選民因為喜歡克靈頓年輕而投票給他,有的選民因為喜歡奧巴馬能說會道長得帥而投票給他,有的選民因為麥卡恩上過戰場而投票給他。

如果選民很無知,那麼他們在政治選舉中如何選候選人呢?《政治之腦》這本書告訴我們,人腦是通過「小故事」去解讀世界的,選民最喜歡的兩個小故事分別是「英雄反抗黑惡勢力」,另一個是「屌絲逆襲」。

陳水扁是個窮人家的孩子奮鬥起來的,符合「屌絲逆襲」的小故事,所以台灣選民愛他。後來他把台灣經濟搞得一團糟依然連任,是因為他講述了一個「英雄反抗黑惡勢力(指的是我們大陸)的故事」,選民才不管他的政策好壞呢,他們只覺得勇於投票給英雄就很勇敢、很酷。

選民是無知的,民主是會失靈的,幸好我們還有市場,市場是公平的,也許只有「小政府+大市場」的模式,才能限制住無知選民們的「弱智政策」。

讀完這本書,我才真正理解了什麼是複雜思維。我們要如何做個複雜的現代人呢?我的總結如下——

在深刻的認識到這個世界複雜性的基礎之上,採用簡潔的應對方式來行動。

當你真正的理解了這個世界有多複雜之後,你才能理解我們一些習以為常的簡單應對方式。相反,如果你不動腦筋把世界想簡單了,你就很容易會採取複雜的行動,就如偵探小說裡面的貌似精妙的殺人方法,就如功夫電影裡面貌似博大精深的見招拆招一樣天真可笑。

對於短期效應事件,為了儘可能降低世界的複雜度,我的策略是——深思熟慮之後,一擊必殺。

對於長期效應事件,為了儘可能適應世界的複雜度,我的策略則是——降低預期,不斷迭代。

文/王冠

圖/王冠

書/萬維鋼

推薦閱讀:

一些金融培訓直播的陷阱&複雜崇拜症 (隨筆 丁敏 v2018.5.14)
去了富士康,才明白生產手機流程多複雜
這個時代誕生了很多頭腦簡單但心理複雜的人
肩關節解剖,沒你想的那麼複雜
權謀文化的流行與詭詐複雜的中國人(陶東風)

TAG:現代 | 複雜 | 現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