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野鵝與猛犬—《野鵝敢死隊》中的軍服與武器考析

《野鵝敢死隊》海報(左)與《戰爭猛犬》封面(右)作者:三 土「野鵝飛翔,帶來新的希望……什麼樣的機遇,能讓這一切延續?」黑人女歌手瓊·阿曼特萊丁的歌聲,伴隨著展翅高飛的野鵝和動蕩非洲交疊在一起的畫面,這就是英國電影《野鵝敢死隊》的片頭。雖然很有一些浪漫色彩,但該片本質上卻是一部關於軍人宿命、戰友情誼、政治陰謀還有背叛的頗具哲學意味的嚴肅電影。就像筆者在一篇討論該片的博文中看到的那樣,這部電影「太容易讓一個男人著迷」。作為當時引進的為數不多的西方譯製片之一,這部1986年在國內公映的電影是那時當之無愧的「大片」,它以僱傭兵這一西方社會特殊群體為題材,片中先進的武器和軍服裝具,以及逼真的戰爭場景,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該片甚至成為了許多像筆者這樣的「70後」接觸和愛好軍事的開始,這也是為什麼有了下面的這篇文章的原因,希望它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這部30多年前拍攝的、至今仍百看不厭的經典——背景:真實與虛擬交融一架「協和」大型客機降落在倫敦機場,剛下飛機的僱傭兵頭目——退役上校艾倫·福克納(理查·伯頓飾)被接到銀行大亨愛德華·馬塞森爵士的豪華私邸。原來,非洲某國的恩多法將軍發動政變上台,深得人心的前總統林班尼被軟禁在烏干達,烏方威脅要將林班尼釋放回國,恩多法為絕後患,便打算用原本賣給馬塞森的銅礦開採權換回林班尼並將其殺害。馬塞森要求福克納出馬,利用烏干達人將林班尼轉交給恩多法的機會,設法將其救出,以保住開採權以及由此帶來的巨大利潤。福克納找來昔日同伴瑞弗·簡德斯(理查德·哈里斯飾)、肖恩·弗林(羅傑·摩爾飾)等人,在他們的幫助下,招募並訓練了一支50人的小部隊。按照瑞弗的天才策劃,敢死隊夜間空降到營地附近,乾淨利落地消滅了守衛,救出了林班尼。但此時已與恩多法達成新交易的馬塞森背信棄義,前來接應的「大力神」運輸機被重新召回,50名僱傭兵和林班尼被拋棄在非洲的荒原中。面對著洶湧而來的恩多法大軍,福克納和他的部下且戰且退,傷亡慘重。在傳教士的幫助下,經過一番血戰,剩下的10來名僱傭兵們終於登上一架老舊的C-47,但負責斷後的瑞弗卻因腿部中彈無法趕上飛機,福克納為避免其落入敵手,違心地向朋友摳動了扳機,林班尼也因傷重在飛機上死去……這並非是天方夜譚式的神話或編造。《野鵝敢死隊》改編自達尼爾·卡內的一本從未出版小說,而這本原名《細細的白線》的作品正是以在非洲的歐洲僱傭兵的歷險故事為基礎的。這些第一代的僱傭軍多半是來自法國外籍軍團和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老兵,不甘平庸生活的他們通過種種途徑來到非洲,將戰鬥經驗傳授給當地的政府軍或反叛武裝。有些人並不滿足於教官的生活,乾脆直接加入到戰爭和殺戮當中去。他們當中大多數是被高額薪酬吸引來的,而有些則是出於對戰鬥生活的留戀和狂熱。後者中又以號稱「傭兵之王」的鮑勃·德內爾,人稱「瘋子」的邁克·霍爾以及外號叫「修士」的托尼德·聖保羅最為著名。1960年代初非洲殖民地國家獨立鬥爭風起雲,由於殖民者留下的地域、民族之間的諸多矛盾,加上蘇、美等超級大國在背後的利益爭奪,獨立後的各國又紛紛陷入戰亂之中。1961年,剛果(金)內戰開始,加丹加省長莫伊茲·沖伯在比利時支持下,為保住自己的獨裁地位,以月薪上千美元的代價,雇請了以包括德納爾在內的大批歐洲籍僱傭兵,幫助自己作戰,直到1966年剛果(金)軍隊才將這些人全部趕出國境。從那時起,德納爾一直出沒在奈及利亞、安哥拉等國,幫助訓練當地的反政府武裝,以及聯繫招募英、法籍人員到這些國家參加戰鬥,這些為他贏得了「傭兵之王」的稱號。由於德納爾和他的同伴們總是哪裡有戰爭就出現在哪裡,就像非洲常見的一種兇猛動物豺狗總是出現在有血腥的地方一樣,因此英國驚險小說家弗雷德里克·福賽斯根據莎士比亞《裘力斯·凱撒》一劇中的台詞「發出屠殺的號令,讓戰爭的猛犬四齣蹂躪」,以「戰爭猛犬」為書名撰寫了一部描寫僱傭軍生活的著名小說,其中主人公卡洛·香農即是以鮑勃·德納爾為原型的。這本小說的成功使得「戰爭猛犬」一詞家喻戶曉,真正成為了僱傭軍這一特殊群體的代名詞。由於參戰的僱傭軍僅僅代表個人,避免了正規軍捲入他國內部衝突的種種限制和尷尬,而且利用他們去從事一些所謂「骯髒勾當」更加方便,因此當時僱傭軍的很多活動是得到本國政府暗中首肯或授意的,在有些時候,他們甚至扮演的是「國家僱傭軍」的角色。此外,僱傭兵作戰勇敢,從不在意為誰而戰,同時又能夠為僱主保守秘密,所以現實中類似愛德華·馬塞森這樣的利益集團,在必須動用武力解決某種矛盾時,也非常樂意僱傭他們為自己賣命。不過,《野鵝敢死隊》的現實版本卻是發生在德納爾的競爭對手——南非人邁克·霍爾身上。邁克在加丹加脫離剛果(金)的戰爭中充當過僱傭軍顧問,曾被稱作「斯坦列維爾的屠夫」,以心狠手辣、不計後果著稱。當1968年,邁克組織這次敢死隊行動時,曾有意邀請德納爾加盟,後者拒絕了。但這次邁克卻幹得相當成功,據說他招募到一批老兵,經過嚴格訓練,在行動中成功地救出了被囚禁的前總理沖伯。只是由於僱主的出賣,他們陷入重圍,在與古巴人指揮的當地軍隊進行激烈交火後,大部分人奇蹟般地憑藉一架舊飛機逃到辛巴威,但邁克相邀入伙的另一位僱傭兵首領卻在最後關頭未能及時登機,最終被亂槍打死。邁克的這些經歷都被達尼爾·卡內如實寫入了書中,又被《野鵝敢死隊》還原到銀幕上,有意思的是,在該片拍攝期間,早已退休並成為富家翁的邁克·霍爾擔任了影片的軍事及技術顧問一職,在署名前還不忘加上「上校」二字,這更讓人相信這部電影其實就是他當年作為「戰爭猛犬」的真實經歷的寫照。軍服:「日不落」遺風片中最讓國內觀眾感到新奇的,是敢死隊員們身上的迷彩服和貝雷帽。因為在影片公映的年代,解放軍的軍裝仍是「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紅旗掛兩邊」的老式樣,在西南邊境衝突中已經試用的若干迷彩服尚不為人所知,第一部出現迷彩服的國產電影《雷場相思樹》當年還正在拍攝之中,《野鵝敢死隊》中的軍服引起觀眾的極大興趣就不足為怪了。

