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反恐邏輯

美國最高法院2017年12月4日宣布全面通過特朗普政府針對8個國家(伊朗、利比亞、敘利亞、葉門、索馬利亞、查德、朝鮮、委內瑞拉)的旅行禁令。

入主白宮以來,特朗普曾簽署多條旅行禁令,最新一條在2017年9月簽署。代表白宮的律師表示,最新的入境禁令與以前的不同,新的禁令是「基於國家安全和外交的目標,而非宗教敵意」。

白宮律師的表述可謂美國反恐戰略中的「經典措辭」。「9·11」事件以來,反恐成為美國各屆政府內政外交的重中之重,但反恐形勢卻日益嚴峻。

小布希的「全球反恐戰爭」使美國陷入中東泥潭,奧巴馬的「打擊暴力極端主義」沒能阻止「伊斯蘭國」的崛起。特朗普政府尚未出台正式的反恐戰略,但從其執政近一年的相關舉措可見,本屆美國政府秉持的是「美國優先」反恐邏輯。一系列跡象表明,這一邏輯充滿矛盾,隨著「後『伊斯蘭國』」時代的來臨,美國的反恐政策也亟待調整。

國內反恐政策

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加州恐襲案、奧蘭多酒吧槍擊案、拉斯韋加斯音樂節槍擊案、紐約卡車襲擊案……近年來,美國涉恐案層出不窮,多年的高壓反恐未能讓美國本土免受恐襲侵害。特朗普以「美國優先」為施政綱領,承諾在國內加大反恐力度,以「讓美國再次安全」。具體包括以下舉措:

其一,收緊移民政策。

特朗普上任伊始便簽署「阻止外國恐怖分子進入美國的國家保護計劃」行政令(即旅行禁令),要求禁止來自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索馬利亞、蘇丹和葉門七國的公民入境,暫停美國難民接收項目,並無限期暫停接收敘利亞難民,以防引入「特洛伊木馬」。其後續頒布的「禁令」移除了伊拉克和蘇丹,又將朝鮮、委內瑞拉和查德列入禁令名單,還終止「追夢人」移民計劃,加大移民遣返力度,推動美墨邊境修牆計劃,打擊國內避難城市,試圖阻止非法移民進入美國。

其二,加強反恐執法。

「9·11」事件後小布希政府宣布美國進入「全國緊急狀態」,推動一系列反恐立法和反恐機構的建立,為強化反恐執法提供法律依據。特朗普下令延長這一「針對實施、威脅實施或支持恐怖主義的人」的「全國緊急狀態」,表明美國將繼續加強安全監管、網路監控和反恐執法。

2018財年美國聯邦政府預算也大幅增加對邊境安全、打擊非法移民和反恐執法的投入。特朗普本人還表示會考慮恢復水刑等「高強度審訊技術」,並提出將恐怖襲擊嫌犯送進關塔那摩監獄。

其三,發動意識形態戰。

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時抨擊奧巴馬過於關注「政治正確」,提出應該對所謂「激進伊斯蘭恐怖主義」指名道姓,上任後他將「打敗『伊斯蘭國』和其他『激進伊斯蘭恐怖組織』」作為「美國優先」對外政策的優先事項。

特朗普簽署的旅行禁令因針對一些穆斯林占多數的國家而被稱為「禁穆令」,他還啟動對入境人員宗教信仰和意識形態等方面的「極端審查」,引發伊斯蘭世界的強烈抗議。

海外反恐行動

當前「伊斯蘭國」節節敗退,「基地」組織重新抬頭。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海外反恐政策也以「美國優先」原則為指導,在強化武力反恐的同時,避免捲入大規模海外戰爭。

其一,強化武力反恐。

特朗普批評奧巴馬在使用武力上的謹慎態度,表示願意給予軍方更大權力以打敗「伊斯蘭國」。2018財年美國的國防預算較上年增加9%,達639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海外反恐行動。2017年5月曝光的美國新反恐戰略指出,美國「將繼續採取行動擾亂、阻止和應對針對我們國家、公民、海外利益及盟友的恐怖襲擊。這包括必要時採取直接和單方面的行動」。

在中東,美國領導的「全球打擊『伊斯蘭國』聯盟」對「伊斯蘭國」加大空襲和圍剿,並對葉門和黎巴嫩等地的目標發動突襲。在中亞和南亞,特朗普宣布增兵阿富汗,加強對盤踞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內的「基地組織」的打擊。

日前,4名美軍士兵在尼日遇襲身亡,引發外界對美國在非洲反恐行動的關注,特朗普政府表示無需重新向國會申請針對恐怖分子的「動武授權」,表明會繼續單邊使用軍事力量進行反恐。

其二,精準打擊。

雖然特朗普強調武力反恐,但仍以精準打擊為主,避免陷入高代價、開放式、大規模的海外軍事干預。特朗普政府在打擊「伊斯蘭國」時,動用特種部隊、秘密行動和無人機定點空襲,對恐怖組織及其關鍵設施進行「手術刀式」的精準打擊。