影片中福克納他們身上穿的是英國68型四色叢林迷彩夏季戰鬥服,這種稱為DPM的溫帶迷彩是1972年設計的。其上裝以鈕扣聯結,下擺為敞開式,腰間有拉繩,可以隨體型調整,袖口也可以調節大小,兩肘處有加強部分以增加耐磨性,胸前左右兩個立體式口袋均按人體工程設計,有一定傾斜角,腰部兩側各有一大型立體口袋,此外左臂上側還有一個便兜。內衣則是卡其色襯衣和綠色圓領汗衫,下裝是帶束腿的迷彩長褲,腳穿中幫皮靴。領口內系有迷彩網巾,它在熱帶可以起到防晒和防止蛇蟲進入領口的作用。此外,軍官肩襻上戴有帶寶劍和軍銜符號的保護色軟肩章,軍士長和軍士也在上臂位置縫有相應的標記。隊員們頭上戴的貝雷帽是西方軍隊常用的一種軟質軍帽,這也是當時國內很少看到的。一戰中英國坦克部隊司令官休·艾勒斯爵士將法國巴斯克貝雷帽和蘇格蘭圓扁帽的特點結合,設計了一種供坦克手佩戴的軟帽,這是現代貝雷帽的開始。1924年,英國裝甲兵正式採用黑色貝雷帽,二戰中組建的英國傘兵部隊則採用了絳紅色貝雷帽,這兩種顏色的帽子後來成為了世界上相應兵種的標準裝備。受英國的影響,如今大多數國家軍隊的貝雷帽都是向右傾斜的。英軍貝雷帽通常採用呢絨面料,不用時可以摺疊並塞到肩襟下,不妨礙行動。一般軍帽和軍服的顏色是一致的,但英軍貝雷帽的顏色往往和軍服不同,除黑色和絳紅色外,還有米黃、淺灰、棕色、深綠、駝色、天藍、猩紅、海軍藍等等,分別對應著不同的部隊和軍兵種。而影片中的貝雷帽只有紅色和深綠色兩種,前者表示佩戴者是軍官,後者對應軍士和士兵,而並非代表傘兵或皇家廓爾喀步兵團等區分具體部隊的本意。只要稍加註意就會發現,影片中的僱傭軍們雖然著裝統一,但帽徽卻大相徑庭。這也是英國這一老牌軍事強國的固有習慣之一,他們對部隊傳統非常重視,其基本組成單位―團一般都有自己獨特的徽章標識,隊列操法、進行曲甚至襪子的花紋都不相同,特別是帽徽圖案,往往代表著這支隊伍的歷史根源或某種光輝業績,有些甚至可以上溯到「玫瑰戰爭」時期。像福克納上校的銅帽徽是軍官版本的,圖案是一枚冒著火焰的榴彈,其彈體大、火焰小,榴彈中間有代表威爾士親王的三片羽毛,這表示福克納原先服役的部隊是皇家威爾士隧發槍團。而他的戰友軍士長桑迪的帽徽雖然圖案一樣,但卻是銀色的普通版本。瑞弗上尉的帽徽以十字為主體,上有皇冠,代表他來自皇家綠夾克團,因為最早的來福槍團身穿綠色軍服而不是英軍常見的紅色,故有此名。肖恩中尉來自第4/7皇家禁衛龍騎兵團,彼得和黑人傑西帽徽上的傘翼則代表他們出身於傘兵。衛生兵威迪的帽徽上有蛇纏杖的圖案,這是起源於古希臘的醫學標識,加上頂上的皇冠,表示他曾是皇家醫療部隊的一員。其中最著名的帽徽,則是那位留著英國式鬍子的自來水管工——唐納森中士,他的帽徽由飛行的翅膀、短劍和一句座右銘「Who Dares Wins」(誰敢幹、誰就贏)組成,代表著世界上最著名的特種部隊之——英國特種空勤團(SAS),這也是他擁有「當過12年兵、跟上校干過3次」這樣的驕人資歷的原因。有些帽徽體型要比上述的要大很多,像影片中有兩種主體圖案分別是坦克和獅子的,分別代表持有人來自皇家坦克兵團和皇家國王兵團。另一個「米」字形的大型帽徽是那位前重量級拳擊冠軍祖克中士的,上譯公映版的配音在此出現了一處錯誤,撰原文中祖克說他曾在「BLACKWATCH」服役12年,配音翻譯成了「特種部隊」,其實這兩個詞指的是皇家蘇格蘭黑衛高地人團,這一錯誤其實是可以原諒的,因為當年的資料水平確實很難查明這一點,雖然身份不再是正式軍人,但僱傭兵們還是戴上了自己原先部隊的帽徽和軍銜標記,這既是出於曾經作為英國軍人的榮譽感這樣外人難以理解的感情因素,同時也是體現對團隊忠誠的一種傳統習慣。

同時讓人感到新奇的是影片中作為反派的恩多法部隊的軍服,特別是那種前後都有帽檐的軍帽,這種看起來奇形怪狀甚至有些醜陋的軍帽被稱為「比雅爾」(Bigeard)帽,或者叫做「燕尾帽」,前者來自當時一位著名的法國將軍麥賽爾·比雅爾的名字,後者則是由於它的形狀。這種軍帽是法國在非洲進行殖民統治的遺迹,上世紀50年代後期,法國在鎮壓阿爾及利亞起義時傘兵和特種部隊就使用這種軍帽,它的設計並不美觀和舒適,但卻很適合熱帶地區的作戰環境,後帽檐實際上是遮陽簾,可以防止頸部皮膚被陽光灼傷甚至中暑,其作用就像歐洲民間的獵鹿帽一樣。這種軍帽在非洲很多國家的軍隊中都曾流行過,葛摩軍隊到1990年以後還在使用。不過,恩多法軍隊的叢林迷彩服從色彩到樣式卻都比較特殊,與法式的「蜥蜴」迷彩明顯有別,加上長拉鏈與四個大型口袋的設計,都與英軍的59型「丹尼森」(Denison)傘兵革衣非常相似,至於長褲則是單色的灰綠色軍褲。此外,他們所使用的單兵裝具也是標準的英國58式,以雙肩帶和兩肋各一的大彈匣袋為主要特徵。至於恩多法部隊中的外國顧問,也可以根據他們所戴的軍帽,就可以很容易地區別出來,在看押林班尼的營地中打死的戴圓頂有舌軍帽的是古巴教官,而在機場碰上的戴大檐帽的是東德顧問,這兩國的軍事人員也是當年大量派往非洲地區前去扶植當地勢力的。武器:歐洲血統的「碰撞」而《野鵝敢死隊》令觀眾們難以忘懷的,還有片中多處激烈的戰鬥場面。特別是敢死隊員手中的各種自動武器,讓當年既無網路也無軍事雜誌的國內軍事愛好者們著實過了一把眼癮。而對於現在的讀者來說,這些上世紀70年代的明星武器中有些已經相當陌生了,加上其種類的繁雜和變化,即使在有眾多資料可供幫助的今天,想要把片中出現的武器型號一一理清,也是一件很艱巨的工作。