特朗普的阿富汗戰略也強調基於地面態勢,靈活制定派兵和作戰計劃,整合軍事、外交、經濟和網路力量,打擊恐怖分子在現實和虛擬世界的藏身之所,還表示願意與阿富汗塔利班成員通過政治途徑解決爭端。

特朗普也將反恐與核不擴散問題相結合,以伊朗「支持恐怖主義」為名對伊朗核協議(奧巴馬政府時期達成)採取新立場,並將朝鮮再度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

其三,多邊反恐合作。

特朗普為尋求反恐合作四處奔走,試圖轉嫁反恐成本,反映出其「美國優先」的對外政策目標。特朗普呼籲北約盟友承擔更大的反恐責任,為美國反恐行動提供更多的人力、信息和資金;力邀沙特為中東反恐做出更大貢獻,加強與海灣合作委員會在打擊「伊斯蘭國」和「基地」組織方面的合作和協調;要求巴基斯坦嚴肅對待境內的恐怖主義問題,呼籲印度幫助阿富汗反恐;與俄羅斯和伊朗在打擊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問題上進行合作……

未來政策走向

隨著摩蘇爾和拉卡的解放,「伊斯蘭國」的主要地方割據勢力被剿滅。然而,在「後『伊斯蘭國』」時代,恐怖組織、恐怖分子和恐怖襲擊均不會消失,而會以更加隱蔽、分散、簡單粗暴的形式出現。面臨反恐新形勢,特朗普政府或將出台更加明確的反恐政策。

其一,出台正式反恐戰略。

如今,外國輸入式的大規模恐怖襲擊不再是常態,取而代之的是源於本土的「獨狼式」襲擊等新型恐怖襲擊方式。特朗普政府有望出台新的反恐戰略,就如何開展國內和海外反恐,如何處理阿富汗問題,如何解決敘利亞問題等進行全面闡述。

其二,推行移民收縮政策。

特朗普最初的旅行禁令引發全美各州法院發布臨時限制令,但他並未放棄,接連頒布兩版旅行禁令,聯邦法院也通過了其中一些限制條款。10月底,紐約市遭受「9·11」事件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恐襲,再次引發美國民眾恐慌,美國國內極右翼勢力的上升也激化了意識形態的矛盾和衝突。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未來恐仍將推行移民收縮政策。近期,特朗普政府宣布在加強對難民審查力度的基礎上重啟美國難民接收計劃,並宣布退出聯合國《全球移民協議》,表示將自主決定美國的移民政策。

其三,深化國際反恐合作。

全球反恐形勢日益複雜,中東仍然存在許多「伊斯蘭國」的正式和非正式分支機構和追隨組織,歐洲正經歷「伊斯蘭國」成員迴流潮,南亞的「基地」組織正在抬頭,西亞北非在所謂「阿拉伯之春」後恐怖主義盛行,中亞一些地區成為恐怖組織培訓營地,東南亞的恐怖主義開始猖獗,拉美的恐怖主義威脅也日益嚴峻。隨著恐怖主義受害國數量急劇增長,尤其是西方世界和阿拉伯國家接連遭受重大恐怖襲擊,美國有機會深化國際反恐合作、加強信息共享和聯合執法。

內在矛盾

不過,有專家認為,即使特朗普政府出台新的反恐政策,只要其仍以「美國優先」為指導,那麼還是無法避免其內在邏輯的自相矛盾。

一方面,「美國優先」的反恐政策會加劇西方與伊斯蘭世界的敵對情緒。「禁穆令」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譴責,也給一些恐怖組織以口實。美國國土安全部報告顯示,國籍並不能作為潛在恐怖活動的可靠指標,「禁穆令」所涉國家的國民並沒有增加美國恐怖主義風險。

最近美國本土的幾場恐怖襲擊也表明,一味嚴防死守不僅無法減少恐怖主義危險,還可能激化種族、宗教和國家間矛盾。

另一方面,美國領導的「全球打擊『伊斯蘭國』聯盟」雖階段性戰勝「伊斯蘭國」,但這一聯盟本身是脆弱的,缺乏信任和認同。

美國在反恐問題上的雙重標準疏離了一些盟友,特朗普極力「搭車」推銷軍火等做法令其無法得到其他國家和組織真心實意的幫助。一旦共同的敵人「伊斯蘭國」垮台,一場地緣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的爭奪又將展開。如果不能解決這些矛盾,就無法建立合理的反恐治理體系。

推薦閱讀:

吳旭:美國人最終選擇特朗普,他們蠢嗎?
特朗普的指責激怒巴基斯坦 美國擔心中巴將走的更近
「通俄門」終結了特朗普的親俄傾向
特朗普「崛起」,意味著美國民主「衰敗」?
紐約時報:特朗普大踏步退出國際舞台中國贏來戰略機遇期

TAG:邏輯 | 反恐 | 特朗普 |