衝鋒槍本片中的戰鬥場景全部是在建築物和非洲叢林內展開,這種近距離短兵相接的場合最適合衝鋒槍大顯身手,因此片中種類最多的就是這種武器,包括美國的英格拉姆MAC10、以色列的烏茲、丹麥的麥德森M50、英國的斯太令L2A1以及捷克的M23等等。它們顯然來自不同的國家,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其中有三種相互之間還存在血源關係:三者中的「老大」,是影片中出場不多的捷克M23衝鋒槍,只在跳傘和機場的戰鬥中露過兩次面。它誕生在曾生產過著名的ZB26輕機槍的捷克斯洛伐克國營布爾諾兵工廠,由瓦茨拉夫·霍萊克於1947年設計,1950年正式定型。M23採用固定木製槍托,它還有採用金屬摺疊托的型號,稱為M25,其槍托摺疊後托底可以當作前握把使用,但捷克斯洛伐克隨後加入了華約組織,M23、M25使用的9×19毫米貝拉巴魯姆手槍彈與華約常用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彈不通用,因此1951年裝備了採用後一種口徑的改型——M24和M26,M23和M25轉為預備役部隊使用。該槍在1952年停產,1968年後全部被Vz58突擊步槍所取代。撤裝後的M23系列衝鋒槍被出口給其他紅色政權,例如古巴和北越,另外黎巴嫩、利比亞、智利、南非等國也購買過這種武器。M23系列衝鋒槍採用慣性閉鎖的自由槍機原理,最大特點是它的結構設計,它是第一種將彈匣置於握把之中,並採用包絡式槍機的衝鋒槍。前一設計使得全槍重心正好落在握把上,單手操控比較容易,後一設計使得槍機復進到位時,槍管有近一半的長度被包納進槍機中,有效減少了全槍長度,同時重心前移,有助於抑制槍口上跳。該槍沒有快慢機,通過板機行程來控制發射方式,輕壓扳機就是單發,一扣到底就是連發。該槍結構比較簡單,機匣用無縫鋼管製成,大部分零件被焊或鉚接在機匣上,握把和前護木由塑料製造。M23、M25的彈匣都與槍身垂直,容量有24發和40發兩種。M24與M26由於口徑改變的原因,握把和彈匣有一個向前的傾角,彈匣容量也只有32發一種。片中敢死隊員們用來狂掃恩多法部隊的是以色列的烏茲標準型摺疊托衝鋒槍,無論是體型和資歷,它都是居於三者中的中游。該槍是第一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少校烏茲·蓋爾在繳獲阿軍的捷克衝鋒槍基礎上設計的,1951年定型並投產。它繼承了M23的包絡式槍機和彈匣置於握把中的設計,由於以色列缺乏無縫鋼管,因此採用了與捷克生產的另一種ZK476衝鋒槍類似的由鋼板衝壓成形的方形機匣,拉機柄也像ZK476一樣設在機匣頂部,機匣兩側衝壓有加強筋,它增加了容納污垢的空間,使得該槍具有較強的抗風沙能力,更適合以色列所處的地埋環境。烏茲沿用自ZK476的另一設計是握把保險,只有當射手握緊握把、壓下握把背部的保險時,才能扣動扳機。烏茲在安全性能上的一項創新是在機匣蓋上設計了槍機不到位保險,上膛過程中若槍機不慎滑脫,棘齒會卡住槍機,防止意外。烏茲衝鋒槍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中投入實戰,以其簡單、緊湊、可靠和高度的安全性贏得部隊好評,隨後開始大量生產。因以色列特種部隊曾使用烏茲取得過多次戰績,因此該槍後來成為1980年代世界各國特種部隊、警察最早廣泛裝備的一種衝鋒槍。除聯邦德國、荷蘭、愛爾蘭、伊朗、委內瑞拉等國軍方採用外,比利時FN和IMI美國分公司也授權生產該槍,並在歐洲和美國進行銷售。烏茲的早期型號使用木質固定槍托和前護木,槍口處還可以安裝刺刀,而《野鵝敢死隊》中使用的烏茲衝鋒槍都是中期改進後的標準型,在影片拍攝的年代是一種比較新的型號,它採用可收縮在機匣尾部下方的兩段式金屬槍托,前護木改為塑料材質,並取消了刺刀座。

英格拉姆MAC10微型衝鋒槍是上述三者中體型最小和最新式的一種,從結構淵源來看,也是輩份最低的。它只在影片的前半段中出現過一次,那是由於肖恩不願淪為販毒幫凶,殺死了倫敦黑幫老大的侄兒梭尼,而招致了黑幫的追殺,殺手們使用的就是一支MAC10。它由戈登·B·英格拉姆於1964年設計,總體結構與烏茲類似,採用鋼絲摺疊托,美國軍用武器裝備公司於1969年開始生產該槍,主要供特種部隊和和警察使用。其特點是結構特別緊湊,全槍長僅有269毫米,與大型手槍相當,而槍管長卻保持在146毫米。由於機匣過短不方便設計前護木,該槍在機匣前端的槍管上設了一個帆布把手,藉以握持,可以控制槍口上跳。該槍的另一特點是槍管前端加工有螺紋,方便安裝消聲器。該槍有9毫米和11.43毫米兩種口徑,9毫米的彈匣容量為30發。由於該槍短小精悍,又可以安裝消聲器,故常被選作警衛隨身武器,缺點是有效射程近,威力和精度有限。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IMI公司為了與之競爭,於1980年推出了9毫米口徑的「迷你」版烏茲衝鋒槍,但體積、重量都大於MAC10,彈匣容量也只有25發。1980年代中期,南非Mechcm公司也根據MAC10研製了一種BXP微型衝鋒槍,裝備本國價察和軍隊。影片中除了軍士長桑迪使用的作為當時英軍制式武器的斯太令L2A1衝鋒槍外,還有一種相對少見的丹麥麥德森M50沖鈴槍,片中一共出現了2支。該槍乍看起來與美國M3衝鋒槍有點相像,但細看之下就會發現差別其實很大,最明顯的就是M50的機匣呈方形,握把和機匣是一體的,同時框形金屬摺疊托的形狀類似於瑞典的M45,也是近似方形的,這支武器是丹麥老牌輕武器廠商麥德森公司二戰結束後開發的,包括M46、M50、M53和MKII4種型號,除裝備丹麥警察部隊外,還向南美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出口,我國台灣也購買過這種武器。該系列均採用前衝擊髮式的自由槍機原理,可以減少後坐力,除在機匣上設有手動保險外,還有握把保險。該槍的特點是大量採用衝壓件,特別是整個槍身由鋼板衝壓成的對稱的左右兩半構成,由鉸鏈聯接在一起,成本比較低廉。與系列中的其他型號相比,M50的識別特徵是採用圓形拉機柄、直彈匣,沒有槍管護套和刺刀座,而且只能連發射擊。

步槍最困難的問題是如何去識別片中出現的眾多FAL步槍及其仿製、派生產品的具體型號,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本片是FAL「家族」的一次聚會。l94("年,由迪厄多內·塞弗領導的FN公司設計團隊研製出一種發射全威力步槍彈的新步槍,即後來的SAFN-49。當英國國防部決定採用小口徑新彈後,塞弗立即把該槍改成相應的.280口徑,這種步槍在法語中稱為「輕型自動步槍」(Fusil Automatique Leger),這是FAL這個名字的首次出現,而對應的英文縮寫則是LAR。由於美國執意採用7.62毫米T65槍彈,塞弗又設計了發射該彈的FAL樣槍。最終美國人的強力政治獲勝,T65彈成為北約標準槍彈,為了確保後勤統一,英國放棄了.280口徑,而自行研製的EMZ又不能立即投產,因此在1953年12月,英國訂購了5000支7.62毫米口徑的FAL步槍,並從1957年起自行生產『英聯邦國家裝備的FAL尺寸、公差都以英寸為量度單位,雖然實現了標準化,但大多數零部件都不能與公制式的FAL互換。英國生產的FAL稱為L1Al,與原產FAL相比它取消了連發和空倉掛機,因為英國人認為7.62毫米口徑在全自動射擊時難以控制,半自動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證射擊精度。此外還有一些細節上的區別,比如L1A1和絕大多數英制FAL都採用摺疊式拉機柄,而公制FAL除少數供傘兵使用的型號外都使用普通拉機柄,英制FAL多採用匕首形刺刀,而公制的多採用FN公司設計的管狀刺刀。英制FAL根據生產國家不同也有一些細微差別,如澳大利亞和英國採用弧形座表尺,而加拿大用轉盤表尺,加拿大和澳大利亞FAL採用木製槍托和護木,而L1A1採用尼龍製造的這些部件。公制FAL的槍型較多,除標準型外,還有重槍管的輕機槍型和摺疊托的傘兵型,而且不同國家生產的公制FAL同樣存在細節上的區別,刺刀、背帶、維護工具等都不完全一樣。

影片中福克納等人使用的FAL步槍主要有英制的L1A1以及公制的FNLAR、FNFAL50.00,後兩者都是標準型步槍,槍管長為533毫米,但槍身標記、表尺護冀及槍托、護木形狀等細節有所不同。此外還有一種特殊的仿製型號——南非的R1戰鬥卡賓槍,即唐納森中士使用的那支,槍管較其他FAL步槍明顯短很多,而且還安裝了早期的準直式單點瞄準具。南非原先裝備進口的FNFAL,後經許可自行生產FAL,R1戰鬥卡賓槍就是改用了超短槍管的R1標準型步槍的緊湊型號。有意思的是,本片中恩多法的部隊也全部使用的是FAL步槍,不過多數是相對新式的FAL50.61,該槍也採用標準的533毫米槍管,但配用傘兵型摺疊槍托,並採用翻轉式的簡易照門。這種管狀摺疊槍托是FAL特有的,結構比較複雜,操作也不盡方便,同時摺疊托型FAL的復進簧位置由固定托FAL的槍托中改為放置在機匣內,因此兩者機匣和復進簧均有所區別。雖然理論上既然恩多法的部隊中有古巴和東德的顧問,而且機場的設備是蘇聯產的,說明他得到了東方集團支持,輕武器應以蘇式的AK系列為主,事實上那些非洲國家當時也的確如此,但影片中為什麼不用AK而仍用FAL呢?這一是受影片拍攝年代局限,當時冷戰尚未結束,很難從對立勢力那裡弄到做道具所需的大量AK步槍;二是資金所限,製片人尤恩·勞埃德靠抵押住宅才將本片拍攝完畢,甚至讓自己的女兒去出演配角―掩護了肖恩的「西薩寶貝」;三是FAL本身就是裝備極為廣泛的武器,作為西方世界的主力戰鬥步槍時間長達30年,號稱「自由世界的右手」,曾在10個國家生產,有超過90個國家使用,拿來作為非洲一個小國政府軍的裝備也是合情合理的。

本片中還有一支出場鏡頭不多的步槍,雖然只在營地毒殺守軍和最後決戰中各出現一次,但它怪異的外形足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種瑞士SG510自動步槍的確不是一種常見的武器,它由SIG公司研製,採用與HKG3相同的滾柱延遲半自由槍機原理,其特點是機匣和彈匣部分較為寬大,而槍身前後兩部分相對比較纖細,護木也特別短小,外觀上似乎不太協調。但這些不並妨礙它成為一支準確度很高,可以在惡劣環境下保持穩定運作,還能夠發射槍榴彈的武器。該槍於1957年裝備瑞士軍隊,稱為Stgw57,發射瑞士特有的7.5×55毫米槍彈。本片中看到的是SG510是Stgw57的改進型號,發射7.62×51毫米NATO槍彈。該槍和原型一樣,前後瞄準具可以摺疊,有類似FAL的攜行小提把,槍管護套下還帶有可摺疊的兩腳架,必要時可打開以提高射擊精度。該槍的體型很大,全長超過1100毫米,全重達到5.6公斤,再加上兩腳架和小提把,因此觀眾經常會把它誤當作一種輕機槍。《野鵝敢死隊》中出現的真正意義上的機槍有三種,即布侖MKI、FNMAG和維克斯MKI,它們恰好分別對應了機槍家族中輕機槍、通用機槍和重機槍三大成員。按照影片的設定,除1~2挺是敢死隊從位於斯瓦士蘭的訓練營地帶來的外,都應是從恩多法的機場守衛部隊那裡繳獲的,一是機槍特別是重機槍的體積重量不方便隨身傘降,二則它們也超出了這種小規模奇襲戰鬥的需要。之所以後來福克納要帶上它們,是因為情況發生了變化,瑞弗決定向林班尼的領地轉移,原定3個小時的行動可能變得曠日持久,為避免途中恩多法軍隊圍追堵截,必須帶上那些比衝鋒槍和步槍火力更強大的武器。

布侖MKI是由捷克ZB33改進而來的一款著名輕機槍,1937年9月開始正式量產,具有動作可靠、點射精度好等優點,其識別特徵包括:一是為適應.303口徑凸緣槍彈,該槍的30發彈匣弧度特別大;二是槍管表面光滑,沒有散熱槽;三是槍口喇叭消焰器和準星座、導氣箍為一個獨立的完整部件,使用不鏽鋼製造,而且長度相當長:四是表尺照門改在蝸輪後方,瞄準基線長度有所增加。影片中出現的都是後期生產的MKI,因為槍托下方沒有安裝對空射擊握把。1970年代布侖MKI早已退出英軍裝備序列,代之以在布侖基礎上改進而來的7.62毫米口徑系列輕機槍。同樣被淘汰的還有維克斯MKI,它的前身是1883年面世的馬克沁機槍,經艾伯特·維克斯改進,將閉鎖機構改變方向,減輕重量並便於大量生產,在1912年定型生產,並由英國維克斯-馬克沁聯合公司生產。該槍在外形上較易和其他國家生產的馬克沁機槍區別,其一是形狀特殊的鳥籠式消焰器,其二是水冷套筒上帶有橫向加強紋,此外三角槍架的結構也明顯區別於德國的MG08和俄國的M19l0。該槍也發射.303凸緣彈,由250發帆布彈帶供彈。該槍在同型機槍中重量較輕,像影片中祖克等人攜帶該槍就是將其拆成槍身、槍架兩部分,各由一人背負,另有一人攜帶彈藥箱。其主要缺點是結構複雜、射速偏低,而且必須隨時保證冷卻水的供應。不過該槍在英軍中的裝備時間很長,1912年11月正式裝備,直到1968年3月才退役。MAG58通用機槍是三者中最新式的,也是目前唯一在役的一種。它在影片中多數是和那輛「陸虎」吉普車同時出現的,不過此前潛入營地時,就有敢死隊員身上帶著它的彈鏈了,所以說它是敢死隊從斯瓦士蘭帶來的也不為過。MAG58由FN公司設計,於1950年代末期定型投產,主設計師是歐內斯特·費爾菲。該槍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閉鎖桿起落式閉鎖機構,自動機和彈鏈供彈機構分別參考了勃朗寧M1918和德國MG42,平時配兩腳架作為輕機槍使用,需要時可以裝在三腳架或高射槍架上當作重機槍。由於該槍綜合性能優異,堅固可靠,故得到廣泛使用,至少有包括美、英、比等70個國家裝備了該槍。其中英國皇家軍械廠經FN公司特許,仿製生產了L7A1/A2機槍,並於1960年開始列裝,目前仍是英軍的主力武器,還裝備澳大利亞和紐西蘭。L7系列與MAG58結構、基本尺寸和操作均完全相同,但其零部件是英制的,並不完全通用。

其他武器手槍雖然在本片中不是主角,但出現的種類卻不少。像開頭被肖恩打死的黑幫保鏢,以及前去幫忙的福克納、瑞弗,用的都是類似「獅子鼻」的短管轉輪手槍,但最值得一提的卻是肖恩手中那支具有修長套筒的手槍,它是瑞士生產的P2109毫米手槍。雖然這支槍是上世紀40年代的設計,但現代感很強,首次採用了左、右手均可操作的保險鈕以及膛內有彈指示桿等設計。加之工藝精良、握持舒適,射擊可靠流暢,特別是準確度很高,因此很受歡迎。P210有多種型號,肖恩所用的看起來很像瑞士、丹麥軍隊裝備過的軍用型P210-10該槍的缺點是價格昂貴,而且彈匣容量僅有8發。第二支給觀眾留下印象的手槍是桑迪軍事長隨身攜帶的那支,在操場上進行魔鬼式訓練時,他對付躺在地上裝死的隊員的辦法,就是用它向後者耳邊開了一槍,而在追趕飛機時,桑迪扔掉了打空了的衝鋒槍,又掏出這支手槍向追兵連連射擊。雖然握在手中時它跟英軍裝備的勃朗寧BHP自動手槍外形相似,但前者套筒前部沒有BHP那樣向內切掉一塊,因此還是能看出這是一支美式M1911A1,更明顯的證據是桑迪身上的槍套也是與之配套的。肖恩在影片中第二次使用手槍,是在奪取恩多法軍隊的機場戰鬥中,這次他使用的是帶有消聲器的德國沃爾特P38,無聲地幹掉了哨兵和塔樓上的東德顧問。P38是納粹德國為了替代價格昂貴的P08手槍而開發的,原型是1937年設計的沃爾特AP,改為外露式擊錘後,次年被國防軍採用。該槍自動原理為槍管短後坐式,雙動發射,優點是反應速度較快,其特徵為大部分槍管露在套筒之外,套筒左側有手動保險,同時彈匣解脫鈕位於握把底部。該槍除了較重外,其他性能均很出色,因此戰後的1957年,德國重新生產裝備經過少許改進的P38,並命名為P1手槍,兩槍外形結構基本相同,但Pl在套筒座中部有一六角形的加強銷釘。此外,敢死隊在旱橋處遭到空襲後,福克納用來打死不能帶走的三名傷員的,也是一支P38手槍。影片結尾福克納等人潛回英國,找到背信棄義的馬塞森討還血債時,也使用了一支帶消聲器的手槍,不過並不是肖恩所用的P38,而是體形更小、更方便隱蔽攜帶的義大利伯萊塔M1934手槍。該槍具有大多數伯萊塔手槍的一個共同特徵,即前半部敞開的套筒,同時由於該槍屬於袖珍型手槍,握把長度有限,為防止意外脫手,彈匣下端設計有一個向前的鉤部。

影片中後半段敢死隊在與追兵的戰鬥中,多處使用了手榴彈,此外開頭擺脫倫敦黑幫殺手追殺一節也出現過這種武器,其型號均是美國的MKII。該彈由一戰期間使用的MKI手榴彈改進而來,在二戰期間大量使用,美軍一直裝備到1960年代。MKII屬於防禦型無柄手榴彈,橢球形彈體為鑄鐵製造,重量達到595克,採用翻板擊發的5秒延時「鼠圈」式引信,後者也是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手榴彈用引信之一。其識別特徵是彈體表面有縱橫交錯的防滑紋,截面呈「V」字形,縱向10條、橫向3條,將彈體表面分為40個方塊,以使爆炸後的破片更加均勻。影片中出現的MKII彈體頸部沒有黃色識別帶,說明這應該是二戰結束前生產的產品。至於英國,從二戰到1960年之間裝備的是「米爾斯」M36系列無柄手榴彈,該彈也是採用橢球形鑄體彈體的防禦型手榴彈,其彈徑與美國的MKH一樣,但全長較短,全重卻達到774克。M36在彈體頂部有一對固定保險握片的凸耳,凸耳一側有一突出的裝葯孔,同時彈體表面防滑紋較淺,外形上與MKII很容易區別,1960年之後換裝的L2系列手榴彈雖然外形輪廓與MKII相似,但彈體為鋼板衝壓成形,表面光滑無槽。之所以敢死隊用上了MKII而不是「米爾斯」,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MKII的生產數量極大,除裝備美軍外,二戰和戰後一段時間內廣泛支援過盟軍部隊,在英國或國際武器黑市上是很容易找到的。敢死隊所使用的最「重型」的武器,是一具比利時生產的RL-83式83毫米火箭筒,在登機前的最後戰鬥中,它的火力曾給敢死隊贏得寶貴的時間。這種純火箭原理的火箭筒是比利時梅卡公司在1950年代研製的一種步兵支援武器,用於攻擊裝甲車輛及其他目標,除83毫米外,還有另一種100毫米口徑的型號,稱為RL-100式火箭筒。RL系列均由2人操作,在筒身中部裝有帶觀察窗的防護罩,前部有單腳架,筒身後部有肩托,可配備光學瞄準鏡。其特點是結構簡單、價格低廉,雖然體形過大且威力有限,但在比利時軍隊中仍一直裝備到1980年代。由於比利時軍隊在1960年代深度介入剛果衝突,此外RL系列火箭筒曾銷售給許多非洲國家,因此在恩多法將軍的軍火庫中找到這種武器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過,影片的道具在此處犯下了一個不太明顯的錯誤,就是當唐納森等人將火箭筒拖到草垛後,準備重新發射時,鏡頭中從筒尾裝入的卻不是火箭彈,而是一發81毫米的迫擊炮彈,其尾部葯管室上的小孔非常明顯,特別是那一體結構的鋁合金彈尾以及處理成黃銅色的表面,是典型的英式迫擊炮彈的工藝。

對於大多數不熟悉武器的觀眾來說,可能分不清影片中的各式槍械,但一定會記得敢死隊使用的兩種特殊武器——毒氣和弩弓。用毒氣對付營地中眾多守軍是瑞弗的主意,該想法一經提出,連馬塞森的軍事顧問都被嚇住了,但悄無聲息地解決掉數以十計的對手,也唯有用此下策。敢死隊使用的毒氣釋放裝置與通常的並不相同,是類似噴殺蟲劑的以壓縮空氣為動力的大型噴罐,只要壓下手柄毒劑就會噴出,罐身上的文字「Cyanide」意即氰化物,內裝的很可能是全身中毒性毒劑——氫氰酸,它在26℃以上就會氣化,既使沉睡中的守衛被噴到身上的毒液驚醒,也難逃迅速死亡的厄運。同樣帶毒的還有彼得用來對付敵軍看守的弩弓,它在3分鐘之內乾淨利落地幹掉了三個塔樓上的哨兵,為小分隊順利進入營地立下頭功。這種稱為「十字弓」的武器曾是SAS的非正式裝備,因為它能在手槍的有效射程內,無聲地射穿敵人的身軀.彼得所用的弩是由美國巴內特(Barnctt)公司生產的「野貓」輕型弩,有步槍式的全木托,還裝有可以提高準確度的瞄準鏡,弓臂由鋼片製成,平時分開攜帶,使用前組裝在一起。在上譯配音版中,此前彼得曾對瑞弗等人說過,這種弩箭「箭頭是用硬木做的,箭頭上帶有氰化物,射到人會爆炸,即使不死也會中毒,不到一秒鐘內氰化物就會讓人出不了聲的」,但這也是不確切的。因為從後來的鏡頭中可以看到,其實弩箭用的是三片式的狩獵用鋼製箭頭,氰化物溶液是裝在箭頭後面的玻璃安瓶中的,整支箭就像一支帶有尾翼的飛行注射器,當射中目標後,毒液通過箭頭導入目標體內,即使弩箭本身未能將目標殺死的話,毒液也會通過血液循環迅速使目標全身缺氧窒息並導致死亡。

在介紹了上面這些品種繁多的武器之後,有的讀者難免會有疑問,敢死隊的裝備如此混雜符合事實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僱傭軍不是政府軍,沒有固定的裝備供應渠道,也沒有哪個國家的軍火廠商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將武器銷售給這些背景和用途都不明確的客戶,此外僱傭軍所需要的軍火數量一般很少,正規廠商對這些金額很小、風險卻很大的訂單很難有興趣。除了那些來自幕後支持者、卻不會標上任何政府名字的官方援助外,絕大部分時候,僱傭軍的組織者只能從國際武器黑市上去尋找他們所要的裝備,從步槍子彈到火炮都是如此,這些裝備要麼是來自戰亂地區的遺存,要麼是通過一些不法中間商從正規軍火商那裡轉手倒賣而來。像福克納的這種隊伍,裝備通常來源於黑市,挑選的餘地不大,因此型號雜亂一些自然無可厚非,不過武器種類雖然很多,但其中衝鋒槍和手槍都是使用9毫米貝拉巴魯姆槍彈,步槍全部發射7.62毫米NATO槍彈,機槍大部分使用英式的.303口徑槍彈,基本能夠做到彈藥通用,加上行動本身定位為小規模的突襲,這些武器的性能和威力已足夠使用。結 語一部好的電影可以讓人願意反覆觀看,而且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甚至讓人陷入思考,《野鵝敢死隊》即是這樣的一部影片。一大幫身份各異、多已年屆不惑的退伍軍人報名前往一個充滿兇險的未知之地,真是為了金錢嗎?也許對於福克納、肖恩等習慣刀口舔血的亡命之徒,或者彼得、傑西等不文一名而甘願挺而走險的人是這樣,但瑞弗是成功畫商,桑迪家境小康,唐納森、威迪都有自己的工作,為什麼還要放棄工作和家庭,不顧一切地回到戰場?看完該片就會明白,雖然身在平民世界,從事平凡工作,那些曾經出生入死的戰士不斷被生活消磨掉稜角,但已滲透進血液的對戰鬥、對冒險的渴望卻無法褪去。對瑞弗而言,幼子的陪伴怎能抵擋再度運籌帷握的誘惑,對桑迪來說,在庭院中修剪玫瑰花枝怎比得上在訓練場上「搗鼓50個混球」?懷念軍旅生活只是一個方面,唐納森那句「我擅長打仗,我喜歡」才是道出了他們的真正心聲。軍人的宿命是戰死沙場,倒在同袍的懷抱中,「野鵝」們在遠在非洲的戰場上找到了自我,即使這個代價是付出生命。影片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但編劇和演員的絕妙配合,卻塑造出一系列鮮活、富有個性的人物,即使是只有幾句台詞的配角,也能夠使人過目難忘,騎著毛驢的傳教士,謊報年齡的祖克,處變不驚的軍士長,以及平時一副娘娘腔、關鍵時刻卻為保護同伴沖入敵陣力搏至死的衛生兵威迪,他們的形象在數十年後仍讓人記憶猶新。片中人物關係設置也極為精彩,例如滿腦子對黑人歧視的前南非警察彼得被派去照顧黑人總統林班尼,兩人從相互抵觸到交流直至成為知已,其間的轉變只通過他對林班尼從「黑鬼」到「你這人」再到「夥計」的三個稱呼變化來體現,最後彼得為救林班尼而身負重傷,至死林班尼都一直抓著他的手不放,此情此景讓人久久難於忘懷。殘陽如血,載著倖存者的C-47緩緩飛過非洲大地……肖恩被打穿了腿,瑞弗、桑迪、祖克等人都在最後關頭倒下,林班尼也因為腹部中彈而死在了飛機上。雖然福克納最終向背信棄義的馬塞森討還了血債,但38名同伴卻永遠留在了非洲。影片結尾,伴隨著羅伊·巴德為本片所作的主題曲響起,福克納在學校找到了瑞弗的兒子埃米爾,他將履行對昔日戰友的承諾,作為埃米爾的教父……生活還將繼續,過去發生的一切將永遠不會有人再提起,就像《戰爭猛犬》扉頁上英國詩人托馬斯·哈代的詩句所說的那樣,消逝是僱傭兵最好的墓志銘:「莫要報告我的死訊,或者為我的死哀悼,莫要把我葬在供人祭奠的基地,也不用祭司把喪鐘來敲,莫要讓任何人看見我的屍體,也別為我在墳頭上栽花植草,我平生的心愿,便是讓世人把我忘掉……」註:本文原發表於《現代兵器》2009年第5期。感謝SC論壇眾多軍服徽章達人在本文寫作過程中給予的指點!更多精彩,請關注網易軍事頻道
推薦閱讀:

我軍新舊預備役軍服標誌服飾有四大區別(圖)
上下五千年男裝秀之中國曆朝歷代的軍服
男寶海軍服(附裁剪圖)
二戰中希特勒要求德軍軍服必須最帥,其背後隱藏了罪惡的陰謀

TAG:武器 | 軍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